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縣

江口縣

江口縣隸屬銅仁地區管轄,位於貴州省東北部,地處貴州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地理位置為東經108°30′~109°06′,北緯27°27′~27°58′,東西長52公里,南北寬55公里,總面積1869平方公里。東與銅仁市毗鄰,南與黔東南州岑鞏縣相連,西與石阡縣印江縣接壤,北抵松桃苗族自治縣。總面積1869平方公里,總人口23.7萬(2012年)。

2013年,江口縣全年完成地方生產總值27.69億元,同2012年相比增長17%;全縣財政總收入完成2.4億元,公共財政收入完成1.21億元。

境內著名的景點梵淨山為中國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中國十大避暑名山。2016年,江口縣被國家旅遊局公布為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2018年9月25日,貴州省人民政府發布通告稱,同意江口縣等14縣(區)退出貧困縣。2018年10月22日,入選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名單。

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江口縣
  • 外文名稱:Jiangkou County
  • 別名:江口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貴州銅仁市
  • 下轄地區:2街道、6鎮、2鄉
  • 政府駐地雙江街道
  • 電話區號:0856
  • 郵政區碼:554400
  • 地理位置:貴州省東北部
  • 面積:1869平方公里
  • 人口:23.7萬(2012年)
  • 方言貴州方言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梵淨山金絲猴、亞木溝、雲舍等
  • 機場銅仁鳳凰機場
  • 火車站銅仁火車站
  • 車牌代碼:貴D
  • 特產:梵淨山茶、豆腐乾、米豆腐
  • 教育院校:江口中學、江口縣民族中學
  • 行政代碼:520621
  • 縣委書記:楊華祥 
建置沿革,行政區劃,自然地理,位置,地貌,氣候,河流,土壤,自然資源,人口民族,經濟,綜合,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教育,醫療衛生,公共文化,郵電,社會保障,交通,歷史文化,民俗,節慶,旅遊,地方特產,

建置沿革

江口地域最早初形於春秋戰國,屬楚黔中。
江口縣地圖江口縣地圖
戰國屬秦黔中郡義陵縣。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改秦黔中郡為武陵郡,隸荊州,屬武陵郡無陽縣。
王莽建國,號“新”,改武陵郡為建平郡。
東漢復稱武陵郡,並無陽縣入辰陽,江口屬辰陽縣。
劉宋時期,宋孝武帝建元年(454)至齊,江口仍屬辰陽縣。
南朝天監元年(502),肖衍稱帝,國號“梁”,江口屬武州南陽郡建昌縣。陳永定元年(557),陳霸先稱帝,國號“陳”,廢建昌縣,江口屬南陽郡。
隋朝文帝開皇元年,廢南陽郡,於其地置壽州。十八年(598),改壽州為充州,大業初廢充州,並其地入辰州改為沅陵郡,廢靜人縣入辰谿縣,江口屬沅陵郡辰谿縣。
唐天寶三年(744)江口屬辰水縣,隸充州,後唐江口屬蜀黔州。
後晉高祖天福五年(940)牂牁蠻首領張萬浚率所屬思夷等州歸附於楚,江口屬楚思州。
南唐時期,攻楚,楚王馬希崇降,江口屬南唐。
宋高宗紹興二年(1132)分荊湖路為荊湖南北兩路,北路領沅州、清州,江口屬沅州麻陽縣,淳熙八年(1181)楊再西率其子政強領士兵開發省溪、宙邏、銅仁大小兩江等地。
置省溪,提溪長官司。
永樂二十年(1414年)改隸銅仁府並延至清朝。
雍正五年(1727)“改土歸流”,設省溪吏目1員,吏目署駐大江口(今雙江鎮)。光緒六年(1880)清廷準貴州巡撫岑毓英奏,移銅仁縣治於大江口,江口始成縣治。
民國二年(1913),銅仁府改銅仁縣,將原設大江口之銅仁縣更名為江口縣,屬黔東道。十二年(1923)廢道,各縣均直隸省。二十四年(1935),省分設行政督察區,江口縣屬第九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銅仁。之後,行政督察區番號屢經更易,但體制未變。縣轄村寨小有調整,但基本格局未動,一直維持至1949年。
1949年11月13日,江口解放。
1950年3月1日,縣人民政府成立。
1958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江口、玉屏兩縣併入銅仁縣。
1961年,江口、玉屏、銅仁3縣分治,江口縣轄區不變。

