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業

廣義的流通業是商品所有者一切貿易關係的總和,包括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而狹義的流通,就是國際上通行的分銷服務業,包括佣金代理服務、批發、零售、特許經營。通俗來說流通業是指從生產到消費的中間環節,通常指批發業、零售業餐飲業物流業四個大的流通分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流通業
  • 廣義:商品所有者一切貿易關係的總和
  • 包括: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
  • 狹義:國際上通行的分銷服務業
簡介,基本概念,基本概述,

簡介

統計上一般只是包括前三項,後一項是近5年內才加進去的。在現實工作中,制定流通業政策時一般很少涉及餐飲業,因為它實際上是通常意義上的生活服務業中的一部分,因此,官方檔案講發展流通業,基本上主要涉及三個分支,即批發業、零售業、物流業。

基本概念

1.商品流通規模 就商品價值流通而言,商品流通規模指一定時期內商品交換總量或商品買賣總量(商流規模);就商品使用價值流通而言,則是指一定時期內的商品周轉量。
2.流通可能性邊界 指一定時期生產物全部進入流通領域時的規模,即商品流通的理論規模。
3.商品流通能力 商品流通能力指一定時期內商品流通領域所占用的社會勞動的數量與質量。
4.商品流通渠道 商品流通渠道是指在商品流通過程中由商品生產者、流通者及消費者等構成的流通機構的組織系列。
5.商品流通主導權 商品流通主導權是指控制商品流通渠道,並使該渠道上的構成者為自己的市場銷售策略服務。 6.商品流通主渠道 傳統的主渠道指國有商品流通企業;現實的主渠道是指實現50%以上商品流通額的企業群體(針對某一類商品而言)。
7.商品流通環節 商品流通環節是指在商品流通過程中,由於商品所有權的轉移和商品實體運動而產生的若干箇中轉站。
8.商品流通市場體系 商品流通市場體系是指制約和影響商品流通活動的市場體系及其作用範圍。
9.市場 原始市場是指沒有確定時間和固定地點偶然進行物物交換的場所。狹義含義指商品交換的場所。多重含義包括(1)市場是商品交換的場所;(2)市場是商品流通的領域;(3)市場是商品交換和商品買賣關係的總和;(4)市場是生產者進行經濟聯繫的紐帶。
10.區域市場 區域市場是以經濟聯繫和市場交易的範圍來劃分所形成的較大空間的市場,是由經濟區域內在的經濟力量有機組織而成的。

