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城區

濱城區

濱城區隸屬山東省濱州市,是濱州市委、市政府駐地。位於華北平原黃河下游,東經117°47'-118°09'、北緯37°13'-37°36'之間。東鄰東營市利津縣,西毗惠民縣陽信縣,南界博興縣淄博市高青縣,北接霑化區,東西最大橫距33公里, 南北最大縱距44公里。濱城區屬溫帶季風氣候,大陸性較強。2014年,濱城區總面積697.49平方公里。轄10個鄉(鎮、街道)、599個行政村(居)、62個社區。總人口50.39萬人(2010年),有少數民族29個,共1600人。2013年濱城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8億元,同2012年相比增長9.6%。主要景點有杜受田故居三河湖風景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濱城區
  • 別名:濱縣
  • 行政區類別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下轄地區:7街道2鎮1鄉
  • 政府駐地:山東省濱州市黃河十六路創業大廈
  • 電話區號:0543
  • 地理位置:東經117°47'-118°09'、北緯37°13'-37°36'之間
  • 面積:1040.06平方公里
  • 人口:50.39萬(2010年)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中海風景區、三河湖風景區、新濱公園
  • 火車站:濱州站
  • 車牌代碼:魯M
  • 行政代碼:371602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氣候,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教育事業,文化事業,衛生事業,科技事業,社會保障,交通運輸,文化藝術,民間剪紙,民間文學,名優特產,鍋子餅,芝麻酥糖,風景名勝,名人,榮譽,

歷史沿革

商、周時期屬薄(蒲)姑地。
秦屬齊郡
西漢武帝年間置濕(漂)沃縣,屬青州刺史部千乘郡,治濕沃(《中國歷史地圖集》標註在今濱城鎮西莫李家、周家集一帶)。
南北朝時期徙濕沃縣亂城(今北鎮附近)。
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改濕沃為蒲台縣,因境內有蒲台(今名秦台)而得名,仍治亂城。
唐朝,垂拱四年(688年)析蒲台、厭次渤海縣,治所在濱城東40里,天寶五年移治李邱村,今濱城北垣外)。
五代置濱州。《太平寰宇記》:“濱州治渤海縣,以在渤海之濱為名。”
後周顯德三年(956年),復置濱州,領渤海、蒲台二縣。
明洪武元年(1368年)撤銷渤海縣,將其屬地直隸於濱州。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濱州降為不領屬縣的散州。
民國二年(1913年)改濱州為濱縣
1958年12月8日撤濱縣併入惠民縣
1961年恢復濱縣建置。
1982年8月2日,以濱縣北鎮、博興縣小營人民公社和蔡寨人民公社朱全鎮管理區設立濱州市,置1鎮3鄉3個辦事處。
1987年2月25日,撤銷濱縣,將其行政區域併入濱州市。
1989年12月22日,將高青縣的舊鎮劃歸濱州市。
2000年6月10日,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濱州地區和縣級濱州市,設立地級濱州市;設立濱州市濱城區,以原縣級濱州市的行政區域為濱城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黃河六路530號。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3年9月11日,撤銷郭集鄉,以原郭集鄉的行政區域和梁才鄉的宋黑、方家、崔魏家、崔貨郎、周馬、王花、官莊、孫家樓8個自然村設立市東街道。
1995年11月27日,撤銷彭李鄉,設立彭李街道。
1998年3月10日,撤銷蒲城鄉,設立蒲城街道。
2000年,濱城區轄6個街道、6個鎮、5個鄉:市東街道、市中街道、市西街道、彭李街道、北鎮街道蒲城街道濱城鎮、杜店鎮、里則鎮、堡集鎮、小營鎮、舊鎮、張集鄉、梁才鄉、楊集鄉、尚店鄉、單寺鄉。
2001年4月,成立濱州經濟開發區
2001年底,原濱城鎮和張集鄉合併為濱北鎮。
截至2002年12月31日,濱城區轄6個街道、6個鎮、3個鄉:市東街道、彭李街道、市西街道、市中街道、北鎮街道、蒲城街道、濱北鎮、里則鎮、堡集鎮、小營鎮、舊鎮鎮、尚集鄉、單寺鄉、梁才鄉、杜店鎮。(其中杜店鎮實際上由濱州經濟開發區管轄)。
2003年11月3日,濱城區將尚集鄉的王木匠、張八寨、牛家廟、張念佛、大河於、宋家、大尚家、東尚家等8個村劃歸杜店鎮管轄;將尚集鄉的新莊村、於家廟、南石家、大河孫、大河盧、大河王、大河劉、大河姚等8個村劃歸彭李街道管轄。
2008年,以大高航空城設立濱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09年8月,區位調整到小營街道青田街道
2010年6月,經省和市政府批准:整建制撤銷濱城區尚集鄉,以其原行政區域設立和更名為楊柳雪鎮,鎮政府駐原尚集鄉政府駐地,管轄尚店、業繼周、楊柳雪、大河郭等107個社區、居委會和村委會。此外,整建制撤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舊鎮,以其原行政區域設立和更名為青田街道辦事處。

