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道教

湘潭道教

湘潭市道教協會(簡稱道協)於1989年籌備,1990年10月成立,當時眾道友一致推舉向理安道長當選首屆協會會長。而此例,在全國範圍內,像湘潭以正一道士為主體成立的道教協會,尚屬首次。1991年,中國道教學院袁治洪主任來潭考察,觀看了湘潭道士的法會實例,聽取了“湘潭道教發展史略”的匯報資料,對湘潭市道教協會給予了極高的評價,立即把協會定為全國道教工作的聯絡點,和湖南省道教工作的指導點。

至2014年止,湘潭道協已經歷了24個春秋。是新中國首個以正一道士為主體的道教協會。協會歷任的會長有向理安道長(1991年——1995年)胡雨初道長(1996年——2009年)黃應均道長(2010年——2014年)。

歷史跨入新世紀後,湘潭道教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湧現出多位承前啟後的傑出人才。其中以正一道“羅”字輩,尤為人才輩出。如羅辰道長研究道醫、羅金道長精通道符、羅義道長號“子舜大師”,深得胡雨初會長雷法真傳,精研易理、深通道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湘潭道教
  • 外文名:Xiangtan Taoism
  • 胡雨初道長:號大玄真人
  • 羅義道長:號子舜大師
  • 成立時間:1990年10月
  • 流傳早期:晉代
發展,歷史延革,道協前期,業務範圍,拜受經錄,傳壇奏職,齋醮法事,道觀壇場,道士人員,近代風彩,道協成立後,道教文化,領導班子,

發展

至2014年止,湘潭道協已經歷了24個春秋。是新中國首個以正一道士為主體的道教協會。協會歷任的會長有向理安道長(1991年——1995年)胡雨初道長(1996年——2009年)黃應均道長(2010年——2014年)。
歷史跨入新世紀後,湘潭道教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湧現出多位承前啟後的傑出人才。其中以正一道“羅”字輩,尤為人才輩出。如羅辰道長研究道醫、羅金道長精通道符、羅義道長號“子舜大師”,深得胡雨初會長雷法真傳,精研易理、深通道法。

歷史延革

湘潭道教自晉代開始流傳。最初為晉時所建的楚山觀和陶公祠(陶公即晉時潭洲刺史陶侃),陶公崇道。陶公歿後,當地信奉道教的民眾築衣冠暮於十八總望衡亭傍,並建陶公祠以祀之,湘潭道教隨之而發展。至唐玄宗時代,益發興盛。因為玄宗悟道,故湘潭民眾亦遵之。
湘潭市城區和城郊一帶,共有歷史道觀五十六處之多,其半數為唐太宗時期所建。明代時曾有青州李常庚字皓白,受敕封為常庚真人,曾南下衡山寄居,有崇高的道風德行,後來湘潭,與道友共籌,創建雷壇觀。真人返衡後,令其弟子馬眉善等人來觀主持觀務,爾後雷壇觀便是湘潭市正一道教活動的主觀中心。
迨至清末民初期間,該觀主持叫成秋訪,人稱成道人。據民國初年統計,僅湘潭市區有正一道士三百多名,當時的道教會設立在雷壇觀和太赤天宮等處,下設四個堂會,即德一堂、開源堂、鴻鈞堂、貞一堂等,由堂派衍感應雷壇,玄妙雷壇等。
湘潭道教由於歷史悠久,所以比較正規,城鄉道觀壇場一百多處,都有正一和全真道士住守,供奉香燈,道觀香火旺盛,長期香客如雲,燒香朝聖,祈保清平,許神還願,投拜寄名的信奉者絡繹不絕,真顯示出“神之最靈”。

