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河峽谷

永定河峽谷

永定河峽谷,又稱官廳山峽、幽州峽谷,亦即永定河上遊河谷,從官廳水庫大壩到沿河城這一段,是永定河峽谷的精華所在。永定河象一條蒼龍,沖入群山,這裡才是真正的大江峽谷,河谷兩側山崖壁立,山體由石灰岩構成,深度風化。與雲南著名的三江秘境唯一的區別就是永定河兩岸山色乾枯,植被稀疏,但是風景一樣壯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永定河峽谷
  • 所屬區域:中國北京
  • 別稱:官廳山峽、幽州峽谷
  • 開放時間:8:00至17:00
  • 門票:128元(兒童票:64元)
簡介,歷史,自然環境,特色,河水來源,文化底蘊,重要地位,地質大觀園,古人筆下的大峽谷,地形倒置,拐了個大彎,掉了頭又拐向東,向斜之中還有花樣,峽谷回春,大部分乾涸,永定河斷裂,風貌猶存,旅行線路,安全提示,

簡介

永定河峽谷是北京著名的永定河上遊河谷,北起官廳水庫大壩,南至門頭溝區沿河城,其又稱為官廳山峽、幽州峽谷,峽谷內兩側高山聳立,巨大的山石已經自然風化,峽谷底部是湍急的永定河。

歷史

永定河,古稱澡水,隋代稱桑乾河、金代稱盧溝,每年7至8月汛期。
河水自燕山峽谷急泄,兩岸峭壁林立,落差為320:1,最大流量5200立方/秒左右。
河水挾帶大量泥沙,河水渾濁,年含泥量3120萬噸。元、明代有渾河、小黃河等別稱。
由於河遷徙無常,俗稱無定河,經常泛濫成災,歷史上曾留下多條故道。
其中離北京較近的大型故道有3條:第一條古故道由衙門口東流,沿八寶山北側轉向東北,經海淀,循清河向東與溫榆河相匯。
第二條西漢前故道自衙門口東流,經田村紫竹院,由德勝門附近入城內諸“海”,轉向東南,經正陽門、鮮魚口、紅橋龍潭湖流出城外。
第三條三國至遼代故道,自盧溝橋一帶,經看丹村、南苑馬駒橋
史載這一故道歷時900餘年,一直到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進一步疏浚河道,加固岸堤,才將史稱無定河改名為永定河。
清康熙皇帝試圖自己的“金口玉言”改變其“無定”、“多災”的狀況,特地賜名“永定河”。
但是這並沒有改變永定河泛濫的狀況。1951年10月開工、1954年竣工的官廳水庫,把永定河攔腰截斷,才使其真正變成永定河。

自然環境

永定河峽谷,又稱官廳山峽、幽州峽谷,亦即永定河上遊河谷,從官廳水庫大壩到沿河城這一段,是永定河峽谷的精華所在。
永定河峽谷(圖2)永定河峽谷(圖2)
永定河象一條蒼龍,沖入群山,這裡才是真正的大江峽谷,河谷兩側山崖壁立,山體由石灰岩構成,深度風化。
與雲南著名的三江秘境唯一的區別就是永定河兩岸山色乾枯,植被稀疏,但是風景一樣壯麗。

特色

永定河峽谷漂流始於1995年,在我國北方開辦最早,影響最大號稱“北方第一漂”。永定河峽谷山清水秀,林深谷幽。
永定河峽谷
漂流其間,游泳嬉水,蕩舟垂釣,登山狩獵,野炊露宿,離平生之未有,極人間之樂趣。
永定河峽谷漂流和探險為一體, 極富趣味性和刺激性, 您完全可以放心,這種漂流有驚無險,安全可靠。
水上漂流旅遊“在國際上早已是熱門旅遊項目,它集旅遊和探險為一體,富有趣味和刺激性,有驚無險,安全可靠,深受廣大遊客喜愛,發展前景很好。
永定河峽谷漂流,在我國北方及京、津、張地區,開辦最早(1995年開辦),規模最大,號稱“北方第一漂”。
永定河峽谷(圖3)永定河峽谷(圖3)
永定河峽谷水上漂流地點位於永定河上游,起始於官廳水庫大壩發電站。
水量、流速、水深都可人為控制,能適應不同層次的遊客漂流,十分理想,漂流全程50公里,時速約10-15公里。
已開通發電站至舊庄窩後澗湖段,約長10公里,號稱“萬米漂游”。
遊客乘坐高強力專用橡皮艇,身穿救生衣,手持划槳、穿梭、暢遊在永定河峽谷,那豪情趣味難以言喻,只有親身試一試才能領略。