行政區劃

2013年,轄2鎮7鄉,71個行政村,8個街道(社區)。轄雙江鎮閔孝鎮太平土家族苗族鄉壩盤土家族侗族苗族鄉德旺土家族苗族鄉民和侗族土家族苗族鄉官和侗族土家族苗族鄉、桃映土家族苗族鄉、怒溪土家族苗族鄉
2016年1月,江口縣轄2街道、6鎮、2民族鄉,分別為雙江街道凱德街道閔孝鎮民和鎮桃映鎮太平鎮壩盤鎮怒溪鎮德旺土家族苗族鄉官和侗族土家族苗族鄉

自然地理

位置

江口縣位於貴州省東北部,地處貴州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地處東經108°30′~109°06′,北緯27°27′~27°58′,東西長52公里,南北寬55公里,總面積1869平方公里。東與銅仁市毗鄰,南與黔東南州岑鞏縣相連,西與石阡縣、印江縣接壤,北抵松桃苗族自治縣。
江口縣

地貌

江口縣地處貴州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全縣地勢由西、北、南三方向東傾斜,最高點鳳凰山海拔2570.5米,最低點新寨村矮埂275米。境內山巒重疊,溝谷縱橫,溪河密布,主要河流均屬長江流域沅江水系;地勢起伏較大,主要為西北-東南部高中山峽谷區,山勢陡峭,層狀地形明顯;中部低山寬谷區,屬地勢平緩開闊的低山谷盆地;東部低山丘陵河谷區,地勢有一定起伏但平緩開闊;南部岩溶化低山丘陵區,區內峰叢、槽谷、溶洞、暗河發育,地勢平緩,山頂多呈渾圓狀。

氣候

江口縣處在中亞熱帶中緯度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地處梵淨山迎風坡向。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無霜期長,雨量充沛,水熱同期,光熱同季,受梵淨山的影響,小氣候特點突出。年均氣溫16.2℃,年平均日照時間1257.3小時,無霜期288天,年均降水量1369.6毫米,年均相對濕度81%。
江口縣物候情況
時間
物候
元月
收割甘蔗,播種春洋芋、烤菸、茄果類蔬種育苗
二月
小麥分櫱拔節,油菜開花,翻犁空土,準備秧田,種植甘蔗,植樹造林
三月
燕子初來,青蛙始鳴,小麥出穗,油菜謝花,桐樹初展葉片,播種瓜豆,紅苕育苗
四月
桐樹、桃樹、李樹開花,大麥成熟,布穀鳥聲聲催促播種水稻,包穀、黃豆、花生
五月
小麥、油菜成熟,移栽辣椒、茄子、番茄栽播早稻、紅薯
六月
蟬鳴蛙鼓,洋芋成熟,播種晚包穀,移栽烤菸,栽種中稻、晚紅薯
七月
水稻分櫱拔節,栽播晚稻,包穀、西瓜成熟
八月
布穀鳥停止之鳴叫,水稻出穗揚花灌漿,播種蕎麥、秋洋芋、黃豆、雜豆、高粱、小米成熟
九月
收穫水稻,晚包穀,採摘梨、蘋果、播種甘藍型油菜
十月
蚱蟬終止鳴叫,桐果成熟,收挖紅薯、花生、收割蕎麥、播種小麥
十一月
青蛙息鼓,收挖秋洋芋、桔子、黃果、柚子、柿子成熟
十二月
甘蔗成熟,對小麥、油菜中耕施肥,對桑樹整枝修剪、移栽和冬季芽接