道協前期

業務範圍

解放前,道觀都有不同數量的宮觀產業,多的有幾十畝田土園林,少則也有部分土地,如白泉觀有五畝田名曰香燈田,望仙觀有二畝田叫做供飯丘。住觀道士經營宮觀之土地,都感自給有餘。
另有一種情況,宮觀產業為剝削階級所占有,有的被住觀道士所化空,把宮觀弄得香菸冷落,教事不昌,堂殿失修,生活無濟,守觀道士搞得自身難保,菩薩自然是各散五方了,這情況也是存在的。
傳度受錄與傳壇奏職的活動,在抗日戰爭之前是屢見不鮮的,不少的道士拜受了“三五都功錄”和“正一盟威錄”。錄的標準歸納為:
1、從道較久,能精通道教中朝儀科範。
2、舉止端莊,具有文雅的儀容風貌。
3、結交廣泛,能籌措必須開支的資金。

拜受經錄

凡具備上述條件的道士,便可以拜受經錄,受錄的具體做法是:
1、事先由龍虎山來的帶有多種經錄的道士(有的大概不是道士)手中議價賣好錄。這種傳錄的人,湘潭叫他“錄公子”。“錄公子”進屋很講排場,一要特殊招待,二要賭錢打牌,對於賣錄的價格也是信口開河,並非千篇一律,至少還住上半月才離開。
2、邀請道友同夥到宮觀或家中舉行齋醮,至少三天,法會中選定傳度師、保舉師、監度師、引導師、金橋師等主持齋醮法會。以上各師主要遵傳度、保舉、監度之師,其餘屬執士。要高搭傳度寶台,以度為橋,三師並配備樂器於台上演唱,金橋師守橋作傳遞工作,引導師引錄生拜辭祖先,父母及六親眷屬後,經過多種關津渡卡,來到祖師殿學法。錄生必須明誓願,後由傳度師一件一宗的給錄生傳授。舉行這一活動時,觀眾不少,不亞於看戲。為了聲張,還得辦酒席,叫做升職酒,多的百多席,少則幾十席,花費是很大的,故不可能每個道士都可以受錄。

傳壇奏職

傳壇奏職,是道士的一個升級儀式。舉辦法會同受錄一樣,但沒有錄。查對壇靖治氣、天壇玉格,取個奏名,奏章文一封,書寫陰陽憑證,吞服香水牒文,搭台傳度,升為有職的加持道士。
受錄和傳壇奏職道士叫加持道士,意味著可以領教,申奏章詞,名曰有職申奏,總之就是可以主持大小陰陽醮事。加持有時還要雙工資,這成了湘潭道士的例規。

齋醮法事

道士的齋醮法事,過去是名目繁多的。因為道士在信奉者和人民民眾的心目中,早已有一種希望寄託之願。所以民間很多事情少不了道士的介入,每從年初到年底需要道士的活動是不勝枚舉的。如春期的奠土安龍、上元節的天師聖誕、老君對誕、二月十九日觀音經、土地經、慶壇會、大王經、賞財神、祭種馗、祭龍舟、祭雨壇、祭雷祖、中元祀祖、盂蘭勝會等。還有為蟲傷水厄、祈晴禱雨、驅送瘟神、戰亂求寧,陰陽章醮、祈讓奏解、撥度亡靈的諷經拜懺、利孤賑幽、開咽通路、追超道場、安神伏土、冥壽追超等陰陽齋醮法事,接頂摩踵,所以,道士在過去的業務是多得出奇的。

