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害監測預警

我國災害監測預警網已“網”遍全國,地震、海洋、氣象、水文等監測網每天將各種信息實時傳輸到後方處理中心。記者近日從中國國際減災委員會了解到,目前,我國已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的水文、氣象、海洋、生物、地震及地質災害的監測、分析、預報系統,形成了遍布各地、相互交織的災害監測、預警網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災害監測預警
  • 外文名:Disaster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 包括內容:地震、海洋、氣象、水文
  • 作用範圍:減災工作
運用科學技術建立起來的各種預警系統在減災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落實國土資源部謀劃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長期發展思路,完善地質災害預報預警模型方法,預報和預警手段,地質災害預警,總體情況,二、三峽庫區地質環境綜合調查評價及監測,三、汛期地質災害調查評價與應急治理,四、地面沉降調查與監測,六、典型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及防治示範工程,八、地質災害預警、治理技術研究,九、全國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與評估,11類自然災害預警信號全解析,防禦指南,暴雨預警信號,高溫預警信號,寒潮預警信號,大霧預警信號,雷雨大風預警信號,大風預警信號,沙塵暴預警信號,冰雹預警信號,雪災預警信號,道路結冰預警信號,乾旱預警信號,專家解讀《中國的減災行動》白皮書三大亮點,亮點一:防災減災更加關注民生,亮點二:基層減災能力建設貼近百姓,亮點三:防災減災強調聯動機制,

運用科學技術建立起來的各種預警系統在減災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據科技部有關人士介紹,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建立起來的各種預警系統在我國減災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國家氣象局、區域氣象中心、省氣象台等2600個氣象台站形成了全國氣象災害監測、預報系統,利用以計算機為主要手段的實時業務系統、衛星雲圖接收處理系統、數位化天氣雷達和甚高頻電話輔助通信網等先進技術,在全國建起了一個廣泛的氣象災害監測預報服務網。
900多個綜合和單項台站組成的地震檢測網以及“各種前兆手段的大震快速回響系統”、“大區域遙測台網聯網”等的建立,提高了我國地震重點檢測防禦區的監測預報和震情信息反應能力。由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四個預報區台、中心海洋站和海洋站組成的檢測預報系統,對風暴潮、海浪、海冰等海洋災害每天進行動態的監測、預報。此外,現有的3500多個水文站、1300個水位站,也建立了水文實時信息採集傳輸系統和接收處理系統,洪水預報和調度計算系統。這些系統對迅速預測1991年、1998年洪澇災情都發揮了顯著的作用。
災害監測預警
災害監測預警災害監測預警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落實國土資源部謀劃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長期發展思路

記者范宏喜報導,2006年汛期全國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剛剛結束,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就提出“認真貫徹落實國土資源部領導重要批示精神,積極改進和提高預報預警技術方法,開展理論研究,謀劃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工作中長期發展思路”的戰略構想。11月17~18日,該院組織有關省級地質環境監測總站(中心、院)和相關院校、研究所開展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工作交流與研討,探尋全面提升全國地質災害監測預警能力的良策妙計。
全國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系統從2003年6月1日正式運行以來,通過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地質災害調查監測和群測群防三位一體的防災減災措施,各地共成功避讓地質災害2622起,及時轉移13萬人,避免財產損失18.5億元。截至目前,通過國家級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的技術引領,全國轄區內有山區丘陵的30個省(區、市)和99個地質災害多發區的地、市、州及15個縣,都開展了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
10月25日,國土資源部副部長貟小蘇在《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2006年汛期全國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情況》上作出“如何不斷提高災害預報預警水平,是主動防治地質災害的重要環節。望採取有效措施,加強研究。”的重要批示後,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認真組織學習和深刻領會,並結合4年來開展全國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的工作實踐和地質災害預報預警示範區建設、全國縣(市)地質災害調查工作進展、全國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編制等,提出了全國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系統建設總體目標和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工作的中長期發展思路。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院長侯金武在研討會上說,作為承擔全國地質災害預警預報的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一是要做好全國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二是要做好省(區、市)級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的技術引領,三是要做好國家重大工程(如三峽工程庫區和西氣東輸工程)中地質災害的預報預警,四是要做好地質災害防治示範區的預報預警。
全國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系統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建立以國家級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平台為中心、省級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單位為支撐、市級和縣級地質災害預報預警單位為基礎的全國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服務系統。實現地質災害調查監測、預報預警、應急回響的有機結合,提高地質災害預報預警工作的精確度和實用性,為防災減災提供保障。在建設內容上,