區劃詳情

截至2012年,濱城區轄7個街道、2個鎮、1個鄉:市中街道市西街道北鎮街道市東街道彭李街道濱北街道梁才街道三河湖鎮楊柳雪鎮秦皇台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濱城區地處東經117°47'-118°09',北緯37°13'-37°36'之間。東鄰東營市的利津縣,西毗惠民縣和陽信縣,北接霑化區,南界博興縣和淄博市高青縣。總面積1040.06平方公里。
濱城區

地形

濱城區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西南部海拔14.7米,東北部海拔6.5―7米,大部分海拔11米左右,以七千分之一的比降傾斜。

氣候

濱城區屬溫帶季風氣候,大陸性較強。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2.5°C,年平均降水量583.2毫米。黃河過境流量1500立方米/秒。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濱城區有可利用土地118.6萬畝,其中耕地68萬畝,近25萬畝的荒地、荒灘、荒塗資源有待綜合開發。濱城區地勢平坦,區內擁有大量的規劃建設用地、未利用土地和城中村改造騰空的大量的存量土地,濱州工業園區22.56平方公里,東區38.9平方公里,可滿足不同類型項目的需要。

水資源

市區內有大中型水庫7座,總蓄水量超過1.5億立方。

生物資源

陸生生物:截至2013年,濱城區有藥材85種,有杏仁、黃芪、枸杞、紅花等。哺乳類9種,狐狸黃鼠狼、獾、野兔等。爬行類8種,蛇、壁虎蜥蜴蜈蚣等。鳥類35種,燕子、喜鵲、烏鴉、麻雀等。此外,尚有昆蟲類動物數十種。
水生生物:截至2013年,濱城區有魚類42種,鯉魚、荷花紅鯉、草魚鯽魚等。兩棲類5種,大蟾蜍金線蛙黑斑蛙等。爬行類2種,水游蛇。另有無脊椎動物41種,浮游生物58種,水生管束植物21種。

人口民族

人口

2000年,濱城區總人口600883人,其中各街道人口(人)如下表
地區
戶籍人口(人)
地區
戶籍人口(人)
市中街道
40838
里則鎮
43371
市西街道
50515
堡集鎮
41768
北鎮街道
42474
小營鎮
37298
市東街道
42388
舊鎮鎮
28188
彭李街道
28529
楊集鄉
19100
蒲城街道
14952
尚店鄉
31528
濱城鎮
42511
張集鄉
25252
杜店鎮
55925
單寺鄉
24995
梁才鄉
31253
2010年,濱城區總人口50.39萬人。

民族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濱城區少數民族比重為0.20%。2012年末,濱城區有少數民族29個,1600人。

