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克達教

沙克達教梵文:शाक्तं,Śāktaṃ;字面意義為“力量之教條”或“女神之教條”也有能量之意),又譯為颯刻曇系夏克提派提毗派,是印度教的一個支派,專於崇拜沙克提或提毗——印度教的聖母——作為絕對的,終極的神格。該派別同濕婆派毗濕奴派並立為印度教三大派。在漢語中,又被譯為性力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沙克達教
  • 外文名:शाक्तं,Śāktaṃ
  • 字面意義:力量之教條”或“女神之教條
  • 別稱:颯刻曇系
基本信息,沙克提和濕婆,與怛特羅聯繫,坦陀羅神明,崇拜,節日,寺廟,

基本信息

沙克達教認為提毗(字面意思為“女神”)是至高大梵天本身,“獨一無二”,具有其他所有神的形式,無論其是女性或男性,都被認為是她的各種各樣的顯聖。在該派的哲學和實踐的細節上,提毗派模仿了濕婆派。然而“沙克達教徒”(梵文:शक्त,Śakta),即提毗派的踐行者,大多或全部專注於崇拜沙克提為至高之神的多變的女性一面。濕婆,神的男性一面,僅被認為是超越物質世界的,而其崇拜通常被降低到輔助角色。[1]
沙克達教的根基深植於印度史前時期。從印度舊石器時代22,000年前的定居地已知最早的女神形象,到印度河谷文明時她的教派的改良,吠陀時期的部分衰落,之後在古典梵語傳統的重新浮現和擴張,已表明在許多方面,“印度傳統的歷史可被視為這位女性的重現。”[2]此女神名本母(梵語:matrka matrika)。性力派在笈多王朝開始流行。
縱觀其歷史,性力派激發了梵語文學和印度哲學的傑作,今天還在繼續影響廣為流傳的印度教。提毗派在印度次大陸及以外,以坦陀羅和非坦陀羅的以無數形式廣泛施行。而其最大的、最有影響力的兩個派別是Srikula(字面意義,Sri家族)——在印度南部最為強大,和KalikulaKali家族)——在印度北部和東部盛行。[1]在印度東部南部受雅利安人同化較少的地方繼續崇拜女神。
性力派崇拜女神,認為性是宇宙間的根本動力,是智慧和力量的集中表現,男女交合、雙抱雙修才能獲得精神解脫和無上福樂。這種修煉不同於塵世的淫樂,主張追求更高超的目標,他們邊交媾,邊口念箴言,使男女兩性達到完美的結合,這就是修行者以性樂而達到悟道的目的。

沙克提和濕婆

濕婆和沙克提的半男半女形式Ardhanari。(象島石窟,公元5世紀。印度孟買。)
性力派信徒視女神為至高、終極的神格。她被認為是萬物的起源,同時也是起源的化身和支配控制它的能量。有觀察認為,“全世界信仰的歷史上,沒有其他任何地方經歷過如我們這樣如此完備的面向女性的系統。”
性力派對女神的專注並不意味著其對男性或中性神明的拒絕。然而在沙克提存在中,兩者被認為是不活躍的。如Adi Shankara的第一行的著名的性力派讚美詩美之波流(Saundaryalahari)所述(c. 800 CE):“若濕婆與沙克提結合,他可以創造(生命)。若他不與沙克提結合,他連攪動一下都不可能。"此為性力派之基本教義。”正如廣為人知的女神時母踐踏於看似無生命的濕婆身軀之上的圖畫所強調的那樣。性力派供奉的主神為女神莎克蒂(明妃),她是“宇宙大能”的來源,她的配偶是男性濕婆,莎克蒂和濕婆的“永恆擁抱”(交合)構成宇宙,但其中作為動力來源的是莎克蒂,她的子宮是“噴出諸種能源與生命之口”,濕婆若失去了她的擁抱,將只是一具“屍體”。怛特羅認為,男女交合會產生新的生命,是人世間最大的創造性能源,這一能源需與“宇宙大能”匯成一體,其儀式稱為“輪寶供養”。
寬泛的講,認為沙克提是宇宙本身——她是能量和動力的具體化身,物質宇宙中所有行為和存在的背後推動力。濕婆是她卓越的男性一面,為神聖的土地提供一切存在。“無沙克提即無濕婆,無濕婆即無沙克提。兩者[……]本身就是一體。”