完善地質災害預報預警模型方法

一是完善地質災害預報預警模型方法,建立國家級、省(區、市)級、市(地)級和縣級共享的地質災害預報預警系統平台。
二是建設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業務會商體系,實現國家級、省(區、市)級、市(地)級日常業務的可視化會商。三是完善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的產品製作、信息發布和質量評估體系,拓展發布內容和增加發布頻次。
四是建立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有關制度、標準化和地質災害防治群專結合的監測體系,為預報預警工作提供基礎支撐。
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工作中長期發展思路的主要任務包括,開展區域地質環境評價和地質災害風險評估、建設區域地質災害分級預警系統、研發單體滑坡地質災害監測與機理研究的技術方法、研究建立地質災害應急回響理論方法、建設地質災害信息傳輸與遠程會商指揮平台、建立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研究基地和開展減災工程套用研究等。
來自國家氣象中心專業氣象台、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學等單位的有關專家對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提出的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系統建設總體目標和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發展思路給予了充分肯定,並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山東、四川、福建、浙江、江西、甘肅、湖南等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院、中心)還介紹了本省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取得的成效、體會及2007年的工作構想。

預報和預警手段

在預報和預警手段方面,利用省台提供的分縣預報得出未來一周逐日的降水量預報,並根據降水量預報製作地質災害等級。
當出現雷雨、大風等短時災害性天氣,可能誘發地質災害時,則利用省局的雷達資料共享伺服器下載的雷達PUB資料進行臨近預報分析,在省、市局指導下,為各地質災害監測點提供地質災害預警信息,並通過簡訊平台向責任人發布。
在地質災害信息發布方面,充分利用簡訊平台、電視天氣預報欄目等手段向社會發布地質災害等級預報。同時,為做好天氣預報信息和預警信息的發布

地質災害預警

——完成全國700個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防治區劃工作,完成省級和地質災害嚴重的縣(市)地質災害綜合防災減災規劃,在地質災害嚴重的縣(市)初步建立起群測群防體系。
——完成三峽庫區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建設;開展國家重大工程區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建立重點地區緩變性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
——完善汛期地質災害預報防災制度,開展對重大地質災害點的預警預報和防治示範工程,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質災害造成的生命財產和經濟損失。

災害監測預警
災害監測預警災害監測預警

總體情況


“十五”期間,地質災害預警部署了10個方面的工作,即:完成700個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防治區劃;開展三峽庫區地質環境綜合調查評價與監測;全國汛期地質災害調查與應急治理;長江三角洲、華北平原、西部(汾渭地區)地面沉降調查與監測;典型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及防治示範工程;西氣東輸、青藏鐵路等國家重大工程安全與區域地殼穩定性調查與評價;地質災害預警、治理技術研究;全國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與評估;重點地區區域環境地質調查;西南岩溶石山地區地下水資源與環境地質調查。部署工作項目459個,投入經費52,369萬元。
一、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防治

根據國土資源大調查“十五”規劃的任務要求,以“九五”工作為基礎,“十五”期間部署了700個縣(市)的地質災害調查,涉及除上海、香港、澳門、台灣外全國30個省(區、市)(圖5-1)。部署工作項目130個,投入經費13,550萬元。

二、三峽庫區地質環境綜合調查評價及監測


2001-2003年在三峽工程庫區涉及的19個縣(區)部署工作項目4個,主要是建設監測預警系統、智慧型監測示範和有關技術規程編制等。投入經費1,730萬元。

三、汛期地質災害調查評價與應急治理



2001-2003年共部署工作項目36個。每年分別在31個省部署了應急調查。地質災害應急治理部署的主要地區是廣西、貴州、雲南、浙江、江蘇、陝西等省(區);中國西部地質災害區域調查評價的工作區域主要是我國西部10省(區),部署重點調查面積約400萬平方千米。“十五”期間總投資4,650萬元。

