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茨凱維奇

密茨凱維奇

密茨凱維奇 Mickiewicz,Adam( 1798~1855),波蘭詩人,革命家。1798年12月24日生於立陶宛諾伏格羅德克附近的查阿西村,1855年11月26日卒於土耳其君士坦丁堡。1815年考入維爾諾大學。在大學期間,積極參加愛國學生活動,並開始發表文學作品。大學畢業後在科甫諾中學擔任古典語言文學教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密茨凱維奇
  • 外文名: Mickiewicz,Adam
  • 國籍:波蘭
  • 出生日期:1798年12月24日
  • 逝世日期:1855年11月26日
  • 職業:革命家、詩人
行前必讀,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如何到達,
波蘭詩人,革命家。1798年12月24日生於立陶宛諾伏格羅德克附近的查阿西村,1855年11月26日卒於土耳其君士坦丁堡。1815年考入維爾諾大學。在大學期間,積極參加愛國學生活動,並開始發表文學作品。大學畢業後在科甫諾中學擔任古典語言文學教師。1820年創作的《青春頌》,標誌著波蘭浪漫主義文學的興起。1822年第一部詩集《歌謠和傳奇》,據民間故事寫成。1823年他的第二部詩集出版,收有長詩《格拉席娜》和詩劇《先人祭》第二、第四部。《先人祭》第二部通過古老民間祭祀儀式,反映了農民對惡霸地主的復仇和民間的道德準則,第四部描寫青年古斯塔夫失戀後的痛苦,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和抒情特點。同年因參加愛國青年運動被捕入獄,後被流放到俄國內地。在那裡和俄國十二月黨人相識。1826~1828年,出版《十四行詩集》和長詩《康拉德·華倫洛德》;後者是一部以復仇為主題的英雄史詩 ,引起沙俄統治集團的密切注意,他不得不逃離俄國。1829年到達羅馬,途經德國時,曾去魏瑪拜訪歌德。1830年11月,華沙爆發的反俄起義失敗後,寫出《先人祭》第三部,熱情歌頌波蘭愛國青年的英勇鬥爭精神,揭露沙俄統治集團的殘暴偽善和波蘭民族敗類的為虎作倀行為。1832年起定居巴黎,積極從事各種愛國文化活動,先後主編了《波蘭巡禮者》和《人民論壇報》。1834年完成他最重要的作品《塔杜施先生》。這部長詩以 1811 年和1812年的歷史事件為背景,通過立陶宛地區兩大仇家的年輕一代塔杜施和佐霞的戀情以及這兩大家族的結仇與和解,廣泛反映了波蘭貴族的生活和爭鬥,以及波蘭愛國志士反抗沙俄侵略的團結戰鬥精神。長詩洋溢著愛國激情,對人物性格和自然景色作了動人的描繪。19世紀40年代任瑞士洛桑大學和法國法蘭西大學的文學教授。1848年組織波蘭志願兵團參加義大利抗擊奧國的鬥爭。1855年他到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想組織一支波蘭軍隊參與土耳其的反俄戰爭,因染上瘟疫逝世。魯迅稱他為“在異族壓迫之下的時代的詩人,所鼓吹的是復仇,所希求的是解放”。(圖為《塔杜施先生》插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