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陽古城

涅陽古城,涅陽為漢朝時南陽郡的一個縣城,大致在今天南陽市境內的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 關於涅陽故城的參考資料甚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涅陽古城
  • 地理位置:涅陽
  • 占地面積:約200000平方公尺
  • 類型:古城
古城遺址,歷史名人,

古城遺址

一說涅陽故城遺址在今天鎮平縣縣城以南13公里侯集鎮境內,趙河(古涅水)北岸一帶;一說位於鄧州穰東鎮西北1.5公里張砦村一帶。東起葉胡橋,西至趙河(涅水),北起玉皇店,南至趙河店,面積約200000平方公尺。城垣遺蹟明顯可見。歷年來出土有漢磚、漢瓦、漢五銖錢及殘陶器等。

《水經·淯水注》載:“涅陽,漢初置縣,屬南陽郡。因在涅水之陽,故名。”

《漢書·地理志》載:“漢高祖劉邦封呂騰為涅陽侯,因以置縣。莽新時,改名前亭。東漢復稱涅陽。安帝劉祜封其妹為涅陽公主。西晉時,屬南陽國。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名課陽。唐代此縣廢。漢書中只是很簡單的提到涅陽的歷史,對與其位置並沒有詳加說明。《水經注》載:涅陽“縣南有二碑,碑字紊滅,不可復識”。書中所提到的“縣南有二碑”,據考證,鎮平和鄧州交界的地方,穰東鎮和候集鎮皆無二碑存在。這就為涅陽古城的具體位置的考證添上了一層迷霧。

歷史名人

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名機,字仲景,漢族,東漢南陽郡涅陽縣(今河南南陽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人),中國東漢偉大的醫學家、世界醫史偉人。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是中醫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藥具備的經典,被後世尊為“醫聖”,甚至有廟供奉香火。河南南陽有多處張仲景有關的紀念地,仲景墓保存完好,市區有醫聖祠,鄧州市有穰東仲景像
左雄:字伯豪,涅陽縣人。漢安帝時舉孝廉,遷冀州刺史。順帝拜雄為尚書,不久又升尚書令(相當於宰相)。改革弊政,重視教育,培養人才,雄對朝政多所匡肅,左雄的治國之策影響深遠,直到永嘉元年,十四、五年間朝內察選清平。少有大志,聰明好學,知識淵博;品性篤厚,善助鄰里,譽滿郡縣。任尚書令時實行考試選官制度,對完善科舉制度作出不小的貢獻。官至司隸校尉、尚書。永和三年(138年)卒。
宗炳:南朝宋畫家。字少文,涅陽人,家居江陵。士族。東晉末至宋元嘉中,當局屢次徵他作官,俱不就。擅長書法、繪畫和彈琴。信仰佛教,曾參加廬山僧慧遠主持的“白蓮社”,作有《明佛論》。漫遊山川,西涉荊巫,南登衡岳,後以老病,才回江陵。曾將遊歷所見景物,繪於居室之壁,自稱:“澄懷觀道,臥以游之”。著有《畫山水序》。
劉虬:字靈預,南陽涅陽人也。舊族,徙居江陵。虬少而抗節好學,須得祿便隱。宋泰始中,仕至晉平王驃騎記室,當陽令。罷官歸家,靜處斷谷,餌術及胡麻。建元初,豫章王為荊州,教辟虬為別駕,與同郡宗測、新野庾易並遣書禮請,虬等各修箋答而不應辟命。永明三年,刺史廬陵王子卿表虬及同郡宗測、宗尚之、庾易、劉昭五人,請加蒲車束帛之命。詔征為通直郎,不就。
虬精信釋氏,衣粗布衣,禮佛長齋。注《法華經》,自講佛義。以江陵西沙洲去人遠,乃徙居之。建武二年,詔征國子博士,不就。其冬虬病,正晝有白雲徘徊檐戶之內,又有香氣及磬聲,其日卒。年五十八。
宗檁:約公元500~563,字元檁,南陽涅陽人。約生於齊東昏侯永元中,約卒於周武帝保定中,年六十四歲。少聰敏,好讀書,畫夜不倦,語輒引古事,鄉里呼為“小兒學士。”梁普通六年,(公元五二五年)舉秀才。以不及二宮元會,例不對策。梁元帝鎮荊州,劉之遴薦為記室。某夕,被召宿省,使制龍川廟碑,一夜便就。元帝頗嘆美之,累遷吏部尚書。入周,封信安縣侯,累拜車騎大將軍。明帝時,與王褒等在麟趾殿勘定群書,數蒙宴賜。檁著有文集二十卷,(《隋書志》作十二卷,《兩唐書志》作三十卷。此從《周書》)及荊楚歲時記,行於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