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十景

南浦十景為湖北省鄂州市的十處自然、人文小景觀。

鄂州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古有“鄂城八景”,多少年來,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鄂州八景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已經殘缺不全。鄂州市委、市政府領導為了傳承鄂州歷史文化,建設美麗鄂州,決定在已建成的園林景點上,根據形勢的發展,結合改造和建設,並委託幾位對鄂州文史有研究、有熱情的同志對擬建的南湖新景觀給予重新命名。

由市住建委牽頭,組織文史專家,結合洋瀾湖區域文化元素,拿出“南浦十景”的方案,經過認真討論、分析、推敲,吸納了市民提出的合理建議後,已確定了“南浦十景”的命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浦十景
  • 地址:湖北省鄂州市
  • 分類:自然、人文小景觀
  • 景點:鏡園書香,陶公官柳
鏡園書香,陶公官柳,屈子頌橘,漁翁釣月,桴院荷風,南浦歸雁,野梅傲雪,瓦窯覽勝,鶴年賦詩,玉兔觀海,

鏡園書香

現在的“鏡園” 命名為鏡園書香。鏡園地域中國小校眾多,用鏡園書香命名,既有歷史底蘊,又有利於弘揚學習風氣。
最初擬定名為松篁觴詠(或吳王鏡園)
景點地址:現“鏡園”。
松篁觴詠命名緣由:清代詩人劉浩翔《南湖泛舟》詩云:“南湖煙景復如何,秋日扁舟試一過。綠樹斜分江郭小,青山串入楚雲多。松篁影里傳觴詠,鷗鷺叢中發棹歌。延賞卻妨歸騎促,翩翩雨蓋歷岩阿。”此詩情景交融,把南湖秋日的生態自然景觀描寫得生動有趣,靜中有動,特別是“松篁影里傳觴詠”句,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松竹林中,三二詩友圍坐在一起,邊飲酒邊詠詩作賦的高潔雅境。鏡園是一處鬧中取幽之地,用“松篁觴詠”命名此園,既接地氣,又有文化元素。
吳王鏡園命名緣由:鄂州古稱武昌,曾為三國吳王孫權故都,也是當時全國鑄鏡中心之一。歷年來鄂州出土和徵集的三國、六朝時期銅鏡數量之多,在全國其他地區是罕見的。
鄂州銅鏡,包括紀年鏡和沒有紀年的銅鏡,種類齊全,圖案豐富。它不但折射出漢、三國、六朝時期的歷史文化的光芒,同時也構成了今天鄂州古銅鏡的地方特色。
關於鏡銘中的祝詞,其中“帝道始平”始見於黃龍元年(229)鏡的銘辭中。這個銘辭應與孫權稱帝有關。孫權自公安遷徙鄂,欲“以武而昌”,改鄂縣為武昌,魏黃初三年(222)十月,孫權自立年號,稱吳黃武元年。其後在武昌(今鄂州)稱帝,改黃武八年為黃龍元年。
鏡園面對南湖,除含有元代詩人丁鶴年的“湖山新雨洗炎埃,萬朵青蓮鏡里開”的詩意外,還應有彰顯鄂州“古銅鏡之鄉”的內涵。

陶公官柳

景點地址:現“官柳小遊園”。
命名緣由:據《武昌縣誌》載:“陶侃為武昌(今鄂州)太守,嘗課諸營種柳。”此時陶侃把種植柳樹作為政府部門的硬性任務來完成。從此,柳樹被鄂州人稱為官柳。古往今來,許多到鄂州的詩人見武昌官柳成陰,婀娜多姿,不禁想到了陶侃的功德。唐詩人錢起詩曰:“晚泊武昌岸,津亭疏柳風,數株曾手植,好事憶陶公。”杜牧詩云:“行看武昌柳,仿佛映樓台。”蘇軾詩詠:“春江淥漲葡萄醅,武昌官柳知誰栽。”陶侃身居高位,不忘綠化美化環境,為民謀福祉,值得鄂州人永遠懷念。

