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沙溪

浣沙溪

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紗若耶溪,故又名《浣溪沙》或《浣沙溪》。上下片或上下闋三個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兩體。平韻體流傳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韓偓詞,是正體。上片或上闋三句全用韻,下片或下闋末二句用韻。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仄韻體始於南唐李煜。另有《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韻位不變。 此調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於上口。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又有《小庭花》、《減字浣溪沙》等二十餘種異名。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浣沙溪
  • 作品別名:浣溪沙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全宋詞
  • 文學體裁:宋詞
  • 作者:蘇軾
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即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 。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是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此詞描寫雨中的南方初春,表達作者雖處困境而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洋溢著一種向上的人生態度。整首詞如同一首意氣風發的生命交響樂,一篇老驥伏櫪,志千里的宣言書,流露出對青春活力的召喚,對未來的嚮往和追求,讀之令人奮發自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