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節約型社會建設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節約型社會建設的通知》是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布的檔案,發布時間是2006年09月05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節約型社會建設的通知
  • 發文字號:豫政〔2005〕55號
  • 發布時間:2006年09月05日
  • 發布單位:河南省人民政府
檔案全文
各省轄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門:
  近年來,我省在促進循環經濟發展、推動節約型社會建設方姜乎疊市面做了大量工作,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作為人口大省和資源消耗大省,人均資源占有量低、資源利用率較低、再生資源利用水平差和環境污染比較嚴重等問題依然存在,特別是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和人口的不斷增加,資源環境壓力日益增大,加快節約型社會建設迫在眉睫。為了進一步統籌協調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轉變經濟成長方式,按照《國務院關於做好建設節約型社會近期重點工作的通知》(國發〔2005〕21號)要求,結合我省實際,現就加快節約型社會建設問題通知如下:
  一、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我省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資源開發與節約並重、把節約放在首位的方針,緊緊圍繞經濟成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以資源的高效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資源節約、資源綜合利用和發展循環經濟為重點,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加快結構調整,推進技術進步,加強法制建設,完善政策措施,儘快建立健全促進節約型社會建設的體制和機制,逐步形成節約型的經濟成長模式和消費模式,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霸戶嚷。
  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總體目標是:“十一五您烏訂只”時期,基本建立起比較完善的促進節約型社會建設的法律法規體系、婚獄技術支撐體系和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全社會的資源節約意識顯著增強,資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重點行業單位產品能耗、水耗、物耗大幅度降低,形成一批循環經濟的典型企業、產業園區和城市,創建一批資源節約型城市、政府機構、企業、社區和學校,建設節約型社會邁出堅實步伐。
  二、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工作重點
  (一)強力推進能源節約
  1.加大高耗能企業的治理力度,促進重點耗能行業和企業節能。要突出抓好煤炭、電力、鋼鐵、有色、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重點耗能行業和年耗能萬噸標準煤以上企業節能。從明年開始,集中2-3年時間,對全省高消耗、高污染的行業和企業進行治理;今年灑糊道年底前,省發展改革委要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提出促進全省高耗能企業節約資源的政策措施,制定出台小煉焦、小水泥、小礦山、鐵合金、石灰窯等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企業的治理工作方案。
  2.抓好交通運輸和農業機械節能。加快淘汰老舊汽車和落後農業機械,研究出台《河南省報廢汽車回收管理暫行辦法》,規範報廢汽車回收市場,建立長效監管機制;繼續推進車用乙醇汽油的推廣工作;各省轄市要加快研究提出優先發展公共運輸系統的具體措施;注重開發和推廣清潔燃料汽車、節能農業機械。
  3.全面實施建築節能。對新建建築嚴格實施節能50%以上的設計標準,2007年底前要過渡到全面、嚴格實施節能65%的設計標準。抓好政府建築物和採暖、空調、照明系統的節能改造,研究制定建築節能改造實施方案。深化供熱體制改革,啟動低能耗、超低能耗和綠色建築示範工程,組織實施太陽能與建築一體化示範工程。開展建築節能關鍵技術研發,努力推進可再生能源在建築工程中的推廣套用,並積極開展工程示範。認真貫徹實施《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推進牆體材料革新和推廣節能建築的通知》(國辦發〔2005〕33號),開發推廣粉煤灰、煤矸石等非粘土類節能環保型牆體材料,推進牆體材料革新;抓緊制定推廣空心磚等新型牆體材料的推進計畫和實施方案,促進新型牆體材料的推廣套用。
