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頌·泮水(《詩經》篇目)

泮水(《詩經》篇目)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魯頌·泮水》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歌頌魯僖公平定淮夷之武功的長篇敘事詩,讚美他能繼承祖先事業,平服淮夷,成其武功。全詩八章,每章八句。前三章,不厭其繁地描述魯侯出席獻俘儀式的盛況;四五兩章,歌頌魯侯之德,其實重在武功;六七兩章,讚揚魯侯麾下文武用命高風亮節;最後一章,敘寫高興地看到淮夷臣服獻納。此詩有些言過其實,有誇張溢美之嫌,但氣魄宏大,脈絡清晰,描寫細微,有較強的抒情意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魯頌·泮水
  • 作品別名:泮水
  • 創作年代春秋時期
  • 作品出處:《詩經》
  • 文學體裁四言詩
  • 作者:無名氏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

作品原文

魯頌·泮水1
思樂泮水2,薄采其芹3。魯侯戾止4,言觀其旂5。其旂茷茷6,鸞聲噦噦7。無小無大8,從公於邁9
思樂泮水,薄采其藻10。魯侯戾止,其馬蹻蹻11。其馬蹻蹻,其音昭昭12。載色載笑13,匪怒伊教14
思樂泮水,薄采其茆15。魯侯戾止,在泮飲酒。既飲旨酒16,永錫難老17。順彼長道18,屈此群醜19
穆穆魯侯20,敬明其德21。敬慎威儀,維民之則。允文允武22,昭假烈祖23。靡有不孝24,自求伊祜25
明明魯侯26,克明其德。既作泮宮,淮夷攸服27。矯矯虎臣28,在泮獻馘29。淑問如皋陶30,在泮獻囚。
濟濟多士,克廣德心。桓桓於徵31,狄彼東南32。烝烝皇皇33,不吳不揚34。不告於訩35,在泮獻功。
角弓其觩36。束矢其搜37。戎車孔博38。徒御無斁39。既克淮夷,孔淑不逆40。式固爾猶41,淮夷卒獲42
翩彼飛鴞43,集於泮林。食我桑葚,懷我好音44。憬彼淮夷45,來獻其琛46。元龜象齒47,大賂南金48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泮(pàn)水:水名。戴震《毛鄭詩考證》:“泮水出曲阜縣治,西流至兗州府城,東入泗。《通典》云:‘兗州泗水縣有泮水。’是也。”
  2. 思:發語詞。
  3. 薄:語助詞,無義。芹:水中的一種植物,即水芹菜。
  4. 戾:臨。止:語尾助詞。
  5. 言:語助詞,無義。旂(qí):繪有龍形圖案的旗幟。
  6. 茷(pèi)茷:飄揚貌。
  7. 鸞:通“鑾”,古代的車鈴。噦(huì)噦:鈴和鳴聲。
  8. 無小無大:指隨從官員職位不分大小尊卑。
  9. 公:魯公,亦指詩中的魯侯。邁:行走。
  10. 藻:水中植物名。
  11. 蹻(jué)蹻:馬強壯貌。
  12. 昭昭:指聲音洪亮。
  13. 色:指容顏和藹。
  14. 伊:語助詞,無義。
  15. 茆(mǎo):即今言蓴菜。
  16. 旨酒:美酒。
  17. 錫:同“賜”,此句相當於“萬壽無疆”意。
  18. 道:指禮儀制度等。
  19. 醜:惡,指淮夷。
  20. 穆穆:舉止莊重貌。
  21. 敬:努力。
  22. 允:信,確實。
  23. 昭假:猶“登遐”,升天。烈:同“列”,列祖,指周公旦、魯公伯禽。
  24. 孝:同“效”。
  25. 祜(hù):福。
  26. 明明:同“勉勉”。
  27. 淮夷:淮水流域不受周王室控制的民族。攸:乃。
  28. 矯矯:勇武貌。
  29. 馘(guó):古代為計算殺敵人數以論功行賞而割下的敵屍左耳。
  30. 淑:善。皋陶(yáo):相傳堯時負責刑獄的官。
  31. 桓桓:威武貌。
  32. 狄:同“剔”,除。
  33. 烝(zhēng)烝皇皇:眾多盛大貌。
  34. 吳:喧譁。揚:高聲。
  35. 訩(xiōng):訟,指因爭功而產生的互訴。
  36. 角弓:兩端鑲有獸角的弓。觩(qiú):彎曲貌。
  37. 束矢:五十支一捆的箭。搜:多。
  38. 孔:很。博:寬大。
  39. 徒:徒步行走,指步兵。御:駕御馬車,指戰車上的武士。斁(yì):厭倦。
  40. 淑:順。逆:違。此句指魯國軍隊。
  41. 式:語助詞。無義。固:堅定。猶:借為“猷”,謀。
  42. 獲:克。
  43. 鴞(xiāo):鳥名,即貓頭鷹,古人認為是惡鳥。
  44. 懷:歸,此處為回答意。
  45. 憬(jǐng):覺悟。
  46. 琛(chēn):珍寶。
  47. 元龜:大龜。象齒:象牙。
  48. 賂(lù):通“璐”,美玉。