道觀壇場

湘潭市包括湘潭湘鄉韶山三個縣市的廣大城鄉,在歷史上所流傳的大小道觀壇場,共有一百多處,分布於城鄉各地,各觀派衍的徒子法孫,人才薈萃、俊彥良多。有的父傳子教,數代相傳,有的傳教於撫老門徒,有的授業於沾親代骨,如此一代傳一代。總離不開一脈相承。
湘潭城鄉的觀宇有市內楚山觀,河口白鶴山留仙觀、白泉清陽觀、花石雷鋒觀,中元觀等。
湘潭道教
湘潭道教
楚山觀,位湘潭市區,始建於晉朝,主掌市區五十多名道士宏修煙火,解放來逐漸減少,現留道士只有幾人了。如呂貴初等便是該觀源流。
留仙觀,位於河口楊家灣,觀堂早日失跡,該觀分“上德”和“忠信”二堂,總計道士三百多人,散居於湘潭城鄉百里範圍,展開陰陽教事,到解放前後陸續減少,至今留存不足五十人了。如向理安、馮金吾、劉華慶等。
白泉清陽觀,如建於明代永樂年間,曾為湘潭發展最旺盛之道觀。派分成祖,望仙、清霞、回龍、沙仙、佛祖等觀和集真、修真、靈應、定性、湧泉、清泉、流源等數十個壇場。散居於中路鋪、三門、易俗河、古塘橋、土橋、石潭壩等地。遍及湘潭大半鄉村。據民甲戌年準備修譜時統計人數有五百多人,初步摸底約六十多人了。相傳清陽宮啟教祖師於明成祖年間來湘,曾在龍虎仙山接龍觀受敕封伏魔右相體道尹真宮。
花石雷鋒觀,始建於明洪武年間。由它開派有石崇、朝陽、金蓮、雲聯、紫霄、碧玉、貴柏等七個觀場,下分道壇二十多處,道眾二百多人。散居於花石、嚴沖、鹽埠、回水一帶、方圓數十餘里地方,教事昌隆,香火旺盛,幾經周折,如今留下來的道友老少一起不到五十人了。
中元觀,位於花石漢城橋,始建於明代,啟教宗師胡雨天、胡洞天兩兄弟。分為清靈、松蔭、應化、清真、紫氣、清泉、清林、妙清、文昌、朝南等二十多個壇場,散居道士二百多人,現留三十多名道士。
湘潭以南有長源、青溪、上寶山等幾大觀場,數百名道士,展教於衡山以下,柱塘以上的大部分鄉村,據今統計,也只有五十多人了。

道士人員

正一道士大致分為如下三種:
甲:觀主道士。掌握一定範圍香火教事,經營觀場公產田地,展教四方。一般不聚親,食齋,收撫老徒弟。年老不能外出應教時,由撫老徒弟負責奉養,以度晚年,了全後事。
乙:壇主道士。設有宮觀,在家中設立壇場,開展香火,秉教四方。壇主道士可以聚親接嗣,不食齋素,可以授徒,這種道士,大多數是以道士為輔佐的,因為可以自耕和佃耕土地經營,以維持生活。
丙:伙居道士。凡無宮觀壇場,不能傳壇受錄,教藝不精,不能主持大小陰陽法會,只能幫助教事的人員等。

