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支援艦

火力支援艦

火力支援艦,簡單的說就是進行火力支援用的戰艦,一般在兩棲作戰或登入作戰時使用,主要是為己軍和友軍進行登入作戰時提供相應的火力掩護,有時也可以用來火力壓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火力支援艦
  • 國家:美國、中國、俄羅斯
  • 數量:中國1艘,俄羅斯3艘
  • 次型:21631型飛彈艇(俄羅斯)
美國,中國,俄羅斯,本級各艦,基本數據,

美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配合盟軍的登入作戰,美國海軍自行改裝並投入了大量的火箭炮支援艦,用於對岸攻擊和掩護登入作戰。火箭炮發射的場面甚是壯觀。在天平洋戰場上,面對日軍的頑強抵抗,美軍各基層部隊的機械師們自發的在Infantry Landing Craft(LCIs)上加裝火炮和簡易發射導軌,用於發射4.5英寸航空火箭來打擊日軍的抵抗,由於是戰場臨時改造,因陋就簡,所以改裝火箭炮準確度差,只能起到放煙火助威的效果。不過有總比沒有好,海軍高層對這款部隊自己搞出來的支援武器給予了支持和鼓勵。該艦最初在登入夸賈林環礁使用過,此後廣泛用於太平洋戰爭中的島礁爭奪戰。戰後,這些武器被大量封存,但隨即又運用到了韓戰和越南戰爭中。火箭炮支援艦仿佛和亞洲有著親密淵源,在美國海軍武器更新換代的時候,它曾多次面臨被淘汰拆毀的命運,但又多次因為亞洲的戰事而重披戰袍。總的來說,在飛彈還沒有成為主宰海戰的力量之前,火箭炮的作用還是相當重要的。但最終,隨著精確制導武器的裝備,美軍的火箭炮支援艦隻能徹底成為歷史。
二戰中美國火箭炮支援艦發射火箭彈二戰中美國火箭炮支援艦發射火箭彈

