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力

沒有力氣

詞語,詞語信息,詳細解釋,詩歌《無力》,全文,作者介紹,

詞語

詞語信息

【詞目】無力
【拼音】wú lì
【近義詞】虛弱、疲勞、疲乏、疲憊
【反義詞】強勁、有力、振奮
【基本解釋】
1、[adynamia]∶沒有力氣
四肢無力
2、[powerless;feel weak;incapable;unable]∶沒有力量
無力解決

詳細解釋

1. 沒有力氣;沒有力量。
周禮·考工記·梓人》:“銳喙、決吻……若是者謂之羽屬,恆無力而輕。”《莊子·逍遙游》:“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南村羣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2. 沒有能力;無能為力。
劉滄《懷汶陽兄弟》詩:“書信經年鄉國遠,弟兄無力海田荒。” 宋 秦觀《春日》詩:“雪霜便覺都無力,只見桃花次第開。” 《東周列國志》第三回:“平王一來府庫空虛,無力建造宮室;二來怕犬戎早晚入寇,遂萌遷都洛邑之念。” 丁玲《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二)》八:“可是瑪麗呢,只是一個好幻想好佚樂的女性,環境壞了她,她一定無力自拔,她或許會為她的悲苦打

詩歌《無力》

全文

我貪婪的眼睛望著大海,
我的腳卻緊緊地鎖在大地……
我站在懸崖之巔,天空之上,
卻不能就此向藍天飛去。
不知該反抗還是該屈從,
缺乏死的勇氣和活的勇氣
離上帝很近卻不能祈禱,
想愛,卻沒有愛的能力。
向太陽,我向太陽把手伸出,
我看見蒼白的雲織成帳幕……
我覺得我已經知道真理,——
卻不知用什麼詞句把它說出。
(飛白譯)

作者介紹

季娜伊達·尼古拉耶夫娜·吉皮烏斯(З .Н .Гиппиус,1869—1945)是俄羅斯“白銀時代”最具個性、最富宗教感的女詩人之一,她的創作被譽為“有著抒情的現代主義整整十五年的歷史”,“仿佛是以濃縮的、有力的語言,藉助清晰的、敏感的形象,勾畫出了一顆現代心靈的全部體驗”。
其詩作在展示人類在生命的兩極之間彷徨、猶豫、掙扎的浮懸狀態的同時,也體現出這位女詩人對存在所抱有的“詩意的永恆渴望”,以及在苦難中咀嚼生活的甜蜜、在絕望中尋覓希望的高傲。
吉皮烏斯既是個非常純粹的宗教詩人,又是俄羅斯象徵主義詩歌的傳承者之一。她那些熱烈地呼喚上帝之愛的詩歌清澈明快,意象舒張,甚少晦澀之處;她給宗教主題配備的意象密集而奔放。詩人時而放聲吶喊“上帝,我的上帝,太陽,你在何方?”(《八月》),時而沉醉於“此刻世界上再沒有別人/唯有上帝,天空和我”(《瞬間》),時而滿懷自負地宣稱“我像上帝一樣,渴望了解每個人的一切”(《路人》),這種對至高至善的嚮往甚至覆蓋了她濃厚的鄉土意識,而後者幾乎是俄羅斯文人的共同特徵。俄羅斯抒情詩傳統自十九世紀以降就在西方精神的兩大源頭——希臘和希伯萊文化——之間顯示著獨立寒冬的自傲和猶疑,哲思不足而文情過剩,吉皮烏斯的出現加劇了這一傾向。她念念不忘把自己置於上帝的目光之下,置於聖父—聖靈—聖子三位一體的神學體系之中,這體系標出唯一的一個遠端,堅實地將她包裹進去。
強悍的宗教背景孕育了激情澎湃的詩句,也凸現了這位女詩人在本土同胞——“詩壇雙璧”阿赫馬托娃茨維塔耶娃面前的殊異之處。無論是阿氏的《安魂曲》還是茨氏的《約會》,其悲壯都與婉轉的女性色彩水乳交融,但在吉皮烏斯為數眾多的以愛情為題的詩篇里,其性別特徵始終是曖昧不明的。這些詩歌絕大多數以男人的口吻敘說,愛者與被愛者皆面目朦朧。1903年的《吻》,也許是吉皮烏斯形式上最為純粹的一首愛情詩歌:“安妮斯,何時能把我的微笑/靠近你迷人的嘴唇?/不要像膽怯的魚兒被嚇跑/未來怎么樣——我也不知情。”溫柔的嘴唇、按捺不住跳動的心臟、“滑動的吻”,似乎標誌出詩人最接近愛情的一刻,然而這愛情卻僅止於這種無限靠近——恰如詩人與上帝的關係一般。那個飽含愛的激情的主人公不住地鼓勵對方“看著我,別害怕,我的目光多純潔”,但他自己心裡仍然在回味“允諾的那一瞬間多么美麗”。一邊是無法抑制的青春衝動,一邊是以幾乎靜止一般的靠近;詞句間滲透出的溫暖的呼吸,仿佛構成了這漫長的一吻的全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