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湄

江湄

江湄,歷史學博士,研究和教學領域是中國史學史、中國思想文化史、史學理論,近年來主要集中於對宋代史學史、思想史的研究,代表作為《創造“傳統”——梁啓超、章太炎、胡適與中國學術思想史典範的確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湄
  • 職業:歷史學博士
  • 畢業院校:北京師範大學
  • 主要成就:獲得2002年北京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教育經歷,人物履歷,研究領域,主要作品,專書,譯著,論文,譯文,書評,研究項目,學術交流,

教育經歷

1987年9月至1991年7月 蘭州大學歷史系 學士
1991年9月至1994年7月 蘭州大學歷史系 碩士
1994年9月至1997年7月 北京師範大學史學所 博士

人物履歷

1997年7月至2000年6月 : 北京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 講師
2000年6月至2008年12月: 北京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 副教授
北京師範大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中心兼職副研究員
2008年12月至今: 北京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 教授,
北京師範大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中心兼職研究員

研究領域

中國史學與學術的現代轉型:在過去的五年中完成了北京市教委科研項目《重建“傳統”:20世紀中國學術思想史的典範轉移》的研究工作。
近30年大陸史學趨勢與思想現實:已出版《新時期中國史學思潮》,並獲得2002年北京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近年來始終關注當代大陸史學與思想的潮流趨勢,陸續有論文和評論發表。

主要作品

專書

1、《新時期中國史學思潮》(合著),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1年。獲得次年北京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中國古代歷史理論·下卷》(合著) 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年,獲得同年北京市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
3、《創造“傳統”:梁啓超、章太炎、胡適與中國學術思想史典範的確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7月;繁體字修訂版《創造“傳統”:晚清民國中國學術思想史典範的確立》台北:人間出版社2013年。