四、地面沉降調查與監測


地面沉降調查與監測網建設部署了長江三角洲、華北平原以及汾渭盆地地面沉降和地裂縫調查與監測網路建設工作。
在長江三角洲部署地面沉降現狀調查6000平方千米,地裂縫調查420 平方千米,GPS標石埋設160座,GPS固定站6座,自動化監測系統建設9組,分層標建設2組,基岩標建設4座,標房建設11座。
在華北平原部署開展1:5萬地面沉降地質調查6000平方千米,1:10萬重點區域地面沉降調查5100平方千米,1:25萬區域地面沉降地質調查3.8萬平方千米,建設GPS監測墩137個、GPS基準站5座、基岩標5座、分層標1組、孔隙水壓力監測孔3個。
在西安、大同、太原等重點城市部署開展地裂縫地面沉降現狀調查,1:5萬地面沉降調查1620平方千米,地裂縫調查面積380平方千米,GPS監測點建設31個。
五、西南岩溶石山地區地下水與環境地質調查
“十五”期間在西南滇、黔、桂、湘、鄂、川、渝、粵八省(區、市)岩溶石山地區部署了區域環境地質綜合調查工作,共8個工作項目,投入經費910萬元。

六、典型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及防治示範工程


“十五”期間部署了41個重大地質災害勘查及防治工程。其中勘查項目4個、治理工程37個。主要工作區域包括安徽、西藏、雲南、貴州、重慶、四川、廣西、北京等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計畫的主要實物工作量:鑽探7,000米,坑探1,400米。投入經費6,180萬元。
七、國家重大工程區域地殼穩定性調查與評價

“十五”期間部署了青藏鐵路沿線、西氣東輸西段、南水北調西線第一期工程段、秦嶺-大巴山地區、滇藏鐵路沿線等地區地殼穩定性調查和青藏高原東緣第四紀地質環境調查與評價。共部署工作項目14項。主要工作區域為青海、西藏、陝西、雲南、四川等省(自治區),部署工作量:1:2000活動斷層與地質災害填圖500平方千米,1:10萬活動斷層與地質災害調查2000千米,地應力鑽探1300米,1:10萬遙感解譯236,700平方千米,槽探1,700立方米,1:5萬新構造、活動斷裂、地質災害野外綜合調查(草測)6,400平方千米,高精度遙感1,200平方千米,路線地質觀測1,000千米,晚新生代湖相、黃土和全新世地層剖面測量1,700米,磁性地層分析300米。投入經費2,020萬元。

八、地質災害預警、治理技術研究


在以往工作的基礎上,“十五”期間部署了3個重點地質災害監測網站和預警分析系統的建設,以及相關的預警技術研究與推廣工作。部署了26個工作項目,主要工作區域包括三峽、四川、江西、長江上游等地的重點災害區域。主要計畫工作量:地質災害專業示範站3處,現場監測站2處,監測儀器安裝2組,GPS144點,鑽探800米,光纖鋪設10,000米,1:5萬環境地質調查1,500平方千米,1:10萬環境地質調查(修測)1,500平方千米,1:5萬遙感解譯4萬平方千米。投入經費4,325萬元。

九、全國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與評估


“十五”期間部署了全國以省為單元的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與評估,以及黃淮海平原煤炭資源開發區、西南有色金屬和化工礦產資源開發區等地區的礦山生態環境狀況調查評價。共部署工作項目40個,其中以省為單元的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與評估項目31項,重點區域礦山生態環境狀況調查評價項目9個,主要部署在黃淮海平原煤炭資源開發區、西南有色金屬和化工礦產資源開發區、小秦嶺金屬礦產資源開發區,大小興安嶺煤炭與金屬礦產資源開發區的重點礦區。部署工作量:1:25萬礦山地質環境調查6,000平方千米、1:5萬礦區環境地質問題遙感及地面調查約1.5萬平方千米,1:2.5萬礦山環境地質問題遙感及地面調查1,000平方千米。投入經費2,340萬元。

11類自然災害預警信號全解析

颱風預警信號
24小時內風力可達 6級以上,或陣風 7級以上;或者平均風力為 6~7級,陣風 7~ 8級並可能持續。
24小時內平均風力可達 8級以上,或陣風 9級以上;或者平均風力為 8~9級,或陣風 9~10級並可能持續。
12小時內平均風力可達10級以上,或陣風11級以上;或者風力為10~11級,或陣風11~12級並可能持續。
6小時內可能或者已經受颱風影響,平均風力可達12級以上,或者已達 12級以上並可能持續。

