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支持南陽市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支持南陽市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由河南省人民政府於2011年1月21日發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支持南陽市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
  • 單位:河南省人民政府
  • 時間:2011-1-21
  • 作用:加快南陽市經濟社會發展
法規頒布,法規內容,

法規頒布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支持南陽市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
工商經貿
豫政9號
河南省政府
2011-1-21

法規內容

各省轄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門:
南陽市是全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省轄市,是全省糧食核心生產區之一,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地。為統籌做好工程建設、移民遷安和水質保護工作,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大對庫區幫扶工作力度、支持南陽市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要求,現提出以下意見,請認真貫徹落實。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重在持續、重在提升、重在統籌、重在為民”要求,以促進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主線,堅持自身發展和政策幫扶相結合,著力推進南陽市“一個載體、三個體系”(以產業集聚區為載體,現代產業體系、現代城鎮體系、自主創新體系)建設,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
(二)基本原則。堅持重在為民,統籌解決關係全局和民生的重大問題;堅持生態環境優先,處理好水源地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堅持自力更生,處理好自我發展與政策幫扶的關係;堅持城鄉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堅持因地制宜,做大做強特色經濟。
(三)戰略任務。
---創建河南省高效生態經濟示範區。高效利用區域優勢生態資源,創新發展模式,培育壯大生態經濟,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統一,形成生態循環、資源合理利用、經濟效益顯著的生態經濟示範區域。
---培育豫鄂陝省際區域性中心城市。完善城市功能,拉大城市框架,強化產業支撐,加快人口集聚,不斷提高區域影響力,培育豫鄂陝省際區域性中心城市。
---建設新能源、光電和重大裝備製造基地。以新能源、光電和裝備製造等為重點,培育戰略新興產業,壯大戰略支撐產業,建設全省重要的新能源、光電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和重大裝備製造基地。---打造豫鄂陝結合部綜合交通樞紐。加快現代交通支撐體系建設,實現與鄭州綜合交通樞紐互動發展,打造豫鄂陝結合部綜合交通樞紐。
(四)主要目標。到2015年,基本形成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適應的高效生態經濟發展模式,人均生產總值達到全省平均水平。人均公共服務能力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城鄉居民收入水平顯著提升,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基本覆蓋。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明顯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省轄丹江口入庫水質穩定在國家規定水平以上。
二、促進移民安穩致富,確保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順利實施
(五)做好移民遷安工作。認真落實支持丹江口水庫移民搬遷的財政扶持、項目傾斜、困難群體救助等政策,確保如期完成移民搬遷安置任務。加大移民新村配套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保障力度,改善移民生產生活條件。著眼庫區及上游生態保護及修復,妥善解決庫區淹沒線上留置人口人均耕地偏少問題。研究制定水源地生態移民規劃和配套政策,儘快啟動生態移民搬遷安置。
(六)促進移民安穩致富。多層次、多渠道支持移民安置區經濟社會發展。優先解決移民安置區交通、飲水、住房、水利、土地治理、扶貧開發、勞動技能培訓、農村新能源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促使移民快速融入當地社會,共同發展致富。鼓勵移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和勞務經濟。支持移民自主創業,移民從事個體經營、創辦企業,2015年前免費登記註冊。落實安置區移民從事二、三產業現有稅收減免退等優惠政策。將移民遷安縣優先納入新農保試點範圍。淅川縣境內移民安置比照外遷移民幫扶政策執行。
(七)完善後期扶持政策。加強對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產業發展的指導和扶持,在制定產業政策、發展規劃和項目建設方面優先支持庫區和移民安置區。有關部門要在“十二五”規劃及專項規劃中統籌考慮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經濟社會發展,在安排農村道路、農村沼氣、安全飲水、危房改造、水利設施、電網改造、空心村整治、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水土保持和社會事業等年度投資計畫時,向庫區和移民安置區傾斜。鼓勵省內受水地區向庫區和移民安置區實施對口幫扶。爭取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公司在南陽設立分公司。支持由南陽市企業投資建設渠首水電站。加大對淅川縣的幫扶力度,執行省對縣最高扶持標準。支持建設淅川縣城至滬陝高速丹水連線線和丹江口土關埡至陶岔渠首高等級公路。
三、加快結構調整,提高經濟綜合競爭力
