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之戰

洛南之戰

洛南之戰是發生於隋朝末年,由李密率領的瓦崗軍打敗隋朝大將王世充的一場戰爭。李密掌握軍情,快速應變,取得最終勝利,乘勝追擊占領了金墉城,義軍規模擴展到30萬人,隋軍大部聞風散膽,紛紛投降。

基本介紹

  • 名稱:洛南之戰
  • 地點:洛口倉(今河南鞏縣東北)附近的洛水之南
  • 時間:隋朝末年
  • 參戰方李密率領的瓦崗軍,隋朝大將王世充
  • 結果李密取得最終勝利
  • 主要指揮官李密王世充
概述,過程,歷史評價,

概述

隋義寧二年(618年),在瓦崗農民起義中,瓦崗軍在洛口倉(今河南鞏縣東北)附近的洛水之南,擊敗隋江都通守王世充的又一次重要作戰。

過程

義寧二年正月,王世充得到東都7萬援軍的補充後,在洛水之北進攻李密部,又被打敗,於是,兵屯鞏縣(今河南鞏縣東南)之北,正月十五日命令諸軍建造浮橋,伺機大舉反攻瓦崗軍。由於缺乏統一指揮,形成橋先造成的部隊先進攻、前後動作不一的局面。虎賁郎將王辯攻破瓦崗軍外柵,李密營中驚擾亂作一團將要敗潰。王世充卻不曉得這時戰況,鳴號角收攏王辯軍,李密乘機率領敢死隊猛烈反擊。隋軍大敗,爭相過橋,溺死者萬餘人。王辯等6員大將陣亡,王世充得以倖免,洛水之北的隋軍全線潰散。王世充自知戰敗負罪,不敢回東都,帶餘部直奔河陽(今河南孟縣南)。這一夜,疾風寒雨,軍隊士兵涉水過河衣服濕透,在途中凍死者又以萬計。王世充獨自帶數千人馬撤回河陽,自我關押請罪。越王楊侗在用人之際不敢懲治重臣,反而派使者赦免其罪,召還東都,賜金帛、美女以穩定其情緒。王世充收攏逃亡流散的殘兵,得萬餘人,屯兵含嘉城(今洛陽市東北);從此不敢輕易出兵。李密率領的瓦崗軍卻乘勝占領金墉城(今河南洛陽東),義軍迅速發展到30萬人,陳兵於北邙山一線,向南威逼上春門。十九日,隋將金紫光祿大夫段達、民部尚書韋津出兵抗拒。段達看到李密兵馬強大,膽怯率兵退回。李密縱兵追趕,隋軍當即潰散,韋津死於戰中。

歷史評價

洛水南岸之戰,李密數次抓住隋軍撤退之機,猛擊半渡之兵,窮追不捨,獲得成功。偃師(今河南偃師東)、柏谷(今河南宜陽南)及河陽等地的隋將紛紛率部投降。江淮等許多地方的義軍爭先恐後回響瓦崗軍,李密部隊得到長足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