防禦指南

(一)颱風藍色預警信號圖示:1、做好防風準備;2、注意最新訊息和有關防風通知;3、把門窗、圍板、棚架、臨時搭建物等易被風吹動的搭建物固緊,妥善安置室外物品。
(二)颱風黃色預警信號圖示:1、進入防風狀態,建議幼稚園、託兒所停課;2、關緊門窗,處於危險地帶和危房中的居民以及船舶應到避風場所避風,通知高空、水上等戶外作業人員停止作業,危險地帶工作人員撤離;3、切斷霓虹燈招牌及危險的室外電源;4、停止露天集體活動,立即疏散人員;其它同颱風藍色預警信號。
(三)颱風橙色預警信號圖示:1、進入緊急防風狀態,建議中國小停課;2、居民切勿隨意外出;3、相關應急處置部門和搶險單位加強值班;4、停止室內大型集會;5、加固港口設施;其它同颱風黃色預警信號。
(四)颱風紅色預警信號圖示:1、進入特別緊急防風狀態,建議停業、停課(除特殊行業);2、相關應急處置部門和搶險單位隨時準備啟動搶險應急方案;3、當颱風中心經過時風力會減小或靜止一段時間,切記強風將會突然吹襲,應繼續留在安全處避風。

暴雨預警信號

暴雨預警信號分三級,分別以黃色、橙色、紅色表示。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區的省級氣象主管機構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暴雨預警標準,報中國氣象局預測減災司審批。
6小時降雨量將達 5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 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
3小時降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 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
3小時降雨量將達10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
防禦指南:(一)暴雨黃色預警信號圖示:1、家長、學生、學校要特別關注天氣變化,採取防禦措施;2、收蓋露天晾曬物品,相關單位做好低洼、易受淹地區的排水防澇工作;3、駕駛人員應注意道路積水和交通阻塞,確保全全;4、檢查農田、魚塘排水系統,降低易淹魚塘水位。
(二)暴雨橙色預警信號圖示:1、暫停在空曠地方的戶外作業,儘可能停留在室內或者安全場所避雨;2、相關應急處置部門和搶險單位加強值班,密切監視災情,切斷低洼地帶有危險的室外電源,落實應對措施;3、交通管理部門應對積水地區實行交通引導或管制;4、轉移危險地帶以及危房居民到安全場所避雨;其它同暴雨黃色預警信號。
(三)暴雨紅色預警信號圖示:1、人員應留在安全處所,戶外人員應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暫避;2、相關應急處置部門和搶險單位隨時準備啟動搶險應急方案;3、已有上學學生和上班人員的學校、幼稚園以及其他有關單位應採取專門的保護措施,處於危險地帶的單位應停課、停業,立即轉移到安全的地方暫避;其它同暴雨橙色預警信號。

高溫預警信號

高溫預警信號分二級,分別以橙色、紅色表示。乾旱地區的省級氣象主管機構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高溫預警標準,報中國氣象局預測減災司審批。
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要升至37℃以上。
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要升到 40℃以上。
防禦指南:(一)高溫橙色預警信號圖示:1、儘量避免午後高溫時段的戶外活動;2、有關部門應注意防範因用電量過高,電線、變壓器等電力設備負載大而引發火災;3、戶外或者高溫條件下的作業人員應當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4、注意作息時間,保證睡眠,必要時準備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溫藥品。
(二)高溫紅色預警信號圖示:1、注意防暑降溫,白天儘量減少戶外活動;2、有關部門要特別注意防火;3、建議停止戶外露天作業;其它同高溫橙色預警信號。

寒潮預警信號

寒潮預警信號分三級,分別以藍色、黃色、橙色表示。對寒潮預警標準中的大風標準,各省級氣象主管機構可根據實際情況參照以下標準制定,報中國氣象局預測減災司審批。
24小時內最低氣溫將要下降 8℃以上,最低氣溫小於等於 4℃,平均風力可達 6級以上。
24小時內最低氣溫將要下降12℃以上,最低氣溫小於等於 4℃,陣風 7級以上,並可能持續。
24小時內最低氣溫將要下降16℃以上,最低氣溫小於等於 0℃,平均風力達 6級以上。
防禦指南:(一)寒潮藍色預警信號圖示:1、人員要注意添衣保暖,熱帶作物及水產養殖品種應採取一定的防寒和防風措施;2、妥善安置易受寒潮大風影響的室外物品;3、船舶應到避風場所避風,通知高空、水上等戶外作業人員停止作業。
(二)寒潮黃色預警信號圖示:1、做好人員(尤其是老弱病人)的防寒保暖和防風工作;2、做好牲畜、家禽的防寒防風,對熱帶、亞熱帶水果及有關水產、農作物等種養品種採取防寒防風措施;其它同寒潮藍色預警信號。
(三)寒潮橙色預警信號圖示:1、加強人員的防寒保暖和防風工作;2、進一步做好牲畜、家禽的防寒保暖和防風工作;3、農業、水產業、畜牧業等要積極採取防霜凍、冰凍和大風措施,儘量減少損失;其它同寒潮黃色預警信號。
災害監測預警
災害監測預警災害監測預警

