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炸檜

油炸檜

油炸檜,即油條,民間傳統油炸食品,流行於南方各地,多用於早餐。相傳起源於浙江杭州。一種是發過酵的,吃起來酥脆;一種是先用豬油和過面,吃起來脆而松,格外的香。將背靠背地粘在一起的面人,給改做成為兩根面粘在一起,放到滾油鍋里炸,人們都管它叫做“油炸鬼”。再後來,管“油炸鬼”稱作“油條”,並一直流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油炸檜
  • 主要食材:面,豬油,小蔥,明礬,小蘇打
  • 口味:金黃色,香而鬆脆
  • 又名:油條、油炸鬼
  • 製作方法:兩根面粘在一起,放到滾油鍋里炸
  • 使用方法:單吃或夾餅,佐豆漿和米粥吃
簡介,歷史起源,傳說一,傳說二,傳說三,歷史記載,製作方法,

簡介

潮州人喜愛吃油炸檜,尤其喜歡早餐用它蘸甜醬油就稀飯吃;也喜歡喝工夫茶時在旁邊擺上一碟子,邊喝茶邊嚼油炸檜。
油炸檜

歷史起源

傳說一

中國歷史上的南宋王朝,尤其是高宗趙構當政統治期間,政治腐敗,奸臣當道。奸臣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抗金英雄岳飛等人,激起了天下老百姓極大的不滿。但畢竟是奸臣當道,天下百姓,敢怒而不敢言。
紹興八年(1138年),正是在南宋高宗趙構當政統治的時候,都城臨安(今杭州市)工商業比較發達,人煙稠密,市區南抵江濱,西包括著名的西湖。人們傳說,在市區非常繁華的一個地方,有一家燒餅鋪,鋪里有一個夥計,人稱王小二,為人厚道,聰明伶俐。他在燒餅鋪賣燒餅,接觸人多,人來人往的,當他聽說抗金英雄岳飛被奸臣秦檜給殺害了,打心眼裡痛恨秦檜。他一邊賣燒餅,就一邊琢磨起來了,想什麼辦法才能戲弄奸臣秦檜,為天下百姓出口氣呢!
聰明伶俐的王小二,經過幾天苦思苦想,終於想出一個辦法,有一天,他精心製作出了許多面人,捏成像奸臣秦檜和其妻王氏的樣子(因為他老婆也很壞),並將他們倆背靠背地粘在一起,放在滾油鍋里炸,一邊炸,一邊大聲喊叫:“大家快看,油炸燴啦!”路過的行人,聽見大聲喊,哪有不好事的,就都前來看熱鬧,不一會兒,里三層外三層,大家都前來看“油炸燴”。人群中什麼樣的人都有,有的人,就故意大聲喊:“王小二,我也要一對‘油炸燴’。”不僅如此,他衝著人群,緊接著又高聲吶喊道:“我先要揪掉他(她)的腦吃……”逗得人們笑聲一片。人群里,有的人,嘴裡還說什麼“吃油炸燴,讓人心裡真痛快!”
王小二燒餅鋪的“油炸燴”,很快就傳遍了南宋的都城——臨安。前來吃“油炸燴”的人,一天比一天多,鬧得燒餅鋪的買賣十分興隆。鬧得王小二做背靠背一對的面人,炸又炸不過來了。怎么辦?聰明伶俐的王小二,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有了:就取其象徵之意,將背靠背地粘在一起的面人,給改做成為兩根面粘在一起,放到滾油鍋里炸。後來,人們都管它叫做“油炸鬼”。再後來,漸漸就出現了人們管“油炸鬼”稱作“油條”了,並且一直流傳。

傳說二

還有一種說法,《宋史》記載:南宋高宗紹興十一年,秦檜一夥賣國賊,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父子。南宋軍民對此無不義憤填膺。當時在臨安風波亭附近有兩個賣早點的飲食攤販,各自抓起麵團,分別搓捏了形如秦檜和王氏的兩個面人,絞在一起放入油鍋里炸,並稱之為“油炸檜”。一時,買吃早點的民眾心領神會地喊起來:“吃油炸檜!吃油炸檜!” 為了發泄心中憤恨,於是人們爭相仿效。從此,各地熟食攤上就出現了油條這一食品,仍有些地方,仍有把油條稱為“油炸檜”。油條是中國大眾最喜歡的食品之一。