中國

本世紀初期左右,基於當時特定的時代背景,即對台軍事鬥爭準備的大背景環境下,中國海軍所發展的幾乎所有的艦艇型號都被打上了時代的烙印,而火力支援艦也同樣如此,而且目的性更強,就是在可能的登島作戰中遂行對岸火力壓制和火力支援,這就是中國海軍發展火力支援艦船的目的所在。
中國發展火力支援艦船的構想較早源於陸軍,陸軍嘗試了利用民船平台搭載陸用火炮類武器,來遂行對岸火力支援任務。對於海軍而言,各類驅護艦的艦炮自身都具有對陸火力支援的使命和能力,但並未研製過專職的火力支援艦。
火力支援艦項目是海軍通過競爭方式後所贏得的項目,競爭的的對手是陸軍的火力支援方案,陸軍的方案沿襲民船搭載陸用火炮的方案,但是進行了一些改進,如為解決民船平台的搖擺問題,構想在平台上設定多個船錨,在使用武器之前拋錨抓住海底,然後主機給定一定的推動,使錨鏈繃緊而穩定平台;射擊時,通過觀察水平尺的氣泡方式統一向各炮位下達開火的口令等。海軍因其自身特定的屬性,在艦船平台及艦載武器方面的技術優勢和使用經驗上的優勢則較強。
海軍競爭火力支援項目不諱言似乎有一點面子上的問題,畢竟艦船是海軍最主要的武器,對其也有著極其豐富的設計、建造和使用經驗,當然,為國家盡力、打贏戰爭是海軍競標火力支援項目的根本初衷。競爭的結果可想而知,海軍所採用的方案是完全按照現代艦船和武器系統的設計方法,設計出一型專職火力支援艦。由於上述的因素,海軍對此項目沒有退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二、火力支援艦的戰術運用
現代登入作戰一般分先期作戰階段、集結上船階段、海上航渡階段、突擊上岸階段、鞏固擴大登入場這五個階段。在先期作戰階段和突擊上岸階段,均需要對防禦方火力進行摧毀和壓制。先期作戰階段有三項主要作戰任務,而預先火力準備就是其中之一,預先火力準備通常由彈道飛彈、遠程火箭炮和飛機實施;在預先火力準備後,一般應摧毀防禦方近三分之二的固定火力和高價值目標。
經過預先火力準備後,一些堅固、分散的目標和機動火力將可能倖存,這些戰術火力對登入部隊突擊上岸會產生極大威脅,這就需要有強大的直接火力準備和登入部隊上岸後的火力支援。直接火力準備一般有空中直接火力準備和海上直接火力準備。海上直接火力準備後轉入對登入部隊的火力支援,對防禦方剩餘火力陣地、灘頭工事、零散火力點進行主動或應召壓制和清除。對直接火力準備和火力支援來說,海上機動火力支援平台的建設就顯得至關重要。
火力支援艦在戰術運用上是伴隨登入兵編隊航行,在登入兵突擊上岸之前對登入點進行覆蓋式直接火力準備,在登入兵上岸後所遇到的火力點進行應召打擊和延伸打擊。登入兵編隊在航渡期間是受到重點防護的,其周邊有強大的防空、反潛和反艦火力網,故此,火力支援艦對自身的防護要求可適當降低而專注於火力支援武器的發展。
火力支援艦的作戰模式有以下幾種,預先諸元裝訂打擊,即將已知目標參數輸入火控系統執行打擊任務;探測打擊,即利用本艦的多個探測通道設備發現目標,鎖定後進行打擊;應招打擊,即通過登入兵的召喚,從數據鏈或其他無線通信手段得到目標參數後實施支援打擊。
艦載火力支援武器系統具有極高的射速來達成火力的突然性,在25秒內即可將250發各式火箭彈及50枚炮彈覆蓋在防禦方陣地上。火箭彈可選鋼珠殺爆彈、雲爆彈、雙用途子母彈、殺爆燃彈、燃燒彈、布雷彈等,新設計的艦載火箭炮具有很高的密集度,覆蓋性射擊可對地表和地下人員及武器進行毀傷,而殘留的頑固火力點則由艦炮進行清除。
三、火力支援艦研製過程
在接到該任務後,海軍召集軍內外人員組成的專家組對一些艦船考察論證,確定使用053H型516號護衛艦進行改裝,使之成為專職火力支援艦。在項目研製建造過程中,總部及海軍領導曾多次指示並親臨現場視察。
2002年3月23日,516改裝火力支援艦立項綜合評審會在北京召開,總部和海軍領導參加了會議,會議對516艦改裝火力支援艦的使命任務、基本原則、總體設計初步方案及戰術技術指標等進行了審查,並對難點問題和需要協調的問題進行了討論,確定了方案的可行性。此次會議全面啟動了火力支援艦的研製,國內20多個研究所和高校等單位參與了研製。
516號火力支援艦516號火力支援艦
516火力支援艦的關鍵系統是火力支援武器系統,而海上平台特有的自身搖擺和航行時產生的位移以及氣象條件如風速、風向的變化等狀況及其疊加效應對武器發射精度都會帶來極大的影響。所以,直接把陸用火箭炮移植上艦是不可行的,必須用成熟的現代艦船技術進行適應性設計,用成熟的艦炮技術重新設計艦載火箭炮系統並將火力支援武器系統融合進作戰系統。當然,這對於海軍而言是拿手好戲,現代艦炮能在晃動的艦船上,大中口徑艦炮能直接命中十幾乃至數十公里外的小目標,而近防炮系統則能直接命中超音速飛行的飛彈目標。