大霧預警信號

大霧預警信號分三級,分別以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12小時內可能出現能見度小於500米的濃霧,或者已經出現能見度小於500米、大於等於200米的濃霧且可能持續。
6小時內可能出現能見度小於200米的濃霧,或者已經出現能見度小於200米、大於等於50米的濃霧且可能持續。
2小時內可能出現能見度低於50米的強濃霧,或者已經出現能見度低於50米的強濃霧且可能持續。
防禦指南:(一)大霧黃色預警信號圖示:1、駕駛人員注意濃霧變化,小心駕駛;2、機場、高速公路、輪渡碼頭注意交通安全。
(二)大霧橙色預警信號圖示:1、濃霧使空氣品質明顯降低,居民需適當防護;2、由於能見度較低,駕駛人員應控制速度,確保全全;3、機場、高速公路、輪渡碼頭採取措施,保障交通安全。
(三)大霧紅色預警信號圖示:1、受強濃霧影響地區的機場暫停飛機起降,高速公路和輪渡暫時封閉或者停航;2、各類機動交通工具採取有效措施保障安全。

雷雨大風預警信號

雷雨大風預警信號分四級,分別以藍色、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6小時內平均風力可達到 6級以上,或者已經受雷雨大風影響。
6小時內平均風力可達 8級以上,或者已經受雷雨大風影響。
2小時內平均風力可達10級以上,或者已經受雷雨大風影響。
2小時內平均風力可達12級以上並伴有強雷電。
防禦指南:(一)雷雨大風藍色預警信號圖示:1、做好防風、防雷電準備;2、注意有關媒體報導的雷雨大風最新訊息和有關防風通知,學生停留在安全地方;3、把門窗、圍板、棚架、臨時搭建物等易被風吹動的搭建物固緊,人員應當儘快離開臨時搭建物,妥善安置易受雷雨大風影響的室外物品。
(二)雷雨大風黃色預警信號圖示:1、妥善保管易受雷擊的貴重電器設備,斷電後放到安全的地方;2、危險地帶和危房居民,以及船舶應到避風場所避風,出現雷電時應當關閉手機;3、切斷霓虹燈招牌及危險的室外電源;4、停止露天集體活動,立即疏散人員;5、高空、水上等戶外作業人員停止作業,危險地帶人員撤離;其他同雷雨大風藍色預警信號。
(三)雷雨大風橙色預警信號圖示:1、人員切勿外出,確保留在最安全的地方;2、相關應急處置部門和搶險單位隨時準備啟動搶險應急方案;3、加固港口設施,防止船隻走錨和碰撞;其它同雷雨大風黃色預警信號。
(四)雷雨大風紅色預警信號圖示:1、進入特別緊急防風狀態;2、相關應急處置部門和搶險單位隨時準備啟動搶險應急方案;其它同雷雨大風橙色預警信號。

大風預警信號

大風(除颱風、雷雨大風外)預警信號分四級,分別以藍色、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24小時內可能受大風影響 ,平均風力可達 6級以上,或陣風 7級以上。
12小時內可能受大風影響 ,平均風力可達 8級以上,或陣風 9級以上。
6小時內可能受大風影響,平均風力可達10級以上,或陣風11級以上。
6小時內可能出現平均風力達12級以上的大風並可能持續。
防禦指南:(一)大風藍色預警信號圖示:1、做好防風準備;2、注意有關媒體報導的大風最新訊息和有關防風通知;3、把門窗、圍板、棚架、臨時搭建物等易被風吹動的搭建物固緊,妥善安置易受大風影響的室外物品。
(二)大風黃色預警信號圖示:1、進入防風狀態,建議幼稚園、託兒所停課;2、關緊門窗,危險地帶和危房居民以及船舶應到避風場所避風,通知高空、水上等戶外作業人員停止作業;3、切斷霓虹燈招牌及危險的室外電源;4、停止露天集體活動,立即疏散人員;其它同大風藍色預警信號。
(三)大風橙色預警信號圖示:1、進入緊急防風狀態,建議中國小停課;2、居民切勿隨意外出,確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3、相關應急處置部門和搶險單位加強值班,密切監視災情,落實應對措施;4、加固港口設施,防止船隻走錨和碰撞;其它同大風黃色預警信號。
(四)大風紅色預警信號圖示:1、進入特別緊急防風狀態,建議停業、停課(除特殊行業);2、人員應儘可能呆在防風安全的地方,相關應急處置部門和搶險單位隨時準備啟動搶險應急方案;其它同大風橙色預警信號。

