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菌周期

溶菌周期

噬菌體吸附到寄主細胞表面之後,注入DNA,噬菌體的DNA進行複製及蛋白質的合成,並組裝成噬菌體顆粒,最後使寄主細胞裂解,釋放出子代噬菌體顆粒的過程。當子代噬菌體增殖到一定數量(20-1000個)時(噬菌體晚期基因可編碼合成一種溶菌酶),使細菌裂解,噬菌體釋放游離,又可去感染另外的細菌。稱溶菌周期,約25min。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溶菌周期
  • 外文名:Lytic cycle
  • 周期:約25min
  • 數量:20-1000個
溶菌現象,溶源作用,關係,

溶菌現象

毒性噬菌體感染敏感菌後可出現溶菌現象,如果細菌在液體培養基中生長繁殖成半透明的菌懸液,感染後,便澄清。
在固體培養基中,若用適量噬菌體和宿主菌液混合後接種培養,培養基表面可有透亮的溶菌空斑出現。一個空斑系由一個噬菌體複製增殖並裂解細菌後形成的,稱為噬斑.

溶源作用

可見溫和噬菌體既有溶源周期,又有溶菌周期,在一定條件誘導下,如紫外線X線,可轉變為毒性噬菌體,而毒性噬菌體只有溶菌周期。

關係

溫和噬菌體可有三種存在狀態
游離的具有感染性的噬菌體顆粒(溶菌周期)
前噬菌體(溶源周期)
宿主菌細胞質內類似質粒的噬菌體核酸(游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