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川廊道棲息地恢復:理論與實踐

河川廊道棲息地恢復:理論與實踐

《河川廊道棲息地恢復:理論與實踐》是2012年7月1日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鴻源、胡通哲。

基本介紹

  • 書名:河川廊道棲息地恢復:理論與實踐
  • 出版社: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 頁數:138頁
  • 開本:16
  • 定價:48.00
  • 作者:李鴻源 胡通哲
  • 出版日期:2012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8499659
  • 品牌: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圖書簡介,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圖書簡介

《河川廊道棲息地恢復:理論與實踐》內容簡介:河川廊道的橫向組成主要為河道、河灘地及漫流高地,縱向的組成從上游到下游區分為源頭區、轉換區及沉積區。傳統的河川治理,多以工程安全與力學的觀點切入,《河川廊道棲息地恢復:理論與實踐》提供不同的視野來看待,除了既有的河相與水文水力,更融人生態復育的觀點,從河川廊道的空間與時間尺度、特性與功能、干擾分析、問題界定,到確認河川復育的目標,再進行替代方案選擇與規劃設計,最後的階段則是實施與評估,涵蓋完整的工作內容。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河川廊道棲息地恢復:理論與實踐》可適合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管理和從事生態環境保護人員,也可作為大專院校和研究人員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李鴻源,教授,為台灣治水專家,國際知名水利理論與實務學者,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荷蘭IHE大學客座教授,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客座教授。長期致力於推廣可持續發展、生物多樣性、節能減碳、清潔生產、綠色能源、低碳社會等新觀念以及相關政策推動、規劃與執行,提出前瞻性和永續性的“整合治水方案”,以持久構建解決因全球暖化氣候變遷而不斷惡化的居住環境。學歷:美國愛荷華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博士,美國愛荷華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碩士,成功大學水利工程學系,學士。
胡通哲,副教授,專長為水利工程。曾獲得台灣頒布的傑出研究獎。在1995年時因緣際會進入台灣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開始從事河川攔河堰與防洪防沙設施對生態影響減輕課題的研究,之後持續地進行生態工程的研究,至今已十數年。目前研究的領域多為河川溪流、農田水利與森林集水區等淡水水域生態與工程建設相衝突的議題,主持或參與的研究計畫已超過50件。學歷: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博士、碩士,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系,學士。

圖書目錄

自序(一)
自序(二)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河川廊道概述
一、多重空間尺度與時間尺度
二、橫向觀點的河川廊道
三、縱向觀點的河川廊道
第三章 河川廊道特性與功能
一、水文與水力歷程及特性
二、地形空間歷程及特性
三、物理和化學特性
四、各種措施對水質的影響
五、生物族群特性
六、功能與動態平衡
第四章 河川廊道干擾
一、自然干擾
二、人為干擾
第五章 問題界定
一、資料蒐集
二、資料蒐集工作項目
三、河川廊道現狀特性描述
四、比較現狀與未來要達成的狀況
五、分析河川干擾因素
六、管理措施
七、陳述問題
第六章 組織動員
一、組成顧問團隊
二、組成技術團隊
三、確認資金來源
四、建立決策組織和聯繫點
五、信息分享與參與
六、記錄過程
第七章 確定目標與替代方案
一、修複目標與目的
二、替代方案選擇與設計
第八章 河川廊道分析
一、水文分析
二、河流形態分析
三、水力輸沙分析
四、安全性分析
五、生物多樣性指數分析
六、生物分析指標
七、地理信息系統資料庫
八、河川狀況指數分析
九、河川棲息地管理模式
十、定性棲息地評估指數
第九章 改善規劃設計與技術
一、河谷型態、連續性及尺寸
二、土壤性質
三、植物社會
四、棲息地生態工程(工法)
五、河川恢復
六、土地使用願景
七、物理棲息地模擬
八、改善規劃設計查詢表
第十章 實施與評估
一、實施
二、監測評估與維護管理
三、工作執行
四、評估所需技術
附錄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