  4.引導商業和民用節能。監督檢查國家關於空調、冰櫃等產品強制性產品能效標識管理的落實;促進高效節能產品的研發和推廣,加快淘汰落後產品。在政府部門、公用設施、賓館商廈、居民住宅中推廣採用高效節電照明產品。嚴格執行公共建築夏季空調室內溫度最低標準,在全社會倡導夏季用電高峰期間室內空調溫度提高1—2度。在農村大力發展戶用沼氣和大中型畜禽養殖場沼氣工程,推廣節柴節煤灶。
  5.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不斷推進生物質能源、水電、風電、太陽能項目建設,認真抓好已立項的秸稈發電灑拔匙、垃圾發電項目,對成熟的技術在全省進行示範推廣。在農村推廣風能、太陽能利用;研究制定可再生能源價格管理實施措施。重點在大別山、桐柏山、平原缺柴等地區大力培育速生高產、高熱值的薪炭林和頌估戰木本油料林等能源林,營造能源林基地。
  6.強化電力需求側管理。加強以節電和提高用電效率為核心的需求側管理,制定有效的激勵政策,加大推行力度,鼓勵節約用電。
  7.全面推行契約能源管理和節能投資擔保機制。加快節能技術服務體系建設,為企業實施節能改造提供診斷、設計、融資、改造、運行、管理一條龍服務。
  (二)深入開展節約用水
  1.加快編制全省“十一五”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重點提出2010年用水總量控制目標、節水目標及用水定額指標,包括農業、工業、城鎮生活、建築業和第三產業的節水目標與指標等。各地要相應制定節水建設規劃,並與全省的節水目標相一致。
  2.積極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工作。鄭州、開封、周口等市要儘快啟動節水型社會試點建設,確保試點工作穩步推進。做好鄭州市南水北調中線受水區節水型社會示範區建設。
  3.加快節水工程建設步伐,積極推進節水技術改造。結合工業產業結構、布局的調整和中原城市群建設規劃的實施,重點抓好一批火電、石油化工、造紙、冶金、紡織、建材等高耗水大中型企業節水改造示範工程建設;加強高耗水重點行業和企業的節水技術改造,要規劃建設一批高耗水、高污染的中小企業的節水技術改造示範項目;以煤礦為重點積極推進礦井水資源化利用,提高工業企業循環用水能力,降低成本,實現節水增效。
  4.加快城市供水管網改造工程建設。結合城鎮建設,制定城鎮公共供水管網改造規劃,有計畫開工建設一批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改造工程,降低城市公共管網漏失率,提高輸配水效率和供水效益。
  5.加大節水設備和器具的認證、市場準入和推廣力度。根據《河南省節約用水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各地要制定限期更新使用節水設施、器具的具體辦法,採取有效措施,有計畫地淘汰更換單位和家庭已經投入使用的非節水設施、器具,禁止銷售和新安裝使用明令淘汰的產品,推動城市生活節水。6.推動公共建築、居民生活住宅小區節水和中水設施建設。推進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加快城市供水和污水處理市場的改革。
  7.推進農業節水。繼續推進農業節水灌溉,普及節水灌溉技術,加快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和渠系配套工程、節水灌溉示範工程、農業綜合開發節水示範工程和集雨節灌工程,推廣農業節水灌溉設備套用;開展大型灌區末級渠系節水改造試點建設,提高灌區水利用係數;推廣旱作農業技術,發展旱作節水農業,堅持工程措施與生物、農藝措施相結合,推廣就地攔蓄入滲利用、地面覆蓋、降水高效利用栽培、水肥耦合、雨水集蓄高效利用等技術,實現蓄水、保水、節水和科學用水;擴大節水作物品種和種植面積;支持丘陵、山區農村集雨工程建設;開展農村、集鎮生態衛生旱廁試點。
  8.實行計畫用水。根據用水總量控制和《河南省用水定額》所規定的用水定額指標,合理確定區域年度供用水指標,全面實施計畫用水管理。加強取用水計量管理,普及取用水計量設施;做好各行業的取水量、用水量、用水效率和效益的統計工作。力爭2006年底前,所有省轄市和縣(市)實行計畫用水管理。
  9.建立水資源管理信息系統,提升節水管理水平。儘快完成水資源管理基礎數據統計系統和水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實現水資源管理和節水管理的網路化;加強地下水資源管理,完成主要城市地下水自動監測系統和水資源管理公共信息查詢系統建設,嚴格控制超采、濫采地下水。10.落實節水“三同時”制度。各地要依據《河南省節約用水管理條例》的規定,對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項目,實行用水、節水評估和水資源論證制度。
  (三)強化節約用地
  1.認真落實城市集約用地,以集約促節約。建立激勵約束機制,積極引導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在已用的建設用地中推行多次利用或複合利用,充分挖掘存量土地的潛力。在工業集聚區、開發區(園區)積極推廣套用多層標準廠房,嚴格限制建造單層廠房。
  2.大力推進農村節約用地。按照集約節約利用土地的原則做好農村用地規劃,促進農村土地節約。深入開展“空心村”、磚瓦窯場和工礦廢棄地“三項整治”,最大限度地減少農村建設用地的閒置浪費;嚴格控制村莊建設用地規模,強化規劃指導作用,進一步加強宅基地管理;盤活鄉鎮企業空閒、閒置土地,提高集體建設用地的利用效率。
  3.深入開展基本農田整治。加大土地開發整理力度,進一步整合土地資源,使全省基本農田數量保持穩定,質量明顯提高,布局更加合理,促進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強。發展立體農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加強礦區沉陷區復墾治理。建立完善礦區復墾和生態環境恢復補償機制,加大復墾治理投入。
