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瀾湖

洋瀾湖

洋瀾湖,古稱“南浦”,又名南湖、長湖,位於湖北省鄂州市城區東南。因湖之南側曾建過一座“洋瀾寺”,故得名“洋瀾湖”。

洋瀾湖被稱為鄂州市內的一顆明珠。洋瀾湖風景區的布局設計以水面為中心,有別於以山林為主的風景區。風景區的設計充分地利用自然地勢,採用傳統集錦式與劃分景區相結合的手法,使整個風景區大中有小,小中見大,景中有景,園中有園。風景區有“南浦春深”、“湖山新雨”、“鶴年故居”、“月滿中天”、“鳳台煙樹”等30多個風景點,遍植四時花木,還配備有造型生動的歷史人物雕塑。風景區內還將培植幽林小徑,建設賓至如歸館、療養院、遊樂場、停車場等各項配套設施。

洋瀾湖景區將優美的自然景觀與璀璨的歷史人文景觀緊密地組合在一起,給來自中外的旅遊者以豐富而欣悅的美的享受。

基本介紹

地理,歷史,記載,景點,歷史故事,美食,地圖信息,

地理

洋瀾湖風景區現有面積580多公頃,其中水面約占三分之二,為內陸淺水湖泊。陸地多為小崗丘,主要集中於南岸。曲折的湖岸,線構成有利於植物生長的優美自然環境。南岸北岸皆有林場,終年綠樹蔥鬱。

歷史

洋瀾湖水終年碧綠,四圍崗丘擁翠。站在西山遠眺,恰如一面澄明的巨鏡,點點漁舟,如在碧琉璃上滑行。偶有微風指過,卻又波光粼動,山影醉搖。南岸的蓮花山,恰似金蓮浮水,正欲款款渡湖而來。
舊時,洋瀾湖水域遼闊,我數千畝。原為三國時吳王武昌宮御花園的一部分。南朝才子江淹曾在《別賦》中寫道:“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宋祝穆 《方輿勝覽》記載:“南湖舊名南浦,江淹別賦‘送君南浦’即此。”五百多年以前,南湖煙柳如畫,碧荷接天,菱花吐艷。
一閏面目清癯、神情瀟灑的詩人曾駐足湖岸,面對溶溶花日,興致勃勃地吟誦:“湖山新雨洗炎埃,萬朵青蓮鏡里開,日暮菱歌動南浦,女郎雙槳蕩舟來”。此詩把南湖描畫得生機盎然,仿佛茶香撲鼻,沁入心脾。
這位詩人便是元末避亂於鄂州丁鶴年。他生於元朝 元統3年(公元1335年),回族後裔,早年隨父官武昌(即今鄂州),亦自稱為“武昌人”。史載其“秉姿卓迥,賦性沖潔”。因其事父母甚孝,故世有“丁孝子”之稱。元末戰亂頻繁,丁鶴年避之浙江四明山,後歸老鄂州南湖。晚年學佛,卜居洋瀾湖畔,明永樂24年(公元1424年),卒葬於西山寒溪寺後。他曾在《南湖度夏》中欣悅地寫道:“南浦幽棲地,當門罨畫開。青山入雲去,白雨渡湖來。石潤生龍氣,川光媚蚌胎。芙蕖三百頃,何處著炎埃”?這首詩意境優美,詩情畫意十分濃郁,有如一曲輕鬆如流雲流水船的詠吧調。然而,詩人丁鶴年筆下的南湖,還不過只是夏天的景象。到了金秋八月,假如你乘月泛舟,南湖煙景迷離,月光水色交融,卻又是另一種綽約風姿,更加引人入勝:南湖秋水接樊川,夜月蒼涼上釣船。
月色入湖天在水,湖心奩月水如天。
倒懸素影開明鏡,直吐元珠淨暝煙。蟾兔正當三五滿,清輝真與水同妍。
清人王渭鼎寫的這首詩,題為《南湖印月》 。原來,在明代人們已將“南湖印月”(亦作“南湖映月”)列為鄂州八景之一。

記載

《方輿勝覽》載:“南湖舊名南浦,江淹別賦,送君南浦”即此。洋瀾湖面積 583.6 萬平方米,其中水面約 288.1 萬平方米,陸地約 295.1 萬平方米,水深為 0.7-2.2 米。整個景區地理位置優越,自然環境優美,湖面開闊,景色宜人,是城市難得的濱湖風景遊覽勝地,是人們休閒雅吟的極好去處。

景點

洋瀾湖的春景和雪景也同樣迷人。春天垂柳指堤,岸草青青,白鷺點點,掠過錦緞一般的湖面,盪起一圈圈柔藍色的漣漪。遠處水天一色,下網的漁舟在空明中草藥移動,仿佛一幀曠遠而寧靜的寫意畫。清詩人萬虞愷寫道:“散步湖天晚,悠然生遠心。望隨江樹盡,懷逐海雲深。游魚漾春水,歸鳥喧暮林。芒景依依入,徘徊正可吟。”到了冬天,山影的輪廓分外清晰,洋瀾湖更顯出“天然去雕飾”的特色。片片潔白的雪花洋洋灑灑地飄落湖面,卻又悄無聲息地溶入水中。一隊隊烏鴉在空中盤旋,轉眼間又消失在無垠的雪幕深處。當蓮花山變成一座銀白的玉雕時,湖畔的幽林小徑,便增多的踏雪尋梅的遊人。
洋瀾湖洋瀾湖