近代風彩

湘潭道教事由於歷史之悠久,教事之盛昌,在各地觀宇壇場,出現了不少悟道誠心,苦鑽精微奧妙,法相森嚴,講求造詣的老前輩。
留仙觀上德堂向德元道長,鹹豐十年生,自幼悟道,精通教義,苦習經文,書法遠近聞名,道風名標梓里,卒於民國二十六年。
何國欽:湘潭人,悟道六十餘年,誠心可鞠,刻苦修身,道學求精,是道界歷史典型人物。
馬名臣:白泉望仙觀主持,生平悟道,練就文武全才,道貌端莊,學識淵博,行儀不俗,皈命志心,務道務農,兩全齊美。其子有二,都加入了黨的地下組織,為中國解放事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李必應:白泉觀太極堂創始人,秉性聰明,心靈手巧,一生悟道,刻苦用功,精通道義,對於書畫、雕刻、刺繡功夫無所不精。所授門徒胡一妙、李道生、譚玄一等,個個挺秀,一代風流。
人稱“小河三生”在湘潭道教界更是威名遠播。“雷鋒觀”黃貴生和胡運生“留仙觀”鄧華生、三位一體,名震湘潭數十餘年。
象這樣誠心悟道,博學多才的道界名流,非只所述,他們都成了湘潭道教信徒的歷史芳典。
全真道在湘潭也有相當鞏固的地位和出色人物。如李子谷,人稱子谷道人,市斗姥閣住持,其人修道誠心,講求造詣,與清末湖南才子王壬秋挽手同行,同杯共飲,促膝談心,互論詩詞歌賦,論古議今。當時深得城鄉人民的愛戴,至今,人們記憶猶深。
楊植益:錦石人,平生修道,練就一身輕功本領,結交廣泛,在城鄉扶助貧窮,深受人民信賴,而今尚留談笑之中。
蔡祥凡:別號確愚,道號崇元,光緒甲辰年生於湘潭石壩水南村,二十一歲出家南嶽,一九八八年年,終年八十五歲幾十載修真養性,熟讀了所有道經,他們品行高尚,文武雙全,醫藥全備,雲遊了中國所有古剎名山,拜訪了千百高師良友。曾在玄都觀任過當家,他在民間治癒了無數頑症之疾,解除了人們不少的痛苦,其道教生涯已載入湘潭史冊。
許許多多的道教前輩之優良業績,將永遠在我們的記憶之中。
可是,自從解放以來,歷經土地改革、大躍進、十年動亂的歲月里、道士們形成無地自容,幾乎滅跡。宮觀被毀無遺,聖像付之一炬,道士個個“改邪歸正”停止了“騙財害人”。僅市區的觀場壇所四十五處之多,都為房地產公司所接管,或作工廠,或搬進了居民,或改建了公房,或遭到全部拆毀。倖存者,也變成了室內廢墟,道士們久無權過問,令人見之不寒而溧,農村觀宇更是無存。道士們所有道典科文,歷史遺產,所存者聊聊無幾,道士們的各種活動全都一掃無風,人人自食其力,都成了新社會的勞動人民,不少道友投身於社會主義革命工作,走上了不同的革命崗位,都作了相應的貢獻。據資料統計,解放以來,湘潭市管轄範圍內所處理判決的罪犯幾乎沒有一個是正一道士,因此說正一道士是遵紀守法的,是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

道協成立後

榮譽和貢獻
1、一九九零年十一月份,向會長應邀參加了嗣漢天師府舉辦的祖師像開光盛典,從而吸取了許多寶貴經驗。
2、一九九一年五月二十八日至三十日,向會長和顏六秩同志應邀出席了湖南省道協第二屆代表會議,會上向理安同志當選為省道教協會副會長。
湘潭道教
湘潭道教
3、一九九四年三月份向會長光榮地應邀出席了中國道教協會第五屆代表會議,從而使我們受到極大的鼓舞,增強了百倍的信心。
4、胡雨初會長於1995年10月在江西鷹潭市貴溪縣龍府山天師受祿,此次受祿,是中斷100年後的第一次。他是湖南五位受籙者之一,所受經策為《太上三五都功經籙》,註:(此次受祿中有湘潭道教董淑和大師出任護道大師)不久,胡雨初會長當選為中國道教協會理事。其弟子均以“羅”字輩冠首。當中傑出代表有羅義、羅金等。基本統管湘潭地區紅白法事法會。其中羅義,俗家名伍奎錚,道名伍羅義,號“子舜大師”,尤其精通雷法和易理。
胡會長師承———第卅七、天師張真人正乙派:
守道明仁德全真復太和志誠宣玉典忠正演金科
沖漢通玄蘊高宏鼎大羅三山揚妙法四海涌洪波
湘潭道教
湘潭道教
屬“大”字輩,歷任中國道協副理事,湖南省道協副主席,湘潭市道協主席等職務。
5、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人民大會堂勝利召開,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和全國各族人民繼續譜寫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新的壯麗史詩。胡錦濤強調,道德力量是國家發展、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全國道德模範,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反映了我國社會發展進步的時代精神。全黨全國都要以道德模範為榜樣,自覺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
為積極回響黨中央的號召,在全社會形成學習模範、爭當模範的濃厚氛圍,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喜迎北京2008奧運。由中國中外名人文化研究會聯合國家有關部門舉辦的“全國道德模範大會暨2008奧運寄語”於2008年1月8日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湖南湘潭市道教協會秘書長張子龍先生(道號羅辰)被評為全國道德模範——中國十佳醫療衛士模範。
湘潭道教
湘潭道教
6、據湘潭市民政局統計,自協會1991年成立至2014年年底,以累計向全市孤、殘、老、弱慰問、扶助物資及現金總計三十餘萬元。

