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時政歌謠

河南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夏商以來直到宋金為止,河南幾乎一直是歷代帝王建都之地。它是勞動人民有感於時事政治現狀而創作的口頭韻文作品。它表明了勞動人民對某些政治人物、 政治事件、政治形勢及政治措施的總體認識和基本態度。它從創作者主體方面而言需要有四個條件: 知情、關情、會編、敢編。這四者河南人都具備。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河南時政歌謠
  • 創作年代:近當代
  • 作品出處:《河南時政歌謠》
  • 文學體裁:歌謠
  • 作者:馬華祥
作者簡介,內容詳情,時政歌謠含義,時政歌謠的產生,相關歌謠,

作者簡介

馬華祥(1959—)男, 廣西玉林人, 河南師範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主要從事民間文學與古代戲曲研究。

內容詳情

河南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夏商以來直到宋金為止,河南幾乎一直是歷代帝王建都之地。身處天子腳下的河南人創作了大量的時政歌謠河南時政歌謠富有傳統特色:一、敢於把矛頭宜指最高統治者,公開揭帝後之短、之醜、之劣、之毒;二、對宦官、外戚、奸臣把持朝政、禍國殃民現象深惡痛絕,大膽譴責;三、對清官廉吏的歌頌總是發自肺腑由衷讚美,流露出無比的敬愛之情;四,富於現實性、政治性和鬥爭性,感情強烈,愛憎分明,語言形象生動,簡短有力。
歌謠是一個民族靈魂,一個民族的象徵

時政歌謠含義

是勞動人民有感於時事政治現狀而創作的口頭韻文作品。它表明了勞動人民對某些政治人物、 政治事件、政治形勢及政治措施的總體認識和基本態度。

時政歌謠的產生

從創作者主體方面而言需要有四個條件: 知情、關情、會編、敢編。這四者河南人都具備。
知情:這是河南人的優越條件。河南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 夏商以來直到宋金為止, 河南幾乎一直是歷代帝王建都之地。舉凡宮中穢事、朝廷變亂、政權更替、官僚爭鬥的種種內幕, 身處天子腳下的河南人總要比外地人知道得更早、 更多、 更詳細、 更準確。
關情: 河南人長期和國君生活在同一地域, 養成了熱衷政治、 好論朝廷得失的習慣, 其實這也是形勢使然。 因為中原是建都佳處, 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逐鹿中原” 成了每個時代英雄稱霸中國的重要一幕, 得河南就意味著得天下。每當戰亂, 河南人總是遭殃最嚴重。 因此, 他們不得不關心國家存亡與朝廷政治措施利弊。這一切對他們關係是太密切了。
會編:河南人是先開化的中國人, 文化水平普遍高於外地人。 早在遠古三代時, 河南人就創作了時政歌謠
敢編:河南人經歷政治事件多, 見識廣, 連皇帝大臣都有幸見到, 膽子自然大。正因為河南人知情、關情、 會編、敢編, 所以河南時政歌謠非常豐富, 戰鬥力也特彆強大, 富有傳統特色。

相關歌謠

《鬧五更》:
一更來姑娘看龍燈,嫂嫂為她扮花容。
放落青絲髮,梳起龍鳳頭。
大紅襖兒拼上白綾裙。
對襟披風輕巧巧,三寸金蓮左右分。
或勿把囡兒嫁平陽》:
姆媽娘,勿把囡兒嫁平陽。
平陽三條啊四條洋,前門介海水白洋洋
後門開介大貓拖豬娘,直介歸家望親娘。
好的親娘打卵卵,勿好親娘摜你三巴掌。
不怨大,不怨娘,只怨媒人爛肚腸。
以《十八歲媛主配周歲郎》:
十八歲媛主配周歲郎,日裡餵奶吃,
夜裡打尿包,還要抱起看光光。
叫他丈夫讓人笑,叫他兒子理不當。
可以看出古代婦女的生活風貌,三寸金蓮成了審美追求。也反映了女人的命運不由自己支配的人生憂慮。同時,反映了封建時代荒唐的童養媳婚姻對女性的摧殘。
田歌則任意延長,帶有歌詞,如《長年嘆》:
田頭田尾拋的荒,老婆兒子 人供。
田頭田尾曠的曬,老婆兒子人帶。
或《耕田歌》:
耕田耕三畝哎,日曬皮肉烏哎......
或《六月》:
六月早稻黃又黃,打把稻劍日日忙。
天光割來露水谷,下半日割來好上倉。
而《十月》:
十月裡來降白霜,長年獨自困硬床。
困到半夜西風起,腳骨縮攏到下巴。
反映了農民生存的艱難不易。緊張的勞動,貧苦的生活,在這類歌謠中有了生動的反映。
如《懶漢歌》:
天光露水白蒙蒙,等等日晝日頭紅。
日晝日頭猛蒸蒸,等等黃昏開夜工。
黃昏蚊子千千萬,不如明天起五更
懶漢的形象以反嘲的詞句予以生動的描繪,足以讓人辛苦之後開心一笑以解疲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