河水來源

永定河發源於山西省寧武縣管涔山,流經內蒙古、河北,經北京轉入河北,在天津匯於海河塘沽注入渤海
永定河峽谷(圖4)永定河峽谷(圖4)
永定河全長548公里,自門頭溝三家店流入石景山區後,流經五里坨、麻峪、龐村、水屯等地,經衙門口村南流入豐臺區
永定河舊名無定河,海河流域七大水系之一,是河北系的最大河流。流域面積47016平方千米,其中山區面積45063平方千米,平原面積1953平方千米。
永定河全長747公里,流經內蒙古、山西、河北三省、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共43個縣市。全流域面積4.7萬平方公里。
永定河上游有桑乾河和洋河兩大支流,在河北省懷來縣朱官屯匯合,以下的河段稱永定河,在延慶縣匯入媯水河,經官廳水庫流入官廳山峽(官廳水庫至三家店區間)。
從官廳至朱官屯河長30km,官廳山峽河長108.7千米,至門頭溝三家店流入平原。
從三家店以下至天津的入海口,河道全長大約200km,在水利系統將其分為三家店至盧溝橋、盧溝橋至梁各莊、永定河泛區和永定新河四段。
水利設施有官廳水庫、珠窩水庫、落坡嶺水庫、三家店水利樞紐。

文化底蘊

重要地位

即使從“薊”與“燕”這兩個周王朝的諸侯國出現開始算起,北京最早的文化現象也仍然首先出現在永定河一帶。
永定河峽谷(圖5)永定河峽谷(圖5)
在今千軍台、莊戶村一帶,至今保留著與兩千多年前春秋時期“雅樂”一脈相承的古幡樂;晉代所建的潭柘寺,是北京地區最早的佛教寺廟,為佛教文化傳入北京打開了第一扇大門;在今柏峪村的秧歌戲裡,仍保留著金元時期的考古文化顯示,北京地區是“不同文化在此交匯”的地帶。
唐代以前,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曾在西安,形成了輝煌的秦晉文化,以後遼金建都北京,“文化中心”逐漸東移。
永定河成為“東移”天然的大動脈,促成了秦晉文化與永定河文化交融。
其結果是“文化中心”首先遷移到了永定河一帶,然後才進入了今北京城。歷史地理學家由此認為,永定河文化在北京城市發展史上具有哺育性母體文化般的重要地位。

地質大觀園

在我們偉大祖國首都北京城的身畔,坐落著一座“地質大觀園”,它就是山水薈萃,令人留連往返的永定河大峽谷
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研究表明:永定河文化是在永定河流域的地理環境中,北京人利用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所創造的區域歷史和區域文化的統稱。永定河文化這個概念,涵蓋了永定河流域的自然和人文兩個方面。它包括古人類古都古城古村落文化,與北京形成和發展息息相關的水文化,上溯10幾萬年曆史的民間民俗文化,發軔於遼金之前的產業文化,佛教、道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和諧相處的宗教文化,歷史淵源流長的軍事文化。其代表有“中國現代地質學開山之作”、“中國地貌標準剖面”、“第四紀冰川擦痕遺蹟”、“中國天然地質博物館”、“民間文化走廊”、“宗教文化走廊”。
大峽谷的上游入峽口在河北省懷來縣官廳水庫攔河大壩,從這裡到東南方向的北京二環路,也就是北京城老城牆的永定河峽谷舊址,只有67公里。下游出峽口在北京市門頭溝區三家店攔河閘,東距西二環路不過18公里。很少有人注意到,永定河峽谷是我國大江大河當中,屈指可數的大峽谷之一。
從官廳大壩到三家店水閘,永定河蜿蜒在萬山叢中,“萬迭山橫翠,千盤河曲長”,峽谷長達108.7公里。這個長度,僅次於三江(金沙、瀾滄、怒江)大峽谷、長江三峽等少數長峽,而位居其他許多大峽谷之前。例如,黃河上游的青銅峽長8公里,劉家峽12公里。永定河大峽谷在北京市境內長度約100公里。當然這也是遙居全市其他河峽之前的。

