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義小說

浪漫主義小說

作為文藝思潮,浪漫主義產生並風行於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歐洲。其時正值資產階級革命的時代,資產階級處於上升時期,要求個性解放和感情自由,在政治上反抗封建主義的統治,在文學藝術上反對古典主義的束縛。為適應這樣的需要,浪漫主義思潮應運而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浪漫主義小說
  • 外文名:The romantic novel
介紹,浪漫主義,分類,積極浪漫主義,消極浪漫主義,歐洲,發展變化,在英國,在法國,在德國,特點,創作方法,

介紹

浪漫主義小說創作表現出以下特點:在反映生活的態度上,強調以小說的形式表現作家的理想和理想化的生活;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要求通過理想的生活畫面刻畫理想世界中的理想人物;在藝術表達方法上,往往採取幻想、想像的形式,離奇的情節,大膽的誇張等,使作品具有強烈的抒情性質和濃重的神話色彩。
簡而言之,即按照浪漫主義的創作原則和方法而創作出的小說作品。浪漫主義在本質上就是理想主義,它的基本特徵就在於“從客觀現實中所抽出的意義上,再加上依據假想的邏輯加以推測、所願望的、可能的東西,並以此使形象更為豐滿。”

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這一術語,是由"浪漫的"(Romantic,羅曼蒂克)這個形容詞演化而成的。而"浪漫的"這個形容詞又是從法國的"羅曼司"(Romatic,即"傳奇"或"小說')轉化過來的。據現有資料證明,一六五四年英國人才第一次使用"浪漫的"這一詞語,大直是"傳奇般的"、 "幻想的"、"不真實的",其中明顯地包含著貶意的否定性的內涵。到了十八世紀,這個詞語才逐漸轉變為肯定性的褒義詞,它被用來評價作品,並獲得"宜人的憂鬱"這樣一種附加的含義。
法國著名浪漫主義女作家喬治,桑曾對批判現實主義大師巴爾扎克說:“你既有能力而也願意描繪人類如你所眼見的。好的!反之,我,總覺得必要按照我希望於人類的,按照我相信人類所應當有的來描繪它。”喬治?桑的這段話表明她在創作上所遵循的是與現實主義不同的創作方法,這就是浪漫主義。浪漫主義的基本特徵是理想主義,就是按照作家認為生活應當有的樣式來反映生活,因而總是理想地描寫對象或者描寫理想化的對象。
由於要反映“人類所應當有的”生活,浪漫主義作家的主觀情感就特彆強烈,愛憎異常分明;為了表達強烈的感情,浪漫主義作家經常藉助於熱烈的幻想和大膽的誇張,用奇特的想像和瑰麗的語言描繪色彩斑斕的理想世界。

分類

浪漫主義由於理想性質的不同,分為積極浪漫主義和消極浪漫主義兩種。

積極浪漫主義

積極浪漫主義的理想,是與社會發展的趨向,與人民民眾的願望和要求相一致的,因而能夠激勵人們改造現實,增強人們的鬥爭意志。高爾基說:套用浪漫主義的方法,可以美化人性,克服獸性,提高人的自尊心。屈原的《離騷》,李白的詩歌,吳承恩的《西遊記》,郭沫若的《女神》,就是我國這類浪漫主義的代表作。消極浪漫主義的理想,反映的是沒落階級對現實變革與社會進步的敵視。
積極浪漫主義作家,敢於正視現實,批判社會的黑暗,矛頭針對封建貴族,反對資本主義社會中殘存的封建因素,同時對資產階級本身所造成的種種罪惡現象也有所揭露,因而充滿反抗、戰鬥的激情,寄理想於未來,嚮往新的美好生活,有的贊成空想社會主義。代麥作家有英國的拜倫,雪萊,法國的雨果、喬治-桑,德國的海涅,俄國的普希金(早期),波蘭的密茨凱維支以及匈牙利的裴多菲等等。他們的生活實踐和藝術實踐,都是同當時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與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聯繫在一起的,大多數作家是這些民族解放運動的積極參加者。

