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騷(三島由紀夫創作中篇小說)

潮騷(三島由紀夫創作中篇小說)

《潮騷》(しおさい),是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創作的中篇小說,他於1953年3月與8月先後兩度前往神島旅行,9月開始執筆創作,在1954年發表,作品曾獲第一屆新潮社文學獎。

作品敘述男主人公、十八歲的青年漁民,認識了剛從外地回來的船主的女兒、美麗活潑的姑娘初江。他們倆在生活中不知不覺地相愛了。不料,這時謠言四起,姑娘的父親聽到後勃然大怒,反對他倆再見面。後來在一次駕船捕魚時,小伙子冒著生命危險,從驚濤駭浪中挽救了初江父親的一條船,受到船主讚賞。最後憑著他的勇敢頑強贏得美人歸。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潮騷
  • 外文名稱:しおさい
  • 創作年代:1953年
  • 文學體裁:中篇小說
  • 作者:【日】三島由紀夫
  • 首版時間:1954年
  • 字數:89000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主題,藝術特色,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歌島19歲的窮苦漁民新治,打漁歸來遇到富戶宮田照吉寄養在外地的女兒初江,兩人一見鐘情。富家子弟安夫對初江也垂涎三尺。初江在去燈塔夫人家的路上迷路了,巧遇新治,兩人相談甚歡。幾天以後,新治的工資不慎遺失,初江撿到並送去他家,然後又折回海邊尋找新治。他們終於互訴衷曲,並相約再見。在一個大暴雨的日子,新治依約先到觀哨所,並燃起篝火取暖,不小心睡著了,朦朧中看到初江裸露著在烤淋濕了的衣服,兩人動情但並未結合。歸途中,他們依偎親昵的樣子被燈塔長的女兒乾代子看在眼中。千代子對新治一往情深,妒忌驅使她把事情告知安夫。安夫於是在島上散布新治和初江媾和的謠言,這讓初江的父親非常生氣並嚴禁二人往來。後來,宮田照吉委託自己公司的機帆船船長,帶領新治和安夫出海,考核二人的表現。船回來時遭遇險情,危急關頭安夫貪生怕死,新治挺身而出,冒著生命危險使形勢轉危為安。新治的表現贏得了宮田照吉的首肯,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

創作背景

1951年12月開始的為期五個月的歐美藝術之旅,給三島由紀夫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希臘絕妙的自然風光和希臘生活中勃發的生機與活力,他陶醉於希臘藝術,尤其是能夠展現青春美和肉體美的人體雕塑與繪畫,使他看到了肉體與精神、感性與理性的和諧統一。受此啟發,三島開始走出早期作品中通過內在世界與外在世界、生與死、青春與衰老等二元對立來建構作品的固有模式,而尋求克服二元性的創作模式,並將其作為自己畢生創作的美學目標。但三島並沒有完全拜倒在西方藝術面前,他畢竟屬於日本本土作家,傳統的日本古典主義是其美學思想產生的土壤和母胎,他以傳統的東方哲學為美學根基,又融合了日本神道、武士道、佛典、儒學以及其倫理意義上的天皇觀來構築其美學空間。於是,三島將希臘古典主義與日本古典主義加以融合,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審美意識,開創了特有的藝術風格,其成功的實驗性作品就是1954年6月出版的小說《潮騷》,它以古希臘朗吉努斯的牧歌小說《達夫尼斯與赫洛亞》為藍本寫成。
三島在第一次希臘之旅時,看到了希臘藝術重視肉體與理性的平衡,從而形成其“筋肉裡面有思想”的觀念。對希臘古典主義的接受,加上他對井原西鶴“男色”審美情趣的吸納,使他特別崇尚青春之美,尤其推崇男性的陽剛之美和生命力,他讚美男性的肉體與行動、男性的精力和熱情,並在古代日本武士道善的意義上崇尚青年男性以死相賭的悲壯精神。