經濟

綜述

2013年濱城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8億元,同2012年相比增長9.6%。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52.1億元,同2012年相比增長20%。完成地方財政收入35.27億元,同2012年相比增長3.07%;其中稅收占比達79%,提高7.3%。金融機構達到56家,存貸款餘額分別達到584.9億元、465.3億元,較2013年初分別增長10.8%、8.5%;在市第十二屆銀企合作會上籤約金額162.7億元,同2012年相比增長13.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844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710元,同2012年相比分別增長10.2%、13%。
2013年濱城區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3.1:48.6:48.3。

第一產業

2013年濱城區新增龍頭企業7家、示範園區5個;建設水利工程110項,改造中低產田1萬畝,治理沙化土地5000畝;建成秦台東萬畝林場,完成造林面積2.9萬畝;白鷺湖省級濕地公園創建成功;集體土地所有權發證工作通過省級驗收;康源蔬菜公司獲評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五星級”示範點,楊柳雪辛莊蔬菜基地列入省“菜籃子”產品扶持項目。
氣霧栽培技術養殖花卉氣霧栽培技術養殖花卉

第二產業

2013年濱城區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9家,達到91家;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8.3億元,同2012年相比增長8.4%;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稅分別實現501.9億元、34.7億元,同2012年相比分別增長12.9%、16.2%;年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企業達到30家。濱化集團、中海瀝青等大企業新建的一批過億元、過30億元的大項目投產;友泰科技、華紡產業園等一批投資過10億元的大項目紮實推進;總投資31億元的大唐濱州2×35萬千瓦熱電聯產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正式核准。濱城區投資32.6億元新建中央公園、華天商城等大項目36個。
家紡服裝。截止到2012年,濱城區共有家紡企業136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61家,在濱城區工業結構中占主導地位。亞光毛巾、鸞鳳牌紗線被評為“中國名牌”,亞光毛巾實驗室獲得“國家認可實驗室”認定,成為國內毛巾產品標準的組織制訂單位。濱城區家紡產品覆蓋針織、印染、化纖、服裝等七大行業,涵蓋10大類1500多個花色品種,依託亞光、環宇等骨幹企業,形成了一條由生產加工、市場行銷、物流配送、科技研發、設備製造組成的完善的紡織產業鏈。
生物化工。濱城區是勝利油田的主採區之一,地下石油及天然氣資源極其豐富。產品涉及石油化工、化學製品、生物能源、有機化肥等,其中濱化集團、僑昌化學、濱農科技、泓瑞醫藥等企業發展勢頭迅猛。濱化集團為上市公司,2012年A股上市募集資金20億元;僑昌化學自主研發的油菜田除草劑,榮獲一項世界專利、兩項國家專利,在中國除草劑生產銷售領域居第二位。
機械製造。截止到2012年,濱城區共有規模以上機械製造類企業24家。主要涉及油田設備及配件、無縫鋼管、機電設備、車用活塞、耐磨鑲圈、電動汽車、汽車零部件等配套產業。其中,紅星車業是山東省三大電動轎車生產企業之一;亞泰雅德有限公司目前是國內最大的活塞耐磨鑲圈生產企業;九環集團是國內最大的油田用抽油桿生產企業。
農副產品深加工。截止到2012年,共有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16家,主要以玉米澱粉、有機果蔬、畜禽等八大類。其中,金匯玉米有限公司的“盡美”牌玉米澱粉、泰裕麥業“中裕”牌麵粉為“中國名牌”;隆達集團是山東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和全國首批“農產品加工示範企業”。
建築建材。截止到2012年,共有建築建材類企業規模以上企業13家,以生產混凝土、防水、防熱、防腐材料,各種鋼結構、鋁合金門窗和建築類陶瓷釉企業為主。其中,良友防水有限公司為山東省高新技術企業,“良友”牌防水材料是山東名牌;山水水泥集團是國內最大的水泥生產企業。
濱州工業園。濱州工業園是經山東省政府批准設立的省級開發區。坐落在濱州市城區北5公里處,規劃面積22.6平方公里。境內有庫容量1400萬立方的大型平原水庫和日處理5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各一座。3.5萬伏、11萬伏輸電線路穿越境內,濱州50萬伏變電站坐落於園區內,並建有熱電廠2座,總裝機容量5.7萬千瓦,大唐熱電濱州項目正在建設。截至2012年,園區內“10縱12橫”的園區道路框架全部形成。有各類企業187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49家,形成了家紡服裝、生物化工、機械製造、建築建材和農副產品深加工幾大支柱產業。
東城高新化工園。規劃範圍南至黃河四路,北至黃河十二路,西至渤海三路,東至東外環,規劃面積5000畝,道路、管網、水、電、汽、訊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

