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區(涪陵市)

涪陵區

涪陵市一般指本詞條

涪陵區是重慶市轄區,地處重慶市中部、三峽庫區腹地,位於長江烏江交匯處,經濟上處於長江經濟帶、烏江幹流開發區、武陵山扶貧開發區的結合部,是重慶市一小時經濟圈核心城市、渝東南部中心城市、成渝經濟區東部中心城市。

涪陵因烏江古稱涪水、巴國王陵多在此而得名。春秋戰國時間曾為巴國國都。秦昭王三十年(前227年)置枳縣,為境內置縣之始。歷來為州、郡、專區、地區、地級市治所。

1998年,四川省涪陵市(地級)、萬縣市、黔江地區併入重慶成立直轄市,原涪陵市枳城區、李渡區合併為重慶市涪陵區。

截至2015年末,涪陵城區建成區已達62平方千米,城鎮人口達到73.6萬人。是烏江流域最大的城市。涪陵城區力爭在2020實現雙百現代化大城市。同時涪陵城區繞城高速環線已基本形成,涪陵城區軌道交通即將開工建設。

涪陵區特產主要有涪陵榨菜涪陵紅心蘿蔔涪陵油醪糟等;名勝景點主要有白鶴梁武陵山大裂谷、白鶴森林公園、大木花谷、816核工程等。城市榮譽:中國榨菜之鄉、千里烏江第一城、中國綠色生態青菜頭之鄉、中國綠色生態龍眼之鄉、重慶市級森林城市,市級文明城區、衛生城區、山水園林城區、環保模範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涪陵區
  • 外文名稱:FuLing District
  • 別名:枳、涪州、榨菜之鄉、千里烏江第一城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重慶市
  • 下轄地區:李渡街道、荔枝街道等10街道
  • 政府駐地:興華中路66號
  • 電話區號:023(+86)
  • 郵政區碼:408000
  • 地理位置:重慶市中部
  • 面積:2941.46平方公里
  • 人口:戶籍人口為115.83萬人(2017年末)
  • 方言西南官話-川黔片-成渝小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白鶴梁大木花谷武陵山大裂谷、816核軍工洞等
  • 機場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涪陵五馬機場(規劃)
  • 火車站涪陵站涪陵北站
  • 車牌代碼:渝G
  • 人均GDP:11000美元
  • GDP:896.22億(2016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科技,文化,體育,衛生,交通,名優特產,風景名勝,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涪陵,夏商至春秋前期,為濮人居住區;春秋中後期至戰國中期為巴國地;戰國中後期為楚國枳地。
秦朝,屬巴郡地。秦昭王三十年(公元前227)置枳縣,為區境置縣之始,屬巴郡。
東漢時,分枳縣置平都縣。三國蜀漢時,增置漢平縣,隸涪陵郡
東晉,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在巴郡枳縣僑置涪陵郡,治漢復城。
北周時,移郡治至漢平縣。
隋開皇初年(581年),撤銷涪陵郡。開皇十三年(594年),移漢平縣治於涪陵鎮,改名涪陵縣,屬巴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設涪州,屬江南西道以及夔州都督府(治今奉節)。天寶初年,改為涪陵郡。乾元初年,復名為涪州。
北宋,改隆化縣為賓化縣,屬夔州路(治今奉節)。
涪陵地標澤勝雙子塔涪陵地標澤勝雙子塔
南宋,置涪州,屬夔州路(治今奉節),轄涪陵縣、武隆縣。