河流

發源於梵淨山的太平河、閔孝河、桃映河、車壩河等幾十條大小河流貫通江口縣,於縣城處匯成錦江,形成長江上游沅江水系的主要支流。

土壤

江口縣境內土壤以黃壤、褐壤為主,山地面積、丘陵面積、平壩面積、其他面積分別占縣域總面積的62.9%、26.1%、3.5%、1.2%。

自然資源

生物
江口縣內森林覆蓋率45.5%,被聯合國接納為“人與生物保護圈”區網成員的梵淨山在縣境內。江口縣有1200多種植物,名貴中藥材有天麻、黃蓮、杜仲、銀杏、當歸等。動物300多種,珍稀動物有黔金絲猴華南虎大鯢等。珍稀樹種有珙桐、貴州紫薇,還有大片的冷杉林、黃楊林、水青岡林。生長有靈芝猴頭菇等數十種真菌。堪稱中國著名的規模宏大的“自然基因庫”。
水能
江口縣內年平均自然降水20億立方米,年經流量15.63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18.41萬千瓦。全縣泉眼283處,可供開發利用的達253處,為國家水源標準一、二級,多處泉水被國家有關部門鑑定為國家級優勢飲用天然礦泉水。
礦產
江口縣內礦藏種類多,分布相對集中。截至2012年,有金、銅、硫鐵、鉬、磷、重晶石、玉帶石等30餘種。其中硫鐵、磷、粘土、重晶石儲量豐富,可供大規模開採。黃金、玉帶石的開採加工已初具規模。

人口民族

截至2013年,全縣總人口23.7萬人。
轄區內有土家族、苗族、侗族、仡佬族羌族等14個少數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52%。

經濟

綜合

2013年,江口縣全年完成地方生產總值27.69億元,同2012年相比增長17%;全縣財政總收入完成2.4億元,公共財政收入完成1.21億元;完成稅收收入2億元;公共財政支出完成13.5億元,淨增1.3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0億元,增速排全市第5位;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5.9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5.3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3.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385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8218元;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為43.1億元和28.91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由2012年的30.4︰29.0︰40.6調整為27.3︰29.6︰43.1。
江口縣遠眺江口縣遠眺
2018年9月18日,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國務院扶貧辦關於反饋貴州省2017年貧困縣退出專項評估檢查結果的函》,檔案指出,經國家專項評估檢查,江口縣符合貧困縣退出條件。
2018年9月25日,貴州省人民政府發布通告稱,同意江口縣等14縣(區)退出貧困縣。

第一產業

2013年,江口縣糧食總產量穩定在7萬噸以上。完成農業結構調整18萬畝,新增土地流轉4.5萬畝。新增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3家、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22家、家庭農場3個,農業產業化經營帶動農戶4.1萬戶。成功創建萬元山、萬元田2.2萬畝。實現一產增加值7.54億元,同比增長7.5%。成功承辦了全省春季農業生產、畜牧產業發展、菸葉生產3個現場會。閔孝現代高效農業(扶貧)示範園區完成投資1.2億元。展示大廳和沙盤投入使用,園區服務中心、旅遊服務用房、觀光步道、蔬菜智慧型溫室等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核心區種植大棚蔬菜、露天蔬菜和提子6000畝,帶動輻射區種植果蔬28000畝。新引進台灣台水農水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成1個龍蝦育苗中心和240畝龍蝦養殖場。新引進以色列紐泰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發展智慧型溫室大棚蔬菜。截至2013年,園區入駐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0家,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15個。完成招商引資簽約資金2.4億元,到位資金5000萬元。

第二產業

2013年,江口縣5萬㎡多層標準廠房、企業服務中心、220Kv變電站即將建成投入使用。啟動了污水處理和供水工程以及連線城區和園區的主幹道建設。入園企業累計達到29戶,初步形成了以農副產品、特色食品、旅遊商品和生物製藥為主,具有地方特色的營養健康產業園。園區完成工業產值11億元。新增就業1100人。實現二產增加值8.19億元。全年工業銷售收入15.3億元,產品產銷率達98.5%。全年發展民營企業271戶,註冊資金3.7億元。發展個體工商戶784戶,註冊資本5192萬元。發展微型企業100戶,帶動社會就業506人,拉動社會投資1030萬元。財政補貼資金257萬元。幫助64戶微型企業辦理金融貸款740萬元。

第三產業

2013年,江口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9307萬元,其中城鎮46176萬元,城區37975萬元,鄉村13131萬元;分行業看:批發業實現173593萬元,零售額104142萬元;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7476萬元;其中:住宿業實現2106萬元,餐飲業實現5370萬元。
2013年,江口縣完成了雲舍土家古村落5A級景區規劃,配合啟動了梵淨山5A、亞木溝4A級景區申報。基本建成了江梵複線、梵淨山山水田園生態產業園、田園春農業觀光園等一批旅遊項目,完成旅遊投資7.19億元。在北京、重慶、蘇州等地舉辦10次旅遊推介會。寨沙侗寨被省扶貧辦授予全省鄉村旅遊金融扶貧示範點。梵淨山被評為2013“美麗中國”十佳旅遊景區。全年接待遊客34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8.3億元;旅遊直接從業人員13548人。