屈子頌橘

景點地址:洋瀾湖西南角擬建“橘園”。
命名緣由:公元前280年前後,屈原被楚頃襄王革職,將他從漢北流放到南方荒僻之地,流放期間,他曾行吟到鄂渚,在《涉江》中寫下了“乘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的詩句。屈原是一位品格堅貞的詩人,他在《橘頌》中借橘樹的形象表明自己所堅持的理想。鄂州江邊古有“三閭大夫廟”,今西山有“望楚亭”,皆是對這位愛國詩人的紀念。今天,我們把橘園命名為“屈子頌橘”,不僅傳承了優秀的歷史文化元素,弘揚了屈原的愛國精神,而且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橘園中擬建設的“芸香亭”改名為“橘頌亭”。

漁翁釣月

此遊園位於洋瀾湖的中心區域,東可以看明月從湖中起,西可以看明月從湖中落。
最初擬定名為湖心奩月(或南湖秋月)
景點地址:現“鳳凰小遊園”。
命名緣由:此遊園位於洋瀾湖的中心區域,東可以看明月從湖中起,西可以看明月從湖中落。清代詩人王渭鼎《南湖映月》詩云:“南湖秋月接樊川,夜月蒼涼上釣船。月色入湖天在水,湖心奩月水如天。倒懸素影開明鏡,直吐元珠淨暝煙。蟾兔正當三五滿,清輝直與水同妍。”取“湖心奩月”或“南湖秋月”作為南湖十景之一,既符地理環境,也具詩情畫意。

桴院荷風

景點地址:五丈港附近擬建設的“荷塘月色”園。
最初擬定名為芙蕖薰風或桴院荷風。
芙蕖薰風命名緣由:古代,洋瀾湖水域不僅魚肥蝦美,而且荷花飄香。丁鶴年《南湖度夏》詩云:“南浦幽棲地,當門罨畫開。青山入雲去,白雨渡湖來。石潤生龍氣,川光媚蚌胎。芙蕖三百頃,何處著炎埃。”又《武昌南湖度夏》詩云:“湖山新雨洗炎埃,萬朵青蓮鏡里開。日暮菱歌動南浦,女郎雙槳蕩舟來。”丁鶴年兩詩極力讚美南湖荷花,可見當時南湖荷花之盛。“芙蕖”用“薰風”修飾,隱喻荷香十里之意境,作為南浦十景名稱,無論從氣勢抑或韻味上,都讓人浮想聯翩。
桴院荷風命名緣由:洋瀾湖大閘處,在雜樹叢生中斜臥著兩匹石馬,這裡便是明代抗倭名將熊桴的墓園。
熊桴(1507-1569年),字元乘,鄂州市太和人。明代抗倭英雄,屢建奇功。隆慶三年病故于軍旅之中。朝庭贊其“以死勤事”,追封兵部左侍郎。其遺體被鄉人接回安葬縣東之五丈港處。西山曾修建“伏虎樓”以紀念他。
熊桴生前著有《詩選》、《鄉約》、《鏡湖集》、《水陸事宜》、《抗粵疏議》等書。

南浦歸雁

景點地址:洋瀾湖東岸擬建設的“濕地公園”。
此園利用堤、島、水岸展水生、濕生植物,用“鳧雁呼”意象命名,更現濕地鳥與自然之野趣,生態環境之優美。
命名緣由:明代詩人譚元春《南湖夜月》云:“明月涵南湖,湖中鳧雁呼。霜氣結亂聲,能使明月孤。明月平湖水,水明光未已。奇寒欲作冰,冰成寒不止。”此園利用堤、島、水岸展水生、濕生植物,用“鳧雁呼”意象命名,更現濕地鳥與自然之野趣,生態環境之境界。