沙塵暴預警信號

沙塵暴預警信號分三級,分別以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24小時內可能出現沙塵暴天氣或者已經出現沙塵暴天氣並可能持續。
12小時內可能出現強沙塵暴天氣,或者已經出現強沙塵暴天氣並可能持續。
6小時內可能出現特強沙塵暴天氣,或者已經出現特強沙塵暴天氣並可能持續。
防禦指南:(一)沙塵暴黃色預警信號圖示:1、做好防風防沙準備,及時關閉門窗;2、注意攜帶口罩,紗巾等防塵用品;做好精密儀器的密封工作;3、把圍板、棚架、臨時搭建物等易被風吹動的搭建物固緊,妥善安置易受沙塵暴影響的室外物品。
(二)強沙塵暴橙色預警信號圖示:1、用紗巾蒙住頭防禦風沙的行人要保證有良好的視線,注意交通安全;2、注意儘量少騎腳踏車,颳風時不要在廣告牌、臨時搭建物和老樹下逗留;駕駛人員注意沙塵暴變化,小心駕駛;3、機場、高速公路、輪渡碼頭注意交通安全。
(三)特強沙塵暴紅色預警信號圖示:1、人員應當呆在防風安全的地方,不要在戶外活動;推遲上學或放學,直至特強沙塵暴結束;2、相關應急處置部門和搶險單位隨時準備啟動搶險應急方案;3、受特強沙塵暴影響地區的機場暫停飛機起降,高速公路和輪渡暫時封閉或者停航;其它同沙塵暴橙色預警信號。

冰雹預警信號

冰雹預警信號分二級,分別以橙色、紅色表示。
6小時內可能出現冰雹伴隨雷電天氣,並可能造成雹災。
2小時內出現冰雹伴隨雷電天氣的可能性極大,並可能造成重雹災。
防禦指南:(一)冰雹橙色預警信號圖示:1、注意天氣變化,做好防雹和防雷電準備;2、妥善安置易受冰雹影響的室外物品、小汽車等;3、老人、小孩不要外出,留在家中;4、將家禽、牲畜等趕到帶有頂篷的安全場所;5、不要進入孤立的棚屋、崗亭等建築物或大樹底下,出現雷電時應當關閉手機。
(二)冰雹紅色預警信號圖示:1、戶外行人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暫避;2、相關應急處置部門和搶險單位隨時準備啟動搶險應急方案;其它同冰雹橙色預警信號。

雪災預警信號

雪災預警信號分三級,分別以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12小時內可能出現對交通或牧業有影響的降雪。
6小時內可能出現對交通或牧業有較大影響的降雪。
2小時內可能出現對交通或牧業有很大影響的降雪。
防禦指南:(一)雪災黃色預警信號圖示:1、相關部門做好防雪準備;2、交通部門做好道路融雪準備;3、農牧區要備好糧草。
(二)雪災橙色預警信號圖示:1、相關部門做好道路清掃和積雪融化工作;2、駕駛人員要小心駕駛,保證安全;3、將野外牲畜趕到圈裡餵養。
(三)雪災紅色預警信號圖示:1、必要時關閉道路交通;2、相關應急處置部門隨時準備啟動應急方案;3、做好對牧區的救災救濟工作。

道路結冰預警信號

道路結冰預警信號分三級,分別以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12小時內可能出現對交通有影響的道路結冰。
6小時內可能出現對交通有較大影響的道路結冰。
2小時內可能出現或者已經出現對交通有很大影響的道路結冰。
防禦指南:(一)道路結冰黃色預警信號駕駛人員應注意路況,安全行駛。(二)道路結冰橙色預警信號公安等部門注意指揮和疏導行駛車輛;駕駛人員應採取防滑措施,聽從指揮,慢速行駛。
(三)道路結冰紅色預警信號必要時關閉結冰道路交通,其他同道路結冰橙色預警信