第三產業

濱城區是省政府確定的全省服務業發展重點城區,老城區是濱州市的商業金融中心,渤海七路商業街是省政府命名的全省服務業重點園區。截至2012年,濱城區有中心商務、大型市場、魯北特色餐飲、文化創意產業等四大特色產業集聚區,以渤海七路為軸線的中部核心商務區、以渤海五路為軸線的東部現代物流區和以渤海十路為軸線的西部特色餐飲集聚區的“三路三區”建設形成規模。有形成7條專業街和交易額過億元的專業市場13處;金融保險機構46家、擔保典當公司23家、物流中心(企業)11家。
2013年,濱城區第三產業實現地方稅收12.1億元,占地方稅收總額的53.2%。現代物流、房地產業、金融保險、樓宇經濟等新興服務業快速發展。中國500強企業老鳳祥山東總部成功落戶;德坤華府、水岸綠城等10個住宅小區建成,32個住宅小區開工建設;英大財險、生命壽險正式運營,德州銀行濱州分行試營業;“12343”民生服務平台運營良好。

社會

教育事業

截至2013年,濱城區有中等職業、技工學校1所,在校生0.55萬人。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0.67萬人。國中14所,在校生1.33萬人。國小41所,在校生3.11萬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15人。
2013年,濱城區創新教育辦學模式,與昌樂二中聯合創辦行知中學,招收新生2000人;開工建設八中一期、行知中學國中部和六中擴建項目,完成投資1億元;142個校舍安全工程、9處幼稚園新改建工程完工,完成投資3168萬元。

文化事業

濱城區西漢時期開始建制,是龍山文化和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傳說中秦始皇為求仙東巡時所築的秦皇台遺址就位於城區東北部,明朝著名的農民起義領袖唐賽兒誕生於此;明清望族,曾出過“一門十二進士”、“父子五翰林”的濱城杜家興與此地。
截至2013年,濱城區有檔案館1個,公共圖書館1所,文化館(站)1個,農村文化大院479個。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均達到100%。

衛生事業

截至2013年,濱城區有有衛生機構295個,其中,醫院、衛生院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個,婦幼保健院(站)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各類衛生機構共有床位1004張,衛生技術人員1908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990人,註冊護士632人。
2013年,市立醫院整體搬遷,區急救中心和18處標準化村衛生室建成投用,對20類重大疾病實行新農合大病保險補償。就業再就業工作成效顯著,新增城鎮就業1.3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16%。

科技事業

截至2013年,濱城區共取得市(地)級以上各類重要科技成果35項,其中,獲得省科技獎勵7項。專利申請量1215件,授權專利889件。

社會保障

2013年,濱城區城鄉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5040元、2500元,分別提高了240元、200元;農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養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5500元、3500元,分別提高了1600元、700元;在全省率先合併實施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發放養老金4507萬元。新建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5處,各類養老機構達到20個。

交通運輸

濟青高速、濱博高速、京濱高速、津汕高速、威烏高速和205、220國道穿越境內。截至2013年,公路通車裡程已達14373公里,其中國省道幹線公路1134公里,高速公路171公里。鐵路通車裡程126.5公里,環渤海鐵路的重要一環——德龍煙鐵路濱州站已投入使用。濱州港上升為區域性重要港口,2個3萬噸級碼頭及附屬工程達到靠泊條件,初步形成了陸海相連的交通運輸體系。
濱城區濱城區
從濱城出發1小時可達濟南國際機場、2小時可達天津港、3小時到達北京。

