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療

沙療

沙療是埋沙療法的簡稱,是目前國際健身治病潮流新療法,是維吾爾民族文化遺產,是維吾爾傳統醫療方法之一,是世界傳統民族醫學重要組成部分。吐魯番維吾爾人民利用田沙醫治風濕類疾病歷史悠久,地域色彩和民族色彩濃郁。它是世界上最好的沙療資源,是我國唯一著名的沙療聖地。

2014年11月,“沙療”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沙療
  • 全稱:埋沙療法
  • 簡介:國際健身治病潮流新療法
  • 屬於:維吾爾民族文化遺產
  • 產生時間:13世紀初
  • 套用地方:具有沙漠地帶的國家
  • 發明者:巴音·汗家族
  • 分類:全身或局部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概念,發明歷史,古籍記載,療效,分類,室內療法,注意事項,開展地,沙浴的分類,按沙浴環境,按沙浴部位,

概念

是將裸露的身體置於適宜的沙土中,利用沙土的理化特性以增強體質、防治疾病的一種療法,誕生於13世紀初,因沙子中富含磁鐵礦物質,在陽光的照射下,人埋其中可以治療多種關節疾病,增加血液循環.此外,對舒緩心理疲勞也有很好作用。因此廣泛套用於具有沙漠地帶的國家。沙浴療法是現代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自然療法。對人體的治療作用,主要是通過沙子的溫熱刺激與沙子重量對人體表皮壓力的機械作用來實現的。若在自然沙灘浴療,還包括了日光浴與空氣浴的作用在內;在海灘或溫泉沙地浴療,則兼有海水浴與礦泉水浴的作用;在含磁鐵礦沙場浴療時,又兼有磁療作用。可見沙浴療法尤其是自然沙浴療法是一種充分利用大自然理化因素以防治疾病的綜合療法。沙浴療法具有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增進皮膚健康等多種功效。

發明歷史

沙療,誕生於13世紀初,由巴音·汗家族發明。當時,由於草原上人生產孩子時,把出生後的孩子用筐吊在樹上或放置在草垛上,常被氣候或野獸咀嚼,孩子生存率在百分之三十左右。
作為草原上的御醫——巴音·汗祖先,開始試著將草原上的灑沙捧回蒙古包,鋪在火炕上,把剛剛出生的嬰兒放置其上。試用百年後,流傳草原,使孩子生存率達到百分九十左右。元朝初年,此方由蒙古傳入大都,由皇上、太后享用。治療風濕痛關節炎頸椎病、肩周炎等草原多發病。

古籍記載

據史書上記載“沙療”在當地曾被人們廣稱為“沙埋”。是將病體部位埋入沙中,利用陽光、乾熱、壓力、磁力(沙療所的沙比外地沙含磁高9倍)的綜合作用治療疾病的一種民間治療方法。
明代大醫藥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談到這種療法,認為可以“六月取河沙,烈日暴令極熱,伏坐其中,冷即易之”,並且以“取熱徹通汗”為度,即至身體發汗就可以停止了。

療效

研究表明,在陽光強烈照射的乾熱天氣里,沙粒的溫度升高,通過沙的機械壓力使熱向深部組織傳導,從而起到擴張末梢血管,改善患處的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活躍網狀內皮系統功能,增強機體免疫力等功效。身體受到陽光中較強紅外線的照射,神經系統功能會得到激活和恢復,並能引起機體複雜的全身反應。
另外,沙子中含有鈣、鎂、鉀、鈉、硒、鋅、鍶等微量元素及豐富的磁鐵礦物質。磁鐵礦物質經過烈日照射,產生磁場作用於人體,與微量元素協同作用,成為集磁療、熱療光療和按摩於一體的綜合療法,因此能治療疲勞、肢體酸困、慢性腰腿痛、坐骨神經痛、脈管炎、慢性消化道疾病、肩周炎、軟組織損傷、高血壓等。尤其是沙子中的微量元素對治療風濕性疾病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沙療享受中沙療享受中

分類

全身沙療 
即在沙地上挖一個與患者體型相當的坑,深度約30厘米,患者裸體臥於其中,醫者把表面熱沙覆蓋,僅露出頭面、頸部和上胸部,並同時在頭部用冷水毛巾冷敷。蓋沙的厚度四肢為15~20厘米,胸部為6~8厘米。治療時間開始為20分鐘,以後逐次增加,漸達60分鐘。每天1次,20次為一療程。
局部沙療 一般為坐浴,患者端坐,頭頂用太陽傘遮蔭。由醫者將熱沙覆蓋與患者腰部以下,厚度為20厘米。時間為60~90分鐘,每天1次,20次為一療程。
溫泉熱沙灘溫泉熱沙灘

室內療法

室內熱沙療,突破了地域條件的限制,把地熱沙浴隨意搬到任何一個地方,在溫泉浴場、度假村、療養院、醫院、康復院、美容院、足浴店等一些休閒養身會所都可以實現,甚至於還可以把熱沙灘搬回家。今天任何的營業場所增加了這個史無前例的新項目,都將使您處於競爭的前列。讓消費者來到溫暖的沙灘上將身體埋入具有理療功能的沙堆里,使身體在發熱狀態下,自然、溫暖地徹底放鬆,達到舒緩身心、強身健體的目的。熱沙浴對畏寒、腰腿關節病、婦女健康、風濕關節炎有特殊的理療作用。 熱沙浴可根據需要自行調節控制溫度及區域。由於熱量引起的溫差小,所以室內空氣流速低。沙浴的沙是經過特殊處理的,不管是新疆沙漠的原沙還是各種原礦石沙,首先要求每一粒沙都是圓形,大小飽滿,無任何雜質。要想達到如此要求必須經過不斷的打磨、篩選、清洗、烘乾、消毒等程式。因為每一粒沙大小都是圓潤而飽滿的,不管在任何場所使用任何的沙療工具,都不會使室內塵埃飛揚,減少了地面揚灰、空氣的污染,沒有細菌生存環境,因而給沙療室創造了清新、健康、舒適的環境。沙浴系統採用輻射8-14微米的遠紅外線,該系統稱為“生命光線”沙浴系統。它具有十分強烈的滲透力。能夠滲入皮下,使皮下組織升溫,給予生物細胞活力,這種發熱原理是使自己生體像做運動以後的發熱,而不是外部的烤熱,是人體倍感舒適。
沙療室沙療室