(八)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支持南陽市建設優質糧食、優質畜產品、特色農產品、優質林產品四大生產加工基地。加強糧食主產區建設,實施中低產田改造和高產田鞏固提升工程,推進鴨灌、引丹和宋崗等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建設現代化節水灌溉示範區。最佳化農業種植結構和區域布局,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品牌與基地,加快發展生態畜牧業,規劃建設肉牛、生豬、奶牛、肉雞等養殖基地,培育中原肉牛產業集聚區和牧原生豬產業集群。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建立健全農業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服務體系,支持市、縣級畜產品質量監測中心和鄉鎮防疫檢疫中心站、鄉村畜禽良種繁育推廣基地建設。
(九)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支持南陽市發展先進制造業,培育壯大優勢產品、優勢企業和優勢產業,建設一批新型產業基地和特色產業集群,加快構建現代工業體系。加快建設以生物質能源、太陽能光伏為主體的新能源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突出高端帶動和集群發展,加快光電顯示、光電信息記錄材料、光電轉換產業化,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光電產業基地。做大做強石油鑽采設備、防爆電機、汽車及零部件、電器機械等四大特色產業鏈,建設重要的新型裝備製造基地。支持在西峽、淅川縣建設全國汽車零部件研發生產基地。加快發展紡織、食品等消費品產業,以鎮平毛衫、新野棉紡織、鄧州服裝、南召絲綢家紡等為重點,建設具有服裝、家紡和終端產品特色的紡織產業基地。擴大麵製品、肉製品、乳製品、果蔬加工等食品產業規模。重點發展精深加工產品,提高鋼鐵、化工產業節能降耗和綜合利用水平。按照“四集一轉”(企業集中布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合構建,促進人口向城鎮轉移)要求,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全面擴大產業集聚規模,提升節約集約水平和人口承載能力。加快培育優勢企業。深化優勢骨幹企業與上下游企業整合重組,提升重點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培育一批大型企業集團。
(十)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按照做大規模與提升層次並重、做強傳統服務業與培育新興服務業並重原則,支持南陽市加快構建結構合理、功能完備、特色鮮明的現代服務業體系。大力發展物流、金融、會展、信息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南陽機場航空商務配送中心等現代物流基地建設,增強對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的支撐服務能力。加快發展商貿流通、文化旅遊等生活性服務業。規劃建設豫西南區域性商貿中心,打造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恐龍遺蹟公園、南陽楚漢文化、中醫藥文化、玉文化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桐柏山淮河源頭等文化旅遊品牌。支持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景區、伏牛山景區等景區重點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建設市、縣兩級市場監測網路,建立完善儲備應急體系。到2015年,農村連鎖超市覆蓋南陽市100%的鄉鎮和95%以上的行政村。
(十一)著力發展開放型經濟。支持南陽市承接產業轉移,圍繞中心城區,建設鄧州、唐河、鎮平、新野環市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推進產業集群、產業鏈招商,支持與知名企業開展戰略合作。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吸引外資投資特色優勢產業,擴大基礎設施、教育、衛生、生態環保、扶貧開發等領域利用外資規模,鼓勵具備條件的企業通過資產重組、併購等方式到境外融資。推動企業開展對外承包和勞務合作業務,建立外派勞務基地,打造外派勞務品牌。支持南陽市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加強南陽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南陽機場口岸對外開放,完善大通關機制。推進區域經濟合作,全方位、多領域拓展區域合作空間,有序承接沿海產業轉移。積極推動與京津等受水地區的技術交流和經濟合作。
四、加快城鎮化進程,增強經濟發展的推動力
(十二)加快構建新型城鎮體系。按照特色明顯、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資源節約、生態良好的原則,推進現代城鎮體系建設。堅持城鄉統籌,綜合考慮人口、面積、區位和經濟實力等因素,最佳化城鎮空間布局,加快形成以南陽市為中心,以縣城為依託,以中心鎮為支撐,以一般鄉鎮和新型農村社區為基點的層次分明、結構合理、功能互補、協調發展的現代城鄉體系。以寧西鐵路、焦枝鐵路和許南襄、滬陝高速公路等重要通道為依託,構築以南陽市中心城市為核心,由鄧州市、唐河縣、社旗縣、方城縣、南召縣、內鄉縣等周邊城鎮組成的城市集群,推動鄧州市加快向大城市邁進,促進唐河、鎮平、新野、方城縣發展成為中等城市,支持淅川、西峽縣相向聯動發展。積極推進特色中心鎮建設,突出抓好鄧州市穰東鎮、淅川縣荊紫關鎮等中州名鎮、歷史文化名鎮、特色景觀旅遊名鎮等創建工作。積極穩妥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
(十三)積極推進中心城區建設。支持南陽市建設豫鄂陝省際區域性中心城市。堅持城市建設與產業發展並重,強化樞紐地位,增強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環境,全面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和區域發展輻射能力。加快舊城和城中村改造、白河兩岸開發、城市內河水系綜合整治,推進城市道路、供排水、供電、供熱、供氣和信息化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居住環境,提高城市品位。強化產業支撐,推動產城融合發展,加快中心城區新能源、光電產業集聚區和高新技術開發區發展。支持建設南陽新區,拓展城區發展空間;支持建設鴨河新能源工區和官莊石油化工工區。力爭到“十二五”末,南陽市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130平方公里,人口達到150萬人。