  5.積極開展“禁實”工作,切實保護土地。逐步禁止實心粘土磚的生產和使用,進一步治理毀田燒磚、破壞耕地現象。按照全省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的要求,按時完成“禁實”任務。
  (四)提高節約用材和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1.促進共伴生物、廢物綜合利用。要以煤礦瓦斯利用為重點,推進煤層氣綜合利用項目建設,綜合開發利用煤、鋁土礦、金銀等共伴生礦資源。以粉煤灰、煤矸石、煤泥、尾礦和冶金、化工廢渣及有機廢水綜合利用為重點,推進工業廢物綜合利用。
  2.做好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以再生鋁、再生鉛為重點,做好廢舊金屬、廢舊輪胎、廢紙、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等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儘快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加工、利用體系。建立垃圾分類收集和分選系統,重點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泥資源化利用。
  3.推廣秸稈綜合利用和沼氣使用,開展農村節約活動。綜合利用農村秸稈、畜禽糞便等農業廢棄物,積極發展生物質能源,推廣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以及秸稈氣化、固化成型、發電、養畜技術。以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為重點,推廣大中型沼氣工程。以生產、生活廢棄物利用為重點,在農村推廣“沼氣池、青貯氨化池、太陽能豬舍、改廁、改廚”等生態工程。以中原肉牛羊產業帶、黃河灘區綠色奶業示範帶為重點區域,推廣秸稈養殖示範工程。全面推廣測土配方技術和節肥、節藥技術,注重土壤改良。增施有機肥,鼓勵秸稈和糞便還田。鼓勵並推廣農膜回收利用。
  4.全面開展節約用材。加強重點行業原材料消耗管理。嚴格設計規範、生產規程、施工工藝等技術標準和材料消耗核算制度,推行產品生態設計和使用再生材料;鼓勵生產高強度和耐腐蝕金屬材料,提高材料強度和使用壽命;加強木材節約代用;重點研究制定禁止食品、藥品等過度包裝的措施。落實發展散裝水泥的政策措施,加大散裝水泥推廣力度。
  (五)加快循環經濟發展
  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積極推進我省循環經濟發展。儘快制定我省循環經濟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發展循環經濟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
  (六)建設節約型機關
  1.倡導艱苦奮鬥精神。各級政府及部門機關要強化節約意識和艱苦奮鬥精神,嚴格執行各項財務制度,強化預算約束,嚴禁公用經費超支和各種鋪張浪費行為,扎紮實實地做好建設節約型機關的各項工作,務求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2.節約時間,提高辦事效率。要把建設節約型機關同建設服務型機關緊密結合起來,自覺堅持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斷強化機關幹部職工的時間觀念和效率意識,科學合理地安排工作,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
  3.改進作風,精簡會議、檔案,從嚴控制公務活動。發文要力求簡短。嚴格控制紙質檔案、紙質簡報的發文範圍和印刷份數。堅決控制、壓縮會議數量、會期和規模,提倡開短會和電視電話會議,鼓勵、提倡並逐步推行視頻會議。確需召開的各類工作會議,必須嚴格控制會議規模、時間,認真執行會議經費管理的有關規定。嚴格控制公務活動規模,避免重形式、比規格、講排場等問題發生。嚴格執行公務接待的有關規定,不搞超規格接待,堅決杜絕私客公請,嚴禁各類公款饋贈,同城區各機關之間工作交往不準安排招待和宴請。領導同志到基層調查研究、檢查工作,要輕車簡從,不搞層層陪同。
  4.減少開支,節約行政經費。規範公用經費預算管理,嚴格公用經費支出審批程式,從緊控制辦公經費支出,規範辦公用品的配備、採購、領用,嚴禁以辦公用品名義列支其他費用。購置公務用車必須按規定標準並且要優先選用節能環保車型,嚴禁超標準配備、購置和使用公務用車,加強公務用車使用、燃油和維修管理,降低公務用車運行成本。合理確定車輛使用年限,及時報廢、淘汰環保不達標、油耗高的車輛。嚴格控制政府機關辦公用房建設,確因無房、危房需要新建、改擴建和加固改造的,要嚴格執行審批程式。辦公用房裝修要遵循簡樸莊重、經濟適用的原則,嚴格控制裝修費用。
  5.嚴格公費出國管理。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加強因公出國(境)管理,杜絕假借考察、學習、研討、培訓等名義,用公款變相出國(境)旅遊以及公款出國旅遊。嚴禁通過各類學會、協會、基金會、中心、院校、辦事處等組織的出國(境)團組。嚴格控制出國用匯和出訪人員費用標準,嚴禁擅自突破支出項目。6.大力實施政府節能採購。嚴格執行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節能產品政府採購實施意見》(財庫〔2004〕185號),凡使用財政性資金進行採購的,應優先採購《節能產品政府採購清單》中所列節能產品,杜絕採購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消耗、低效率設備和產品。