社會

教育

截至2013年,江口縣全縣有中等職業學校1所,在校學生數1493人,招生數786人,教職工數43人,其中,教師40人;有普通中學17所,在校學生10023人,有教職工813人,其中,教師736人;有國小96所,招生2249人,在校生16425人,教職工1079人,其中教師1017人;幼稚園26所,入園兒童5579人,學齡兒童入學率78.03%。
江口縣民族中學江口縣民族中學
2013年,投資2.83億元,完成了6個幼稚園、2個農村寄宿制學校、1個城鎮義務教育學校、757套教師公租房等建設。教育“9+3”計畫、“4+2”教育突破工程位於全省前列。“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順利通過省政府驗收。教育網站建設和中國小藝術展演工作得到教育部表彰。江口中學實現整體搬遷。全年新招聘、引進教職工114名。

醫療衛生

2013年,江口縣全縣有衛生機構16個,其中:醫院2個、衛生院9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檢驗機構1個,合作醫療管理機構1個。衛生技術人員395人,其中:執業醫師252人,註冊護士221人,衛生機構床位380張。

公共文化

2013年,江口縣圖書館被文化部評為“國家二級館”。鄉鎮文化站建設全面完成。廣播電視實現全覆蓋。文化服務基層工作得到中宣部、文化部、國家廣電總局聯合表彰。縣人民醫院成功創建二甲醫院,民族中醫院通過二級綜合中醫醫院評估,完成民和、桃映、官和、壩盤、德旺5個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並投入使用。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8.76%。

郵電

2013年,江口縣實現郵電業務總量10089萬元,比上年增長12.9%。其中實現電信業務總量9987.5萬元,增長10%,郵政業務總量101萬元,下降88%。網際網路用戶較快增長,年末固定電話用戶12萬戶,其中:行動電話用戶9.2萬戶,聯通0.7萬戶,電信用戶2.05萬戶。

社會保障

2013年,江口縣全縣城鎮新增就業人員3261人,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891人,城鎮失業率達4.1%。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4985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5694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職工人數91477人,增長258%;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人數19.18萬人,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參合率達91.3%;全縣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數43236人,其中: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數3041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40195人。

交通

截至2013年,江口縣有鋼鐵大動脈渝懷鐵路過境,另有湘黔線可通達中國各地。航空有銅仁鳳凰機場飛赴湘、渝、黔三省會,可起降波音737大型客機。G56杭瑞高速公路自東向西貫至5個鄉鎮,並每個鄉鎮都有收費站。江口至甕安高速公路已開工建設,預計2015、10通車。201省道自東向西貫至全境,其中連線梵淨山旅遊專線。公路通車裡程1896公里;機動車保有量2012輛,其中:客車保有量56輛,貨車保有量129輛,機車保有量1827輛。
①鐵路:江口縣城距渝懷鐵路江口縣內的桃映火車站30公里,距銅仁火車站50公里,距湘黔鐵路線玉屏火車站110公里。
②公路:江口縣城距銅仁市區50公里,鄉村公路四通八達。全縣公路里程達988公里,實現了村村通。S302線和305線橫貫東西,國家投資興建的杭(州)瑞(麗)高速公路貫穿縣境,境內設5個匝道口。
③航空:江口距銅仁鳳凰客運機場70公里,航班可直達北京、貴陽、廣州、桂林等地。距湖南芷江機場110公里,航班可達長沙、北京、廣州、上海、昆明等地。