基本概述

1.商流規模和物流規模分別用什麼來表示?
(1)商流規模:社會商品銷售總值,可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商品出口總額、生產資料銷售總額來表示。(2)物流規模:巨觀的物流量,可用貨運量、貨運周轉量來表示,貨運周轉量的表示比較恰當。
2.商品流通的實際規模要小於理論規模的原因 產品生產出來後,沒有全部進入流通領域,形成“產品沉澱”。也就是社會產品平均產銷率總是小於1。
3.產生產品沉澱的原因 (1)惜售:買方給的價格低於正常價格或均衡價格;預期漲價。(2)滯銷:沒有買主的滯銷;找不到買主的滯銷。(3)正常儲備:正常儲備水平的高低也由流通產業的發展狀況而定。(4)自己消費:如農產品。
4.決定商品流通規模的因素 決定商品流通規模的因素有生產能力、流通能力和消費能力。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因素起主導作用。
5.商品流通能力的評價指標 (1)商品流通機構與人員的數量;(2)商品流通的基礎設施、設備的數量與質量;(3)商品流通機構的地區分布與網點設定;(4)商品流通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人員素質、流通技術水平;(5)商品流通領域占用資金的多少及融資的難易。
6.流通力的內涵 流通力就是流通領域的生產力。流通生產力應該是社會把產品運送到消費(包括生活和生產)領域的能力。具體來說,就是在一定時期內花費在流通領域中的活勞動和物化勞動同已經轉移到消費領域的產品之間的數量對比關係。活勞動與物化勞動花費越少,產品被轉移到消費領域的數量越多,就說明流通生產力越大,反之則越小。
7.商品流通渠道的特點 (1)商品流通渠道是由參與商品交換過程的各種類型的機構、組織和人員組成的,每個機構、組織就是一個渠道成員。(2)經過這些機構的有組織的活動,商品才能從生產領域轉移到消費領域。(3)商品流通渠道的起點是生產者,終點是用戶或個人消費者。(4)商品從生產領域向消費領域轉移時,至少要轉移商品所有權一次,通過這種轉移,企業的經營目標才能實現。
8.商品流通的主導權的類型 生產者主導權,批發商主導權,零售商主導權和消費者主導權。
9.商品流通主導權的取得方法 (1)垂直聯合的方法,即流通渠道上的各個環節聯合起來。(2)流通系列化方法,即商品流通業者選擇與自己特別合作的廠商或中間商,構成自己的流通渠道的方法。包括契約方法與投資方法。其中契約的方法是現在談得比較多的戰略聯盟,夥伴關係;投資的方法是相互的參股,屬於資產紐帶關係。
10.商品流通主渠道的功能 主渠道的功能有保證市場穩定,行為導向,提高商品流通的規模效益和降低管理成本。
11.商品流通主渠道的選擇依據 要有較大的市場占有率;要有規範的經營行為;要有有效的組織形式。
12.建設商品流通主渠道的基本構想 主渠道成員的確定標準不應該是企業性質,符合條件的,不論國有還是非國有流通企業,都能成為主渠道;減少主渠道成員,主渠道成員的數量多少同管理的有效性成反比;主渠道成員的類型包括大型流通企業、大型生產企業或大型工商聯營企業;主渠道的若干政策。
13.流通環節的種類 商品經營環節(商流環節),商品經營環節的多少,要適應商品生產和消費特點,不能籠統地認為多環節好,還是少環節好;商品轉運環節(物流環節),商品經營環節的多少,要適應商品生產和消費特點,不能籠統地認為多環節好,還是少環節好。流通環節應以節省物流費用為原則。
14.商品流通環節合理化的方法 (1)要進行商品流通的網路規劃;(2)要建立健全商品流通的信息系統;(3)消除權力經濟;(4)推廣和引進先進的物流技術和管理方法。
15.商品流通環節合理化的意義 巨觀上,是進行城市或地區產業結構調整,最佳化城市資源配置,提高行業發展速度的關鍵;微觀上,涉及企業的經營和管理問題,即企業如何選擇自己的流通渠道。
16.農產品主要的流通環節 (1)農產品經銷公司;(2)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3)農產品批發市場;(4)農產品零售環節;(5)農產品經銷公司。
17.農產品銷售公司的主要功能 農產品經銷公司是從事農產品流通的專業批發商,是今後農產品進入北京市場的主要通道。其主要功能有(1)集約功能:集中購買,減少交易次數、簡化流通環節,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2)關卡功能:堵塞有毒有害、影響市民身體健康的農產品進入零售市場的重要關卡。(3)標準化功能:提出農產品質量和安全性等收購標準。(4)引導功能:及時向生產者反饋農產品供需信息和價格信息等,發展訂單農業。
18.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的類型 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是農產品流通的物流樞紐,承擔加工、配貨、儲藏、運輸等職能。其主要類型有①農產品經銷公司設立的物流配送中心。主要為公司客戶提供農產品物流配送服務。②連鎖集團設立的物流配送中心。主要為連鎖集團所屬超市、連鎖店提供物流配送服務。③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主要為沒有設立物流配送中心的中小型超市或其他客戶提供專業化的物流配送服務。
19.農產品的選址方案 ①農產品批發市場內部或附近。②農產品生產基地附近。③規劃確定的專業性物流配送區內。
20.農產品批發市場的主要功能 批發市場是近期產地(包括北京郊區)農產品進入北京市區的基本通道。主要功能有(1)集散功能:產地來京的農產品在這裡集中,然後運銷到市區零售市場。(2)關卡功能:所有進入批發市場的農產品必須經過檢驗。(3)標準化功能:進入批發市場交易的農產品應是分級、包裝的標準化產品。(4)車輛截流功能:將運輸農產品進入北京市區的大型車輛截流在城市中心區以外。
21.市場體系的基本分類方法 按市場的形成過程分:(1)不發達市場:原始萌芽狀態的市場;(2)欠發達市場:不發達商品經濟條件下的市場;(3)較發達市場:發達的商品經濟條件下的市場。 按商品的屬性分按商品流通的順序可將市場分為批發市場和零售市場。 按交易方式可以分為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 按照流通空間可分為農村市場、城市市場、區域市場、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 按市場的競爭程度不同:市場分為完全競爭市場、完全壟斷市場、壟斷競爭市場、寡頭壟斷市場。 按參與市場商品交易的供需雙方的力量對比來分,可將市場分為賣方市場、買方市場和均衡市場。
22.商品流通能力與城市發展的關係 城市是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人流的中心;流通越發達,城市就越繁榮,就越具有競爭力、生命力和輻射力。一個城市核心競爭力=生產力×流通力。在生產相對穩定的條件下,流通力成為決定因素。流通力小於1,不僅本地生產能力無法實現,而且內外交流堵塞,這就大大削弱了城市的競爭力;流通力大於1,不僅可以彌補本地生產能力的不足,而且通過促進內外交流、優勢互補、組合配置,可極大提高城市的輻射力和影響力。城市經濟的發展要依靠商業繁榮帶來的土地、房產、勞動力及基礎設施等要素的普遍升值。一個城市的發展,不僅要重視生產的發展,還必須重視流通力的投入和培植。因此,現代流通業發達與否已成為衡量一個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之一。
23.商品流通渠道對商品流通的影響 (1)商品流通渠道形式是否多樣化,對社會需要的各種商品能否順利而經濟地完成流通過程具有決定性影響。(2)商品流通渠道的長短,對商品流通時間、流通範圍具有重要影響。(3)商品流通渠道的寬窄,對商品的流向、流量和流速都會產生重要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