白話譯文

興高采烈地趕赴泮宮水濱,採擷水芹菜以備大典之用。我們偉大的主公魯侯駕到,遠遠看見旗幟儀帳空翻影。只見那旌旗飄飄迎風招展,車駕鸞鈴聲聲響悅耳動聽。無論小人物還是達官顯貴,都跟著魯侯一路迤邐而行。
興高采烈地趕赴泮宮水濱,採擷水中藻以備大典之用。我們偉大的主公魯侯駕到,只見他的坐騎是那樣強盛。只見他的坐騎是那樣強盛,他講話的聲音又悅耳動聽。他滿臉和顏悅色滿臉笑容,不怒自威教化百姓樹新風。
興高采烈地趕赴泮宮水濱,採擷鳧葵菜以備大典之用。我們偉大的主公魯侯駕到,在宏偉的泮宮裡飲酒相慶。他開懷暢飲著甘甜的美酒,祈盼上蒼賜予他永遠年輕。通往泮宮的長長官道兩側,大批的淮夷俘虜跪拜相迎。
我們偉大的主公魯侯君王,莊敬恭謹展示出品德高尚,莊敬清慎保持嚴整的形象,不愧天下百姓的風範榜樣。他既能教化又能衛國開疆,把列祖偉大事業繼承發揚。同時也沒有不孝不敬之失,理所當然要得到福祿禎祥。
我們勤勉的主公魯侯君王,莊敬恭謹展示出品德高尚,先是籌劃修建宏偉的泮宮,接著又發兵淮夷束手臣降。那一群勇猛如虎的將士們,泮宮水濱獻俘大典正奔忙。那些賢良如皋陶的文臣們,籌備獻俘大典聚在泮水旁。
魯國上下濟濟一堂眾臣工,傾力推廣我王的善意德政。威武之師堅定地踏上征程,一鼓作氣把東南淮夷平定。文臣武將生龍活虎氣勢盛,但大家既不喧囂也不高聲,不跑官要官也不搶功爭名,都來泮宮獻俘奏捷展戰功。
戰士們把角弓挽得曲曲彎,蝗群般的羽箭射得嗖嗖響;沖陣的兵車堅固而又寬大,步兵車兵連續作戰不歇晌。威武之師很快征服了淮夷,淮夷上下齊歸順不敢相抗。因為堅持了你的戰略決策,才有淮夷土地最終入我囊。
本為惡聲鳥如今卻翩翩飛,棲居起落在我泮宮的樹林。它既然吃了我的甜美桑葚,當然要感念我的仁愛之心。野蠻的淮夷既已臣服我國,忙不迭地前來獻寶把貢進,這些寶物有美玉巨龜象牙,還有南方出產的大宗黃金!