人物介紹

新治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潮騷》沒有像《達夫尼斯與赫洛亞》那樣在男女主人公身上平均用墨,讓他們的性格平衡發展,三島由紀夫將筆力更多地投放在男主人公久保新治身上,以實現自己的美學理想。
三島在《潮騷》中塑造的男主人公新治是一個肉體與理性均衡的青年,他出身寒微,但他青春、健康,活力四射,他身上涵蓋了青年男性一系列優秀品質。當這一青年漁夫第一次出場時,作家是這樣描寫的:“這個年輕人方才十八歲,前年從新制中學畢業。他身材魁梧,體格健壯,惟有臉上的稚氣同他的年齡是相稱的。他的黑得發亮的肌膚,一個具有這個島的島民特點的端莊的鼻子,搭配著兩片裂璧的嘴唇,再加上閃動的兩隻又黑又大的眼睛,這是以海為工作場所的人從海所獲得的恩賜,而絕不是屬於智慧的澄明的象徵。”這是一個“海之子”的形象,作家在描寫其外貌時已經滲透進“筋肉裡面有思想”的理念。隨著情節的進展,作家多方面展示了男主人公的性格,他憨厚樸實,不善言辭,熱愛漁業勞動,憧憬美好生活,極富道德感,三島始終以肉體與理念的均衡為準則來塑造這一形象。
老人形象
在《潮騷》中,老人形象出現了新的內涵,無論男性老人還是女性老人,均作為美的形象出現。對於初江的父親宮田照吉這一老人,作家是這樣描寫的:“這老夫的裸體,的確是健美。四肢紫銅色的肌肉沒有明顯的鬆弛,目光銳利,在頑強的額上凌亂地倒豎著猶如獅子鬃毛的白髮。那呈酒紅的赤色胸脯和這白髮形成了多么鮮明的對照。發達的肌肉,由於久未運動已經發硬,經過與波濤搏鬥,給人留下更加像險峻的岩石一般的強烈的印象。”
作為老年女性的代表,新治的母親雖然年近半百,但在六七月間捕撈的季節,她仍然和歌島其他年輕海女一起潛海采撈鮑魚,承受著冰冷、沉悶、海水滲入眼睛以及各種創傷的痛苦。潛水上來後,她和海女們大聲歌唱,放聲大笑、談論,將辛勤勞動當作一種快樂。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三島由紀夫在《潮騷》的後記中曾說:“我要創作一部牧歌小說,試著描繪我的世外桃源。”但從作品可知,除了新治接受挑戰前往沖繩之外,故事舞台基本被限定在歌島這個狹小的空間之內,通過“燈塔—神社”“內部(歌島)—外部(歌島外)”“聖域—俗世”“自我—他者”這幾組對立關係的塑造,表達了主人公新治自我意識的逐漸覺醒。隨著歌島的封閉性被打破,作者理想中的“世外桃源”隨之解體,作品的烏托邦色彩反襯出到沖繩去建功立業這一理想的不現實。在唯美的“牧歌小說”表象之下,或許埋藏著作者對有別於戰後社會現實的“清淨之所”的嚮往,這也許是作者徘徊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無奈。
不論從作品主題還是美學思想來說,《潮騷》在三島文學作品中都占據著特質的地位。看似是表達貫穿三島作品始終的男性肉體行動美,但在這一表象的背後卻是謳歌這一美的締造者,即大海—母親—精神的庇護者,是大海孕育了生命,母親孕育了兒女,大海是母親孕育生命的子宮,母親是大海的表象,海是母親意識的原型,大海與母親是共同體。對大海=母親的無意識的謳歌,深埋於日本民族的意識底層,是這一海洋民族的集體無意識,也是三島作品及其本人的海洋情結。大海=母親也是三島的心靈歸宿,精神的家園,創作的靈感,這一意識在三島的作品中無處可見,卻又無處不在。