文化藝術

民間剪紙

濱州民間剪紙內容豐富,主要反映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民俗活動、歲時節令、人生禮儀和在民間流傳的戲劇故事、民間傳說等。從眾多的題材反映的內容來看,有反映孝道的“王小臥魚”;有反映尚文內容的“牛角掛書”;有反映愛情、親情的“牛郎織女”、“走親戚”;有反映義勇雙全的“關公出陳”;還有反映耕耘勞作勤儉持家的。誕生於濱州一帶的地方戲——呂劇,深受人民民眾尤其廣大勞動婦女的喜愛,濱州民間剪紙中有很多題材就取自於呂劇劇目。
民間剪紙中的吉祥紋樣,吉祥題材和所表述的吉祥內容是十分豐富的。像吉祥人物中的孔子、老子、魯班、秦瓊、尉遲敬德、關羽、岳飛;神靈中的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太上老君、觀音、鐘馗、八仙等;還有那祥禽瑞獸中的龍、鳳、麒麟、仙鶴、獅子、鹿;祥花瑞草中如牡丹、桃子、靈芝、石榴、竹、菊、蘭、梅等;吉祥器物圖案有八仙、八吉、八寶、八卦、寶瓶、如意及福、祿、壽、禧、盤長、方勝等文字和符號。

民間文學

文學作品主要有《濱州民間故事集》、《濱州歌謠、諺語集》。流傳廣泛的民間故事主要有鳳凰城的傳說、徒駭河的來歷、唐賽兒斷石鎮惡財、父子五翰林的由來等。
民歌民謠主要有叭叭帶鈴鐺、小老鼠、月亮奶奶、小女婿、織籠布等。

名優特產

鍋子餅

鍋子餅是濱州傳統名吃。相傳此餅乃清末西關一邢姓店家製作,又稱“邢家鍋子餅”。先用軟面做兩個小餅,在熬子上烙黃備用,再用雞蛋、熟肉、豆腐、香菜制陷,捲入餅中,稍煎,切成塊食。

芝麻酥糖

芝麻酥糖是已有70多年的悠久歷史,該產品是濱城常雲鑾祖孫三代的家傳絕技,有一整套的生產工藝方式,大體分為6步工作法。由當初生產一個花色品種,經過逐步改進,已發展為鳳梨、桔子、桂花、山楂4個不同的風味芝麻酥糖。

