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汪士慎梅竹石圖

清汪士慎梅竹石圖

《清汪士慎梅竹石圖》是清代畫家汪士慎創作的一幅紙本墨筆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汪士慎梅竹石圖
  • 畫作類型:墨筆畫
  • 創作年代:清代
  • 文物原屬:私人收藏
  • 現收藏地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 材質:紙本
  • 規格:縱100.7厘米,橫26.4厘米
  • 作者:汪士慎
作品賞析,作品介紹,作者簡介,

作品賞析

此畫清淡秀雅,瘦勁姿媚,使我們看到了作者畫梅的獨特風格。金農曾評日:“巢林畫繁枝,千花萬蕊,管領冷香,儼然灞橋風雪中。”但我們看到作者遺存的梅花作品中,枝、花並不太繁,是以疏朗清瘦見長,給人一種疏影瀟灑、冷香四溢的感覺,這幅《梅竹石圖》便可作為佐證。

作品介紹

這是畫家較早的作品,顯得秀氣脫俗,生氣勃勃,晚年的作品風格有所變化,要粗壯一些。王士慎繪畫的題材多樣,各種花卉外尚有竹、石等,偏愛清雅,多繪蘭、梅等花。這也是當時畫家極喜之題。此圖繪曲梅、修竹、怪石,畫家在自題中稱梅為冷香、石兄、竹弟。

作者簡介

汪士慎(1686一1759),字近人,號巢林,又號晚香老人等,排行老六,金農稱其為“汪六”,嗜茶如命,人稱“汪茶仙”,安徽休寧人。汪士慎一生清貧,流寓揚州。賣畫為生。54歲左目失明,自稱左盲生。
汪士慎工於楷行,用筆含隸意,書法中微見畫筆;其隸書脫胎於漢碑,結體方整,法度嚴密,古拙厚朴,雄渾有氣魄.標新立異,自成一家。汪士慎雙目失明後,仍能揮毫,寫出精妙的草書作品。
乾隆十五年(1750)寫成的《行草書十三銀鑿落歌》是汪士慎自作詩,全卷201字,時年65歲,左目已失明十多年,仍能寫出如此精妙的作品,令人驚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