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慶寺(江蘇省張家港市永慶寺)

永慶寺(江蘇省張家港市永慶寺)

永慶寺位於張家港鳳凰山,始建於東吳赤烏年間,迄今已有1500餘年歷史,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梁大同二年(公元537年),由陸孝本舍宅擴建,由此揚名。

唐天寶十二年(公元754年),高僧鑒真和尚最後一次東渡日本,應永慶寺住持常達邀請,行前參禮此寺,再從黃泗浦登船東渡日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江蘇省張家港市永慶寺
  • 外文名稱:Yongqing Temple
  • 別名:永慶寺
  • 行政區類別:江蘇省張家港市鳳凰山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始建於:東吳赤烏年間
建築布局,歷史人文,

建築布局

寺內建築有天王殿、彌勒殿、大雄寶殿觀音殿三聖殿東嶽廟關聖殿文昌閣藏經樓羅漢堂等殿堂和金仙塔院,是佛教信眾朝聖參學的聖地。寺中羅漢堂內塑有16尊羅漢像,是唐著名塑像家楊惠之親塑(系江南二堂半中一堂)。寺內外有勝跡數十處,以及人稱“三絕”的千年古檜、肉身菩薩和自然石井。

歷史人文

永慶寺鐘聲
永慶寺的鐘聲早已聞名。據《河陽永慶寺志》上記載,永慶寺的大鐘建於梁大同二年(537年),築有鐘樓一座,鐘聲能遠播十里之外。“引杵宜緩,揚聲欲長”,抑揚頓挫,煞是動聽。如唐李湛的“鐘聲清上方”句;明錢朝鼎的“古寺晨鐘喜再過”句;清代錢陸燦的“空山宮殿古洪鐘”句等等,都是反映永慶寺鐘聲的詩句。故古時永慶寺的“河陽十景”中,就有“曉寺鐘聲”景而被歌頌。在張家港市的鳳凰鎮港口鎮、西張鎮、乘航鎮一帶的居民中古代有每逢歲末元旦時,進永慶寺守歲聽鐘聲的習俗。
墨客留跡
永慶寺周圍風景秀美,成為歷代文人雅士騷人墨客的遊玩之地,並留下了詩詞數百篇。如元代李堪、溫革楊維楨施耐庵、陳基、張著;明代徐恪、蔣胤、肖奎、徐崇誠、松林道人、繆昌期、貢修令、季是則;清代錢陸燦、錢朝丁、徐肇達、王丁、袁澄、趙在公等數十位著名文人都到過此寺。元末文學家、《水滸傳》作者施耐庵曾隱居於該寺文昌閣內寫作,留有洗硯池、磨劍石、衣冠等遺蹟。
永慶寺自建成以來,幾經興廢。1958年遭徹底毀壞,寺廢僧散,使千年古剎不復存在。1980年以來宗教政策落實,張家港市人民政府批准重建永慶寺,1993年10月舉行“重建永慶寺典基”儀式,歷經6年修建,現已初具規模。現建有山門、天王殿、觀音殿地藏殿鐘樓玉佛殿大雄寶殿以及香花橋、放生池、放生亭等建築景點。大雄寶殿依山而建,建築宏偉 。殿內佛像莊嚴,雕工精巧,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玉佛殿內供奉從緬甸請回的三尊玉佛。
進山門後西側是一片櫻花樹,這是日本櫻花代表團於1998年5月到該寺參訪時並種植的二十七棵櫻花,象徵著中日友好。
重現昔日異彩的永慶寺以及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文化氛圍聲名遠揚,成為張家港市的一處佛教旅遊勝地。
江蘇省佛教協會副會長、蘇州市佛教協會副會長、寒山寺方丈性空法師任該寺名譽方丈,中國佛學院靈岩山分院畢業僧秋林法師任該寺監院,現有僧人20餘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