無機化學(第五版)

無機化學(第五版)

《無機化學(第五版)》是由天津大學無機化學教研室編寫、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可作為高等學校化工、應化、製藥、環境、材料、冶金、地質、輕工、紡織、醫學等各類專業無機化學課程教材。

全書共17章,包括化學反應原理、物質結構基礎、元素化學、無機合成及與生態環境有關的無機化學知識,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使傳統的紙質教材向數位化、信息化、可視化教材轉變。

基本介紹

  • 書名:無機化學(第五版)
  • 作者:天津大學無機化學教研室編,王建輝、崔建中、王興堯、秦學修訂
  • ISBN:978-7-04-049848-6
  • 類別:“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
  • 頁數:500頁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06-13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字數:730千字
成書過程,內容簡介,教材目錄,教材特色,教學資源,作者簡介,

成書過程

2010年,《無機化學(第四版)》出版後,隨著網路、多媒體等現代科學技術的套用和現代移動通信終端的普及,同時大學生也希望通過移動通信終端獲取視頻、圖像、文本等教學支持資料,天津大學無機化學教研室為適應這樣的形式,對該書進行了信息化、可視化方面的改造,新版本於2018年6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即《無機化學(第五版)》)。

內容簡介

《無機化學(第五版)》共17章,包括化學反應原理、物質結構基礎、元素化學、無機合成及與生態環境有關的無機化學知識。
該書保持第四版教學內容基本不變,增加了相關的實驗或虛擬仿真實驗視頻連結、疑難問題及解答連結、歷史逸聞和人物簡介連結、知識拓展連結等內容。

