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靈光寺

嶺南四大名剎之一的梅州靈光寺坐落於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陰那山腰海拔約500米處。

基本介紹

歷史淵源,寺院介紹,

歷史淵源

唐僧潘了拳來此開山建茅寮,圓寂後,唐朝鹹通二年(公元861年)人們在此始建寺,原名聖壽寺,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擴建後改今名。

寺院介紹

寺內面闊三間,進深七間,面積六千多平方米,寺門上“靈光寺”三字為明粵東御史梅鼎所書。進入寺門,西邊為四大金剛,上掛清康熙嘉應州(今梅州)舉人陳鶚薦題匾:“頂外無山”,佛殿檐下的“空中有月”匾亦為陳所題。寺的布局巧妙,主殿結構神奇,雙層飛檐上,更空上一層,金剛殿、羅漢殿、諸元佛殿、鐘樓、鼓樓、經堂、客堂、齋堂等古樸典雅。大雄寶殿終年空氣潔淨,儘管供奉“慚愧”祖師潘了拳的塑像前香火鼎盛,但香燭濃煙全部順著殿中央正下的螺旋形風斗“八藻井”(俗稱鳳梨頂)裊裊升空,散發而出,殿內不留一絲煙縷,殿頂亦片葉不留。殿堂藻井以千百塊木料接嵌壘成,高丈余,形似螺旋寶塔,下八角形上圓錐形,愈往高愈小,如鳳梨紋狀。如此精美絕倫、巧奪天工的古代通風設備,堪稱廟堂建築藝術傑作,全國僅存兩處,除靈光寺外,另一處在北京天壇。佛殿左邊的諸天神和二十四諸天神像形態惟妙惟肖,右邊的羅漢堂內,十八羅漢栩栩如生。
梅州靈光寺大門前挺立著兩棵古柏,一榮一枯,相傳為潘了拳手植,至今已逾千年。右側的一棵高30米,枝繁葉茂,生機勃勃,傲然聳立;左邊那棵高27米,雖無片葉,但卻鐵骨錚錚,直指長空,枯而不朽。世人俗稱生死樹,相映成趣,給佛寺更添神秘感。寺前山坡下100米處,由香港嘉應梅州)商會永遠榮譽會長曾憲梓先生捐建的山門,雕龍塑風,極其華麗。從梅州靈光寺往下走約300米,位於鐵橋附近的“小歇石”,是露出地表的花崗石“石蛋”,鐫刻著明末翰林院編修兼東宮侍讀學士李二何(士淳)的詩,“小歇石”後面為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先賢李錕建的粲花館,系育人的學館,後因年久失修、湮沒,重建的粲花館於1986年冬落成。該館系兩層日本別墅式建築,前臨清溪,背靠青山,館內有陳列廳,展出李二何生平事跡,供遊人參觀,館內栽種奇花異草,庭園野趣濃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