元朝,置涪州,屬四川行中書省重慶路,轄武龍縣。
明代,置涪州,屬四川承宣布政使司重慶府,轄武龍縣(後改為武隆縣)。
清朝,置涪州,屬重慶府,不領縣。
民國初(1913年),改涪州為涪陵縣,先後隸屬四川省川東道和四川省第八區。民國三十年(1941年)五月,因涪陵縣第五區地廣,劃為武隆局。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從涪陵縣分置武隆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初置川東涪陵專區,轄涪陵、南川、酆都、石砫、武隆、長壽、彭水七縣,隸川東行署區。
1952年,川東酉陽專區併入川東涪陵區,增轄墊江、黔江、酉陽、秀山四縣,隸屬四川省人民政府。1958年,長壽縣劃入重慶市。
1968年改稱涪陵地區。1983年撤涪陵縣設涪陵市(縣級)。
1988年,分黔江、酉陽、秀山、彭水、石柱五縣設黔江地區,涪陵地區轄涪陵市、南川縣、豐都縣、墊江縣和武隆縣。
1995年,撤縣級涪陵市,設枳城區、李渡區;撤涪陵地區設地級涪陵市,下轄枳城區、李渡區、墊江縣、豐都縣、武隆縣,代管南川市。
1996年,涪陵市劃歸四川省計畫單列市重慶市代管。1997年,重慶成為直轄市。
1998年,正式撤銷地級涪陵市和枳城區、李渡區,設立重慶市涪陵區,重慶市涪陵區轄原枳城區、李渡區的行政區域;原涪陵市所轄(代管)的南川市武隆縣豐都縣墊江縣劃歸重慶市管轄。
2008年,涪陵區撤銷李渡鎮、龍橋鎮、白濤鎮、鎮安鎮、堡子鎮、致韓鎮、石龍鄉、中峰鄉、仁義鄉、叢林鄉、土地坡鄉、天台鄉、卷洞鄉、山窩鄉、梓里鄉、酒店鄉、惠民鄉、太和鄉、聚寶鄉、新村鄉、石和鄉、兩匯鄉;設立涪陵區李渡街道、龍橋街道、白濤街道;將明家鄉更名為大順鄉;調整崇義街道、敦仁街道、荔枝街道、江東街道、江北街道、義和鎮、百勝鎮、焦石鎮、珍溪鎮、清溪鎮、馬武鎮、龍潭鎮、新妙鎮、石沱鎮、藺市鎮、同樂鄉的行政區域;保留南沱鎮、青羊鎮、增福鄉、羅雲鄉、大木鄉、武陵山鄉的行政區域和政府駐地不變。
2014年,珍溪鎮、藺市鎮、新妙鎮共3個鎮被列為全國重點鎮。
2016年,涪陵區調整義和鎮管轄範圍、李渡街道管轄範圍和辦事處駐地,增設馬鞍街道。調整後,義和鎮轄機房、松柏、高峰、鴨子、硃砂、華東、臨江、石嶺、莊子、黃草、紅春、石堡、鎮安、大柏、宏義、建新16個村(社區),鎮政府駐興義南路88號(原址);李渡街道轄石院、水磨灘、埡口、百花、雲星、梨園、嵐馬、堰橋、龍塘、兩龍、山侖、韓龍、新龍、明家灣、致遠、桂花園、龍橋、斷橋、石龍19個村(社區),街道辦事處駐致遠路36號(原致韓鎮政府駐地);馬鞍街道轄原李渡街道高岩口、雙河口、太乙門、石馬、兩桂、玉屏、紅星、馬鞍、大石廟、和平、均安、大鵝、雙溪、盤龍、金銀、人和、倪峰、新陽、楊二坪19個社區和原義和鎮鶴鳳社區,街道辦事處駐鶴鳳大道6號(原涪陵新城區管委會辦公樓)。調整後,涪陵區轄9個街道、12個鎮、6個鄉。
涪陵江南老城區2009年涪陵江南老城區2009年

行政區劃

至2017年末,涪陵區轄9個街道、12個鎮、6個鄉。
分別為:李渡街道、敦仁街道、崇義街道、荔枝街道、江東街道、江北街道、龍橋街道、白濤街道、馬鞍街道、百勝鎮、珍溪鎮、清溪鎮、南沱鎮、藺市鎮、石沱鎮、義和鎮、新妙鎮、焦石鎮、馬武鎮、青羊鎮、龍潭鎮、羅雲鄉、大木鄉、同樂鄉、大順鄉、增幅鄉、武陵山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涪陵區地處重慶市中東部,位於東經106°56'-107°43'、北緯29°21'-30°01'之間。東鄰豐都縣,南接南川區武隆區,西連巴南區,北靠長壽區墊江縣。東西寬74.5公里,南北長70.8公里,幅員面積2941.46平方公里。
涪陵區(涪陵市)

