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作用

流水作用

流水對地表岩石和土壤進行侵蝕,對地表鬆散物質和它侵蝕的物質以及水溶解的物質進行搬運,最後由於流水動能的減弱又使其搬運物質沉積下來,這些作用統稱為流水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流水作用
  • 外文名:Flow operation
  • 所屬學科:地理學
  • 分類: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堆積作用
  • 原因:地表流水作用力
  • 水流性質:層流、紊流、橫向環流和漩渦流
釋義,地表流水,流水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堆積作用,

釋義

流水對地表岩石和土壤進行侵蝕,對地表鬆散物質和它侵蝕的物質以及水溶解的物質進行搬運,最後由於流水動能的減弱又使其搬運物質沉積下來,這些作用統稱為流水作用。

地表流水

地表流水主要來自大氣降水,也有少量來源於融冰化雪水和地下水。大氣降水落到地面在沒有匯聚之前沿地面散流叫面狀流水,當地表被侵蝕成小溝使流水匯入成為有槽流水,溝槽加深加大,雨季有水流,旱季無水流的溝槽稱為沖溝,常年有水流的溝槽就是河流。河流中的水,按水流性質和結構不同又可分為層流、紊流、橫向環流和漩渦流。流動的水質點彼此平行,並保持恆定的速率和方向的水流叫層流。僅在平緩的河道中表層一層薄薄的水流能呈現短暫的層流狀態。水質點呈不規則運動,不斷地改變其方向和流速的水流稱為紊流。紊流有垂直向上的分力作用,可使河床底部的泥沙掀起,被水帶走。由於河流灣道離心力和地球偏轉力的影響,在彎曲河道中,水流表層從凸岸流向凹岸匯聚,並由凹岸從河底反回凸岸形成連續的螺旋形向前推移的水流,叫橫向環流或彎道環流。橫向環流有多種類型,在河床中產生的沖蝕和堆積形式不同,使河床形態變得更為複雜。河流在流動中遇到障礙物時,水流急驟繞動形成漩渦,稱為漩渦流。這種漩渦流對河床底部和兩岸有很強的掏蝕作用,並使河底沙波向前移動。

流水作用

流水作用一般可分為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堆積作用。

侵蝕作用

水流掀起地表物質、破壞地表形態的作用稱為侵蝕作用,侵蝕作用還包括河水及其攜帶物質對地表的磨蝕作用,以及河水對岩石的溶蝕作用。在坡度較大的山地河流中,水流可推動很大的礫石向前移動,在這些礫石向前移動過程中,互相撞擊並磨蝕河床底部。當河水流過可溶性岩石組成的河床時,河水將岩石溶解也是一種很強的侵蝕作用。河流侵蝕作用,按其方向可分為下切侵蝕和側方侵蝕,下切侵蝕使河床加深,在下切過程中使河床向其源頭後退稱為溯源侵蝕(或向源侵蝕)。側方侵蝕的結果是使河岸後退,河谷展寬。

搬運作用

水流在流動中攜帶大量泥沙並推動河底礫石向前移動的作用,稱為搬運作用。河底泥沙和礫石受流水衝力作用沿河床向前滾動或滑動,叫推移作用。河流對水底砂石的推動力與它的流速有關,流速越快,動力越大,推力越強,所以在山區河流當山洪暴發時能將巨大的石塊推出山口。河底的砂粒,由於水流而產生的上下壓力差,能使一定重量的泥沙顆粒躍起,並被水流帶走,稱為躍移。較細小的顆粒能懸浮在水中,並被水帶走稱為懸移。推移、躍移、懸移是流水搬運作用的最主要方式。當然被水溶解的物質,往往被搬運到更遠的海洋中發生化學沉積,也是一種搬運作用。

堆積作用

流水攜帶的泥沙,由於條件改變,如坡度變緩,流速變慢,水量減少和泥沙增多等,使流水搬運能力減弱而發生堆積,這種作用稱為堆積作用。對一種河流來說,在正常情況下,其上游多以侵蝕為主,下游以堆積為主。但是河流的侵蝕、搬運和堆積三種作用是經常發生變化的。如果海平面下降,下游地段也可能轉化為以侵蝕為主,如果河流水量減少,泥沙增多,在河流上游段也可能出現堆積作用為主。在同一河流段也可能會出現侵蝕、搬運和堆積同時進行的情況,流水將凹岸侵蝕下來的物質同時搬運到凸岸堆積,這就是三種作用在同一段河流中同時進行的情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