南門塔坐落在洋瀾湖之北,在南浦路南端東側,面對市工人文化宮金碧輝煌的門樓。其正名為“文星塔”,或“文峰塔”。此塔原為明嘉靖年間武昌知縣諶謙與教諭朱瓚築建,後廢圯。清康熙7年(公元1668年)知縣熊登易地重修。相傳此塔建成之後,武昌文風熾盛一時。 孟振祖有文記其壯觀:“勢插層雲,銳摩天際。若虹橋渡漢,雲路可通;若長鯨吸霧,不雲而起。登斯塔者,聯八座之星辰,依閶闔之日月”。
洋瀾湖洋瀾湖
文星塔共有5 層,高約 23.13 米,由塔座、塔身和塔尖三部份組成,塔座高 2.25 米,直徑 8 米,基座邊長7.5 米,
用條石壘砌而成。文星塔從塔座到塔頂均為八角形狀。塔身為青磚木料飛檐式建築,屬八角攢尖頂式磚塔,計高 19.08 米,每層間均有石階十級相連,遊客可拾級而上,直登塔頂,塔頂高 1.8 米。塔每層有四門四窗,合八方四門,可通觀八面。塔身正南門鑲碑上鐫有“文鋒”二字,書法古樸秀逸。
文星塔為明代建築,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 1542 年)知縣諶謙與教諭朱瓚為激勵學子奮發讀書所建。清代康熙七年(公元 1668 年)知縣熊登看到文星塔漸漸頹廢,於是易地重建,至今 已有 450 餘年的歷史,文星塔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鄂州現存的唯一古塔。
五大絕景
一謂松濤如曲。鳳凰台松林千畝,蓊蓊鬱郁。山高風自涼,林中穿行,耳邊自覺松濤陣陣,有時如古韻琴聲,有時如小溪潺潺,有時如曠野放歌,有時如濁浪排空,四時不同。
洋瀾湖洋瀾湖
二謂松林如氈。井台山松林之下厚積松針,如毯似氈。於其上或坐或臥或立或行,情趣頓生,自得天人合一,融入自然之奇妙。
三謂杏花如血,鳳凰台有杏林500餘畝,花盛之時,遠望如陽春之白雪,鳳凰台則沁人新脾,花海中蜂蝶共舞,自是一番陶然之趣。
四謂登高眺遠。鳳凰台古有觀景台五處,立於其上,極目四望,激情豪邁。或可觀千山萬壑,層巒疊嶂;或可觀萬頃田疇,裊裊炊煙;或可觀險崖絕壁,流水平湖;或可觀滿目蒼綠,山花爛漫。
五謂長城古韻,鳳凰台存原始古長城,蜿蜒逶迤。撫今追昔,頓感歷史之蒼涼悲壯,可聞金戈鐵馬之餘音。
洋瀾湖不公有著煙波浩渺、四時變幻不同的迷人景色,湖中還盛產菱、藕、鮒(鯽)魚,其風味尤美。宋《太平御覽》中記述:“武昌長湖通江夏,有水,冬則涸,於時靡所產。陶太尉立塘以遏水如此,常自竭,因取琅琊隔湖魚菱以著湖內。菱甚甘美,異於他處所產,鮒魚乃長3尺。”
陶太尉,即晉武昌太守陶侃。他曾築堤蓄水,並從外地移來魚、菱植於湖內,造福於民。至於鮒魚也能長到3尺,大約是有些誇張的說法。
過去每當夏曆六七月間,洋瀾湖中的新荷藕嫩菱角上市,妙齡村姑荷擔沿街叫賣,聲音甜潤動聽,大街小巷頓時清香四溢。今天的洋瀾湖,不僅是年產鮮魚80萬斤的鄂州市重要的商品魚基地,並早已列入城市濱湖風景遊覽區的和重點開發規劃之中。
洋瀾湖

歷史故事

洋瀾湖北岸,舊時還有一座鳳凰台,台上銀杏參天,史載台為孫權所築,黃龍元年,有鳳凰棲止其上。孫權曾與周瑜魯肅在這裡確定建都大計。台上還有一座“古鳳鳴寺”,相傳魯肅曾書額刻石於其上。千百年來,每當春晨秋夕,輕煙薄霧繚繞於古寺銀杏之間,故有“鳳台煙樹”之稱,亦被收入“鄂城八景”。
鳳凰台四季景致各有不同,春時山花爛漫,杏花彌香;夏時清風和煦,爽利暢懷;秋時萬山紅遍,層林浸染;冬時白雪皚皚,踏雪尋梅。四季所見所聞所感迥然不同,又各有其妙。山纜車將井台山與大峽谷連為一體,大峽谷峽險幽深,井台山高聳連雲,有聯贊曰“探險谷感受神秘清幽,登高峰盡覽千山萬壑”,游後,自覺聯語之佳妙。

美食

鄂州“東坡餅”,又名空心餅、千層餅,是為紀念蘇東坡而命名的。空心餅講究圓、黃、酥、脆,呈凸狀小山包形,層層扁條盤繞著小山頂,既不能折斷,又不能虬曲一起串換位置。置於瓷碟中,撒一層白砂糖如一座金黃色小山包上撒滿白霜。食之油而不膩,焦脆爽口,透出一股淡淡的幽香。

地圖信息

地址: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濱湖西路2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