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了拳

潘了拳

潘了拳,唐元和十二年三月二十五日(817年4月15日)生於沙縣一個小山村貧苦農民的家庭潘姓人家,從小就是一個富有宗教色彩的方外奇人。據《福建通志》記載,這個男嬰一生下來就左手握拳,不能伸開,其母認為是不詳徵兆,便取名為“拳”。三年後,一個衣衫襤褸的托缽和尚來到門前,其父母慷慨布施,和尚說:“阿彌陀佛,聽說貴宅小孩生而曲拳,你帶出來我看看”。其父母趕快帶出小孩,這小孩見了和尚就笑起來了,和尚在小孩左拳上寫一個“了”字,真怪,這拳頭就慢慢張開伸直了,其父母連聲道謝。和尚撫著小孩的頭說:“這小孩就叫了拳吧,你與我佛有緣,17年後再與你相見。”說完,飄然而去,遂更名“了拳”。沙縣淘金山上的千古名剎錠光禪院和佛教聖地佛光洞,是唐代高僧慚愧祖師爺潘了拳出家、悟道的地方,這裡至今還留傳著穿山浮木、救舟顯靈等神奇故事。

基本介紹

  • 本名:潘了拳
  • 別稱:慚愧祖師爺
  • 出生地:福建省沙縣
  • 出生時間:唐元和十二年(817年4月15日)
  • 去世時間:唐鹹通七年(866年10月3日)
人物概述,生平事跡,

人物概述

慚愧祖師乃唐代福建沙縣人,俗姓,名了拳,佛教高僧,出生於唐元和十二年三月二十五日(817年4月15日),一個男嬰在沙縣一個小山村貧苦農民的家庭潘姓人家誕生,這個男嬰一生下來就左手握拳,不能伸開,其母認為是不詳徵兆,便取名為“拳”。三年後,一個衣衫襤褸的托缽和尚來到門前,其父母慷慨布施,和尚說:“阿彌陀佛,聽說貴宅小孩生而曲拳,你帶出來我看看”。其父母趕快帶出小孩,這小孩見了和尚就笑起來了,和尚在小孩左拳上寫一個“了”字,真怪,這拳頭就慢慢張開伸直了,其父母連聲道謝。和尚撫著小孩的頭說:“這小孩就叫了拳吧,你與我佛有緣,17年後再與你相見。”說完,飄然而去,遂更名“了拳”。沙縣淘金山上的千古名剎錠光禪院和佛教聖地佛光洞,是唐代高僧慚愧祖師潘了拳出家、悟道的地方,這裡至今還留傳著穿山浮木、救舟顯靈等神奇故事。
唐鹹通七年九月二十五日(866年10月3日),潘了拳在聖壽寺(今靈光寺)圓寂,終年49歲。少時出家,雲遊四方,其17歲長途跋涉徒步來到廣東梅州大埔,來到“萬福寺”。後在東梅州地陰那山(蔭林可能為“陰那”在閩南語中音近所造成的音誤)建道場;廣教弟子,在陰那山一帶共修持32年,成為一代名僧祖師。將圓寂時,認為一世未能廣度眾生,心覺慚愧,故令弟子在自身的靈骨塔寫上“慚愧”兩字,因稱“慚愧祖師,為大陸佛教和台灣道教或台灣民間信仰的神明之一,又稱蔭林山祖師。

