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感別

浣溪沙·感別

《浣溪沙·感別》是南宋詞人劉辰翁創作的一首作品。該詞以通俗白描的語言,寫出細膩委婉的離別心緒,以淡雅簡練的筆調,寫出深沉真摯的男女情愫,善用於運用、淡語、輕語寫出情致宛然的意境。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浣溪沙·感別
  • 創作年代:南宋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劉辰翁
作品原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詞牌介紹,詞牌格律,

作品原文

浣溪沙·感別
點點疏林欲雪天,竹籬斜閉自清妍,為伊憔悴得人憐。
欲與那人攜素手,粉香和淚落君前,相逢恨恨總無言。

作品鑑賞

這首詞是抒寫男婦情別的詞。“點點疏林欲雪天,竹籬斜閉自清妍”兩句點明離別時間和地點,時間是“欲雪天”的寒冬季節。地點是“竹籬斜閉”的鄉野居處,周圍是疏落點點的樹林,描繪出一幅冬季萬木凋謝的蕭颯景象。樹林、雪天、竹籬,對客體的單純描繪,“自清妍”,則是帶有感情色彩的主體審美觀照。蘇軾有詩句云:“江雲有態清自媚”,劉辰翁詞的“自清妍”似乎受到了蘇詩的影響。妍,即美的意思。但蘇軾詩句是用來襯托他貶官黃州時的狂放態度,而劉詞卻是為反襯出離別時的心緒:居處清者自清,妍者自妍,但都不管人間離別,作者以此無情反襯出有情之悲。而且這兩句還用輕淡的筆墨畫出疏麗的畫面,為離別設景,這在其他離別詞中還不多見,格調很是高遠。
時間、地點表明以後,主角出現了。“為伊”句妙在一篇雙關,男女之情思共述。主語雖自然是女方,但“伊”與“人”實際上又皆指男方。“為伊憔悴”一句顯然是從柳永“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蝶戀花》)這句千古名句中變化而來。這句表明:女子因男方離別而悲哀傷身,形容憔悴,然而卻更引起男方的無限愛憐之情。
“欲與那人攜素手,粉香和淚落君前,”兩句,上句主語為男方,下句主語為女方。“欲與”雖然換筆寫男方,但仍綰合女子,“那人”、“素手”即是素手者,女子潔白晶瑩之手也。而且兩句與上片文氣銜接:何以“欲與攜手”?正是緊承上片“得人憐”的具體表現;眼看就要分“手”,這裡卻偏偏寫緊握素手,依依眷戀之情,溢於言表。“粉淚”低垂的是女子,“君”則指男方。淚灑情人之前,一則承接上兩句,感其憐愛與楔手的情思,二則開啟結句離情的表達。
總之,“欲與那人攜素手,粉香和淚落君前,相逢恨恨總無言”三句,主語在男女方交轉換,錯落有致,筆法多變,但每句都一筆雙綰,兼寫對方;同時,文情層層推進,因果相連,細密完備:因憔悴而得憐,因得憐而攜手,因攜手而粉淚低垂。詞句直率樸實,非但不覺粗糙,反而顯出感情的深沉與細膩。
結尾“相逢”一句,才知這次離別,原是男女雙方別後重逢而又告別在即,他們心理上經歷了由長期離之恨,轉而重逢之喜,即又跌入更長離別的無限痛苦。重逢之喜反而加深了重別之悲。“恨恨總無言”一句,正是這一心境的生動寫照。無言之恨正是恨的極致,正所謂“此時無聲勝有聲”了。

作者簡介

劉辰翁(1232-1297)南宋詞人。字會孟,號須溪,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少年時曾跟從理學家陸九淵學習,補太學生景定進士。廷試對策時,因觸犯賈似道,置於丙等。曾任濂溪書院山長、臨安府學教授。入元不仕。其詞承辛棄疾一派,為辛派詞人“三劉”之一。風格遒勁絢爛。宋亡前後,多感傷時事的篇章。又能詩文,曾評點杜甫、王維、李賀、王安石、陸游諸家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須溪記鈔》,清人輯有《須溪集》。又有《須溪詞》。
作者劉辰翁作者劉辰翁

詞牌介紹

【浣溪沙】
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紗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紗》或《浣沙溪》。上下片三個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兩體。平韻體流傳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韓偓詞,是正體。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仄韻體始於南唐李煜。又有《小庭花》等二十餘種異名。另有《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韻位不變。此調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於上口。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詞牌格律

點點疏林欲雪天,竹籬斜閉自清妍,為伊憔悴得人憐。
⊙●⊙○⊙●△。⊙○⊙●●○△。⊙○⊙●●○△。
欲與那人攜素手,粉香和淚落君前,相逢恨恨總無言。
⊙●⊙○○●●,⊙○⊙●●○△。⊙○⊙●●○△。
(註:○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