譯著

《技術與性別——晚期帝制中國的權力經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

論文

1、中國古代史學史與思想史:
《試論劉知幾倫理主義史學理論》,《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1期;
《“獨身任一代文獻之寄”——元代傑出史家蘇天爵》,《文史知識》1995年第5期;
《元代“正統之辨”與史學思潮》,《中國史研究》1996年第3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歷史學》轉載;
《歐陽玄與元代史學》,《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3期;
《“直筆”探微——中國古代史學“求真”觀念的發展與特徵》,《史學理論研究》1999年第3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歷史學》轉載;
《中唐儒“道”復興與史學觀念的轉變》,《河北學刊》2000年第3期;
《漢代<左傳>學與中國古代史學觀念的早期發展——兼論經史關係》,《首都師範大學史學研究》第2輯,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4年;
《述開國繼統,論治世良模——蘇天爵<元朝名臣事略>》,《光明日報》2001年9月11日;
《究“漢道”之所由立——評陳蘇鎮<漢代政治與春秋學>》,《二十一世紀》(香港)2003年2月號;
《正統論的興起與歷史觀的變化》,《史學月刊》2004年第9期;
《從“大一統”到“正統”論:論唐宋文化轉型中的歷史觀嬗變》,《史學理論研究》2006年第4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轉載;
《以“公天下”大義正“家天下”之法:論中唐<春秋>學的“王道”論述及其時代意義》,《中國哲學史》2006年第4期;
《蔣慶:<政治儒學——當代儒學的轉向、特質與發展>》,《哲學門》2006年第13輯;
《北宋諸家<春秋>學的“王道”論述及其論辯關係》,《哲學研究》2007年第7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哲學》轉載;
《“天人之際”的新境界:論宋代“天理”歷史觀如何解答“天”與“人”的關係》,《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刊》2006年卷;
《歷史“通變”思想的深入與嬗變》,《學習與探索》2007年第4期;
《在後現代視野下重新審視中國傳統史學的思想價值》,《學術研究》2008年第3期;
《“正統論”的演變及其文化功能》,《學習與探索》2008年第4期;
《史學、思想與時代——試論白壽彝主編六卷本<中國史學史>的研究視角》,《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刊》2008年卷;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歷史學》轉載;
2、中國史學與學術的現代轉型:
《錢穆:一生為中國文化續命的史家》,《歷史教學》1999年第12期;
《梁啓超“民族主義”歷史教育觀的一點啟示》,《學術研究》2002年第12期;
《“新史學”之“新”義——梁啓超“人群進化之因果”論中的儒、佛思想因素》,《史學月刊》2008年第4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歷史學》轉載;
《從“士君子之學”到現代“人生哲學”:論五四後梁啓超對儒學與儒學史的重構及其思想意圖》,《淡江中文學報》(台北)第20期,2009年6月;
《梁啓超“學術”觀念的儒學性格》,《史學史研究》2009年第4期;
《傅斯年的“中國大歷史”》,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研究與歷史知識社會化和社會進步”研討會論文集,2010年11月,《讀書》2011年8期;被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歷史學》2011年11月轉載;
《胡適研究與80、90年代思想狀況》,《哲學動態》2011年第7期;
《“齊物”世界中的學術、道德、風俗與政治:論章太炎獨特的“學術”觀念及其對中國學術思想的重釋》,香港城市大學“第一屆‘東亞學術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章太炎與晚清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0年12月,《史學月刊》2011年12期;
《從〈春秋〉學看章太炎“六經皆史”說的本意》,《國學學刊》2011年第4期;被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歷史學》2012年3月轉載;
《章太炎〈春秋〉學三變考論》,《史學史研究》2012年1期;
《走出“拆散時代”:論章太炎辛亥後儒學觀念的轉變》,《清華中文學報》(台灣)第9期,2013年6月號;
3、近30年大陸史學趨勢與思想現實:
《“文化熱”、文化史與當代史學的觀念變革》,《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5期,《新華文摘》2000年第2期轉載;
《當代中國史學的兩難之境——對“史學危機”的一種回顧》,《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5期;
《“實證”觀念與當代中國史學》,《史學月刊》2001年第4期;
《社會史:新的史學範式與新的通史觀念——評趙世瑜著<狂歡與日常——明清以來的廟會與民間社會>》,《史學月刊》2004年第2期;
《在“社會史論戰”的延長線上——讀秦暉<傳統十論——本土社會的制度、文化及其變革>有感》,《中華讀書報》2004年2月18日;
《“新社會史”的來路與去向:楊念群主編<空間·記憶·社會轉型:“新社會史”研究論文精選集>讀後》,《社會學研究》2005年第2期;
《“和而不同”的世界如何可能?——評酒井直樹<現代性與其批判:普遍主義與特殊主義的問題>》,《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增刊;
《八、九十年代以來大陸知識界“中國文化”意識的變遷與分歧》,《當前知識狀況:2007華人文化論壇》,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社,2007年12月;
《變革時代的史學與史家:鄒兆辰教授〈對話當代歷史學家〉新書座談會紀要》,《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13年第1期;

譯文

余英時:《朱熹哲學體系中的道德與知識》,《學術思想評論》第5輯;
黃進興:《李紱與清代前期的考據學轉向》,《學術思想評論》第10輯;

書評

《“中國的衝擊”的衝擊——評溝口雄三〈中國的衝擊〉》,《21世紀經濟報導》2012年2月11日。

研究項目

1998年至2000年:參見北京市教委科研項目“當代中國史學思潮”
2003年至2006年:參加國家教委科研項目“中國古代歷史理論”宋元部分
2005年至2009年:主持北京市教委科研項目“20世紀中國學術思想史研究的典範轉移”
2007年至今: 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北宋史學與儒道復興”
2010年至今: 教育部高等教育新編教材《中國史學史》專家組成員

學術交流

2005年12月,台北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禮、倫理、文化認同”學術研討會
2006年7月,揚州大學“走向世界的中國史學”學術研討會
2007年8月,台北淡江大學中文系“兩岸的新文化運動”合作研究
2008年9月,大連大學“史學文化與批評”學術研討會
2008年12月,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短期訪問考察
2009年5月,台北淡江大學“文學與哲學”學術研討會
2009年10月,上海大學“近代中國學術轉型”學術研討會
2010年11月,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知識的社會化問題”學術研討會
2010年12月,香港城市大學“章太炎與東亞學術”學術研討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