藝術特色

在三島筆下,“海”作為一個獨立的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它也是這部戀愛物語故事發展的總背景。海是歌島人生產生活的場景,男人們從事漁業航海運輸,女人們從事海底采撈,這種漁業化生產模式塑造了歌島人淳樸豪放的性格,所以,“海”的性格即是整體歌島人的性格。日本本土神道教信奉多神教,認為萬物皆神,因為人類的生存要依附於各種自然形態,為了獲得恆久的生活保證,人類就把自然形象擬人化加以膜拜,而“海”則是歌島人在自然中產生的原始信仰的核心,所以在島上建有供奉綿津見命海神的八代神社,島上的人們對海神充滿了敬仰和感激,神、自然與人的和諧關係加強了小說的牧歌旋律。在小說中,“海”又是塑造人物形象不可缺少的因素,海潮騷動,拍擊岩石,激起千重浪花,也激盪著初涉愛河的男主人公新治的心:“年輕人感到包圍著他的豐饒的大自然與他自身,是一種無上的調和。他覺得自己的深呼吸,是仿造大自然的肉眼看不見的東西的一部分,它深深滲透到年輕人的體內深處,他所聽見的潮騷,仿佛是海的巨大的潮流,與他體內沸騰的熱血的潮流調和起來了。新治平日並不特別需要音樂,但大自然本身一定充滿著音樂的需要”。這段描寫將人物的隱秘的內心世界加以外化,使讀者更易把握人物多彩的精神世界和內心情感的激越澎湃。確切地說,“海”更多的體現的是歌島男性的性格,主人公新治就具有大海一般的性格。對大海的多層面細緻描繪,加強了這部牧歌物語的抒情性。
整體來看,作品雖然採用了大量內聚焦於新治的限知視角,但從“他的肌膚被太陽曬得不能再黑了,長著極富島民特色的端正的鼻子和毅裂的嘴唇”這句話中可以看出,“極富島民特色”只有在與歌島以外的對比中才能表現出來,所以敘述者同時又立足於歌島外,通曉外部一切信息,傳達出歌島沒有一家彈子房和酒吧等與外部都市的對比信息。這種敘述手法把內部(歌島)與外部的差異明確顯示出來,敘述者從外部審視著內部,“穿過海灣內外的無數漁船”打破了歌島空間的絕對封閉性。歌島雖然時常被暴露在外部世界的干擾之下,但阻隔內外聯繫的大海蕩滌了都市之風吹來的“污穢”,只留給小島“有益的”東西,堅實地捍衛著歌島的清淨。從外部捍衛歌島的是大海的饋贈,從內部主宰歌島的是島內的共同體意識,即一種虔誠的海神信仰文化。這種信仰與大海的饋贈本質上有共通之處,理念上彼此照應。把歌島分割為內外兩部分的“海”這一空間意象,也是連線內部與外部的通道,走出大海也就走出了內部進入了外部空間。
環境作為小說的重要因素在作家創作中占據不容忽視的地位,在《潮騷》這一牧歌式戀愛物語中,三島為了表達自己強烈的詩情和牧歌情調,非常注重環境的設定。作品中歌島的實景地是與現代都市文明隔絕的偏僻小島神島,島上保留有大量的日本原始文化,三島曾兩次對神島進行實地考察,並寫有大量風景和環境素描,以圖在創作中以唯美細膩的筆法提煉出生活中的詩意,通過小說對環境的描寫以獲得一種理想化的現實即藝術的現實,並從日本文學傳統中尋索出與希臘藝術精神相符合的元素,來實現自己創作的美學價值。所以,《潮騷》中封閉自足的歌島就是作家獨有的美意識審視下的現實,既充溢著牧歌情調,又在大海的潮騷中展現著三島愛、死與美的永恆主題。
三島從小就期待凶事、死亡的發生,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中,“死”和“血”往往被當成美學形式展示出來。而對“生”和“青春”的讚美成為《潮騷》的主題。小說中幾乎沒有對鮮血和死亡的描寫。作者將《潮騷》排除在血腥和暴力的世界之外,給觀眾呈現了一個完全平和的世界。再次,從兩性描寫上來看。《潮騷》是三島作品中性愛描寫最少的愛情小說。健康樸素的愛情故事貫穿始終。雖然男女主人公有著很多獨處的機會,但兩人卻始終沒有越界。即使是全裸相擁,也將童貞堅守到婚後。作者一改以往風格,完全忽略肉體上的感受,將兩人清教徒式純潔無暇的戀愛物語表現到極致。即使文中有女主人公身體的描寫,也只是為了表現年輕生命的無限活力和母性象徵。
除此之外,還需談及小說簡潔的描寫手法。小說刻意放棄了人物內心描寫,簡潔筆觸除去了繁瑣的心理描寫和修飾,通過對外在行為描寫的敘事詩式,給大家描繪了純潔的戀曲,完全去除了現代人的不安和懷疑,給讀者一種明快的感覺。用作者自己的話說這是一種希臘式的描寫方法。

作品評價

美國三島研究者、文學評論家唐納德·金:(《潮騷》是)“戀愛物語”,是希臘古典主義與日本傳統古典主義的完美結合,中國眾多評價者對此也是共識。
日本文藝評論家佐伯彰一:《潮騷》的內容是一部天真純樸的青春戀愛物語,讓人感覺到三島與“現實的和解”,一改以往頹廢、晦澀、壓抑之風。

作者簡介

三島由紀夫(Mishima Youkio 1925-1970),日本小說家、劇作家。本名平岡公威,生於東京。1949年出版長篇小說《假面自白》,文壇地位確立。1970年11月25日寫完《豐饒之海》第四卷《天上五衰》後自殺。一生創作40部中長篇小說、20部短篇小說集和18部劇本集。主要著作還有《禁色》、《潮騷》、《近代能樂集》、《金閣寺》和《薩德侯爵夫人》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