傳說三

油條起初的名字叫做“油炸檜”,據說最早是臨安人發明的。 相傳在南宋年間,邪惡宰相秦檜和他和老婆王氏因妒嫉及貪婪,外通金國,在東窗定下了毒計,把精忠報國的岳飛害死在風波亭。訊息傳開來,老百姓個個義憤填膺,酒樓茶館,街頭巷尾,都在討論這件事。 那時,在從安橋河下,有兩個食品攤,一家賣芝麻蔥燒餅,一家賣油炸糯米糰。這一天,剛剛散了早市,做燒餅的王二通通火爐,理好灶上賣剩的最後一迭蔥燒餅,看看沒有買主,就坐在條凳上休息。這時,做糯米糰的李四,也已收拾好油鍋,蹲在那裡抽袋煙。兩人彼此打過招呼,就一起聊起了天,談來談去,就談到秦檜害死岳飛的事情上來了。兩人都非常憤懣,就想用一種方法來抒發表達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想來想去,王二想到了一個辦法,只見他從面板上弄了兩個麵疙瘩,揉揉捏捏,捏捏團團,不久就捏成了兩個面人。一個吊眉無賴,一個歪嘴刁婆。他抓起切面刀,往那吊眉無賴的頸項上打橫一刀,又往那歪嘴刁婆的肚皮上豎著一刀。 李四看到後,認為還不是恰到好處,他跑回自己攤子去,把油鍋端到王二烤燒餅的爐子上來,將那兩個斬斷切開了的面人重新捏好,背對背地粘在一起,丟進滾燙油鍋里去炸。一面炸面人,一面叫著,“大家來看油炸檜羅!大家來看油炸檜羅!” 過往行人聽見“油炸檜”,覺得好新鮮,都圍攏來。大家看著油鍋里有這樣兩個醜人,被滾油炸得吱吱響,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也跟著喊起來;“看呀看呀,油炸檜羅!看呀看呀,油炸檜羅!” 恰巧,秦檜坐著八抬大轎,正從皇宮裡退朝回府,經過從安橋。秦檜在轎子裡聽見吵雜的喊聲,覺得這聲音直刺向自己的心窩,就叫停下轎子,立刻派出親兵去抓人。親兵擠進人群,把王二和李四抓來,連那油鍋也端到轎前,秦檜看見油鍋里炸得焦黑了的兩個醜人,氣得絡腮鬍子根根都朝上,走出轎來大聲嚎叫:“好大的膽子!你們想要造反?” 王二心裡異常平靜的回答說:“我們是做小生意的,對造反不敢興趣?” 秦檜說:“既然如此,怎敢亂用本官的名諱?” 王二說:“啊呀,宰相大人,你是木旁的‘檜’,我是火旁的‘燴’哩!”這時,圍觀的眾人都叫起來,“對呀,對呀,音同字不同!”秦檜無話可說。他看看油鍋里浮起的那兩個醜人,喝道:“不要羅唆!這炸成黑炭一樣的東西,如何吃得!分明是兩個刁民,聚眾生事,欺矇官府!” 聽秦檜這么一說,人群中立刻站出兩個人來,說:“就要這樣炸,就要這樣炸!”一面把油鍋里的面人撈起來。還連聲說:“好吃,好吃!我越吃牙齒越暢快,真想一口把它吞下去哩!”這一來,氣得秦檜臉象紫豬肝,他只好瞪瞪眼睛,往大轎里一鑽,灰溜溜地逃了。 無賴秦檜被當眾吃癟,這件事情一下鬨動了臨安城。人們紛紛趕到從安橋來,都想吃一吃“油炸檜”,王二和李四索性兩人合夥做起了“油炸檜”生意。 後來,由於捏麵人很費工夫,讓顧客老排長隊,因此王二和李四想出了一個簡便的法子,他們把一個大麵團揉勻攤開,用刀切成許多小條條,拿兩根來,一根算是無賴秦檜,一根算是刁婆王氏,用棒兒一壓,扭在一起,放到油鍋里去炸,仍舊叫它“油炸檜”。 老百姓當初吃“油炸檜”是為了消消心中的憤懣。但一吃味道真是不錯,價錢也便宜,所以吃的人就越來越多。一時間臨安城裡城外很多攤位,都學著做起來,以後就漸漸的傳到了外地,天長日久,就把這些根長條條稱作了“油條”。

歷史記載

“切麵條曰油炸檜,狀兩足骨,外方內圓,父老相傳謂檜足骨方棱,故象此以投油沸,或南宋時民間語也。後游京師,見市肆所鬻油炸麵條倍而為四,雖無炸檜名而呼四條骽,以檜、骽二字合之,覺前說益可信。古今人嫉惡之見,南北同符,是亦入於人心死猶未熄之徵歟。”——(清)陳錦《勤余文牘》卷五《書唐山百虎卷後》。

製作方法

原料:麵粉2.5千克、小蔥500克、明礬37.5克、小蘇打30克、精鹽50克、甜麵醬500克、植物油2.5千克(約耗350克)。
步驟:
1、將明礬、小蘇打、鹽(約35克)倒入麵缸內,加入約0.65千克左右的清水(明礬、鹽、蘇打適用於春、秋季,清水冷天要改用溫水),用手攪拌至明礬、鹽、小蘇打全部溶化,缸底無粘粒,再將麵粉(留出操作用的乾粉)倒入攪拌,直到全部結成整塊,而無生粉塊粒時,用雙手揉擦至面塊完整光亮,再用拳頭用力排撳,面塊四周按平,上蓋濕布,這叫揉粉。約1小時後,揭去布,將面塊四邊扯起疊攏按平,仍蓋上濕布,這叫復缸。再過2小時後(冷天可以延長一些),打成兩個筒子,厚薄大小要均勻,邊上不可有凹凸,兩頭一樣粗細,這叫打筒子。然後將筒子拉平,進行開條,開的條每條約1厘米厚、8厘米寬,厚薄要均勻,重量要準確。隨後進行搓條,搓時用力不宜過重,按條時不要把刀口按進去,拼條時,兩條面要背對背,兩頭要疊齊。壓條時,木棍要放正,兩手用力要均勻,不能壓在刀面上。經以上步驟後,這就成了生油條。
2、將植物油倒入鍋內,用大火燒至八成熟時,兩手抓住生油條,摘去兩頭各少許,隨手使兩頭捏合,立即放入油鍋,並用長筷輕輕撥動油條,手要輕穩,以油不晃動為好,每個油條翻身四五次即成。
特點:金黃色,香而鬆脆,用以單吃或夾餅,佐豆漿和米粥吃,經濟實惠,是一種大眾化食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