地形地貌

涪陵區地處四川盆地和盆邊山地過渡地帶,境內地勢以低山丘陵為主,橫跨長江南北、縱貫烏江東西。地勢大致東南高而西北低,西北--東南斷面呈向中部長江河谷傾斜的對稱馬鞍狀。海拔最高1977米,最低138米,多在200-800米之間。區內地貌類型多樣,以丘陵、台地為主(共占54.4%),其次為低山(占31.1%)、中山(占13.3%)、平壩(僅占1.2%)。地貌格局形成條嶺狀背斜低山與寬緩的向斜谷地相間有序排列,而被長江、烏江河谷橫斷為江東、江北、江南三大片。
涪陵濱江路涪陵濱江路

氣候特徵

涪陵區屬於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常年平均氣溫18.1℃,年均降水量為1072毫米,無霜期317天,日照1248小時。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涪陵區土地面積為2941.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7045公頃,園地面積5332公頃,林地面積126133公頃。

礦產資源

涪陵區主要礦產有、天然氣、、鋁土礦、石灰石等。原煤儲量3071萬噸,石灰石儲量4億噸,天然氣儲量17億立方米,鐵礦儲量2249萬噸,鋁土礦儲量54萬砘。
2014年,涪陵區頁岩氣產能達10.81億立方米,占全國總產量的73.3%。

生物資源

動物
涪陵區有無脊椎動物30餘種,主要有水螞蝗、水螺螄、蝸牛、卷葉螟、稻飛虱、瓢蟲等;魚類有7目12科52種,主要有青鯉、鯽魚、草魚等;兩棲動物有中華大蟾蜍、黑斑蛙等6種;爬行動物有烏龜、鱉、烏梢蛇等11種;鳥類有蒼鷹、白鷺、赤麻鴨、紅腹錦雞、鷹鵑等30餘種;哺乳動物有蝙蝠、黃鼠狼、鼬獾等30餘種。其中,保護動物主要有金錢豹、雲豹、華南虎、箭魚、長江鱘、蘇門羚、胭脂魚、豪豬、太陽鳥等。
涪陵頁岩氣開採涪陵頁岩氣開採
植物
涪陵區境內孢子植物種子植物共有330餘科1500餘屬4000餘種。 其中,蕨類植物有40餘科100餘屬500餘種;裸子植物有7科18屬26種;被子植物有180餘科1100餘屬3000餘種。木本類有杉、柏、桉樹、千丈、泡桐等;草本類有紅苕、玉米、小米、花生、芝麻、豆類、瓜類等;菌類主要有蘑菇、黑木耳等栽培食用菌。

人口民族

人口

2016年末,涪陵區公安戶籍戶數46.11萬戶,戶籍人口116.4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1.90萬人,鄉村人口64.52萬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44.6%。按性別分,男性人口59.27萬人,女性人口57.15萬人,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3.7。全年出生人口1.24萬人,死亡人口0.69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38‰(計生口徑)。
涪南古官道涪南古官道

民族

涪陵區是以漢族為主的聚集區,苗族等少數民族人口少,多居住于山區。

經濟

綜述

2017年,涪陵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992.24億元,比2016年可比增長9.7%。按產業分,第一產業增加值60.45億元,可比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604.82億元,可比增長11.4%;第三產業增加值326.97億元,可比增長7.2%。三次產業結構從2016年的6.5:60.1:33.4調整為6.1:61.0:32.9。
涪陵工業園區涪陵工業園區