(十四)加快農村人口向城鎮集聚。支持南陽市發展特色縣域經濟,扶持重點小城鎮發展,加速農村人口向城鎮集聚。改革現行戶籍管理制度。在城鎮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穩定職業或生活來源的人員及其直系親屬,可自願辦理城鎮常住居民戶口,在教育、醫療、社保、就業、住房等方面與城鎮居民享受同等待遇。積極探索農村宅基地和承包地流轉、退出補償等制度。完善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建立被征地農民生活保障長效機制。提高進城農民就業再就業能力,完善進城農民就業扶持體系。
五、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十五)建設河南省高效生態經濟示範區。依託丹江口庫區、淮河源頭等典型生態系統,發揮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良的獨特優勢,支持南陽市建設高效生態經濟示範區。加快推行企業內部清潔生產和資源循環利用,建設生態工業園區;加快形成由若干生態工業園區組成的生態產業集群,實現生產過程再循環、再利用;加快推動經濟體系高效運轉,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探索具有生態系統特徵的集約節約經濟發展模式。南陽市要抓緊組織編制高效生態經濟示範區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儘快推進示範區建設。
(十六)加大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力度。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體系,重點建設伏牛山、桐柏山生態屏障和丹江口水庫環庫綠化帶以及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乾渠兩側生態林工程。爭取丹江口水庫匯水區森林納入國家天保工程範圍,力爭水源區25度以上坡耕地納入國家退耕還林工程“十二五”規劃。強化環境保護。以確保水源地水質安全為重點,加強城鄉污染綜合整治;以畜禽養殖污染、土壤污染、農村生活垃圾污染治理為重點,有效控制農村面源污染;加大工業治污力度,防止工業污染向農村轉移。加快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和丹江口水庫匯水範圍內的鄉鎮全面建設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加大重點河流治污力度,支持老鸛河、丹河、唐白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和環保設施建設。加強環境監測、監察和輻射能力建設,建立健全應急和預警體系,支持建設渠首環境監測和科研中心。
(十七)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推進土地綜合整治,加大對南陽市基本農田建設、土地整理和耕地開發支持力度。加強水資源綜合管理,健全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制度。加快重點領域節能降耗重點工程和城市大氣污染防治工程建設,發展資源再生利用、節能服務和環保產業。大力淘汰落後產能,推行國內領先的能耗、物耗、水耗標準。鼓勵支持省優勢企業對南陽市礦產資源實施整裝地質勘查,推動重要礦產資源整合,提高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質量和效益。支持南陽市加快建設循環經濟園區。加快淘汰縣城分散供熱燃煤鍋爐,支持環庫周縣(市)實行清潔燃料集中供熱。
六、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服務保障能力
(十八)構建安全、方便、快捷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通過改造提升南陽地區性綜合交通樞紐地位,形成多種交通運輸方式合理布局、高效銜接、內接外暢的現代交通支撐體系。完成南陽機場改擴建工程,大幅提升硬體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加快推進鄭渝鐵路、運城至三門峽至十堰鐵路、寧西鐵路新建二線建設和南陽火車站改擴建,適時謀劃寧西鐵路與襄十鐵路連線線和南陽至周邊城市城際鐵路建設。建成內鄉至鄧州高速公路;加快建設三門峽至淅川高速公路、武西高速公路欒川至西峽段。提升國道、省道服務水平和通行效率,對幹線公路穿越城區路段進行繞城改造。加強旅遊景區交通設施建設。繼續改造提升農村公路,重點實施縣鄉公路和危橋改造工程,實現“鄉鄉聯、縣縣暢”。結合機場、鐵路客運專線、鐵路運輸大通道、高速公路、幹線公路和鐵路、公路運輸場站建設,把南陽市建成豫鄂陝結合部的綜合交通樞紐。
(十九)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以提高保障能力為核心,建設綜合防洪減災體系、水資源保障體系。加強洪水控制工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骨幹河道治理等工程建設,集中建成一批大型水利骨幹工程。新建石步河水庫等骨幹水利工程,搞好丹江、唐河、白河、鸛河幹流防洪治理等重點河道治理工程,加快城鎮防洪工程和排水體系建設,對區域內河道按二十年一遇(主要城區按一百年一遇)防洪標準分期進行治理。實施鴨河口、引丹、宋崗等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及節水改造,恢復、擴建及配套虎山、趙灣等中型灌區和小型灌區。
(二十)最佳化能源結構。積極發展核電,最佳化發展火電,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完善能源輸送網路,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能源保障供應體系。強力推進南陽核電前期工作,力爭“十二五”初開工建設,同步建設南陽天池抽水蓄能電站。支持建設宛西電廠等電源項目。積極發展熱電聯產,支持建設南陽白河南、鄧州熱電項目,提高城市供熱能力。大力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纖維乙醇、大型工業沼氣、生物質柴油、生物質成型燃料等為重點,加快推進南陽國家生物質能源示範區建設。積極發展風電、水電和光伏發電。加快推進南陽1000千伏特高壓輸變電項目和500千伏電網建設,完善220千伏地區性主幹網架和城市電網,積極實施新一輪農網升級改造,建成各級電壓匹配、運行安全可靠靈活的智慧型化電網。
七、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構建和諧社會支撐體系