  7.切實加強後勤管理工作。切實加強後勤管理服務工作,及時對各種耗能設施、設備進行巡視檢查,對高耗能的設施及時採取有效控制措施。加強辦公區域管理,搞好水電設備的日常維護,合理控制公用部位的用水用電。提倡節儉辦事,嚴防各種公用物品物資失管失控。
  三、完善建設節約型社會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規劃指導。把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作為編制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及各類專項規劃、區域規劃和城市發展規劃的重要指導原則。抓緊編制《河南省節約能源“十一五”專項規劃》、《河南省節約用水“十一五”專項規劃》、《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河南省農村沼氣工程建設規劃》等專項規劃。研究建立科學的節約型社會、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及相關統計、核算制度,加強統計工作。
  (二)完善法規標準。抓緊完善資源節約配套法規和規章。提請儘快出台《河南省節約能源條例》,研究制定有關促進綠色採購、廢棄物回收利用等專門法規。結合國家法律法規體系建設,著手研究我省資源節約、綜合利用配套法規,做好相關立法準備工作。加快制定《河南省清潔生產審核實施細則》配套辦法,積極開展企業清潔生產自願審核。建立和完善再生資源的回收、加工和利用體系。強化環保、能效、技術等市場準入管理,制定配套管理辦法。
  做好國家規定的強制性能效標準的貫徹執行和監督檢查工作。嚴格執行國家修訂後的節水型城市考核標準、雨水利用標準,儘快完善地方標準。制定《河南省主要工業產品能耗限額》。儘快出台新型牆材建築工程施工驗收規範、綠色建築評價標準、建築節能工程施工驗收規範以及重要礦產資源開發和綜合利用標準等地方標準。建立土地集約利用評價和考核標準,完善村鎮規劃標準。研究制定全省建設用地控制指標完成情況考核辦法和農村宅基地管理辦法。
  (三)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結合我省實際,組織研究開發解決發展循環經濟的關鍵技術,力爭取得重大突破。一是圍繞農業生產的全過程,研發先進排灌技術、低洼易澇地綜合開發技術;開發生產高效節約多功能的現代農業技術裝備及新興農業、精確農業設備等;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和旱作節水農業技術;開發推廣農村沼氣、太陽能、生物質能源利用技術等。二是圍繞冶金建材工業,開發冶金建材窯爐餘熱利用、高溫煙氣餘熱發電、水煤漿燃燒煉鎂、高效節能鍋爐、節約和替代、能量梯級利用等技術,開發套用電解鋁、電解銅和電解鉛液直接合金化生產合金材料工藝。三是圍繞礦產資源開發,開展低品位礦資源和廢棄尾礦的綜合利用研究,大力示範推廣共伴生礦綜合利用技術、潔淨煤技術等。四是圍繞城市公用基礎設施建設,開發城鄉污水資源化利用技術、生活垃圾處置及資源化利用技術、廢舊電器和可回收材料處理利用技術等,推廣套用新型牆體材料,鼓勵使用新型建築節能、建築太陽能一體化使用技術等。
  (四)進一步完善配套政策
  1.推進水價改革,建立健全有利於促進節約用水和水資源最佳化配置的水價形成機制。制定水價調整方案,做好水利工程水價、公共供水水價、中水水價和全省水資源費徵收標準的調整工作,建立和完善居民生活用水實行階梯式水價制度和非居民用水實行超計畫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規範污水處理設施運營單位污水處理價格管理,確保污水處理設施長周期、高負荷穩定運營。逐步推進農業水價改革,全面整頓農業供水水價秩序,初步建立農業供水末級渠系的水價體系,在有條件的地方開展農業用水實行豐枯水價、季節水價和超定額累進加價試點工作。
  2.合理確定電價。加大實施峰谷分時電價力度。加強生物質能發電、燃氣發電和垃圾發電電價研究,合理確定電價水平。利用電價槓桿促進小火電關停工作,調節電力供求,促進發電設備充分利用,減少設備閒置浪費。對鐵合金、電石、燒鹼、水泥、鋼鐵等高耗能行業實行差別電價。
  3.進一步規範價格管理。改革天然氣計畫內外價格雙軌制,逐步實現價格並軌。改變價格管理方式,將天然氣出廠價由政府定價改為政府指導價。逐步理順天然氣與其他產品比價關係,引導合理用氣、節約用氣,抑制不合理使用。完善價格形成機制,建立天然氣價格與可替代能源價格掛鈎和動態調整的機制。
  4.加強土地審批管理,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在土地審批中嚴格執行用地控制指標,嚴格控制用地增量,凡有存量用地的不得報批新增用地。對土地利用率低、盤活存量不力的地方,要相應核減下年度農轉用指標。全面強化耕地占補平衡工作,建設占用耕地的要保證補充質量、數量相當的耕地。
  5.加大資金投入,支持資源節約項目建設。工業結構調整資金和政策性貸款項目對資源節約和循環經濟重大項目,包括重大循環經濟示範工程、重大技術示範項目、重大資源節約技術開發、技術改造和產業化項目等要給予優先安排。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重點支持一批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的技術開發和改造項目。