歷史文化

民俗

江口儺戲
儺戲是中國古代舉行驅鬼逐疫迷信祭儀時跳的一種舞,它崇拜和信仰人類祖先“儺公儺婆”。目前僅在少數地區流傳,被稱為中華文化的“活化石”。表演形式是“沖儺還願”“酬神娛人”。其目的是“酬神娛神”、“驅邪迎祥”。在江口境內歷史悠久,影響極大,傳布較廣,在民和、雙江、壩盤,桃映一帶廣為流傳。由於受巴楚文化的影響,江口的儺戲與原始宗教、民間傳說,地方歌謠融為一體,成為一種獨特的戲曲形式。
江口儺戲江口儺戲
瓦寨鑼鼓
土家稱“打傢伙”或“五子傢伙”,是流傳在土家族聚居區的一種古老而優美的打擊曲牌音樂。主要用於結婚、年節等喜慶場合,喧染熱烈歡快的氣氛,是土家族人民最喜愛的器樂合奏,也是土家族特有的一種文藝形式。故有“土家三大樂:擺手、哭嫁、打擠鈸”之說。土家族男孩從小便跟著老藝人學打傢伙,耳濡目染,世代相傳。每逢婚娶、年節、喜慶之際,便相邀為伍打傢伙,走鄉串寨,鑼鼓齊鳴,響徹雲霄,表演之處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瓦寨鑼鼓瓦寨鑼鼓
羌歷年
位於黔東高原的江口縣桃映鎮漆樹坪,是貴州省唯一聚族而居的羌族村寨,2013年羌寨被國家列入傳統保護村落。,羌歷年是漆樹坪羌族主要的傳統節日。羌歷年,羌語稱“日美吉”,即“吉祥歡樂的日子”,為羌族最隆重的節日。據說是在秋收過後,羌民為祭祀神錄和祖先,向神還願的一項活動,即每年農曆十月初一舉行慶典,一般為3-5天,有的延長到十月初十,羌歷年的主要活動是還願祭祀和吃筵席。
侗家薑茶
侗家人吃薑茶是傳承已久的生活習慣。凡侗家人都在自家的房前屋後、田邊土埂上栽種茶樹,每年清明之後開始採茶直到立秋。分三次採摘加工,第一道為清明茶,只採剛發出的“兩葉一芯”之嫩芽,用溫鍋烤搓成上等茶,一般用於接待貴客和外公舅爺;二、三道茶用於接待普通客人和自食用,但凡用茶都要有姜為伴。其香久遠,其甜悠長,其辣適中,深受侗家人和其它各族客人喜愛。

節慶

打背節
打背節是苗族青年男女的節日,於每年農曆正月初三到十五這幾天舉行,男女青年歡聚在風景優美的山坡上,當打背開始時,男的峰涌而出,衝到自己選中的姑娘面前,一手挽住姑娘的脖子,一手蒙住姑娘的眼睛,其他小伙子去打她的背。姑娘也不甘示弱,一邊大笑,一邊掙扎。掙脫時,捉住小伙子,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整個場地男追女逐,歡蹦亂跳。打累了,男女雙雙各找一個地方打土電話(即用兩話筒,中間連一長線,各在一方對著竹筒講話、唱歌都能聽見),相互傾吐密語表情,以企結成伴侶。情投意合後,再告訴父母,擇吉日成親。
打背節打背節
花炮節
花炮節是侗族傳統節日。主要活動是各村寨組織搶花炮。花炮是用紅布(或紅綢)纏繞的小鐵環,將其置於鐵炮頂端,然後點燃放炮,小鐵環沖入空中,待“花炮”落地,預定人員即奮力爭搶,奪到花炮並送到指定地點為優勝。搶到花炮則意味著吉利幸福,還可獲得豬、羊、紅蛋、酒和鏡屏等獎勵。花炮分頭炮、二炮、三炮,有的地方還有四炮、五炮。搶花炮僅限於男子,常以一家、一族、一村組隊,也可跨村寨自由組隊。搶花炮原為還願求嗣的民間宗教儀俗,現已發展成為民眾性文體活動,並列入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競賽項目。
姓氏節
姓氏節是侗族傳統節日。石、羅姓過“未節”,以立秋後第一個未日為節日;有的石姓則在十月十二日過祭祖節。胡、吳兩姓過“甲戍節”,即立秋後第一個甲戍日過節。伍姓在六月初六過“雙鴨節”或過八月“仕節”。陳姓原在除夕早上過“概考送節”(即開酒罈節),後因除夕難以請到客人,改在七月十四過“中元節”。這些節日,多數在黎明前以粗飯、淡菜或凍菜放在芭蕉葉上祭祖,紀念先人在民族壓迫下逃難的艱辛生活。到上午或中午才請新戚朋友到家做客。
四月八
四月八是苗族傳統節日,又稱“亞努節”,即農曆四月初八。傳說古代有一個名叫“亞宜”的苗族首領,領導苗族向統治者進行鬥爭。苗族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民族英雄,便於每年的四月八這一天,舉行紀念活動,追思亞宜的業績,為戰死者掃墓。清代乾嘉苗民起義後,統治者禁止苗族人民舉行這一活動,致使苗族人民失去了一個極其有意義的傳統節日。1949年後,經國家民委批准,將“四月八”定為苗族統一的節日。每年四月八這一天,苗族人民披戴銀妝,穿著新衣,參加節慶活動,舉行儺戲、上刀梯、下火海、獅子舞、打花鼓、賽歌、吹嗩吶、吹木葉、茶燈等民間技藝表演。