道教文化

紅網岳塘站9月16日訊(通訊員張櫻)9月15日,艷陽高照,秋高氣爽。岳塘新聞網(紅網岳塘站)16位網友趁著假日難得的休息時間,一起前往湘潭市岳塘區江邊村道教場所天師宮採風,感受道教文化。
沿著東湖路一路往東,過木魚湖大概300米處有一小路口,上寫“天師宮”三字,這就是去往天師宮較近的一條小路入口了,天師宮便坐落在小山的頂上。不到幾分鐘,繞過一排綠樹,一座石牌坊立於眾人的眼前,周邊綠樹紅花,交相輝映。從石牌坊走進去,繞過一道教影壁,就可以看到天師殿。
天師宮由中國道教學院畢業的張月華道長負責。好客的張月華領著我們走進天師殿,正門懸掛的“天師宮”牌匾由湖南省著名書法家劉正濤所題,門檻上寫著“麒麟殿上神倦客,龍虎山中宰相家”的對聯。走入殿中,正中是許、葛、張、薩四天師神像,左側慈航真人神像,右側洪鈞老祖神像、右前部有財神神像,殿上左右兩側繪有道家神仙壁畫、房頂嵌有四角翅爪,走廊內靠著幾塊功德碑。
殿堂內十分幽靜,隨著張月華的指引,往後走就到了玉皇殿和斗姆閣,那是2006年香港友人出資幾十萬新建的,分上下三層,成寶塔狀。玉皇殿門口聳立的兩根石柱吸引了我們的眼球,石柱是整個石材雕刻,石柱雕龍刻雲,栩栩如生。沿著走廊上玉皇殿第二層就可以遠眺。張月華告訴我們,遇上天氣好,往南可以遠眺韶山,往北則可以望到嶽麓山脈。看著不遠處湘江船隻點點,讓人心曠神怡。
走下來,在休息室,張月華細數著天師宮的來歷,並且給每位網友送上了一幅字畫,有嶗山牡丹,有鴛鴦戲水,還有鵬程萬里。
看完建築,聽完歷史,大家三三兩兩在天師殿前坪處閒坐。頭上,板栗樹掛滿了刺果,旁邊的柿子樹結著青青的柿果子。再看周圍,桃樹、銀杏樹,滿眼綠意,“真是湘潭市中心難得的一處清淨之處”,大家都說,覺著平時的紛紛擾擾好像都離自己遠去,只想在這個安靜的地方再多呆一會。
時值中午,幾桌齋菜便已經做得,原料大多是殿堂邊菜地里現取的,桌上十隻碗裡都是素菜,苦瓜、紅蘿蔔、辣椒、豆腐、通菜……平時大魚大肉的我們吃起來也覺得是分外的香甜,估計是這好山好水好地,讓這些飯菜都有了最好的味道。
一時飯畢,品上一杯用山上泉水泡出的清茶,眾人在清香浸潤之間悠然道別天師宮。走出石牌坊,只見周邊群山環繞,綠樹成蔭,遠處湘江河水如白鏈洗過,頓時又是意興盎然,真所謂瀟湘江邊天師殿,湘潭城裡自在天。

領導班子

湘潭市道教協會理事會第五屆領導班子
會 長:黃應鈞
副會長:朱大成 張月華 周劍安 潘國科
秘書長:朱大成(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