  6.落實財稅優惠政策。把國家鼓勵生產、使用節能節水產品、資源綜合利用和廢舊物資回收利用的稅收政策以及鼓勵發展節能省地型建築的經濟政策落到實處。
  (五)強化監督管理。建立高耗能、高耗水落後工藝、技術和設備強制淘汰制度。完善重點耗能產品和新建建築市場準入制度,對達不到最低能效標準的產品,禁止生產、進口和銷售;對公共建築和民用建築達不到建築節能設計規範要求的,不準施工、驗收備案、銷售和使用;對礦山尾礦中資源品位嚴重超標的,要採取強制回收措施。對全省耗能1萬噸標準煤以上的重點耗能企業要建立日常能耗統計上報制度。
  各地要組織好車用乙醇汽油推廣使用、實心粘土磚禁用情況等專項檢查或抽查活動,要重點抓好對煤炭、造紙等高耗水企業及洗車、洗浴等服務業,以及各級財政供給的行政事業單位的節能、節水情況的監督檢查。繼續開展煤炭資源回採率專項檢查。
  (六)加強資源節約工作的領導協調
  1.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職責分工。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對資源節約工作的組織領導,結合本地實際,明確目標,制定規劃,建立機制,落實政策,組織實施。由省發展改革部門牽頭協調,教育、科技、財政、國土資源、建設、交通、水利、農業、商務、國有資產管理、林業、國稅、地稅、質量技術監督、環保、煤炭、統計、法制、機關事務管理、畜牧等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儘快制定具體政策措施,積極做好資源節約工作。要抓緊建立科學的政府績效評估體系,將資源節約責任和實際效果納入各級政府目標責任制和幹部考核體系中。
  2.深入開展宣傳,營造社會氛圍。圍繞“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這一主題,在全社會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資源節約宣傳活動,認真組織、積極參與全國節能宣傳周、全國城市節水宣傳周以及世界水日、土地日、環境日等宣傳活動。新聞媒體要集中宣傳節約資源、發展循環經濟的先進典型,倡導節儉文明的生活方式,逐步形成“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良好社會風尚,不斷提高公眾的資源憂患意識和節約意識。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五年十二月十五日
  4.引導商業和民用節能。監督檢查國家關於空調、冰櫃等產品強制性產品能效標識管理的落實;促進高效節能產品的研發和推廣,加快淘汰落後產品。在政府部門、公用設施、賓館商廈、居民住宅中推廣採用高效節電照明產品。嚴格執行公共建築夏季空調室內溫度最低標準,在全社會倡導夏季用電高峰期間室內空調溫度提高1—2度。在農村大力發展戶用沼氣和大中型畜禽養殖場沼氣工程,推廣節柴節煤灶。
  5.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不斷推進生物質能源、水電、風電、太陽能項目建設,認真抓好已立項的秸稈發電、垃圾發電項目,對成熟的技術在全省進行示範推廣。在農村推廣風能、太陽能利用;研究制定可再生能源價格管理實施措施。重點在大別山、桐柏山、平原缺柴等地區大力培育速生高產、高熱值的薪炭林和木本油料林等能源林,營造能源林基地。
  6.強化電力需求側管理。加強以節電和提高用電效率為核心的需求側管理,制定有效的激勵政策,加大推行力度,鼓勵節約用電。
  7.全面推行契約能源管理和節能投資擔保機制。加快節能技術服務體系建設,為企業實施節能改造提供診斷、設計、融資、改造、運行、管理一條龍服務。
  (二)深入開展節約用水
  1.加快編制全省“十一五”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重點提出2010年用水總量控制目標、節水目標及用水定額指標,包括農業、工業、城鎮生活、建築業和第三產業的節水目標與指標等。各地要相應制定節水建設規劃,並與全省的節水目標相一致。
  2.積極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工作。鄭州、開封、周口等市要儘快啟動節水型社會試點建設,確保試點工作穩步推進。做好鄭州市南水北調中線受水區節水型社會示範區建設。
  3.加快節水工程建設步伐,積極推進節水技術改造。結合工業產業結構、布局的調整和中原城市群建設規劃的實施,重點抓好一批火電、石油化工、造紙、冶金、紡織、建材等高耗水大中型企業節水改造示範工程建設;加強高耗水重點行業和企業的節水技術改造,要規劃建設一批高耗水、高污染的中小企業的節水技術改造示範項目;以煤礦為重點積極推進礦井水資源化利用,提高工業企業循環用水能力,降低成本,實現節水增效。
  4.加快城市供水管網改造工程建設。結合城鎮建設,制定城鎮公共供水管網改造規劃,有計畫開工建設一批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改造工程,降低城市公共管網漏失率,提高輸配水效率和供水效益。
  5.加大節水設備和器具的認證、市場準入和推廣力度。根據《河南省節約用水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各地要制定限期更新使用節水設施、器具的具體辦法,採取有效措施,有計畫地淘汰更換單位和家庭已經投入使用的非節水設施、器具,禁止銷售和新安裝使用明令淘汰的產品,推動城市生活節水。6.推動公共建築、居民生活住宅小區節水和中水設施建設。推進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加快城市供水和污水處理市場的改革。