消極浪漫主義

消極浪漫主義作家總是美化和懷戀已經消逝了的社會生活與制度,妄想歷史能夠按照他們的願望倒退,因而思想悲觀,情緒悲哀,作品內容表現為懷舊,逃避現實,或者陷入神秘主義。在藝術上則是格調低沉,色彩灰暗,往往蒙上一層迷離恍惚、虛無縹緲的紗幕。十九世紀英國的湖畔派詩人的作品就屬於這一類。
消極浪漫主義者則不然。他們不能正視社會現實的尖銳矛盾,採取消極逃避的態度,他們的思想是同那個被推翻了的封建貴族階級的思想意識相聯繫的。他們從對抗資產階級單命運動出發,反對現狀,留戀過去,美化中世紀的宗法制,幻想從古老的封建社會中去尋找精神上的安慰與寄託。消極浪漫主義的出現,。實際上是被打倒的封建貴族階級沒落的思想情緒在文學上的反映。代表作家有德國的史雷格爾兄弟,即奧·史雷格爾和弗·史雷格爾,諾瓦里斯,法國的夏多布里昂,拉馬丁、維尼,俄國有茹科夫斯基,英國有華茲華斯柯勒律治騷塞,等等。

歐洲

歐洲的浪漫主義思潮,是在人們對啟蒙運動"理性王國"的失望,對資產階級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愛"口號的幻滅和對資本主義社會秩序的不滿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當時的現實,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和啟蒙學者的華美約言比起來,由'理性的勝利'建立起來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極度失望的諷刺畫。"當時的作家都對現實不滿,企圖尋求解決社會矛盾的途徑。
但由於作家所持的階級立場和政治態度不同,因而浪漫主義思潮中就形成兩種對立的流派,即積極浪漫主義和消極浪漫主義。前者是進步的潮流,它引導人們向前看,後者屬反動的逆流,它引導人們往後看。這種區別,實質上是對當時法國大革命和啟蒙運動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反響。

發展變化

浪漫主義創作方法古已有之。作為一種文學思潮,卻形成於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當時資產階級反對封建主義和僧侶主義的鬥爭相當激烈,主張“天賦人權”,要求“個性解放”,表現在文學上,就是反對古典主義,提倡革新創造。
雨果的浪漫主義作品《歐那尼》上演時,轟動法國文壇,從此戰勝了古典主義,確立了浪漫主義作品的地位。無產階級取得政權以後,革命浪漫主義創作方法得到了肯定與提倡,產生了不少優秀作品。

在英國

浪漫主義思潮發展得最完備,最規範,最有成就的當推英國。英國的浪漫主義運動與其他國家相比,具有下列一些特色;首先,英國的浪漫主義沒有形成大規模的文學運動,它是由少數作家自由活動的形式出現的。其次,英國的浪漫主義源遠流長,猶如小河流水,潺潺不斷,歷時達一百五十年之久。
早在十八世紀末,從威廉·布萊克(1757--1827)和農民詩人羅伯特·朋斯(1759--1796)等人的詩篇中,就吐露出浪漫主義的苗頭,以十九世紀二十年代拜倫、雪萊的詩作為高潮,直到十九世紀末維多利亞女王(在位1837--1901)執政的時代,依然還可以從丁尼生羅伯特·白朗寧和他的夫人伊莉莎白·巴雷特·白朗寧等人的詩歌中,看到浪漫主義的餘聲。再次,英國的浪漫主義明顯地分為對立的兩大派別。消極浪漫主義先於積極浪漫主義登上文藝舞台,主要代麥是華茲華斯、柯勒律治,騷塞,與之相對立的,就是以拜倫,雪萊濟慈為代表的積極浪漫主義者。

