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孔周圍炎及多發性汗腺膿腫

本病為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汗腺化膿性炎症。常見於體質虛弱的嬰幼兒或產褥期婦女,俗稱“痱毒”,夏季多見。本病的基本損害是丘皰疹和結節,不管病灶是否化膿,患者體溫一般正常或有低熱,伴附近淋巴結腫大,嚴重者有時可引起敗血症。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皮膚性病科
  • 常見發病部位:皮膚
  • 常見病因:引發本病的病原菌主要為金黃色葡萄球菌,由汗腺口侵入。此外,營養不良、多汗、皮膚不潔常為本病的誘發因素
  • 常見症狀:丘皰疹發展成圓頂硬性結節,數目較多,有成群傾向,豌豆至栗子大小,境界清楚,表面光亮
  • 常見症狀:呈鮮紅色或紫紅色,有疼痛及壓痛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護理,

病因

引發本病的病原菌主要為金黃色葡萄球菌,由汗腺口侵入。此外,營養不良、多汗、皮膚不潔常為本病的誘發因素。

臨床表現

本病多見於產後婦女及體弱乳幼兒,好發於頭、額、頸、背、臀部,常伴紅痱。典型的是丘皰疹發展成的圓頂硬性結節,數目較多,有成群傾向,豌豆至栗子大小,境界清楚,表面光亮,呈鮮紅色或紫紅色,有疼痛及壓痛。結節迅速化膿變軟形成膿腫,中心無膿栓,也沒有產生膿頭的傾向。結節破潰後排出黃綠色黏稠膿液,有時可出現新舊疹交替,氣溫降低可自然減輕,一般無明顯的全身症狀。嚴重時出現發熱、淋巴結腫大,甚至引起敗血症。

檢查

1.細菌培養為凝固酶陽性葡萄球菌。
2.組織病理特點是真皮膿腫伴有汗腺的破壞。

診斷

診斷依據如下。
1.多發於夏季,常發生於體質虛弱的嬰幼兒或產褥期婦女。
2.好發於頭面和臀部,通常為多個損害。
3.初起為針頭大小丘皰疹,繼而形成圓頂、不痛的紅色或紫紅色結節,逐步形成膿腫,無膿栓,破潰後排出黃色膿液。
4.在發生結節之前或同時,可伴發表淺的小膿皰,發生於汗孔處。
5.患者膿液細菌培養為凝固酶陽性葡萄球菌。
6. 組織病理可見真皮膿腫伴有汗腺的破壞。

鑑別診斷

本病需與癤相鑑別,與癤的鑑別要點在於不形成中心膿栓,圓頂,不累及毛囊。

治療

1.注意個人衛生,增強抵抗力。
2.抗菌消炎,促進早期化膿、排膿。早期可敷10%魚石脂軟膏、酒精或1%氯潔黴素溶液。
3.嚴重的病例除局部治療外,可口服紅黴素片或羅紅黴素片。

護理

1. 預防本病首先要保持嬰幼兒皮膚的清潔和乾燥,勤換衣物,勤洗澡,保持皮膚衛生,特別是大汗腺分布區。熱天可每天洗澡2~3次,洗澡時不用肥皂,以免刺激皮膚,一定要用溫水,可在洗澡水中滴3~5滴藿香正氣水可預防痱毒。
2.產後婦女日常膳食中少吃油膩和刺激性食品,以清淡易消化的食品為宜,多飲水,多食新鮮瓜果、蔬菜。
3.保持情緒穩定,生活規律,勞逸結合。
4.同時避免日光直接暴曬,並保持居室通風、涼爽和乾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