第一產業

2017年,涪陵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0.17億元,比2016年可比增長3.1%,實現增加值61.69億元,可比增長4.2%。增加值中,種植業42.20億元,增長5.3%;畜牧業11.81億元,下降0.5%;林業3.25億元,增長14.0%;漁業3.19億元,下降2.9%;農林牧漁服務業1.24億元,增長7.7%。
涪陵風景涪陵風景
2017年,涪陵區糧食播種面積148.16萬畝。蔬菜播種面積120.07萬畝,增長3.9%,其中青菜頭面積72.58萬畝,增長0.2%。油料播種面積5.67萬畝,增長5.0%。水果種植面積37.84萬畝,增長0.7%。烤菸種植面積1.15萬畝,下降4.2%。全年糧食總產量45.3萬噸,增長0.9%。蔬菜產量228.20萬噸,增長5.2%,其中青菜頭產量160.03萬噸,增長0.2%。烤菸產量0.15萬噸。全區果品產量15.68萬噸(含西瓜),增長11.3%。
全年生豬出欄78.26萬頭。全年水產品產量2.09萬噸。
2017年,涪陵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7.93億元,比2016年可比增長4.5%,實現增加值58.29億元,可比增長4.5%。農林牧漁業對全區GDP增長的貢獻率為2.7%,拉動GDP增長0.3個百分點。

第二產業

工業
2017年,涪陵區實現工業增加值508.02億元,比2016年可比增長11.4%,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1.2%。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65戶,其中50億級以上企業9戶。有戰略性新興產業規上企業31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4%,規模以下增長11.1%。全年進入“三園四地”園區統計的規上企業122戶,實現工業增加值335.78億元,增長19.1%,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66.1%。
南門山商圈南門山商圈
建築業
2017年末,涪陵區資質以上建築業註冊企業153戶,全年實現建築業總產值476.78億元,增長6.9%。按在地統計原則核算,在地建築業總產值452.53億元,增長22.4%;實現建築業增加值96.80億元,可比增長11.7%,占GDP的9.8%。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7年,涪陵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5.34億元,比2016年增長13.5%。其中,限額以上零售總額176.48億元,增長19.1%;限額以下零售總額118.86億元,增長6.0%。
對外經濟
2017年,涪陵區實現貨物進出口總額46.93萬元,比2016年增長2.6%,其中,出口22.32萬元,下降1.7%;進口24.61萬元,增長6.8%。全年新簽招商引資項目211個,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1.25億美元,比2016年下降17.4%;實際利用內資(市外境內資金)312.35億元,增長15.5%。
交通、郵電和旅遊
2017年,涪陵區公路、水上運輸實現貨運量0.73億噸,比2016年增長9.3%,(鐵路貨運、客運未納入本區統計)實現貨運周轉量606.58億噸公里,增長14.0%;完成公路客運量0.23億人次,下降11.7%,客運周轉量9.44億人公里,下降22.1%。全年港口貨物吞吐量3052萬噸,增長10.4%。2017年5月涪陵龍頭港投入使用。
規模以上交通運輸業企業110戶,實現營業收入65.51億元,增長20.5%。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76.84億元,可比增長10.0%,占全區GDP總量的7.7%。
中國第一套戰國錯金雲紋編鐘中國第一套戰國錯金雲紋編鐘
2017年,涪陵區完成郵政業務收入2.02億元,增長2.2%;通訊業務(移動、電信、聯通)收入6.55億元,下降1.0%。郵政業全年完成郵政函件業務62.33萬件,特快專遞83.94萬件。全區固定電話用戶17.09萬戶,固定電話普及率為37部/百戶。年末行動電話用戶(聯通、電信、移動)107.86萬戶,下降0.6%,行動電話普及率為93.0部/百人。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固定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24.91萬戶,下降11.1%,網際網路普及率為54.5戶/百戶(按戶籍戶數計算)。
2017年,涪陵區接待遊客1549.16萬人次,增長29.0%。其中,國內遊客1542.99萬人次,增長28.5%。入境遊客61705人次,增長75.8倍。實現旅遊總收入98.06億元,增長36.0%。全區擁有國家A級景區7個,其中4A級4個(白鶴梁、武陵山大裂谷、武陵山國家森林公園、大木花谷.林下花園);有一家市級旅遊度假區(武陵山旅遊度假區)。全年完成旅遊項目投資103.54億元,比上年增長14.8%。