旅遊

江口縣自然景觀資源和人文景觀資源的區域主次劃分為三類,即:①以梵淨山景區為主體景區:金頂風景區、九龍池風光、爛茶頂杜鵑林、鳳凰山風光、寺廟、沿線亭閣、碑林摩崖、黑灣河漂流、鳳凰山寨、豆腐乾一條街、黃家壩水上樂園等。②以縣城及其他景區為輔助景區:原始森帶風光、太平河沿岸風光、乾溪溝峽谷、黃枯山風光、魚良溪峽谷、三星拜月、桑木溝水上樂園、金楠橋攀岩等。③棉絮嶺風景線:槐豐、岑忙犀牛洞穴群、梵淨山博物館、馬槽河民族村寨景點等。
江口縣
梵淨山(MountFanjing),原名“三山谷”,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得名“梵天淨土”。國務院於1986年將其確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拔2493米,武陵山脈的主峰,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之一。梵淨山乃“武陵正源,名山之宗”,曾榮膺2008年度和2009年度的“中國十大避暑名山”,是中國著名的彌勒菩薩道場,與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齊名的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梵淨山是聯合國人與自然保護圈成員單位之一。
梵淨山擁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有黔金絲猴、珙桐等珍稀物種。進入山區完全找不著人工景色的痕跡,其主峰的“蘑菇石”是一道景觀。
紅十八師歸建地舊址
磨灣,又稱磨王溝,它是一個自然寨的名稱,又是雙江鎮一個行政村的名稱。它座落在離江口縣城約4公里處,全寨共253戶,1300餘人。除幾戶雜姓外,絕大多數是姓陳。寨子背靠大山,面向田壩,歷來是兵家投足之地。1936年初,紅六軍團路經江口時,曾駐在這裡。軍團部政工委首長駐陳運順家木樓上,兩間木樓現還存在。1982年10月江口縣人民政府將紅十八師歸建地舊址磨灣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地方特產

紫袍玉帶石
屬中國極為稀少的珍貴玉石,獨產於江口縣德旺鄉金盞坪。紫袍玉帶石質地堅硬,具有天然油脂和光澤,是工藝品雕刻的上乘材質。用此玉雕琢成的工藝品,具有很高的適用、收藏、觀賞價值,用它製成的梵淨山玉硯、屏風、壁畫、茶壺、茶盤、茶杯、生肖牌、掛件、手鍊、彌勒笑佛等,是饋贈親朋好友的珍貴禮品。用紫袍玉帶石雕刻的梵淨山玉帶九層塔現存於北京人民大會堂。
紫袍玉帶石紫袍玉帶石
豆腐乾
豆腐乾是江口人民的傳統食品之一,色香味別具一格,製作獨特,歷史悠久。是江口最具代表性的土特產之一。
米豆腐
江口米豆腐嫩黃鮮亮,晶瑩剔透,可切成片、條、塊或製成蝦仁米豆腐,配以江口特製的油辣椒、醋辣椒、佐料,酸香麻辣,滑軟可口,涼吃熱煮均可。已成為貴州省內外有名的土特產之一。
油茶
油茶非“茶”,江口當地的老百姓家裡嫁女的時候,出嫁前一天晚上坐花宴、唱伴嫁歌,主人為了酬謝賓客和親朋好友,晚飯後,特花幾小時做成夜宵粥,而主人卻謙虛的說成是喝茶。
雲霧茶茶園位於民和鄉毛坪、壩盤鄉鐵廣、怒溪鄉駱象等高原地帶。由於所處特殊地理環境,雲霧茶茶葉色澤油亮,絨毛多,胺基酸、蛋白質和寧酸含量較高,富含人體必須的硒、鋅等微量元素,營養豐富,清香鮮醇,具有清熱解毒、降脂減肥、防病抗衰等功效。
江口的梵淨山翠芽茶在2010年上海茶藝博覽會上榮獲金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