與怛特羅聯繫

Sri Amritananda Natha Saraswathi, a Shakta adept and guru, performing theNavavaranaPuja, a central ritual inSrividyaTantricShaktism, at the Sahasrakshi Meru Temple atDevipuram,Andhra Pradesh,India,2005.
性力派廣泛流傳的一個誤解是其與怛特羅密教(怛特羅)的緊密聯繫。怛特羅是一個模稜兩可的令人誤解的概念,指稱一切從南印度正統寺廟崇拜到北印度黑魔法和隱秘修行,以及藏密真言宗,到西方的儀式化的性行為(有時被稱為Neotantra)。連錫克教耆那教苯教也與怛特羅有關。事實上,並非所有形式的性力派本質上是坦特羅,正如並非所有怛特羅本質上是性力派一樣。
術語"怛特羅"與正宗印度性力派相關時,它通常主要指一類宗教儀式用書,而更廣泛的,是指一種秘傳的專於女神的靈修方法(sadhana),涉及mantrayantranyasamudra和傳統的昆達利尼瑜伽的特定元素,所有修行都在合格的導師的指導下通過適當的啟發(diksha)和口頭指導以補充各種書面來源。
在社會影響方面,怛特羅“獨立於各種種性與具體的偏見。女人或‘首陀羅’被授予上師的角色。所有的女性被視為沙克提顯聖,因此她們是被尊敬和效忠的對象。侵犯她們的人招致偉大女神憤怒。每個男性備修生必須了解自身之中潛在的‘女性法則’,且僅以此‘成為女性’才能使他被授予膜拜至高存在的資格。”
更具爭議的儀軌,如“五個M”“五種享樂”,則在某些特定環境下被一些性力派宗派採用。
即酒、肉、魚、穀物和女人。左道性力,梵名Vamacara Sakta。性力派之一。始創於西元十一世紀左右。以怛特羅為中心,特重輪坐禮拜,行人身獻供,此法於英國統治印度期間,曾禁止之。
tantra的本義就是生殖、繁衍;即於夜間參會輪坐之男女信徒,以肉(mamsa)、魚(matsya)、酒(madhya)、燒米(mudra)為食而行性交(maithuna)等五M(五摩字),認為“性慾”是最大的創造性能源,經由男女的性交,可激發人類靈魂與肉體的能源,與宇宙靈魂的大能合流,達到一種最高的精神境界。因此他們把“性交”發展為一種宗教儀式──在半夜由數對男女舉行“五種享樂”,經過一段時間調惰,後以多種形式性交,男女在極致的歡樂中溶為一體,藉此體驗個人靈魂與宇宙合一的狀態以此為其修行之方法。該派盛行於比哈爾孟加拉阿薩姆奧里薩等地。此外上記五摩字中之mudra,亦作‘結手印’之意。
主要神明
性力派信徒可以接觸以多種形態中的任意一種出現的提毗;但是,他們通常被認為不過是一個至高女神的不同方面。
被性力派信徒膜拜的主要的提毗形態是男性的“ishta-deva”或女性的“ishta-devi”。神祀的選擇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家族傳統,信仰實踐,上師沿襲,個人共鳴等等。字面上,有數千種女神形態,許多與個別寺廟、地理特徵或者甚至是與某個村莊有關。

坦陀羅神明

女神時母,立於濕婆的胸口。(1770)Richard B. Godfrey (1728 - N/A)。身為迦梨的提毗,性力派的神學中,此造型標誌了沙克提作為至高神的活動的一方面而濕婆則為其靜止的一方面。兩者如缺乏任一方,則都不完整。
難近母時母吉祥天女辯才天女。其實不過是大女神摩訶提毗不同形態與化身。

崇拜

南亞次大陸有51座性力派重要廟宇,多數在東方與南方。斯里蘭卡孟加拉尼泊爾西藏巴基斯坦也有。

節日

性力派信徒慶祝大多數印度教節日,以及龐雜的本地的、特點寺廟或特定神祀的儀式。以下為一些較重要的事件:
難近母節
最重要的性力派日是難近母節(Navratri,字面意義為“九夜之節”),因其處在印度歷Sharad月份(10/11月),亦作“Sharad Navratri”。此節日經常與其後第10天——“Dusshera”或“Vijayadashami”一起,慶祝《女神頌》(Devi Mahatmya)中女神難近母對抗一系列強大羅剎的勝利。
排燈節及其他
是每年十月祭祀吉祥天女的節日。

寺廟

阿薩姆的kamakhiya寺是其中一間重要的性力派寺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