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郡屬吏

漢郡屬吏

郡守掌治一郡,故有許多佐治人員,除了都尉郡丞長史等由朝廷任命之外,眾多的屬吏都是由太守自己辟除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郡屬吏
  • 時期:漢朝
  • 一般是:任用本郡人士
  • 性質:職大任重
簡述,詳史,分曹辦事,主次親疏,分類,右曹,門下親近屬吏,列曹,上計掾史,學官,特設官,散吏,

簡述

西漢三輔和東漢河南尹屬吏則可任用他郡人。至於初置邊郡或境內少數民族地區,其屬吏照例用內郡人,以便進行統治

詳史

分曹辦事

如同中央(公府),分曹辦事,但無東西曹之分。分曹即分科辦公,如民政(戶曹、比曹、時曹、田曹水曹)、財政(倉曹金曹)、交通(集曹、漕曹、法曹)、軍事兵曹、尉曹)、治安(賊曹)、司法(決曹、辭曹)、教育(學官)、衛生(醫曹)等。各曹均有辦公場所或機關。諸曹曹名及其執掌大體與公府曹相同,包括公府稍次一等的令史郡府中也有回響的機構和吏員

主次親疏

雖然各曹的地位大體是相當的,但由於執掌不同,也有主次、親疏之分。漢制以右為尊,故重要的屬吏,當時均稱之為右職或右曹。是則督郵功曹等重要屬吏均稱為右曹,與一般列曹有所區別。這右曹是“郡之極位”,或稱“豪吏"。大約從東漢開始又有”綱紀“之稱,據胡三省注《通鑑》時稱:”綱紀,綜理府事者也。“據考證,綱紀也是右曹的異稱。
郡府屬吏頗多,除重要者外,又有較親近的屬吏。郡守更親近者常稱門下,《後漢書·百官志》有”門下及諸曹“的說法。

分類

右曹

功曹五官掾督郵實權較大,是太守的左右手,在郡府自辟之屬吏中地位最高,有負責全局、統領或監督其他各曹的性能。
功曹郡府中的地位,在漢人心目中等同朝廷的相國。在時人心目中為郡中最尊顯之屬吏,常有太守委政於功曹的事例。在特殊情況下,功曹郡府中職總內外,可以決定一切,然而其本職的主要工作為”主選署功勞“,包括郡吏的任免和賞罰。
五官掾為一榮譽職務,無一定執掌,也可無所不包。凡官出缺或離任,以他官暫理其職務,謂之署理,有別於正式任命中。可以說,沒有功曹五官掾就署理功曹事,其他各曹或缺,他也可以代行其事。因為他可以署理功曹之事,其地位是比較高的,或者僅次於功曹。但是,五官掾既為定製,就理應有其具體指責,據考證,郡中春秋祭祀,是有五官掾主祭,列於群吏之首。
西漢中葉以後逐漸形成督郵督查屬縣之制。督郵作為郡太守之耳目,分明善惡於外,其主要指責即督查縣政。其督查範圍,一郡之中有兩部、三部、四部、五部之分,督查的對象主要是所屬縣長吏,察其善惡與是否稱職,然後報府,以便獎懲,有時且受權收捕罪犯。

門下親近屬吏

史書常把一些最親近的屬吏特別冠以門下的稱號,以示與其他職事曹有所區別。
主簿。本主計會之簿書,後演變為補闕拾遺,主要職責:代郡守宣讀書教,為太守奉送要函,為太守迎接貴客。到東漢末年,主簿的職權及親近地位均有所發展。
主記事史。擔負記事、簿書的工作。另有主記掾、主記史。記室史等稱呼,當均屬於主記室的官吏,或者有時僅置掾或史,有時掾史並置。初次之外,還有錄事等職,亦當屬主記室員吏。
少府。師古注云:“少府,郡掌財物之府,以供太守者也。”郡中少府,實為太守之內府,縱觀太守私人財政,這與中央少府管理皇帝私人財政性質相同。有關郡國的少府史料不多。
門下督盜賊。門下督、督盜賊為其簡稱,成員以豪俠或素有氣力者為主,當為郡守的侍衛隊長。
府門亭長。一般郡府城門、府門皆有門亭長。即為郡府之門亭長,主守府門。門亭長之下還有其他門吏、門卒。
書佐、循行、乾、小史。一般的說,屬或者守屬,當為掾史以下屬吏之總名,分別則有書佐、循行、乾、小史等名稱,其地位也各有不同。《漢官》云:“河南尹員吏九百二十七人”,掾史以下有“書佐五十人,循行二百三十人,乾、小史二百三十一人”。