社會事業

教育

2017年末,涪陵區有高等教育學校3所,中等專業學校1所,中等職業學校6所,普通中學48所(其中高中8所,國中40所),國小99所。專任教師達規定學歷數10473人,其中高等教育學校1461人,中等專業學校126人,中等職業學校534人,普通中學4090人,國小4262人。
2017年高校招收學生7666人,在校學生人數26000人,當年畢業生人數7788人。中等專業學校全年招收學生2168人,在校學生人數6211人,當年畢業生人數2024人。全年普通高中學校招收學生7724人,在校學生22925人,當年畢業9774人。國中學校招收10408人,在校28715人,畢業9327人。職業中學招收3671人,在校9372人,畢業2856人。國小招收10521人,在校75609人,畢業10145人。
涪陵五中涪陵五中
涪陵區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國小完成率100%,國小升學率100%;國中毛入學率達102.59%,國中升高中升學率達99.0%;高中升大學升學率達90.0%。全區報考大學人數11564人,上線(專科以上)人數10960人,錄取人數10328人。

科技

2016年末,涪陵區有科研事業機構2個(農科所、信息所),從事科技活動人員98名;國市級重點實驗室2個,國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9個,區級技術創新機構87個。科技成果登記116個,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100%,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1家、重慶市科技型企業312家、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14家。獲得市、區級科技獎勵4項。全年申請專利1682件,共中發明284件,實用新型1254件,外觀設計144件。獲得授權專利874件,其中個人142件、工礦企業586件。

文化

2017年,涪陵區有文化館(站)27個,劇場、影劇院9個。公共圖書館2個,公共圖書館藏書111.55萬冊,其中電子藏書46.33萬冊。檔案館1個。年末有線廣播電視用戶18.75萬戶,其中數位電視用戶18.14萬戶。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92%,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7.88%。
涪陵城區自助圖書館涪陵城區自助圖書館

體育

2017年,涪陵區有體育場8個,體育館3個,游泳池(館)31個,健身廣場23個,健身登山步道11個,體育場地面積209.23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1.82平方米。全年參加各類運動賽獲獎257枚,其中榮獲國家級金牌1枚、銀牌3枚、銅牌1枚;榮獲市級金牌67枚、銀牌77枚、銅牌108枚。
涪陵新區奧體中心涪陵新區奧體中心

衛生

20176年末,涪陵區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30個,其中醫院38個、衛生院18個,婦幼保健院1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2個,門診部、所(不含個體)6個、個體診所14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室等其他衛生機構23個。共有醫療衛生機構有床位6367張,其中醫院(含門診部)4643張、衛生院床位1518張、婦幼保健院156張。共有衛生機構從業人員8570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6583人。衛生技術人員中,執業醫師1949人、執業助理醫師569人、註冊護師和護士2857人。每萬人擁有床位54.9張(按常住人口算,下同),每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56.7人。
涪陵中心醫院涪陵中心醫院

交通

截止2013年底,涪陵區公路里程達471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達130公里。鐵路通車裡程達168公里。營運船舶386艘。
涪陵區(涪陵市)
公路:重慶三環高速公路(S11)中,於2000年12月建成的長涪高速公路直通重慶主城,另有南川—涪陵高速公路(2013年10月通車)。重慶沿江高速公路(G50s)中,南岸—涪陵高速公路於2013年12月通車,涪陵—豐都—石柱高速公路於2013年11月通車。
鐵路:渝懷鐵路於2007年4月通車,其中重慶—涪陵段於2013年12月建成二線,涪陵—梅江段二線正在建設中。南涪鐵路於2012年9月開通貨運。渝利鐵路於2013年12月通車。
水路:有23個港口,其中黃旗貨櫃碼頭為重慶市第二大港口。

