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保衛戰

潼關保衛戰

潼關,處於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之處,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八年抗戰期間,潼關始終處於戰爭的最前沿。飛機轟炸、炮擊、渡河與反渡河等故事,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1937年11月8日,日軍攻破了太原城的東、北兩面城牆,蜂擁而入,太原陷落。此前一天,日軍開始轟炸潼關,炮聲在潼關的上空,一直響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為止,幾乎整整8年。

1938年3月7日,剛剛占據山西風陵渡的日軍,突然從黃河北岸向潼關鳳凰山隴海鐵路橋進行炮擊,猝不及防之下,潼關車站的客貨車被擊中,民房倒塌,民眾出逃。

駐守華陰的陸軍四十六軍,在軍長樊崧甫的率領下馳援潼關,潼關縣城北的黃河沿線,一道道防禦工事開始構築。但是,此時潼關駐軍缺乏炮兵部隊,只能被動防禦。危急之中,十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再三請求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派炮兵部隊防守潼關。潼關保衛戰打響!

從1937年11月7日,第一次被轟炸到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潼關頂住了日寇一次又一次的轟炸,成了日寇無法逾越的雄關!

基本介紹

  • 名稱:潼關保衛戰
  • 地點:陝西潼關
  • 時間:1938年3月7日
  • 參戰方:中國:日本
  • 結果:日軍終未踏入潼關和陝西半步
  • 參戰方兵力:不詳
  • 傷亡情況:不詳
  • 主要指揮官:孫蔚如;小谷野
民國二十七年(1938)到三十四年(1945),日本侵略軍侵占中國東北之後,盤踞山西省永濟、芮城縣黃河沿岸。妄圖南渡侵略大西北。駐潼國民黨中央軍密集南岸,輪換固守,並主動渡河出擊和隔河炮擊。二十七年三月北渡與日軍交戰數十次之多。風陵渡附近的王莊、澗口、田村、趙村,匼河等村莊一度被克。三月十三日,340餘名官兵在大炮、機關槍掩護下渡河與日軍400餘人開動10餘輛坦克,數十挺機關槍交戰,日軍被圍困,死傷甚多。同時,駐防炮兵連續炮擊日軍據點和軍事設施。三月二十二日,擊毀日軍炮兵觀測台,1枚大炮被毀。同年九月一日,占據風陵渡的日本侵略軍200餘人,在拂曉架小船20餘只向南偷渡,被南岸駐軍截擊而遁。如此出擊、固守,加上抗日游擊隊的力量不斷壯大,致日本侵略軍的陰謀未能得逞。只是望河興嘆,無奈向南岸無辜民眾狂轟濫炸。8年內,日本侵略軍向南岸城鄉發炮1.76萬多發,居民房屋和建築物被毀十之七八,死傷民眾不詳,損失財物合計約16.37億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