  7.推進農業節水。繼續推進農業節水灌溉,普及節水灌溉技術,加快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和渠系配套工程、節水灌溉示範工程、農業綜合開發節水示範工程和集雨節灌工程,推廣農業節水灌溉設備套用;開展大型灌區末級渠系節水改造試點建設,提高灌區水利用係數;推廣旱作農業技術,發展旱作節水農業,堅持工程措施與生物、農藝措施相結合,推廣就地攔蓄入滲利用、地面覆蓋、降水高效利用栽培、水肥耦合、雨水集蓄高效利用等技術,實現蓄水、保水、節水和科學用水;擴大節水作物品種和種植面積;支持丘陵、山區農村集雨工程建設;開展農村、集鎮生態衛生旱廁試點。
  8.實行計畫用水。根據用水總量控制和《河南省用水定額》所規定的用水定額指標,合理確定區域年度供用水指標,全面實施計畫用水管理。加強取用水計量管理,普及取用水計量設施;做好各行業的取水量、用水量、用水效率和效益的統計工作。力爭2006年底前,所有省轄市和縣(市)實行計畫用水管理。
  9.建立水資源管理信息系統,提升節水管理水平。儘快完成水資源管理基礎數據統計系統和水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實現水資源管理和節水管理的網路化;加強地下水資源管理,完成主要城市地下水自動監測系統和水資源管理公共信息查詢系統建設,嚴格控制超采、濫采地下水。10.落實節水“三同時”制度。各地要依據《河南省節約用水管理條例》的規定,對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項目,實行用水、節水評估和水資源論證制度。
  (三)強化節約用地
  1.認真落實城市集約用地,以集約促節約。建立激勵約束機制,積極引導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在已用的建設用地中推行多次利用或複合利用,充分挖掘存量土地的潛力。在工業集聚區、開發區(園區)積極推廣套用多層標準廠房,嚴格限制建造單層廠房。
  2.大力推進農村節約用地。按照集約節約利用土地的原則做好農村用地規劃,促進農村土地節約。深入開展“空心村”、磚瓦窯場和工礦廢棄地“三項整治”,最大限度地減少農村建設用地的閒置浪費;嚴格控制村莊建設用地規模,強化規劃指導作用,進一步加強宅基地管理;盤活鄉鎮企業空閒、閒置土地,提高集體建設用地的利用效率。
  3.深入開展基本農田整治。加大土地開發整理力度,進一步整合土地資源,使全省基本農田數量保持穩定,質量明顯提高,布局更加合理,促進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強。發展立體農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加強礦區沉陷區復墾治理。建立完善礦區復墾和生態環境恢復補償機制,加大復墾治理投入。
  5.積極開展“禁實”工作,切實保護土地。逐步禁止實心粘土磚的生產和使用,進一步治理毀田燒磚、破壞耕地現象。按照全省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的要求,按時完成“禁實”任務。
  (四)提高節約用材和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1.促進共伴生物、廢物綜合利用。要以煤礦瓦斯利用為重點,推進煤層氣綜合利用項目建設,綜合開發利用煤、鋁土礦、金銀等共伴生礦資源。以粉煤灰、煤矸石、煤泥、尾礦和冶金、化工廢渣及有機廢水綜合利用為重點,推進工業廢物綜合利用。
  2.做好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以再生鋁、再生鉛為重點,做好廢舊金屬、廢舊輪胎、廢紙、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等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儘快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加工、利用體系。建立垃圾分類收集和分選系統,重點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泥資源化利用。
  3.推廣秸稈綜合利用和沼氣使用,開展農村節約活動。綜合利用農村秸稈、畜禽糞便等農業廢棄物,積極發展生物質能源,推廣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以及秸稈氣化、固化成型、發電、養畜技術。以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為重點,推廣大中型沼氣工程。以生產、生活廢棄物利用為重點,在農村推廣“沼氣池、青貯氨化池、太陽能豬舍、改廁、改廚”等生態工程。以中原肉牛羊產業帶、黃河灘區綠色奶業示範帶為重點區域,推廣秸稈養殖示範工程。全面推廣測土配方技術和節肥、節藥技術,注重土壤改良。增施有機肥,鼓勵秸稈和糞便還田。鼓勵並推廣農膜回收利用。
  4.全面開展節約用材。加強重點行業原材料消耗管理。嚴格設計規範、生產規程、施工工藝等技術標準和材料消耗核算制度,推行產品生態設計和使用再生材料;鼓勵生產高強度和耐腐蝕金屬材料,提高材料強度和使用壽命;加強木材節約代用;重點研究制定禁止食品、藥品等過度包裝的措施。落實發展散裝水泥的政策措施,加大散裝水泥推廣力度。
  (五)加快循環經濟發展
