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歙浦

泊歙浦

《泊歙浦》是宋代詩人方岳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的首聯寫青山綠水暗含客路漫漫,前程迢迢,留下無限聯想。頷、頸兩聯描述出水勢浩渺,風帆高懸,以表達旅途順利之喜悅,抒發了久客思歸之情。尾聯托書鴻雁來表達在早春漫漫客路里泛起的淡淡鄉思。這首詩筆致超妙,造語精緻,意境渾整,風格頗近中唐,在晚宋詩中堪稱佳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泊歙浦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方岳
  • 作品出處:《秋崖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泊歙浦1
此路難為別,丹楓似去年。
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邊2
霜月倚寒渚3,江聲驚夜船。
孤城吹角處4,獨立渺風煙。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1、歙(xī)浦:在今安徽省歙縣東南,是新安江與練溪會合之處。
2、雁落:指大雁的叫聲傳入行人的耳中。
3、倚:傾斜。
4、角:號角。

白話譯文

還是這條路上,執手依依,不忍相別。岸上的紅楓,仍然像去年一樣鮮艷。
秋容蕭瑟,踽踽獨行,南歸的大雁,暫停相伴。
此時,霜露滿江,月亮斜掛在寒渚之上:又昕得城頭吹角,激起江聲震盪。
孤獨的遊子,更感到客況淒涼,旅愁荏苒。他悄立船上,默默無言,遙望水天。

創作背景

這首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詩人家在祁門,陸行到歙州城,然後改由浙江水道東下。故地重遊,觸動客愁,於是作者在歙州府城江畔舟中寫下這首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遊子的褥旅之感。首聯“此路難為別,丹楓似去年。”雖然是暫時停泊,卻感到不忍分別,因為岸上火紅的楓葉勾起了去年的回憶,年復一年,漂泊依舊,人都會對它感到留戀。遊子的思想感情通過今昔的時空差距曲曲表現出來。而“丹楓”這一色彩強烈的景物十分引人注目,“霜葉紅於二月花”,多看看它,亦可以聊解客愁。
“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邊。”上聯的丹楓已點明了季節,因而這一聯再加重渲染。蕭瑟的秋天本來就容易引起悲涼的感情,再加上一個人孤零零地出門在外,舉目無親,只有南歸的大雁好似同情旅人的孤寂,暫時停下來相陪伴。“雁落客愁邊”,這一句措辭是很妙的。是景語,也是情語。客愁是無形的、抽象的,秋雁則是有形的實物,把具體形象與抽象的感情結合起來,說雁落到了“客愁邊”,就使抽象的“客愁”也好像可觸可見了,收到生動的藝術效果。
“霜月倚寒渚,江聲驚夜船。”這兩句進一步描寫孤舟旅泊的所見所聞,展示出一個廣闊淒清的背景,烘托出遊子的孤單和寂寞。從時間上來說,這一聯也進了一層,由白天寫到夜晚。霜露滿江,月亮似乎也感到寒意,忽聽吹角之聲越江而來,格外悽厲,船上難眠的旅人不由得吃了一驚,更感到了旅況的淒涼。“江聲”即指下聯的“吹角”之聲傳到江中,在寂靜的月夜裡是震動人心的,故用了個“驚”字。
“孤城吹角處,獨立渺風煙。”最後一聯把詩人的身影突出地刻畫出來,孤城在岸上聳立,小船獨泊在江邊,而船上正站著孤獨的遊子,面對萬里寒江,傾聽城中傳來的號角聲,不禁分外感到天地的寥廓,人生的渺小,前途的渺茫了。他是否由自然的“風煙”聯想到人生的風波,是想到了不能團聚的家人呢,還是想起了歷史上的風流人物而發思古之幽情,或者想到了別的什麼,妙在這一切都沒有揭明,而只出現了一個“獨立”的人影,一切盡在不言中了。
這首詩借景抒情,不事雕琢,造語自然,很有晚唐作品風味。

名家點評

中國著名古代文史學家、教育家程千帆《古詩今選》:“張繼《楓橋夜泊》與此詩意境相似,但卻更乾淨、完整。當然,這篇不甚知名的作品也不失為好詩。風格頗近中唐。”
中國當代紅學家、遼寧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梁歸智《宋詩鑑賞辭典》:“客愁是無形的,抽象的,秋雁則是有形的實物,把具體形象與抽象的感情結合起來,說雁落到了‘客愁邊’,就使抽象的‘客愁’也好像可觸可見了,收到生動的藝術效果。”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范寧、華岩《宋遼金詩選注》:“這首詩寫故地重過,一片依戀之情,種種牽動舊情與別離的景物,都由‘行’與‘泊’兩個字眼維繫。對仗工切,造語精緻。

作者簡介

方岳(1199~1262)南宋後期詩人。字巨山,號秋崖。徽州祁門(今安徽祁門)人。七歲就能作待。紹定五年(1232)中進土,後為淮東制置使趙葵延置幕府。端平元年(1234),蒙古貴族滅金,並向宋朝進攻,當時擔任京西、湖北制置使的史嵩之,準備在湖北和蒙古貴族議和,方岳代趙葵寫信責罵之。嘉熙三年(1239),史嵩之當了宰相,不久方岳被罷官,在家閒居四年。復職後因得罪了賈似道而被劾,調為邵武軍,不久辭職回家。程元風掌權時,又起用方岳,知袁州。寶祐六年(1258),又被罷官。著有《秋崖集》四十卷。據《安徽文獻書目》,有《方秋崖先生全集》八十三卷。詩歌藝術風格清麗天然,詞作平易清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