早期的初步方案與最終的方案並不完全一致,這是一個逐漸完善的過程。早期的方案中,一個是採用四座122毫米火箭炮和兩座96式12管遠程火箭炮的方案;一個是採用四座122毫米火箭炮和兩座衛士-1(WS-1)式12管遠程火箭炮的方案;兩個方案都保留兩座雙100毫米艦炮。這樣的方案,其目的是同時具有中、遠程打擊能力併兼具面打擊能力和點目標打擊能力。
但是,上述的方案在當時存在一定的問題,96式遠程火箭炮當時尚在研製中,進度上無法滿足火力支援艦的研製需求;而衛士-1型火箭炮並未經過軍內定型而只經過外貿定型等。考慮到火力支援艦是伴隨登入兵編隊執行直接火力準備和應召火力支援的特點,對於射程的要求並不高,故此,捨棄遠程火箭炮的方案也是合理的。而最終方案採用了配置兩座雙100毫米艦炮和五座122毫米火箭炮的方案,遠程火力支援武器系統則採用貨櫃標準模組化方式達成。
516火力支援艦艦載122毫米火箭炮除定向管和火箭彈與陸用火箭炮相同外,其餘全部重新進行了設計,每座炮有兩個發射箱模組共50枚彈,全艦5座火箭炮有待發射彈250枚,並具有全自動快速再裝填和持續打擊的能力,為加強防護,彈藥艙還敷設了凱夫拉裝甲。516艦的火箭炮按發射功率與陸軍標準編制相比較的話,超過一個陸軍火箭炮連的打擊能力。陸軍一個81式火箭炮連配置122毫米40管火箭炮6座,發射管總計240個。
經過全新設計的火力支援武器系統通過作戰系統雙冗餘環網獲取外部信息,如探測系統的炮瞄雷達和光電儀探測的目標運動參數、通信系統的數據鏈信息和語音和文本信息、導航系統的艦艇姿態參數和氣象參數等。火力支援武器系統將這些參數通過火控系統進行實時解算,以完成對火箭炮進行射擊中的實時修正。經過艦船適應性設計後,艦載火箭炮的射擊精度得到極大提高。
516火力支援艦的研製過程也並非一帆風順,其間也經歷了諸多的問題。江山重工集團試製的艦載火箭炮在連雲港進行陸上聯調時,主驅動齒輪因設計強度不夠而損毀,導致第一輪設計失敗。其後,中船重工713所重新設計了艦載火箭炮並取得了成功,即定型型號為HPJ12型122毫米50管艦載火箭炮;火箭炮發射時,其尾焰溫度高達上千度,並持續、集中對甲板面燒蝕,這會導致甲板變形並對甲板下的電纜和設備帶來隱患。在經過實際測試取得數據後,對火箭炮尾焰燒蝕區域進行了隔離措施並在外表面採用耐高溫耐沖刷特種漆進行處理。
2004年1月,HPJ12型艦載火箭炮在在總裝備部華陰基地完成了陸上鑑定試驗後裝艦;同年12月25日,516艦完成全部航行項目轉入鑑定試驗,由第三方組織對516艦進行國家鑑定,2005年4月初完成鑑定試驗,鑑定試驗給出的結論認為:516火力支援艦滿足戰術技術指標書的要求,系統跟蹤平穩、射擊精度高、有良好的可靠性。火力支援艦的研製成功,填補了我國海軍專職火力支援艦的空白。
2008年,516火力支援艦作為全新的艦種,與052C及051C型驅逐艦、054型護衛艦等艦艇一起進入國家一級定型程式並圓滿通過定型。2005年9月,516艦代表海軍參加“礪劍2005”三軍登入實兵演習,按總部所給出的目標區域進行火力支援射擊,516艦以火力密集、彈著點精準而當即獲得總部的通電錶揚。
艦上裝備的122毫米50管火箭炮系統艦上裝備的122毫米50管火箭炮系統
516火力支援艦服役後,多次應邀參加陸軍組織的實兵登入演習。對516艦在海上搖擺狀態下竟能打出如此高的精度,陸軍有些同志表示難以置信,某戰區作戰部組織了一些人到516艦進行觀摩。看到艙內竟有十多個艙室眾多火控系統、隨動系統、瞄準系統和氣象等系統為火箭炮提供支撐服務,所占面積遠大於火箭炮本身,陸軍同志見識了艦載武器與陸用武器的不同,隔行如隔山真不是虛言,當然,這是自身屬性使然,海軍也玩不轉陸軍裝備。
海軍在同時期還研製了遠程火力支援武器系統貨櫃標準模組,這種模組化的好處,在於可以將一個遠程火力系統全部集成在數個標準貨櫃內,戰時可快速吊裝至眾多民用船隻,形成火力支援武器系統。貨櫃式遠程火箭炮模組採用PHL03式300毫米火箭彈,該型火箭彈於2003年9月完成陸軍裝備定型委員會的定型。因PHL03式300毫米火箭炮自身具有一定的穩定和制導能力,故此,對平台的要求相較於122毫米火箭炮要低的多,較適合裝載於民用船隻上。
隨著2008年台灣政黨輪替,台灣海峽的緊張局勢開始緩和。而火力支援艦因其用途較為單一,非戰時維持大規模的火力支援艦會占用大量的人員編制和後勤能力。因此,總部決定將火力支援艦及遠程火力支援貨櫃模組的成熟技術轉為技術儲備,在戰時可快速投入生產,而不再繼續改裝火力支援艦。中國海軍所做的這些嘗試和努力,取得了成功,積累了經驗,也為現代登入作戰火力支援摸索了一條新的路子。