風景名勝

濱城區主要旅遊景點有AAAA級杜受田故居、AAA級三河湖風景區、中海風景旅遊區、秦皇颱風景旅遊區、懷周祠、蒲湖風景區、渤海革命紀念園共7個。2012年接待國內外遊客210萬人次,增長16.67%。實現旅遊總收入14.5億元,比2011年增長22.69%。
三河湖風景區
三河湖風景區距濱州城區20公里,是由徒駭河、土馬沙河和付家河三河交匯形成的原生態自然風景區。規劃總面積42.7平方公里,將建成集生態農業觀光、高效農業開發、近郊休閒旅遊、溫泉度假開發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國家5A級生態旅遊風景區。
截至2012年,已初步建成筆架山、人樹園、兒童樂園、親水遊樂、釣魚台、水上漂浮碼頭、竹排漂流、水上生態餐廳、畫舫商務廳、休閒小草房等景點;觀光農業區已建成600畝百果採摘園和900畝生態莊園;溫泉度假區準備開工建設;一期工程三河湖水上畫廊景區已被批准為國家3A級旅遊風景區。
杜受田故居
杜受田故居位於濱城區濱北街道南街。杜氏家族自明代起即是望族,曾以“一門七進士、父子五翰林”而聞名天下,久有“書香官宦門第,進士多人之家”、“一門之盛,甲於天下”的美譽。其家宅人稱“杜府”,門前有木牌坊1座,門首懸“太師第”、“相國第”橫匾,門廳內懸有“大方伯第”、“亞元”、“傳臚”、“父子伯侄兄弟翰林”等匾。全部建築為四合大院,內含28個小院,有客廳、堂屋、繡樓、廂房、祠堂等房屋201間。
中海風景區
中海水利風景區位於濱州新區中心,是濱州市“四環五海”城市特色的核心景觀,也是濱州城市的標誌性工程。規劃用地面積6.7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積1.8平方公里,集湖泊、島嶼、濕地、林木、草地為一體,是濱州會展、休閒、旅遊的中心。
侯家遺址
侯家遺址位於境內堡集鎮侯家村東北3公里處,系商、周、漢遺址。2003年3月在高速公路勘探時發現,當年6月由省考古隊對該遺址進行挖掘。遺址為開闊平地,東西長300米,南北寬200米,面積6萬平方米。遺址西至高速公路,中部有水渠穿過。出土陶器有商代簋、豆、盔形器等;青銅器有戈、劍、帶鉤、銅佛、銅鏡等春秋器物;玉器有玉璧、玉珠等器物;骨器有古簪、骨錐、象牙、古梳子等,多達幾百件,現藏於省考古研究所。2004年被市政府公布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臥佛台遺址
臥佛台遺址位於濱北辦事處西街。1954年在臥佛台附近發現黑陶、石、蚌、骨等器物和殘片。經省有關單位鑑定為龍山文化遺址,並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3年8月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社、隊組成保護小組。1987年10月市政府樹“臥佛台遺址”標誌。遺址先後曾出土過新石器時代到東周時期的器物。如石斧、石鑿、骨錐、骨簪、鹿角化石和豆、鬲、壺、罐、缽等及灰、黑、白、砂等陶片。
秦始皇台
秦始皇台簡稱秦台。為古濱州三台(秦台、臥佛台、茅焦台)之首。傳為秦始皇築,故名。因台周遍生蒲柳,亦名蒲台。蒲台縣因以為名。該台位於市區以北偏東約15公里,西石村西南0.5公里處,台高19米,底部周長188米,面積2826平方米;頂周長63米,面積314平方米。
“秦台曉霧”為古濱州八景之一,歷任知州均賦詩讚詠。
宴賀台
宴賀台位於市區以南10公里,小營辦事處西北6公里處。建於明洪武時期,明萬曆和清光緒間兩度重修。台上建有兩院,東院上為玉皇閣,下為百子殿;西院為泰山行宮。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有廟會。其建築物毀於1947年,現僅餘土台遺址。據傳,此台系雲遊道人張寵所建,落成時值冬日,忽有群燕繞台,故名“宴賀台”。據考察古代“燕”、“宴”相通。此台應為漢代烽火台,俗稱“煙火台”。清同治間,知縣龔保琛,曾在此向玉皇求雨,果應,賜名“甘露台”。

名人

杜受田,濱州舊城裡南街(今濱北街道)人。為鹹豐皇帝之師。其父杜堮為清嘉慶時期翰林院編修,禮部左侍郎。其家世顯赫,久有“書香官宦門第,進士多人之家”,因杜家“一門七進士”、“父子五翰林”,並有加授“太師太保”的高官。曾著有《時文學問》《讀鑒餘論》《武鏡》《遂初草廬詩集》等。
唐賽兒,女,明代農民起義首領。蒲台縣西關(今濱州市蒲城辦事處)人,生於明建文元年(1399年),父母願其勝男,取名“賽兒”。永樂十八年(1420年)二月,唐賽兒以白蓮教名義,組織農民數千人,於濱州起義。後因明成祖派重兵鎮壓,起義失敗。

榮譽

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國家衛生城
中國家紡之都
中國棉紡織之都 
國家水利風景區
中國糧棉果蔬基地
中國畜牧養殖基地
全國計生優質服務先進區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
全國社區紅十字會服務示範區
省級文明城區
山東省適宜人居環境城市
山東服務業發展重點城區
平安山東建設先進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