注意事項

一是沙療容易出汗,所以沙療後應該適當休息,及時補充水分和水果,以防虛脫;沙療後不宜立即用冷水洗澡,此時毛孔張開,以防著涼。
二是沙溫不宜過高,一般不超過48℃,以防超過患者的忍受程度。
三是急性炎症、心力衰竭、高熱、腫瘤、有出血傾向者,禁用沙療法。
新疆沙浴新疆沙浴

開展地

中國
吐魯番盆地,每到盛夏,陽光下沙土溫度達到60℃上下,當地維吾爾族人在勞動間隙、飯後茶餘,就把四肢埋在沙里,用於止痛、驅乏。據說這一養生防病法在當地流傳已有100多年,並逐漸成為“火洲一絕”。如今,還成立了“沙療所”,並配備了專職醫務人員,沙療的價值得到進一步利用。此外,中國敦煌等地也有“沙療所”。
埃及
埃及的錫瓦是典型的熱帶沙漠氣候,中午時分,室外的沙溫度高達60攝氏度以上。當地人在勞動、忙碌之餘,都喜歡把自己埋在沙里,用以止痛、驅乏,這一養生防病法已流傳多年,成為“錫瓦一絕”。開羅有專門的“沙療”中心,配備了專職醫務人員,每年夏季,來自世界各地體驗“沙療” 的遊客絡繹不絕。
中東
“沙療”是中東地區的一種傳統治療方式,用於治療一些皮膚和肌肉的疾病。

沙浴的分類

按沙浴環境

{1)自然沙浴療法:是指在室外的自然的環境中,利用各種天然的沙灘進行浴療的方法。
①沙灘的選擇:主要是海濱沙灘和綠化較好的沙漠沙地。我國適宜沙浴的海濱沙灘資源非常豐富,幾乎所有的沿海旅遊勝地均可進行沙浴治療,比較著名的有北戴河、黃金海岸、青島、北海等。此外,大江大河的岸邊、溫泉地帶的沙灘亦可開展沙浴療法。無論哪種沙地均應要求沙質純淨、不含泥土、顆粒均勻、自然環境優美怡人。 ②浴前準備:行浴前先做幾分鐘空氣浴或日光浴,戴好墨鏡及草帽,以防太陽輻射對眼睛與頭部造成損害。行浴時,每個人占有的沙灘面積不應小於4米×6米。 ③行浴時間:選擇光照時間較長、陽光充足的時節行浴,以夏季最為理想。每日行浴時間應安排在上午10時至下午4時之間。
(2)人工沙浴療法:是指對沙子進行人工篩選與處理,並在室內特定的容器中或治療床上所進行的沙浴療法。
此療法的特點是不受環境、氣候條件限制,在任何季節均可進行。 ①選沙:用篩子對自然沙進行篩選,去除塵土、石塊等雜質,將選好沙子洗淨、晾乾備用。
②加熱:將選好的沙子放入大鐵鍋中攪拌加熱,加熱後的沙子即可讓其自然冷卻到所需溫度,也可加入涼沙拌勻到所需溫度。

按沙浴部位

(1)全身沙浴法:
在沙灘上挖造一個與身體長、寬度大約相等、深度約30厘米的長形浴坑,挖好後,先讓陽光照曬10分鐘左右,然後裸體臥於其中,由旁人幫助把沙灘表面熱沙覆蓋在身體的大部分上,僅露出頭頸部。沙的覆蓋厚度,四肢為1.5~20厘米,胸部為6~8厘米。治療時間,開始為20分鐘,以後每次增加5分鐘,逐步達到60分鐘左右。每日1次,20次為1療程。若屬人工沙浴法,其沙溫應保持在45~50℃左右,開始每次為10分鐘,以後逐漸增加到每次30分鐘,每日1次或隔日1次,15~20次為1療程。
(2)局部沙浴法: ①坐位沙浴法:患者裸體坐在溫熱沙上,由旁人幫助把熱沙覆蓋在腰以下部位,覆蓋厚度為20厘米左右,上身可用太陽傘遮蔭。治療時間,開始為30分鐘,以後每次增加5分鐘,直至每次治療60分鐘為止,每日1次,,20~30次為l療程。 ②腰部沙浴法:屬人工沙浴法範圍。在治療床上鋪好棉褥及床單,再放油布,在油布中段位置放厚10厘米、約55℃的熱沙。患者腰部臥於熱沙上,然後將床單連同油布、熱沙一起包裹在身上。每次治療約30分鐘,每日1次,15~20次為1療程。 ③四肢沙浴法:取55℃左右熱沙放入木盆或木桶中,厚度以能埋沒至手腕或足踝部為宜。然後將需要治療的手或足埋於熱沙中,手掌或足底應置於5厘米厚的熱沙上。每次治療時間為30~60分鐘,每日1次,30次為1療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