俄羅斯

俄羅斯海軍也有一款火力支援艦,即21630型“阿斯特拉罕”級護衛艇(又叫“暴徒”級輕型護衛艦、布揚級炮艇)。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雖然較少設計建造新的大型水面作戰艦艇,但在過去幾年內先後向國際市場推出了多種小型作戰艦艇,如20970型“卡特蘭”級、12300型“蠍子”級及12418型“閃電”級飛彈艇等。與此同時,在國家經濟不斷好轉的情況下,為滿足本國海軍的作戰需求,俄羅斯開始有針對性地設計建造少量先進的水面作戰艦艇,如20380型“守護”級飛彈護衛艦、21630型“布揚”級炮艇以及22350型大型飛彈護衛艦等。在上述艦艇中,“守護”級飛彈護衛艦的滿載排水量約為2000噸,設計用於近海巡邏及作戰;22350型大型護衛艦的滿載排水量達N8000噸,將用於遠洋作戰並擔負航母的護航任務。相比之下,“布揚”級炮艇的尺寸和排水量最小,是俄羅斯海軍專門為裏海區艦隊量身訂製的小型艦艇,主要用於保護裏海200裏海專屬經濟區及豐富的海底油氣資源。
俄羅斯海軍在1999年就開始公開招標建造“布揚”級炮艇,包括同在聖彼得堡的北方造船廠、金剛石船舶製造公司等在內的多家著名造船廠參與競爭。在經過多輪仔細評估後,俄海軍在2003年春季宣布金剛石(也音譯為阿爾馬茲)船舶製造公司勝出,負責建造首批“布揚”級炮艇。契約規定首艇的建造工作在2005第四季度完工,並於2007年投入使用。
經過近2年時間的籌備,2005年2月25日,金剛石船舶製造公司在聖彼得堡舉行了首艘艇“阿斯特拉罕”號的開工儀式,同批第2艘艇“裏海斯克”號也在金剛石船舶製造公司開工建造。實際上,首艘艇原計畫命名為“裏海斯克”號,以示用於裏海服役之意,但最後選用了裏海區艦隊司令部所在地阿斯特拉罕來命名首艘炮艇,“裏海斯克”這一名字便順推用到第2艘炮艇頭上。同年10月7日,“阿斯特拉罕”號炮艇下水,來自俄羅斯海軍、裏海區艦隊、俄總統駐西北行政區全權代表處和聖彼得堡市政府的官員參加了下水儀式,由此可見俄羅斯上下對“布揚”級炮艇的重視程度。2006年9月1日,“阿斯特拉罕”號炮艇在金剛石船舶製造公司完成舾裝,正式加入俄羅斯海軍服役,俄海軍裏海區艦隊司令維克托*克拉夫丘克少將親自到聖彼得堡接收,俄海軍總司令弗拉基米爾?馬索林上將也出席了當天“阿斯特拉罕”號炮艇的服役儀式。
裏海雖然名為海,但從地理學的角度來看是“湖”而不是“海”。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湖,與外界的大海和大洋都是隔絕的。因此,“阿斯特拉罕”號炮艇在2006年9月1日服役後將首先在波羅的海進行為期半年時間的海上作戰及綜合試驗,然後再通過陸上交通於2007年中期運至裏海邊的阿斯特拉罕港加入裏海區艦隊服役。同批第2艘“裏海斯克”號將緊隨“阿斯特拉罕”號服役於裏海區艦隊。裏海區艦隊司令維克托?克拉夫丘克少將不久前宣布,在2006年9月1日接收“阿斯特拉罕”號後,裏海區艦隊在未來3年內還將再裝備5艘“布揚”級炮艇,這將明顯增強俄羅斯海軍在該地區的作戰能力,並支持11661型“獵豹 ”級艦隊旗艦。
“布揚”級炮艇採用了隱身設計,重點在於使上層建築及武器系統的外形簡潔流暢以降低雷達反射信號,煙囪置於艇兩舷側與海面平行以減少紅外信號。雖然上層建築的兩舷採用各國隱身艦艇普遍使用的向內傾斜方式,但該級艇向內傾斜的角度相對較小,不及世界上隱身性能較好的瑞典“維斯比”級、法國“拉斐特”級護衛艦等艦型。整艇看起來是明顯的艏尖尾方,主甲板從艇首到艇尾呈階梯狀布置,前高后低,尤其是艇尾明顯低於前部甲板。艇首兩舷稍向外飄;上層建築靠前布置且低矮短小,兩舷從艇首外飄狀迅速收縮為向內和向上傾斜;上層建築後部分布一座主桅,也是艇上唯一的桅桿,桅桿頂部安裝一部MP一352“十字罩”對空對海搜尋雷達,外形半圓,對空最大探測距離128公里;上層建築平台的前部安裝有一部MP一123“低音帳篷”火控雷達。  艦首安裝一座A一190型100毫米高平兩用火炮,這是俄海軍目前最先進的100毫米艦炮,具有尺寸小、重量輕、反應快、射速高、所需人員少、抗干擾能力強及使用壽命長等諸多優點。