  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積極推進我省循環經濟發展。儘快制定我省循環經濟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發展循環經濟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
  (六)建設節約型機關
  1.倡導艱苦奮鬥精神。各級政府及部門機關要強化節約意識和艱苦奮鬥精神,嚴格執行各項財務制度,強化預算約束,嚴禁公用經費超支和各種鋪張浪費行為,扎紮實實地做好建設節約型機關的各項工作,務求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2.節約時間,提高辦事效率。要把建設節約型機關同建設服務型機關緊密結合起來,自覺堅持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斷強化機關幹部職工的時間觀念和效率意識,科學合理地安排工作,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
  3.改進作風,精簡會議、檔案,從嚴控制公務活動。發文要力求簡短。嚴格控制紙質檔案、紙質簡報的發文範圍和印刷份數。堅決控制、壓縮會議數量、會期和規模,提倡開短會和電視電話會議,鼓勵、提倡並逐步推行視頻會議。確需召開的各類工作會議,必須嚴格控制會議規模、時間,認真執行會議經費管理的有關規定。嚴格控制公務活動規模,避免重形式、比規格、講排場等問題發生。嚴格執行公務接待的有關規定,不搞超規格接待,堅決杜絕私客公請,嚴禁各類公款饋贈,同城區各機關之間工作交往不準安排招待和宴請。領導同志到基層調查研究、檢查工作,要輕車簡從,不搞層層陪同。
  4.減少開支,節約行政經費。規範公用經費預算管理,嚴格公用經費支出審批程式,從緊控制辦公經費支出,規範辦公用品的配備、採購、領用,嚴禁以辦公用品名義列支其他費用。購置公務用車必須按規定標準並且要優先選用節能環保車型,嚴禁超標準配備、購置和使用公務用車,加強公務用車使用、燃油和維修管理,降低公務用車運行成本。合理確定車輛使用年限,及時報廢、淘汰環保不達標、油耗高的車輛。嚴格控制政府機關辦公用房建設,確因無房、危房需要新建、改擴建和加固改造的,要嚴格執行審批程式。辦公用房裝修要遵循簡樸莊重、經濟適用的原則,嚴格控制裝修費用。
  5.嚴格公費出國管理。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加強因公出國(境)管理,杜絕假借考察、學習、研討、培訓等名義,用公款變相出國(境)旅遊以及公款出國旅遊。嚴禁通過各類學會、協會、基金會、中心、院校、辦事處等組織的出國(境)團組。嚴格控制出國用匯和出訪人員費用標準,嚴禁擅自突破支出項目。6.大力實施政府節能採購。嚴格執行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節能產品政府採購實施意見》(財庫〔2004〕185號),凡使用財政性資金進行採購的,應優先採購《節能產品政府採購清單》中所列節能產品,杜絕採購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消耗、低效率設備和產品。
  7.切實加強後勤管理工作。切實加強後勤管理服務工作,及時對各種耗能設施、設備進行巡視檢查,對高耗能的設施及時採取有效控制措施。加強辦公區域管理,搞好水電設備的日常維護,合理控制公用部位的用水用電。提倡節儉辦事,嚴防各種公用物品物資失管失控。
  三、完善建設節約型社會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規劃指導。把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作為編制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及各類專項規劃、區域規劃和城市發展規劃的重要指導原則。抓緊編制《河南省節約能源“十一五”專項規劃》、《河南省節約用水“十一五”專項規劃》、《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河南省農村沼氣工程建設規劃》等專項規劃。研究建立科學的節約型社會、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及相關統計、核算制度,加強統計工作。
  (二)完善法規標準。抓緊完善資源節約配套法規和規章。提請儘快出台《河南省節約能源條例》,研究制定有關促進綠色採購、廢棄物回收利用等專門法規。結合國家法律法規體系建設,著手研究我省資源節約、綜合利用配套法規,做好相關立法準備工作。加快制定《河南省清潔生產審核實施細則》配套辦法,積極開展企業清潔生產自願審核。建立和完善再生資源的回收、加工和利用體系。強化環保、能效、技術等市場準入管理,制定配套管理辦法。
  做好國家規定的強制性能效標準的貫徹執行和監督檢查工作。嚴格執行國家修訂後的節水型城市考核標準、雨水利用標準,儘快完善地方標準。制定《河南省主要工業產品能耗限額》。儘快出台新型牆材建築工程施工驗收規範、綠色建築評價標準、建築節能工程施工驗收規範以及重要礦產資源開發和綜合利用標準等地方標準。建立土地集約利用評價和考核標準,完善村鎮規劃標準。研究制定全省建設用地控制指標完成情況考核辦法和農村宅基地管理辦法。