野梅傲雪

蘇東坡在《武昌西山詩》中說,“憶從樊口載春酒,步上西山尋野梅。”1988年,鄂州市把梅花作為市花,體現了當代鄂州人對梅花的喜愛,更寓示了鄂州人民克難制勝的鬥爭精神。
最初擬定名為梅園春深
景點地址:丁家灣擬建設的“香雪梅燦”園。
命名緣由:自古以來,鄂州人對梅花的欣賞、梅樹的栽植情有獨鐘。每到初春來臨,臘梅傲雪,芬芳四溢。蘇東坡在《武昌西山詩》中說,“憶從樊口載春酒,步上西山尋野梅。”清代詩人施閏章《九曲亭置酒》云:“最憐古木摧殘盡,西嶺何當問野梅。”清彭玉麟《題梅花石刻》云:“醉磨盾墨畫枯梅,疏影橫斜亂寫來。付與樊山蒼鐵石,長春不老總花開。”1988年,鄂州市把梅花作為市花,體現了當代鄂州人對梅花的喜愛。南湖東岸擬建的以梅花為主景的公園,傳承了鄂州人愛梅賞梅的傳統。梅園用“春深”形容,極富詩情畫意,回味無窮。

瓦窯覽勝

景點地址:新廟司徒街南擬建設的“瓦窯嘴遺址公園”。
命名緣由:此公園為東漢至六朝時期古窯遺址。1979年3月,市博物館對該窯址情況進行過調查,發現暴露在梯田的斷面上有兩座殘存窯爐,並採集到陶瓷罐、缽、缸、盆、碗、匣缽以及筒瓦、板瓦等遺物殘片。瓦窯嘴遺址文化遺存,彰顯了鄂州古代陶瓷技術曾經的輝煌,承載著鄂州厚重的文明史。把“瓦窯遺(覽)勝”作為南湖十景之一,可謂名至實歸。

鶴年賦詩

景點地址:擬建設的“南湖春曉”園。
命名緣由:將此景點中擬建的“春曉亭”改名為“鶴年亭”,因為元代大詩人丁鶴年曾在南湖隱居,理應修亭紀念。據文獻記載,明太祖洪武十二年(1379年),丁鶴年隱居于洋瀾湖畔,過著耕讀自娛的閒適生活。他潔身自好,不喜交遊,平時讀經學史,鑽研詩律,寫下了大量的詩作。丁鶴年死後,葬於西山寒溪。因丁鶴年至孝,通判尹覺為其築墓立碑,上刻“丁孝子墓”,清黃安教諭,鄂州人柯茂枝為其撰寫《元孝子丁鶴年墓碑文》,烏斯道為其撰寫了《丁孝子傳》,柯、烏二人對丁鶴年的詩才和孝道高度評價。為紀念這位詩才橫溢、至誠至孝的大詩人,此景點命名為“鶴年賦詩”,於古於今,不失為最佳選擇。

玉兔觀海

景點地址:洋瀾湖東端水域中心擬建設的“兔墩環碧”園。
命名緣由:湖心小島兔兒墩是天賜鄂州的一塊風水寶地,目前擬在兔兒墩上建一慧明樓及親水平台等設施,頗得園林設計之妙。明代詩人陳榮《南湖映月》詩云:“漠漠平湖萬頃寬,良宵倒浸掛輪寒。自緣月姊懸銀鑒,卻訝馮夷捧玉盤。星斗光搖天上下,山河影泛浪瀰漫。箇中風景清如許,輸得漁翁把釣竿。”島中建閣是為“水閣”;置身“水閣”遠眺近觀,天際流雲,湖底倒影,山巒疊嶂,盡在眼前。取《南湖映月》詩境,名該園為“水閣雲天”,既有文化元素,又接地氣,可謂不二選擇。
湖心小島兔兒墩是南湖的一塊遊覽勝地。清代詩人王渭鼎的《南湖映月》詩云:“南湖秋月接樊川,夜月蒼涼上釣船。月色入湖天在水,湖心奩月水如天。倒懸素影開明鏡,直吐元珠淨暝煙。蟾兔正當三五滿,清輝直與水同妍。”取《南湖映月》詩境,該園命名為“玉兔觀海”,既有文化元素,又接地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