該型火炮(不包括彈藥)全重18.7噸,其中炮塔重15噸,控制系統3.7噸,由“低音帳篷”雷達提供控制,使用不同的彈藥既可攻擊海面、海岸目標,也可攔截空中低速目標甚至反艦飛彈等,最大射程大於20公里,射高12公里,攻擊目標最小高度為3~5000米,射速大於80發/分鐘,自動機械裝彈,使用定裝式彈藥,系統所需作戰人員4~5人。 除100mm艦炮外,上層建築之後的甲板兩舷各布置一座AK一306型(A一219型)6管30毫米加特林自動近防火炮系統,與A一190型主炮同樣由“低音帳篷”雷達提供控制。AK一306型是俄羅斯廣泛使用的AK一630型(A一213型)火炮的改型,由圖拉儀器設計局開發,重量只有AK一630型的一半,主要用於裝備各種小型艦艇。從外形上看兩者並沒有什麼明顯區別,但前者的載彈量及火力稍遜。AK一306型火炮可攻擊輕武裝海面、海岸目標、漂雷及孤立的空中目標,系統使用一套AO一18L型6管自動火炮及炮管電傳旋轉鏈,彈藥艙備彈500發,射程1000發/分鐘,炮彈初速880米/秒,對空中目標打擊範圍為4000米,對海面和海岸目標的打擊範圍為5000米。 另外,位於艦尾明顯低一級的甲板上安裝1座UMS一73“冰雹”120毫米多管 火箭 炮發射系統,用於發射無控或末制導火箭,射程超過10公里,可攻擊水面目標,也可打擊海岸目標。除此之外,“布揚”級炮艇上還配備有2挺14.5毫米機槍,用於防空或近距離火力支持,也是反恐怖行動的重要武器裝備。 在AK一306型近防火炮之後、同層甲板向後凸出的地方布置一座4聯裝3M一47“彎曲”防空飛彈發射系統。該系統是SA一16防空飛彈的艦載改型,是一種專門為小型水面艦艇研製的近程防空武器,當然也可作為大中型艦艇上其他防空飛彈系統的補充,總重量只有1.3噸。該防空系統使用與“針”式防空飛彈系統相同的發射模組,用於發射“針”一S或“針”式飛彈,可採用依次發射(最多8枚)或齊射(每次2枚)的方式對同一目標實施攻擊,主要用於對付低空飛機和懸停的直升機,也可用於攔截低速來襲的反艦飛彈。系統反應時間少於8秒,從“關閉”狀態轉換為戰鬥狀態的時間不超過3分鐘,對空中目標的最大探測距離12~15公里,對空中目標的攻擊範圍距離最大5000米,高度最大3500米。 21630型“布揚”級炮艇的尺寸小、吃水淺,非常適於在裏海地區包括沿岸海域的作戰行動。儘管艇上沒有裝備反艦飛彈,但其防空作戰能力較強,而且艇上100毫米主炮及120毫米多管火箭炮既可打擊海上艦船,也可攻擊海岸目標。特別是A一190型100毫米火炮的射程超過20公里,威力較強,具有全方位打擊能力。可以預料,全新的“獵豹”級護衛艦和全新的“布揚”級炮艇屆時將高一低搭配使用,組成俄海軍在裏海地區無可匹敵的“黃金搭檔”,捍衛俄羅斯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及豐富的自然資源,同時威懾周邊國家,並力圖阻止西方大國勢力向裏海里地區滲透。
21630線圖21630線圖
21630型護衛艇21630型護衛艇

本級各艦

中國:九江號 516,1975年服役。俄羅斯:阿斯特拉罕號 012,2006年服役。馬哈奇卡拉號 101 2012年服役 伏爾加頓斯克號 161 2011年服役

基本數據

(一)中國:九江號
5座50管火箭炮系統
2座79A式雙100MM自動炮
2座雙聯裝37毫米炮
2座250毫米5管反潛火箭發射器(65式)
5x五十聯裝H/JJ12火箭炮(可以再裝填一次,備彈500枚) (二)俄羅斯:21630“暴徒”型 武器裝備:1門AK-190型100mm單管艦炮,2座AK-306型6管30mm近防艦炮,1座四聯ZIF-122艦空飛彈發射裝置(配備3M-47 Gibka/Igla-1M艦空飛彈,載彈12枚)1座MS-73 Grad-M 40管122mm多用途火箭發射裝置,2挺KPV 14.5mm機槍,可攜帶水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