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河

漳州河

漳州河,古河名,全長138公里。位於福建,發源於南靖和平和。據《東印度航海記》記載,1622年,荷蘭東印公司的遠征船隊由澎湖、六鰲、浯嶼進入廈門港,其後又逆九龍江而上與沿岸的月港等地進行通商。在荷蘭船長記錄其船隊其間活動的航海日記中,多次出現了漳州河的字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漳州河
  • 外文名:Zhangzhou River
  • 所屬地區:福建
  • 全長:138公里
  • 發源:南靖和平和
由來,時代背景,歷史事件,考證,

由來

據《東印度航海記》記載,1622年,荷蘭東印公司的遠征船隊由澎湖、六鰲、浯嶼進入廈門港,其後又逆九龍江而上與沿岸的月港等地進行通商。在荷蘭船長記錄其船隊其間活動的航海日記中,多次出現了漳州河的字樣。
漳州河漳州河

時代背景

自由貿易和海洋自由的思想始於阿姆斯特丹。翻開世界航運史,16至17世紀荷蘭的海運,把世界上的財富都集中到了阿姆斯特丹,使其在17世紀初成為一個世界貿易、海運和金融的中心。東印度貿易更加促進了阿姆斯特丹的迅速發展,1594年,9名商人組成了“為了遙遠的土地公司”,並於1596年首次把由3艘船組成的船隊派到了爪哇,以公司組織的形式進行東印度遠征。1602年,由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澤蘭、代爾夫特等6個城市的議會出資組建組成了聯合東印度公司,以有限責任的新體系來排解遠征船隊出資者的風險。

歷史事件

而在《東印度航海記》記載之前的漳州河口,海上民間貿易已經相當活躍。
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葡萄牙遠征商船沿“地理大發現”開闢的東西新航路遠航東方,第一次來到中國閩粵沿海,與來自漳州河沿岸的中國商人悄悄在廈門港外的浯嶼進行交易,其後更在廈門設立公行開展貿易,一直延續了半個多世紀。以漳州河沿岸為主的海上民間貿易不斷發展,迫使明政府與時俱進,於1567年開放了海禁,將位於漳州河江海匯合處的月港定為對外通商港口,開放洋市,一時商賈之集,梯航萬里,漳州河的航運和貿易走向鼎盛,納入了世界貿易的體系。
清初鄭成功集團割據閩南,採用以商養兵、通洋裕國的政策,壟斷東南沿海的國際貿易,漳州河再次有過歷史性的昌盛。日後雖經歷了清政府“遷海”廢地及通商口岸內移廈門的變遷,直到三百年後的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漳州河沿岸的碼頭都還在同航。漳州港橋、城區內河的浦頭港、湘橋的九十九灣等曾經都是著名的港口;位於漳州河上游的平和航運社曾經擁有100多條大船,遠近聞名。

考證

發源於南靖和平和的九龍江西溪全長139公里,在龍海石碼段與北溪、南溪匯合後直奔廈門,流入大海。歐洲遠征船隊眼中的漳州河,就是充滿魅力的九龍江西溪。
雖然《中國天主教傳教史》一書中在敘述於1635年間閩南開教時並未提到傳教士是否由漳州河一路西進,但如今漳州河沿岸保留著的碼頭與教堂相鄰的景象,讓我們想起林語堂當年的文章:漳州河水路能到達的地方,就有傳教士的蹤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