  (三)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結合我省實際,組織研究開發解決發展循環經濟的關鍵技術,力爭取得重大突破。一是圍繞農業生產的全過程,研發先進排灌技術、低洼易澇地綜合開發技術;開發生產高效節約多功能的現代農業技術裝備及新興農業、精確農業設備等;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和旱作節水農業技術;開發推廣農村沼氣、太陽能、生物質能源利用技術等。二是圍繞冶金建材工業,開發冶金建材窯爐餘熱利用、高溫煙氣餘熱發電、水煤漿燃燒煉鎂、高效節能鍋爐、節約和替代、能量梯級利用等技術,開發套用電解鋁、電解銅和電解鉛液直接合金化生產合金材料工藝。三是圍繞礦產資源開發,開展低品位礦資源和廢棄尾礦的綜合利用研究,大力示範推廣共伴生礦綜合利用技術、潔淨煤技術等。四是圍繞城市公用基礎設施建設,開發城鄉污水資源化利用技術、生活垃圾處置及資源化利用技術、廢舊電器和可回收材料處理利用技術等,推廣套用新型牆體材料,鼓勵使用新型建築節能、建築太陽能一體化使用技術等。
  (四)進一步完善配套政策
  1.推進水價改革,建立健全有利於促進節約用水和水資源最佳化配置的水價形成機制。制定水價調整方案,做好水利工程水價、公共供水水價、中水水價和全省水資源費徵收標準的調整工作,建立和完善居民生活用水實行階梯式水價制度和非居民用水實行超計畫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規範污水處理設施運營單位污水處理價格管理,確保污水處理設施長周期、高負荷穩定運營。逐步推進農業水價改革,全面整頓農業供水水價秩序,初步建立農業供水末級渠系的水價體系,在有條件的地方開展農業用水實行豐枯水價、季節水價和超定額累進加價試點工作。
  2.合理確定電價。加大實施峰谷分時電價力度。加強生物質能發電、燃氣發電和垃圾發電電價研究,合理確定電價水平。利用電價槓桿促進小火電關停工作,調節電力供求,促進發電設備充分利用,減少設備閒置浪費。對鐵合金、電石、燒鹼、水泥、鋼鐵等高耗能行業實行差別電價。
  3.進一步規範價格管理。改革天然氣計畫內外價格雙軌制,逐步實現價格並軌。改變價格管理方式,將天然氣出廠價由政府定價改為政府指導價。逐步理順天然氣與其他產品比價關係,引導合理用氣、節約用氣,抑制不合理使用。完善價格形成機制,建立天然氣價格與可替代能源價格掛鈎和動態調整的機制。
  4.加強土地審批管理,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在土地審批中嚴格執行用地控制指標,嚴格控制用地增量,凡有存量用地的不得報批新增用地。對土地利用率低、盤活存量不力的地方,要相應核減下年度農轉用指標。全面強化耕地占補平衡工作,建設占用耕地的要保證補充質量、數量相當的耕地。
  5.加大資金投入,支持資源節約項目建設。工業結構調整資金和政策性貸款項目對資源節約和循環經濟重大項目,包括重大循環經濟示範工程、重大技術示範項目、重大資源節約技術開發、技術改造和產業化項目等要給予優先安排。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重點支持一批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的技術開發和改造項目。
  6.落實財稅優惠政策。把國家鼓勵生產、使用節能節水產品、資源綜合利用和廢舊物資回收利用的稅收政策以及鼓勵發展節能省地型建築的經濟政策落到實處。
  (五)強化監督管理。建立高耗能、高耗水落後工藝、技術和設備強制淘汰制度。完善重點耗能產品和新建建築市場準入制度,對達不到最低能效標準的產品,禁止生產、進口和銷售;對公共建築和民用建築達不到建築節能設計規範要求的,不準施工、驗收備案、銷售和使用;對礦山尾礦中資源品位嚴重超標的,要採取強制回收措施。對全省耗能1萬噸標準煤以上的重點耗能企業要建立日常能耗統計上報制度。
  各地要組織好車用乙醇汽油推廣使用、實心粘土磚禁用情況等專項檢查或抽查活動,要重點抓好對煤炭、造紙等高耗水企業及洗車、洗浴等服務業,以及各級財政供給的行政事業單位的節能、節水情況的監督檢查。繼續開展煤炭資源回採率專項檢查。
  (六)加強資源節約工作的領導協調
  1.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職責分工。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對資源節約工作的組織領導,結合本地實際,明確目標,制定規劃,建立機制,落實政策,組織實施。由省發展改革部門牽頭協調,教育、科技、財政、國土資源、建設、交通、水利、農業、商務、國有資產管理、林業、國稅、地稅、質量技術監督、環保、煤炭、統計、法制、機關事務管理、畜牧等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儘快制定具體政策措施,積極做好資源節約工作。要抓緊建立科學的政府績效評估體系,將資源節約責任和實際效果納入各級政府目標責任制和幹部考核體系中。
  2.深入開展宣傳,營造社會氛圍。圍繞“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這一主題,在全社會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資源節約宣傳活動,認真組織、積極參與全國節能宣傳周、全國城市節水宣傳周以及世界水日、土地日、環境日等宣傳活動。新聞媒體要集中宣傳節約資源、發展循環經濟的先進典型,倡導節儉文明的生活方式,逐步形成“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良好社會風尚,不斷提高公眾的資源憂患意識和節約意識。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五年十二月十五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