教材目錄

前輔文
第1章 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係和能量關係
1.1 物質的聚集態和層次
1.1.1 物質的聚集態
1.1.2 物質的層次
1.2 化學中的計量
1.2.1 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
1.2.2 物質的量及其單位
1.2.3 摩爾質量和摩爾體積
1.2.4 物質的量濃度
1.2.5 氣體的計量
1.2.6 化學計量化合物
1.3 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係
1.3.1 套用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1.3.2 化學計量數與反應進度
1.3.3 物料衡算在化工生產中的作用
1.4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關係
1.4.1 基本概念和術語
1.4.2 反應熱和反應焓變
1.4.3 套用標準摩爾生成焓計算標準摩爾反應焓變
1.4.4 能量衡算在化工生產中的作用
[拓寬視野] 化學與化工
思考題
習題
第2章 化學反應的方向、速率和限度
2.1 化學反應的方向和吉布斯自由能變
2.1.1 化學反應的自發過程
2.1.2 影響化學反應方向的因素
2.1.3 熱化學反應方向的判斷
2.1.4 使用ΔrGm判據的條件
2.2 化學反應速率
2.2.1 反應速率的定義
2.2.2 化學反應的活化能
2.2.3 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2.3 化學反應的限度
2.3.1 可逆反應與化學平衡
2.3.2 平衡常數
2.3.3 化學平衡的計算
2.4 化學平衡的移動
2.4.1 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2.4.2 壓力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2.4.3 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2.4.4 催化劑和化學平衡
[拓寬視野] 極端條件對化學反應的影響
思考題
習題
第3章 酸鹼反應和沉澱反應
3.1 水的解離反應和溶液的酸鹼性
3.1.1 酸鹼的解離理論
3.1.2 水的解離反應和溶液的酸鹼性
3.2 弱電解質的解離反應
3.2.1 解離平衡和解離常數
3.2.2 解離度和稀釋定律
3.2.3 弱酸或弱鹼溶液中離子濃度的計算
3.2.4 多元弱酸的分步解離
3.2.5 解離平衡的移動 同離子效應
3.2.6 緩衝溶液
3.3 鹽類的水解反應
3.3.1 水解反應和水解常數
3.3.2 分步水解
3.3.3 鹽溶液pH的近似計算
3.3.4 影響鹽類水解度的因素
3.3.5 鹽類水解的抑制和利用
3.4 沉澱反應
3.4.1 難溶電解質的溶度積和溶解度
3.4.2 沉澱反應
3.4.3 沉澱的溶解和轉化
3.4.4 沉澱反應的套用
[拓寬視野] 近代酸鹼理論簡介
思考題
習題
第4章 氧化還原反應與套用電化學
4.1 氧化還原方程式的配平
4.1.1 氧化數法
4.1.2 離子-電子法(或半電池法)
*4.1.3 無機物與有機物之間發生的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
4.2 電極電勢
4.2.1 原電池
4.2.2 電極電勢的產生
4.2.3 電極電勢的測定
4.2.4 影響電極電勢的因素
4.2.5 電極電勢的套用
4.3 氧化還原反應的方向和限度
4.3.1 氧化還原反應的方向
4.3.2 氧化還原反應的限度
4.4 電勢圖及其套用
4.4.1 元素標準電極電勢圖及其套用
*4.4.2 ΔfGm-N圖
4.5 實用電池
4.5.1 一次電池
4.5.2 二次電池
4.5.3 鋰離子電池
4.5.4 燃料電池
*4.6 電解
4.6.1 電解精製金屬
4.6.2 電解拋光、加工
*4.7 電鍍
*4.8 金屬腐蝕與防腐
4.8.1 金屬的腐蝕
4.8.2 金屬腐蝕的預防
[拓寬視野] 無機非水溶液中的無機化學反應
思考題
習題
第5章 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性
5.1 原子和元素
5.1.1 原子的組成和元素
5.1.2 原子軌道能級
5.2 原子結構的近代概念
5.2.1 電子的波粒二象性
5.2.2 機率
5.2.3 原子軌道
5.2.4 電子云
5.2.5 量子數
5.2.6 原子的觀察和操縱
5.3 原子中電子的分布
5.3.1 基態原子中電子分布原理
5.3.2 多電子原子軌道的能級
5.3.3 基態原子中電子的分布
5.3.4 簡單基態陽離子的電子分布
5.3.5 元素周期系與核外電子分布的關係
5.3.6 元素周期表
5.4 原子性質的周期性
5.4.1 原子半徑
5.4.2 電離能和電子親和能
5.4.3 電負性(χ)
5.4.4 元素的氧化數
5.4.5 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
[拓寬視野] 微觀物質的深層次剖示
思考題
習題
第6章 分子的結構與性質
6.1 鍵參數
6.1.1 鍵能
6.1.2 鍵長
6.1.3 鍵角
6.2 價鍵理論
6.2.1 共價鍵
6.2.2 離子鍵
6.3 分子的幾何構型
6.3.1 經典價鍵理論的局限性
6.3.2 雜化軌道理論
*6.3.3 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
6.4 分子軌道理論
6.4.1 分子軌道的基本概念