(二十一)加快教育、文化、體育事業發展。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加大對義務教育學校校舍安全工程建設的支持力度;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優先安排職教攻堅項目,支持建設省示範性職業教育園區和職教實訓基地;穩步發展高等教育,重點支持南陽師範學院、南陽理工學院、南陽醫專適度擴大教育規模,加強內涵建設,提高重點學科建設水平。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加大文化惠民工程和文化遺產保護資金投入,完善公共文化設施布局。全面完成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農家書屋建設工程建設。積極發展體育事業。支持中心城區體育場館及配套設施建設,完成行政村和社區全民健身工程建設;提高體育賽事舉辦能力和接待服務水平,支持辦好第七屆全國農運會。
(二十二)完善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快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增強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優先安排南陽“三院一所兩中心”建設項目。大力支持南陽中心城區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重點扶持南陽市農運會應急救援中心、120指揮中心、集中消毒供應中心醫療服務體系項目建設。推進中藥現代化,扶持南陽中醫藥事業發展。支持籌建張仲景國醫學院。
(二十三)健全就業和社會保障制度。加強公共就業培訓服務體系建設,建立統一規範的人力資源市場。加大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遷安移民、失地農民、關停和破產重組企業失業人員的職業培訓和就業服務支持力度,落實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政策,支持南陽品牌化勞務輸出基地建設。加快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制度,穩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實現城鎮職工、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覆蓋。優先安排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城鄉社區服務設施建設和城鄉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項目。
八、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增強自主發展能力
(二十四)加大財稅支持力度。積極爭取國家設立丹江口庫區經濟社會發展基金和對庫區實施對口支援。實施財政激勵政策,2010-2012年南陽市各產業集聚區當年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收入超過2009年考核基數按比例上繳省財政部分,城市新區上述三稅超過上年基數按比例上繳省財政部分,全額獎勵給南陽市。充分考慮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生態保護建設、環保設施運行及維護、移民搬遷安置及發展穩定等因素,增加對南陽市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補助。省財政在測算均衡性轉移支付時,將南陽市本級負擔的農村義務教育免公用經費、城市義務教育免雜費、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低保等地方配套資金計入基本支出需求,對南陽市本級標準財力不能滿足基本支出需求的部分適當給予補助。加大財政性投資項目支持力度,國家財政撥款安排的商品糧棉基地、農業產業化工程、生態保護和污染治理、灌區改造、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農村沼氣和飲水安全、農村公路等社會事業投資項目向南陽市傾斜,對涉及水源區生態保護、污染防治、病險水庫加固和移民遷安基礎設施的項目適當減免地方財政配套。
(二十五)加強金融扶持。引導各商業銀行擴大貸款規模,增加創新型企業授信額度,對重大關鍵技術和設備引進給予信貸支持。推進地方金融機構改革,支持具備條件的縣級農村信用社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或農村合作銀行,允許有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加快推進南陽商業銀行跨區經營,大力開展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試點。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優先支持南陽市培育企業上市和發行企業債券。
(二十六)增強土地保障能力。穩步推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制度改革,開展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試點,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流轉市場。鼓勵探索創新最佳化土地資源配置方式。省可控建設用地計畫指標優先支持南陽市重點項目和產業集聚區。省在分配年度計畫指標時向南陽市傾斜,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移民安置、農運會場館及配套設施用地計畫由省統籌協調解決。
九、加強指導協調,落實保障措施
(二十七)著力加強組織協調。省直有關部門要研究制定本部門支持南陽市加快發展的具體政策措施,在有關專項規劃編制、政策實施、項目安排、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給予積極指導和支持。省發展改革委要加強本意見與“十二五”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和其他相關規劃的銜接,協調省直有關部門和南陽市跟蹤分析本意見實施情況,督促重大項目、重大政策落實,組織開展績效評估,每年向省政府書面報告本意見落實情況。
(二十八)全面完成目標任務。南陽市政府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實施措施,明確工作責任,完善工作機制,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加強與省直有關部門的溝通銜接,全面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南陽市各級政府和部門要切實把主要精力用在加快發展上,增強責任意識,轉變作風,搶抓機遇,把外部支持轉化為加快地方發展的巨大動力,推動南陽市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新跨越,為實現中原崛起做出新貢獻。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一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