生平事跡

潘了拳從小喜歡到佛寺看拜佛念經,平日只吃齋素,不吃葷腥,12歲時,父母相繼辭世。孤苦伶仃的潘了拳,只好依靠叔父過日子,誰知嬸娘是個自私狹隘的人,潘了拳備受虐待,砍柴割草落秧蒔田放牛割草,每天起早摸黑地幹活,但他卻把這種磨難看做是修煉的好機會,每天仍堅持戒葷坐禪。
過了十七歲那年,潘了拳雲遊四方,爬山涉水來到了廣東梅州市大埔縣黃沙鄉車上村,村裡有個姓游的寡婦招待了他,潘了拳認她為義母,就在游家住下來,二人相依為命。潘了拳在田中耕作、山上牧牛,閒暇時趺坐參禪。村中有個赤蕨嶺,潘了拳與小夥伴常常在嶺上一邊放牛,一邊玩耍,潘了拳拿竹子在牛羊吃草的地方劃一個圈子,牛羊就無法跑出這個圈子,小夥伴便安心玩耍捉迷藏。潘了拳常在赤蕨嶺一塊大石上打坐參禪,有一次他在石上靜坐入定後,忽覺心明眼亮,渾身是勁,就用指甲在石頭上寫下“大生石頭”四字,宛如刻刀所鑿,至今筆畫清晰。這是潘了拳留下的第一個靈跡。清朝饒希鎮《大生石贊》詩,詩云:“生生太極渾無極,大大無生衍大生。亦生亦大空涵大,非大非生色映生。廣大資生藏卷石,始生元大炯禪心。即心即石頭應點,何石何心畫自橫。”詩中蘊含禪機。後人在此建一“靈覺寺”以紀念潘了拳。
不久,游母去世,潘了拳在游氏繼母逝世後,安葬了義母。決定離開赤蕨嶺繼續雲遊四方,於是來到神泉市(即今大埔縣茶陽鎮)磜崗上,因城北伏虎山有清泉湧出,疑為神賜,相傳潘了拳曾在此卓錫取泉。今天,千年古鎮茶陽仍保留有“神泉街”(即大平路神前街)和“清泉寺”,寺門楹聯:清愛旃檀蔭;泉留卓錫名。記述了潘了拳為民取泉的故事。
潘了拳離開神泉市後,渡過汀江來到今大埔縣青溪鎮柟樹坑,結草為庵,並認該村袁氏四婆太為姐姐,施善行德,苦行修練,住了三年之久。後人在潘了拳修練的地方,柟樹坑坑尾山上興建“高源寺”,明朝擴建為“高磜寺”,至今已有千年歷史,相傳寺中慚愧祖師佛像的肚中藏有潘了拳的指骨(此佛像在文革已被破毀)。該寺原來遠近聞名,香火鼎盛。潘了拳施展本領,站在蘆葦上渡過汀江,進入了坪沙的楠木坑,這座山坑樹木茂密,溪澗迴環,鳥鳴魚躍,真是洞天福地。發現了山背梅州境內的景色也一樣迷人,也是興建寺院的好地方,於是又在那結茅為庵,用“慚愧”之說廣種福田,布道傳法。村中袁姓人家誠心向佛,安排一個淨室讓潘了拳居住,讓其靜心修行。有一日,潘了拳看見主人桌上有一盤煎魚,便倒入溪中,魚全部復活,至今山溪中生活著尾巴赤色的魚,當地人稱這種魚為“尾上焦”。
為緬懷祖師的功德,元朝時將此庵擴建為“聖壽寺”,明朝時改為“靈光寺”,後經幾次重修,規模越來越大,特別是潘了拳當年種植的兩棵柏樹,名為陰陽樹一生一死、一枯一榮。生者枝繁葉茂,傲然挺立;死者高度相當,乾大枝壯,枯死而不腐不朽一千多年了,至今一生一死,蔚為奇觀,成為廣東四大名寺之一。 沙縣 淘金山相傳從前有人在此淘金而得其名,又雲昔曾屯軍,故又名“屯軍山”。另外,因其貌似西嶽華山,亦有“華山”之稱。淘金山山體由淺層酸性侵入岩類的花崗斑岩所組成,為海拔450米左右的丘陵。山多奇石,兀立在叢林之中,其中三迭岩、金龜石、將軍坡、岩尾等頗具特色。淘金山位於城關西郊約3公里處,海拔501米,總面積6平方公里。景點始建於宋代,元、明兩代形成規模,因此,這裡的人文景觀非常豐富,宋朝宰相李綱、大理學家羅從彥、農民起義軍首領鄧茂七等都在這裡留下了足跡,共有摩崖石刻30多處。景區林木茂盛,有千年鐵樹群、宋桂花樹、梅花六角丹、紫竹等200多種樹種,呈現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群落結構。長38米、寬10米、高11米的定光臥佛為目前全國最大的石雕臥佛,臥佛後面的山群有一尊約4公里長的山體綠色大臥佛,山與佛渾然一體。千古名剎定光禪院位於景區東邊,佛光洞是慚愧祖師悟道之地,古剎名山,奇石珍樹,是您休閒、朝聖的絕佳選擇。千年鐵樹和以天然巨石雕造而成的38米定光佛臥像。淘金山的巨型精雕臥佛和野生鐵樹群,並稱“雙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