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孔角化症

汗孔角化症是一種少見的遺傳性角化性皮膚病。臨床上以邊緣堤狀隆起,中央處皮膚輕度萎縮為特徵,往往無自覺症狀,多見於男性。一般在幼年時發病,但也有到成年以後才發病。本病病程緩慢,皮損可長期存在,很難痊癒。祖國醫學文獻中無相應病名記載。現代中醫從其臨床表現的特點,將其稱為“鳥啄瘡”。

病因,臨床表現,組織病理,診斷,鑑別診斷,預防,治療,

病因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病人一般都有家族史,在一家中常有幾代成員中發病,但也有無遺傳證據而散發於人群者。
中醫認為本病(一)先天稟賦不足,肝腎虧損,陰液虧損,血脈不充,日久血液凝聚形成瘀血,阻於肌膚而成。(二)情志不遂,氣鬱化火,煉液成痰;或肝脾不和,脾失健運,痰濁內生,痰郁互結,阻於肌膚。

臨床表現

本病初起為一角化性小丘疹,緩慢向四周擴展,邊緣漸漸隆起,形成一環形、地圖形、或不規則形的邊界清楚的斑片,邊緣呈堤狀隆起,中央部分乾燥平滑,輕度萎縮,略微凹陷,無毳毛,毛囊口處可見角質丘疹。皮損呈淡褐色或褐色,邊緣顏色較暗。皮損大小不定,小的可以如綠豆大小,大的直徑可在4~6厘米甚至更大。數目可多可少,從幾個到數十個不等。
皮損多發於四肢、手足,其次面部、頸部肩部、踝部、頭皮、臀部。甲、口腔黏膜、陰部黏膜甚至角膜也可累及。
本病病程發展緩慢,皮損可持續多年不變,也可逐漸擴大,很難痊癒。有部分老年人可在萎縮的皮膚上發生鱗狀上皮細胞癌
多見於男性,一般在幼年時發病,但也有到成年以後才發病,往往無自覺症狀。

組織病理

取角化隆起的部位做檢查,可見特徵性的改變。在角質層內有一楔形的雞眼樣板,它是一個由角化不全細胞所組成的細胞柱,在雞眼樣板下方的顆粒層減少或消失,棘細胞層內有胞漿嗜酸性染、核深染的角化不良細胞。組織病理上角化的發生與汗孔並無關係,因此汗孔角化症的命名是欠確切的。

診斷

本病根據有家族史,多數幼年發病邊緣堤狀隆起,中央處皮膚輕度萎縮為特徵及組織病理特點可以做出診斷。

鑑別診斷

(一)尋常疣:為一角質增生,中央無萎縮,多單發、散發。
(二)扁平苔癬:皮損為扁平發亮的丘疹,表面覆有蠟樣薄膜鱗屑,粟粒至綠豆大,圓形或橢圓形,邊界清楚,表面可見Wickham紋,多發生於四肢屈側,自覺瘙癢。

預防

(一)注意皮膚護理及衛生,防止繼發感染。
(二)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三)忌用刺激性強的外用藥。
(四)禁止近親結婚。

治療

(一)西醫治療
1.外用5-氟尿嘧啶封包治療,外用10%水楊酸軟膏或0.05%~0.1%維A酸軟膏。
2.維甲酸類藥物:阿維A酯、阿維A或異維A酸口服往往在用藥期有效。
(二)中醫辨證施治
1.陰虧血瘀型
治法:育陰化痰,軟堅。
方藥:通幽場加減。
生地黃、熟地黃、當歸、桃仁、紅花、枸杞子、女貞子、旱蓮草、丹參、赤芍。
口乾明顯者加玄參、麥冬;兩目乾澀者加菊花;伴有潮熱者加地骨皮、知母;腰膝無力者加川斷、寄生。
2.痰瘀互結型
治法;解郁化痰,軟堅散結
方藥:溫膽湯加減。
半夏、陳皮、竹茹、識實、茯神、鬱金、菖蒲、川貝母、丹參、桃仁、紅花、山慈菇、夏枯草。
咽喉不利者加射干、海浮石;大便於者加生大黃;兩脅脹痛者加川楝子、元胡;精神障礙者加牡丹皮、礞石。
(三)外治法
1.外徐紫草膏。
2.小的損害可用Co 2雷射或液氮冷凍法去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