6.4.2 分子軌道的形成
6.4.3 分子軌道的能級
6.4.4 分子軌道理論的套用
6.5 分子間力和氫鍵
6.5.1 分子的極性和變形性
6.5.2 分子間力
6.5.3 氫鍵
*6.5.4 拓撲鍵和超分子
*6.5.5 分子組成、結構的測定和分子工程學
[拓寬視野] 分子概念的拓展與化學定義的演化
思考題
習題
第7章 固體的結構與性質
7.1 晶體和非晶體
7.1.1 晶體的特徵
7.1.2 晶體的內部結構
7.1.3 單晶體和多晶體
7.1.4 非晶體物質
7.1.5 液晶
7.2 離子晶體及其性質
7.2.1 離子晶體的特徵和性質
7.2.2 離子晶體中最簡單的結構類型
7.2.3 離子晶體的穩定性
7.3 原子晶體和分子晶體
7.3.1 原子晶體
7.3.2 分子晶體
7.4 金屬晶體
7.4.1 金屬晶體的內部結構
7.4.2 金屬鍵
7.4.3 金屬鍵的能帶理論
7.5 混合型晶體和晶體的缺陷
7.5.1 混合型晶體
7.5.2 實際晶體的缺陷及其影響
7.5.3 非化學計量化合物
7.5.4 實際晶體的鍵型變異
7.6 離子極化對物質性質的影響
7.6.1 離子的電子構型
7.6.2 離子極化的概念
7.6.3 離子極化對物質結構和性質的影響
*7.7 固體的物性
7.7.1 解理性
7.7.2 硬度
7.7.3 非線性光學效應
7.7.4 超導性
7.7.5 納米物質的特異性
[拓寬視野] 固相反應
思考題
習題
第8章 配合物的結構和性質
8.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8.1.1 配合物的組成
8.1.2 配合物的化學式及命名
8.2 配合物的化學鍵理論
8.2.1 價鍵理論
*8.2.2 晶體場理論
8.3 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穩定性
8.3.1 配位-解離平衡及其平衡常數
8.3.2 配離子穩定常數的有關計算
8.4 幾類典型的配合物
8.4.1 簡單配合物
8.4.2 螯合物
8.4.3 羰合物
8.4.4 配合物形成體和配位原子在周期系中的分布
8.5 配位化學的套用
[拓寬視野] 配位化學發展前景
思考題
習題
第9章 氫、稀有氣體
9.1 元素概述
9.1.1 元素的分類
9.1.2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態
9.1.3 元素的分布和我國的自然資源
9.1.4 單質的製取方法
9.2 氫
9.2.1 氫原子的性質及其成鍵特徵
9.2.2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
9.2.3 氫氣的製備方法
9.3 稀有氣體
9.3.1 稀有氣體的存在與發現
9.3.2 稀有氣體的結構、性質和用途
9.3.3 稀有氣體化合物
[拓寬視野] 元素的起源和演化
思考題
習題
第10章 鹼金屬和鹼土金屬元素
10.1 s區元素概述
10.2 鹼金屬和鹼土金屬的性質
10.3 氫化物
10.4 氧化物
10.4.1 正常氧化物
10.4.2 過氧化物和超氧化物
10.4.3 臭氧化物和*低氧化物
10.5 氫氧化物
10.5.1 鹼金屬和鹼土金屬氫氧化物的鹼性
10.5.2 鹼金屬和鹼土金屬氫氧化物的溶解性
10.6 鹽類
10.6.1 鹽類的性質
10.6.2 某些鹽類的生產和用途
10.7 配合物
[拓寬視野] 我國鹽湖資源的開發
思考題
習題
第11章 鹵素和氧族元素
11.1 p區元素概述
11.2 鹵族元素
11.2.1 鹵族元素通性
11.2.2 鹵素單質
11.2.3 鹵化氫和氫鹵酸
11.2.4 鹵化物
11.2.5 氯的含氧酸及其鹽
11.2.6 擬鹵素化合物、離子及其鹽
11.3 氧族元素
11.3.1 氧族元素概述
11.3.2 氧和臭氧
11.3.3 水
11.3.4 過氧化氫
11.3.5 硫化氫、硫化物和多硫化物
11.3.6 硫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鹽
[拓寬視野] 海洋資源的綜合利用
思考題
習題
第12章 氮族、碳族和硼族元素
12.1 氮族元素
12.1.1 氮族元素概述
12.1.2 氮氣
12.1.3 氨及銨鹽
12.1.4 氮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鹽
12.1.5 磷的含氧酸及其鹽
12.1.6 砷、銻、鉍及其重要化合物
12.2 碳族元素
12.2.1 碳族元素概述
12.2.2 碳及其重要化合物
12.2.3 矽及其重要化合物
12.2.4 錫、鉛的重要化合物
12.3 硼族元素
12.3.1 硼族元素概述
12.3.2 硼的氫化物
12.3.3 硼酸及其鹽
12.3.4 氧化鋁和氫氧化鋁
12.3.5 鋁鹽
12.4 對角關係
[拓寬視野] 氮、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環
思考題
習題
第13章 過渡元素(一)
13.1 過渡元素概述
13.1.1 過渡元素原子的特徵
13.1.2 單質的物理性質
13.1.3 金屬活潑性
13.1.4 氧化數
13.1.5 非整比化合物
13.1.6 化合物的顏色
13.1.7 配位催化
13.1.8 磁性
*13.1.9 金屬原子簇化合物
13.2 鈦族、釩族元素
13.2.1 鈦族、釩族元素概述
13.2.2 鈦的重要化合物
*13.2.3 釩、鈮、鉭的重要化合物
13.3 鉻族元素
13.3.1 鉻族元素概述
13.3.2 鉻的重要化合物
*13.3.3 重要工業鉻產品的製備
*13.3.4 鉬和鎢的重要化合物
13.4 錳族元素
13.4.1 錳族元素概述
13.4.2 錳的重要化合物
13.5 鐵系和鉑系元素
13.5.1 鐵系和鉑系元素概述