乾旱預警信號

乾旱預警信號分二級,分別以橙色、紅色表示。
乾旱指標等級劃分,以國家標準《氣象乾旱等級》(GB/T20481-2006)中的綜合氣象乾旱指數為標準。

專家解讀《中國的減災行動》白皮書三大亮點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5月11日發表《中國的減災行動》白皮書,這是中國政府在首個“防災減災日”前夕發布的一份具有特殊意義的白皮書。
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一周年之際發表這份白皮書,全面介紹中國減災事業取得的成就,明確未來幾年中國減災工作的目標和任務,是用實際行動告慰那些在災難中逝去的同胞。
白皮書有哪些亮點?中國的減災行動將去向何方?在《中國的減災行動》白皮書發表之際,新華社記者專訪了防災減災專家、國家減災委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史培軍。

亮點一:防災減災更加關注民生

史培軍介紹說,白皮書從內容上看,主要分為三個部分:首先,對我國自然災害的現狀進行了描述;其次,列出防災減災的成就和存在的薄弱環節;最後,提出了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防災減災行動指南。
史培軍指出,在過去的5年裡,我國的防災減災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提高全社會的抗風險能力,重視推動綜合防災減災工作,建立了以國家減災委為核心的各級部門組成的綜合運作體系,基本形成了國家防災減災行動規劃,巨災檢測體系和物資儲備體系都已初步建立。
他認為,這份白皮書首要的亮點就是高度關注民生,集中體現在更加強調高風險地區和貧困地區的減災工作建設。“防災減災,最大的盲區在於那些既地處高風險帶又相對貧困的地區。”史培軍表示。
為此,白皮書特彆強調,我國近年來實施了農村困難民眾危房改造工程、中國小危房改造工程和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同時注重提高農村居民住房的抗災能力建設。

亮點二:基層減災能力建設貼近百姓

在史培軍看來,《中國的減災行動》是一份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白皮書,最突出的一個亮點是提出加強城鄉社區減災能力建設。
白皮書指出,完善城鄉社區災害應急預案,組織社區居民演練。完善城鄉社區減災基礎設施,創建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全面開展城鄉民居減災安居工程建設。在多災易災的城鄉社區建設避難場所。建立災害信息員隊伍。加強城鄉社區居民家庭防災減災準備,建立應急狀態下社區弱勢群體保護機制。
史培軍說:“政府、企事業單位、社區、公眾是防災減災行動的四大核心主體。其中,社區就代表著廣大基層。基層如果不安全,國家又怎能安全?”
史培軍認為,在大災來臨之際,國家雖然能夠充分調動全國上下的資源支援災區,但如果基層的設防水平太低,那么就會在防災工作中失掉先機,最終導致災害損毀率高、減災效益低。
“只有百姓收入提高了,減災的意識提高了,社區的設防水平才能跟上來。”史培軍說,從另一個層面上看,提高國民收入水平是我國提高設防水平的一個關鍵因素。

亮點三:防災減災強調聯動機制

白皮書指出,在長期的減災救災實踐中,中國建立了符合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減災救災工作機制。中央政府構建了災害應急回響機制、災害信息發布機制、救災應急物資儲備機制、災情預警會商和信息共享機制、重大災害搶險救災聯動協調機制和災害應急社會動員機制。
史培軍表示,面對自然災害,加強各部門之間的聯動性顯得至關重要。據他介紹,目前我國的綜合減災行動分為四部分:第一是安全建設,安監部門在其中起到關鍵作用;第二是覆蓋全國的救災救濟工作,也就是救災物資儲備體系方面的工作,主要由民政部門監督;第三是應急管理工作體系;第四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巨災風險轉移機制”,也就是建立巨災保險體系,分散巨災風險。
史培軍說,與這幾項工作相配套的是三個“軟工作”:首先是教育科研體系的初步形成和完善,其次是信息傳播體系的建立,最後是建立災害的應急動員體系。
史培軍認為,只有每個部門分工明確又環環相扣,在災害來臨的時候才能有的放矢。而隨著中國國力的顯著提高,在防災減災的道路上,中國有信心也有能力走得更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