列曹

戶曹。漢代公府戶曹主民戶、祠祀、農桑”,郡府戶曹亦以民戶為主,兼及獄訟、禮俗和祠祀等事。
比曹。主管檢核之事。
時曹。即主時節祠祀之曹。又有祠祀掾史為郡國境內祭祀名山大川或先聖先賢廟所專設之掾史。
田曹、勸農掾史。主農桑。
水曹、都水。職主興修水利。
將作掾。職主工程興建,不常置。
倉曹。主穀倉事。
金曹、市掾,主錢布事。
集曹。主管各縣上計
漕曹。主管漕運。
法曹。摯茂即為郡法曹。主郵驛科程事。
兵曹、兵馬掾、監軍掾。主管徵集、輸送兵丁。兵曹也有書佐
尉曹。徵集、輸送、抓捕服徭役的刑徒
賊曹。主盜賊事,和其他曹一樣,事多時往往有數名曹史,而且分布負責。
決曹。其執掌主要是決獄、斷獄、用法。用法行刑還有一定手續,即簽定文書,一則便於用刑,二則以備覆核。除治獄外,還有行縣錄囚徒的職責。決曹多以曉習文法者為之。也可由縣獄史或守屬治獄者補之。又有仁恕掾,亦主案獄。
醫曹。職當主醫藥事。有關醫曹材料不多見,但郡府設有此職是可以肯定的。
以上所列職吏諸曹是比較主要的,一般不可缺少,散吏也有名曹者。職吏諸曹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或置或廢,甚至曹名也不盡相同。

上計掾史

漢代郡縣上計制度,是中央對郡國、郡國對縣了解情況、考察政績、監督官吏的一種制度。從西漢開始,郡國守相不再自行上計,而是派遣守丞長史,故上計吏兼指守丞、長史。以丞奉上計制度到武帝時行之已久,成為舊法。不過,西漢時除丞外奉計使者外,同時還有上計掾史
東漢和西漢不同,郡丞長史不再上計,而由計吏奉上計簿,其為首者即上計掾。上計掾就是郡守上計中央的代表,此種計不僅代表郡守,甚至能在中央評議郡守的能否。一般來說,凡是赴京的上計掾史,不是皇帝親自接見,就是三公受計,因此郡守選任上計吏時也比較慎重。

學官

武帝時全國各地設立學校。郡國學校一般稱學官,也有稱校官者。地方學校和中央太學博士與弟子一樣,有文學先生和弟子之分。這文學先生即郡國學官,或稱郡文學,一般簡稱為文學。因其職為教授學生,故皆以明經者為之。文學是簡稱,正式的官名應為文學掾和文學史。
文學掾、史的數量比郡府其他曹掾、史為多,其地位也比諸曹掾、史為高,漢人尊師重道,故往往排在前面。主要職責是管理學生,教授學生,而且郡內凡有關教化、禮儀之事往往也要參加。

特設官

漢代各郡除設定共同的行政機構和屬官之外,因各地物產不同以及某些特殊情況,有些郡還特設一些機構和官吏。這些特設官,在西漢大多直屬中央某一機構,為中央之派出官吏;在東漢則大多改屬地方,成為郡的屬吏
東漢時各郡的特設官是從西漢沿襲下來的,不過西漢時大多屬於中央的某一機構。農、林、水、工、鹽、鐵、畜牧,包括方面很廣,各地所設主管官吏,均分屬中央有關機構直接管轄。西漢也有不屬中央而歸地方管轄之特設官,主要是三輔地區。東漢時,其他屬官和各郡已無大差別,而原屬中央管轄的許多地方特設官,也分別由各郡管理。
特設官的名稱一般稱令、長,稱丞,顯然不同於一般郡屬吏。秩奉也比較高,一般郡的特設官秩次皆如縣道,但其吏屬與縣道卻不一樣,而且其屬吏均由所在之縣委派。特設官是根據情況和需要而設定的。

散吏

散者,冗散也,間散而無具體職事之吏,稱之為散吏。散吏時對職吏而言的。
郡守除了選拔郡內一些人才擔任各種職吏、分曹理事之外,對於郡內另一些人,或德行高妙,或志節清白,或才能出眾,而又不願意任具體職吏者,則以散吏的名義養在郡府之中,待以師友之禮。
散吏的地位有相當於掾的,有相當於史的,地位最高的則是祭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