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華陽山圖

游華陽山圖

《游華陽山圖》是清代畫家石濤創作的紙本設色畫,收藏於上海博物館

《游華陽山圖》以華陽山景為題材,描繪了山中景色。此圖在布局上並未採取傳統的景在下、山在上、雲在中、分明隔成兩段的模式,而是在遠山與近景之問留有若隱若現的空白,虛實相生,顯得更加精妙。近景描繪的是層層巨石,中間繪有虬松,高處則是重山復嶺,瀑布從山間飛流直下,澗水長廊迂迴盤旋,樓舍人物皆藏於松石之間。整幅圖的色彩淺絳,淡雅而又渾厚,用朱紅色畫葉,使畫面更為艷麗豐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游華陽山圖
  • 作者:石濤
  • 創作年代:清代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規格:縱239.6厘米,橫102.3厘米
  • 現收藏地:上海博物館
  • 材質:紙本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構圖,技法,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圖左上方隸書題款:“一峰剝盡一峰環,折往崎嶇繞碧湍;咫尺諸天開樹杪,瀠網萬壑起眉端;飛梁石引煙光度,負擔人從鳥道看;擬欲尋源最深處,流雲縹渺隱山壇。”
游華陽山圖
畫中近景,一巨石聳立,後面虬松居中,右邊一道石階拾級而上,松石之下建有幾處屋舍,在松竹掩映的屋裡還有兩個人,看不出在做什麼。高處崇山峻岭,草木豐茂,山間飛瀑高懸,直入深澗,左邊長廊迂迴盤桓,屋岸人物,隱置松石叢林之中,似乎在對弈。稍遠處的山谷之間雲霧縹緲,恍如仙境,一閣樓依山勢而立,只稍露一部分。叢林中還有一株樹用朱紅圈葉。
圖中現有“苦瓜和尚”“石濤”白文方印,“小乘客”朱文長方印,“冰雪悟前身”白文長方印。

創作背景

華陽山周圍幅員300平方公里,加上冠之以名的山、峰、嶺、崗有200餘座,此山山體較大,岩石雄峻,重山復嶺,曲水飛流,古松蒼勁,植被茂密,雲飄霧漫,與黃山、九華大不同,一派仙山氣象。石濤一連十數日流連往返於寧、宣、旌、涇四縣群山峻岭之中,飽覽奇峰、飛瀑、霧海、虬松之美景,因此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游華陽山圖》就描繪了華陽山景。
遊覽了華陽山,回到寧國縣城邊的西津河邊奉聖寺下水門塔村,石濤繪出了山水畫《游華陽山圖》,並將詩題於畫中,記於“津門道中”。

藝術鑑賞

構圖

此畫構圖充實飽滿,下不留地,上不留天,在上端左上角僅有的空白被作者自題所填補,不但對整幅畫起到平衡作用,更重要的充實了此畫的內容。此畫擺脫了傳統的景色在下、山在上、雲在中,分明隔做兩段的陳式,在遠山與近景之間,留有一定空白,使整個畫面呈現出疏密得宜,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給觀者以遐想的餘地。

技法

畫法以墨立骨,淺絳設色,淡雅中見沉厚。叢林中用朱紅圈葉,一片火紅,使畫面更為絢麗奪日,呈現出一片晚秋景色。圖中的巨松,老乾縱橫,“其勢似英雄起舞,俯仰蹲立,蹁躚排右:”山石造型簡煉而凝重,下面的巨石上施以少許墨,但不留染跡,空寂清淡:上端的山石長皴直落,行筆舒緩自然,延綿層疊,略近於細筆一類,但相比細筆,義顯得圓潤凝重。山石上的苔點以圓點為主,輔以山草的點撇。樹枝上的葉點則花式較多,有松針、介字、橫點、直點、勾圈或混點,疏密不一,顏色濃淡相濟。自題隸書七言一首,詩好、書好、畫好,可謂三絕,詩書畫相配,情意真切,筆墨熟練,韻味無窮。
《游華陽山圖》局部《游華陽山圖》局部

名家點評

天津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教授陳玉圃:此圖從下至上呈S形曲線,使整體構成貫通一氣。

作者簡介

石濤(約1642—1718),清代畫家。俗姓朱,名若極,明靖江工朱守謙後裔。廣西全州人:明亡後出家為僧。法名原濟,一作元濟,小字阿長,字石濤,號大滌子、清湘老人、清湘遺人,晚號瞎尊者、苦瓜和尚、零丁老人等。早年即漫遊浙、皖一帶名山;中年住在南京,兩次在揚州接駕,並奉上作品;晚年居揚州,與上層士人交往甚密-他的山水、蘭竹、人物、花果皆精彩,其中畫山水最為有名。他作畫筆墨多變化,技法運用靈活,對景物描繪淋漓盡致。在繪畫理論上主張“借古以開今”、他的這些繪畫風格及藝術思想對後世影響既廣又深。他作畫富有創造性,構思布意,筆路墨法,乃至題詩書跋,都有自家的格局和風趣。傳世畫跡有《詩畫冊》、《黃山八勝圖》、《梅竹雙清圖》,《蕉菊圖》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