創作背景

古代治兵,有受俘之禮,《左傳·隱公五年》:“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歸而飲至,以數軍實。”又《春秋·襄公十三年》:“公至自伐鄭。”《左傳》:“以飲至之禮,伐還告廟也。”此詩正是圍繞飲至,歌頌魯侯的。詩中泮宮,歷來說者不一,清人戴震《毛鄭詩考證》云:“魯有泮水,作宮其上,故它國絕不聞有泮宮,獨魯有之。泮宮也者,其魯人於此祀后稷乎?魯有文王廟,稱周廟,而郊祀后稷,因作宮於都南泮水上,尤非諸侯廟制所及。宮即水為名,稱泮宮。《采蘩》篇傳云:‘宮,廟也。’是宮與廟異名同實。《禮器》曰:‘魯人將有事於上帝,必先有事於頖宮。’鄭注云:‘告后稷也。告之者,將以配天。’然則詩曰:‘從公於邁’,曰:‘昭假烈祖,靡不有孝’,明在國都之外,祀后稷地,曰‘獻馘’‘獻囚’‘獻功’,蓋魯於祀后稷之時,亦就之賞有功也。不過,不是‘於祀后稷之時,亦就之賞有功’,而是在泮宮行受俘之禮,兼有祀祖之事。再者,泮宮即是《閟宮》中的閟宮和新廟,此不具論。”
此詩作於魯僖公戰勝淮夷之後。淮夷生活在當時的淮水一帶,不受周王朝所封,對周王朝諸侯造成威脅,所以,各諸侯國曾多次征伐,《左傳·僖公十三年(前647年)》載僖公與齊、宋、陳、衛、鄭、許、曹“會於鹹,淮夷病杞故。”又,魯僖公十六年(公元前644年)與齊、宋、陳、衛、鄭、許、邢、曹“會於淮,謀鄫,且東略也”。這幾次戰役,雖然戰功不大,但魯是個積弱之國,能累次出師,爭伯中原,所以魯人寄望僖公,肆情歌頌。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詩的主題,《毛詩序》曰:“頌僖公能修泮宮也。”朱熹詩集傳》曰:“此飲於泮宮而頌禱之辭也。”方玉潤詩經原始》曰:“受俘泮宮也。”此詩寫受俘泮宮,頌美魯僖公能修文德。
此詩前三章敘述魯侯前往泮水的情況,每章以“思樂泮水”起句,作者強調由於魯侯光臨而產生的快樂心情。“采芹”、“采藻”、“采茆”是為祭祀作準備,芹、藻、茆皆用於祭祀,《周禮·天官·醢人》:“朝事之豆,其實……茆菹麇臡……加豆之實,芹菹兔醢……”《召南·采苹》也有采藻用於“宗室牖下”,皆為明證。第一章沒有正面寫魯侯,寫的是旗幟飄揚,鑾聲起伏,隨從者眾多,為烘托魯侯出現而製造的一種熱鬧的氣氛和尊嚴的聲勢。第二章直接寫魯侯來臨的情況,他的乘馬非常健壯,他的聲音非常嘹亮,他的面容和藹而帶微笑,他不是生氣而是在教導自己的臣民,從服乘、態度體現出君主的特別身份。第三章突出“在泮飲酒”,並以歌頌魯侯的功德,一方面祝福他“永錫難老”,萬壽無疆;另一方面則說明這是凱旋飲至,表明魯侯征服淮夷的功績。
第四、五兩章頌美魯侯的德性。前一章主要寫文治。魯侯舉止莊重,神情肅穆,因此成為臣民仰望的準則。因為是“告廟”,詩人對廟貌而想先人,魯國的先祖周公旦、魯公伯禽既有文治又有武功,僖公凱旋飲至,正是對先祖的繼承,是效法前人的結果。後一章主要寫武功。作泮宮本屬文治,卻是成就武功的保證,魯侯雖不必親上戰場,因為修明德性,恢復舊制,所以使將士們在戰爭中贏得了勝利。他們在泮水獻上斬獲的敵人左耳,並能精細詳明地審訊敵人,獻上活捉的俘虜。
第六、七兩章寫征伐淮夷的魯國軍隊。前一章是寫出征獲勝,武士能發揚推廣魯侯的仁德之心,儘管戰爭是殘酷的,但在魯人看來,這是對敵人的馴化,是符合仁德的。回到泮水,將士獻功,沒有人為爭功而衝突,寫的是武功,但文治自在其中。後一章寫軍隊獲勝後情況,武器極精,師徒甚眾,雖克敵有功,但士無驕悍,又紀律嚴明,不為暴虐,“孔淑不逆”,所以敗者懷德,淮夷卒獲。
最後一章寫淮夷——被征服者,以鴞為興,引出下文。鴞,即貓頭鷹,為惡鳥,比喻惡人,但它飛落泮林,食我桑椹,懷我好音。所以淮夷感悟,前來歸順,貢獻珍寶。
劉瑾謂此詩“言不無過實,要當為頌禱之溢辭也”(吳闓生詩義會通》引),劉勰《文心雕龍》中的《誇飾》篇特將末章首四句“翩彼飛鴞,集於泮林;食我桑椹,懷我好音”作為修辭誇飾的例證之一,說明此篇的誇耀很有些過當,讀者當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意。

名家點評

宋代朱熹:“賦其事以起興也。此飲於泮宮而頌禱之辭也。”(第三章)“此章以下,皆頌禱之辭也。”(第五章)“賦也。蓋古者出兵,受成於學,及其反也,釋奠於學,而以訊馘告。故詩人因魯侯在泮,而願其有是功也。”(第七章)“賦也。蓋能審固其謀猶,則淮夷終無不獲矣。”(第八章)“興也。此章前四句與後四句,如《行葦》首章之例也。”(《詩集傳》)
明代孫鑛:“大體宏贍,然造語卻入細,敘事甚精核有致。前三章近《風》,後五章近《雅》。”(陳子展詩經直解》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