13.5.2 鐵、鈷、鎳的化合物
*13.5.3 過渡金屬有機化合物與催化
[拓寬視野] 我國的礦產資源
思考題
習題
第14章 過渡元素(二)
14.1 銅族元素
14.1.1 銅族元素概述
14.1.2 銅的重要化合物
14.1.3 銀的重要化合物
14.2 鋅族元素
14.2.1 鋅族元素概述
14.2.2 鋅的重要化合物
14.2.3 汞的重要化合物
14.3 鑭系和錒系元素概述
14.3.1 價層電子構型與氧化數
14.3.2 原子半徑、離子半徑和鑭系收縮
14.3.3 金屬活潑性
14.3.4 離子的顏色
14.3.5 離子的磁性
14.4 鑭系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14.4.1 Ln(Ⅲ)的化合物
14.4.2 Ln(Ⅱ)和Ln(Ⅳ)的化合物
14.5 稀土元素
14.5.1 稀土元素資源
14.5.2 稀土元素的提取
14.5.3 稀土元素的套用
14.6 釷和鈾的重要化合物
14.6.1 釷的重要化合物
14.6.2 鈾的重要化合物
14.6.3 鈾的提煉及濃縮
14.7 核反應和超鈾元素的合成
14.7.1 放射性衰變和套用
14.7.2 粒子轟擊原子核和新元素的合成
14.7.3 核裂變和核子彈
14.7.4 核聚變和氫彈
[拓寬視野] 銅的冶煉、金的提取、銀的回收
思考題
習題
第15章 元素化學綜述(自學為主)
15.1 單質的晶體結構和性質
15.1.1 單質的晶體結構和物理性質
15.1.2 單質的化學性質
15.2 二元化合物
15.2.1 氫化物
15.2.2 氧化物
15.2.3 鹵化物
15.2.4 硫化物
15.2.5 氮化物
15.2.6 碳化物
15.2.7 硼化物
15.3 氫氧化物和含氧酸
15.3.1 氧化物水合物的酸鹼性
15.3.2 鹼的分類和性質
15.3.3 含氧酸的酸性強度——鮑林規則
15.3.4 簡單含氧酸的結構
15.4 含氧酸鹽的某些性質
15.4.1 溶解性
15.4.2 熱穩定性
15.4.3 氧化還原性
15.5 縮合酸
思考題
第16章 無機物合成
16.1 高溫、低溫法
16.2 高壓、低壓法
16.3 水熱法
16.4 溶膠-凝膠法(sol-gel)
16.5 電化學合成
16.6 光化學合成
16.7 微波等離子技術合成
16.8 化學氣相沉積法
16.9 低熱固相反應合成
第17章 生態環境與無機化學
17.1 生態系統功能與生態環境保護
17.1.1 生態系統功能與生態平衡
17.1.2 生態環境保護
17.2 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
17.2.1 生命必需元素及其生物功能
17.2.2 生物無機化學在醫療上的套用
17.3 環境污染及其防治
17.3.1 大氣污染及其防治
17.3.2 水體污染及其防治
17.3.3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17.3.4 放射性污染及其防護
17.4 化學工業“三廢”治理
17.4.1 化學工業“三廢”的來源
17.4.2 化工污染的防治
17.5 綠色化學
17.5.1 綠色化學的基本概念
17.5.2 綠色化學實例
[拓寬視野] 無機化學學科發展回顧與展望
思考題或小論文
附錄
附錄1 本書常用量、單位的符號
附錄2 SI制和我國法定計量單位及國家標準
附錄3 一些基本的物理常數
附錄4 標準熱力學數據(298.15 K,100 kPa)
附錄5 解離常數(298.15 K)
附錄6 溶度積常數(298.15 K)
附錄7 標準電極電勢(298.15 K)
附錄8 常用氧化劑、還原劑及其反應產物
附錄9 常見陰、陽離子的主要鑑定方法
參考書及課外讀物
索引

教材特色

《無機化學(第五版)》繼承了第四版教材“拓寬基礎、更新內容;嚴控深度,突出套用;聯繫實際,反映國情(指中國國情);滲透工程意識,培養創新能力”的基本思想。
《無機化學(第五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使傳統的紙質教材向數位化、信息化、可視化教材轉變;增加人物簡介、歷史逸聞等,增加學生對科學發現過程的了解,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創新意識和學習興趣;引入前沿新知識,反映時代科技發展,增加學生對學科前沿的了解,培養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

教學資源

  • 配套教材
《無機化學學習指導(第二版)》是為配合《無機化學(第五版)》而編寫的學習指導書,書號為978-7-04-049736-6,2018年9月6日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340千字、146頁。
  • 課程資源
《無機化學(第五版)》開通有數字課程、MOOC課程的資源。

作者簡介

《無機化學(第五版)》由天津大學無機化學教研室編寫,由王建輝、崔建中、王興堯、秦學修訂。
王建輝:男,生於1969年3月 ,天津大學理學院化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崔建中:男,天津大學理學院化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興堯:男,生於1962年6月,天津大學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副博士生導師。
秦學:男,生於1973年2月 ,天津大學理學院化學系教授、碩士生導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