在法國

浪漫主義的先驅者是盧梭,他宣揚感情至上和人的本性善良。一批作家回響他的“回歸自然”的口號,在創作中抒發對大自然的感受,描繪大自然的魅力,抒發對美好事物 、自由理想和鄉土的熱愛追求和依戀。法國早期浪漫主義的代表是夏多布里昂。他的創作緬懷過去的理想,宣揚宗教的威力,表現出濃厚的消極思想與情緒。
1800年斯塔爾夫人發表了著作《論文學》,介紹了她對浪漫主義的觀點。在這部著作和另一部著作《論德國》中,她提出了浪漫主義民族主義的問題,奠定了法國浪漫主義的理論基礎。雨果的《克倫威爾》序言和《愛爾那尼》一劇的上演成功,標誌著浪漫主義對古典主義的勝利。雨果的作品氣勢恢宏,具有強烈的理想主義色彩,表現了對中下層人民民眾的深厚同情,是法國也是歐洲浪漫主義文學的傑作。喬治·桑表現空想社會主義理想,揭露金錢萬能罪惡的小說在法國浪漫主義文學中也屬優秀作品。

在德國

浪漫主義還是起源於德國和英國。浪漫主義最早的主要表現是德國的狂飆突進時期。施萊格爾兄弟在18世紀最後幾十年中成為德國浪漫主義的領袖。施萊格爾兄弟編輯的刊物《雅典娜神殿》,在推動浪漫主義運動的宣傳和理論建設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被稱為耶拿派浪漫主義。他們要求個性解放,主張創作自由,提出打破各門藝術界限。但他們的浪漫主義理論帶有濃厚的主觀唯心主義和宗教神秘主義色彩。
德國浪漫主義的另一個派別是海德堡派。代表人物有阿爾尼姆、布倫坦諾和格林兄弟等人,重視民間文學,深入民間收集民歌和童話,對浪漫主義文學發展起過積極作用。此外,霍夫曼荷爾德林海涅歌德席勒等人的創作也在德國浪漫主義文學中占有重要地位。英國浪漫主義的主要代表是湖畔派詩人華茲華斯、柯爾律治和騷塞華茲華斯在《抒情歌謠集》再版序言中把詩歌看作“強烈感情的自然流露”,這篇序言後來成為英國浪漫主義詩人的宣言。19世紀初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是拜倫、雪萊濟慈等人。他們抨擊封建教會勢力,表現出爭取自由和進步的民主傾向,在藝術上發展和豐富了浪漫主義詩歌的形式和格律。小說中的代表司各特善於把歷史事件和大膽想像有機結合起來,創造出豐富多彩的畫面。
在西歐浪漫主義思潮的影響和推動下,19世紀初俄國詩人茹科夫斯基打破古典主義規範 ,創作了許多優美的抒情詩和敘事詩,對俄國浪漫主義的興起起了重要作用。十二月黨詩人和普希金萊蒙托夫的早期浪漫主義創作,充滿了革命激情,謳歌反專制、爭自由的思想,是俄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卓越代表。東歐浪漫主義文學以波蘭革命詩人A.密茨凱維奇和匈牙利革命詩人S.裴多菲為代表 ,他們的創作具有鮮明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濃郁的民族特色。19世紀中期以後,歐洲的浪漫主義文學逐步被現實主義文學所取代。

特點

偏重於表現作家的主觀理想抒發強烈的個人感情,崇尚自然,歌頌自然美,與資本主義城市文明相對照,鞭打了現實社會的醜陋,重視民間文學,喜用誇張手法,追求強烈的美醜對比,出奇制勝的藝術效果。

創作方法

作為創作方法,浪漫主義在反映客觀現實上側重從主觀內心世界出發,抒發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常用熱情奔放的語言、瑰麗的想像和誇張的手法來塑造形象。浪漫主義宗旨與“理”相對立,主要特徵注重個人感情的表達,形式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浪漫主義手法則通過幻想或復古等手段超越現實。
在表現現實上,強調主觀與主體性,側重表現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像提到創作的首位,常用熱情奔放的語言、超越現實的想像和誇張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古今中外的文藝創作自始就有這種特色。如中國屈原、李白的詩歌和吳承恩的小說《西遊記》,德國的歌德席勒、法國的雨果和喬治·桑、英國的拜倫和雪萊等人的作品中都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