名優特產

涪陵榨菜
涪陵榨菜也稱為青菜頭,原料是在特殊的土壤和水質環境、氣候中孕育出來的,主要產於豐都縣高家鎮至巴南區木洞鎮附近200公里長江沿岸地帶,其中涪陵系中心主產區。]涪陵榨菜為“世界三大醃菜”之一,涪陵被譽為中國榨菜之鄉。
涪陵白茶
涪陵白茶於2013年晉級為重慶市十大名茶,也是涪陵獨獲此殊榮的地方創新名茶。
涪陵油醪糟涪陵油醪糟
涪陵紅心蘿蔔
涪陵紅心蘿蔔也稱為胭脂蘿蔔。主產涪陵,周邊區縣有栽培,四川、貴州也有生產。
涪陵油醪糟
涪陵油醪糟用豬油炒制,色澤烏黑,入選了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風景名勝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存題刻165段,是世界唯一的一處以刻石魚為“水標”,並觀測記錄水文的古代水文站。1988年8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已經列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
藺市美心紅酒小鎮
美心紅酒小鎮位於涪陵藺市鎮,以紅酒文化為主旋律的西歐風情小鎮,建有香溪廊橋、紅酒中心、特色民居等景點,並配套建有生態觀光園和工業展示園。
武陵山國家森林公園
武陵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涪陵區國有大木林場,主要景區面積25000畝,森林覆蓋率達95.2%。
周易園
周易園原名點易洞,位於長江北岸,與涪陵城隔江相望。中心景點為一長400米、高20米的摩崖石刻,上有黃庭堅、朱熹、陸游、王士禎等人書法手跡80餘幅。
涪陵區(涪陵市)
大木花谷
大木花谷位於涪陵區大木鄉境內,屬高山花卉主題公園,占地10000餘畝。景區內包含海棠花園、葵花園、百花園、人工湖、香草園、龍洞幽境等景點。
武陵山大裂谷
武陵山大裂谷位於涪陵區武陵山鄉境內,面積約30平方公里,全長1500米長,峽谷寬度僅有2-5米,兩壁岩石直立,系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涪陵白鶴森林公園
涪陵白鶴森林公園也稱為南湖公園,位於涪陵江南片區。公園分為北部片區和南湖片區兩大核心景觀片區。
816核軍工洞
全名為“三線建設進洞的原子能反應堆及化學後處理工程”,坐落在白濤鎮的深山裡,是中國第二個核原料工業基地。

著名人物

道隆
道隆(1213-1278),南宋僧人,字蘭溪。俗姓冉,13歲出家,赴浙江學禪法。1246年東渡日本傳法,住持日本國相模州常樂禪寺,後為日本臨濟宗建長寺派開創人。著有《大覺禪師語錄》3卷。
涪陵古城牆涪陵古城牆
桓淵
桓淵(?-1258),名亞夫,號蓮盪先生,南宋理學家。負笈福建,就學朱熹門下,返鄉任鉤深堂山長授學,為程朱理學傳人,也是理學涪陵學派代表人物。著有《孟子注》,入涪陵“四賢祠”陪祀。
譙定
譙定(1023-?),字天授,自號涪陵居士,北宋理學大師,為涪陵理學派開山人。著有《易傳》,後人稱《譙子易傳》。
劉岌
劉岌(?~1505),字凌雲,明景泰五年(1454)進士,官至禮部尚書
周煌
周煌(1714-1784),字景垣,號緒楚,別號海山。乾隆二年(1737年)進士,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二月初九,周煌曾率隊出使琉球國,曾任《四庫全書》總閱,官至工部尚書兵部尚書,上書房總師傅,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職,以兵部尚書加太子少傅致仕,卒贈太子太傅,諡號“文恭”。著有《琉球國志略》、《登舟圖》。
青羊古鎮青羊古鎮
周興岱
周興岱(1744-1809),字長五,一字冠三,號東屏,周煌的次子,清代大詩人張問陶的岳父。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進士,官至內閣學士左都御史
徐邦道
徐邦道(1837-1894),名金錫,字劍農,清末名將。曾參加鎮壓太平天國起義捻軍起義甲午戰爭,《清史稿》、《清史列傳》有傳。
夏佳文(1964.7.17- )重離子加速器物理及技術專家,重慶涪陵人,201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