古人筆下的大峽谷

人間仙景--古人筆下的大峽谷
永定河峽谷(圖6)永定河峽谷(圖6)
峽谷,又名山峽,是在自然貢獻的地質奇觀之一。一條河流如果擁有峽谷,那峽谷往往是全流域自然風光精華的薈萃之處。
大約一千五百年前,我國北魏大地理學家酈道元(466或472-527)在不朽名著《水經注》中,有聲有色地記述了若干名峽。最膾炙人口的,當然是記長江三峽的那些名句:“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迭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
其實,此書記黃河和永定河(古名桑乾河,當時作濕水,一作灅水)山峽,也很出色。如記濕水“南入馬陘山,謂之落馬洪”,又記:“濕水又南入山,瀑布飛梁,懸河注壑,漰湍十許丈,謂之落馬洪。抑亦孟門之流也!”
馬陘山,清代《懷淶縣誌》稱為天壽山,俗名官亭山。今名官林山。
落馬洪,在官廳水庫大壩一帶河道。水庫建成後,瀑布景觀已不可見。
孟門,即黃河著名的龍門峽壺口瀑布
酈道元把永定河山峽的落馬洪與孟門壺口飛瀑相提並論,可知古人時落馬洪滂湃浩大,氣吞山河的壯觀十分欣賞。大峽谷景觀千姿百態,令歷代詩人紛紛留題。前面所引”千盤河曲長“句,出自八百年前,金、元之際的全真教的清和大師尹專平(1169-1251)他隱居西山時,作過多首詠峽詩詞。其中有《深入峽里游團山道院留題》二首,永定河峽谷云:
“滾滾彽河千里來,亂山重疊峽門開,勢隨曲屈無窮數,流入東洋幾去回?”
“二峽崢嶸氣象雄,團山水浸畫屏中。眼前妙景紅光外,疑是蓬萊第一宮!”
團山道院,今址待考。疑在今門頭溝區西北隅的碾台,檀木港出露的石英二長岩侵入體。岩體平面近圓形,南北長2500米,東西長2600米,是燕山期岩漿幾次侵入的深成雜岩體。它位於懷來縣小幽州及門頭溝區沿河城之間,屬永定河大峽谷上游右岸。
蓬萊,即蓬萊山。其名初見於先秦古籍《山海經》。它與方丈、瀛洲同是我國遠古神話傳說中最著名的神山
過了六百餘年,清末大學士寶鑑(1807-1891)隨當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醇親王愛新覺羅奕譞,一同進入山峽,視察由名將左宗崇領導修建的農田水利工程,作《丁家灘》七律。前四句是:“水田澹沱石傾奇,旌旗飛揚耀上儀。東海王封高漢代,西山仙景入陶詩。”
丁家灘,在大峽谷下游右岸,分屬妙峰山鎮
陶詩,指晉代大詩人陶淵明桃花源》詩。詩中描寫一處神仙境界的桃花源,膾炙人口,與他的《桃花源記》文同樣千載流傳。
就在這次醇親王大肆鋪排,豪游峽谷的前前後後,還有一位清代皇族,但詩名遠高於身份的宗室詩人愛新覺羅寶廷(1840-1891),因酷愛西山,常與幾位”山友“自費暢遊大峽谷。他的幾十首詠峽之作,一經成篇,往往就傳誦朝野。無獨有偶,他也把神奇壯麗的大峽谷比喻為仙景勝地。如他的《春日田園雜興》詩之一云:“桑乾西去即仙源,洽喜歸田近郭門。一水繞山難覓渡,亂花夾岸各一村。”
桑乾,是永定河古名,流傳時間最久長。初作繩水,見於先秦《山海經》。繩即桑乾的促讀。今仍為永定河上游西支河名。
美似詩句不只一首。又如《冷家莊》詩云:“扶筇過峻岭,款步入仙源。寺遠唯聞磬,花多不見村”冷家莊,今名攏駕莊,屬妙峰山鎮。在大峽谷下游左岸。
不僅如此。詩人游峽,行進在高高的階地古道上。下視深谷,顧盼自雄,居然飄飄然,自我感覺成了仙人。見長詩《晨興登廣寺,度醜兒嶺,早飯三家村……》摘句:“我登西嶺巔,咫尺欲近天。行人羨高峻,得意如飛仙!”
廣化寺,遺址在斜河澗。醜兒嶺,又作愁兒嶺、綢兒嶺、籌兒嶺等,與廣化寺均在大峽谷下游右岸。三家村,是三家店古名。三家店在出山峽口的左岸。
寶廷喜愛大峽谷的山山水水,把這裡美好的一切,都一一記在詩中。他記大峽谷地貌景觀詩句很多。舉長詩《山行》數句:“灘沙擁河流,斜轉隨山奔。曲折抱山腳,水齧崖石分。峭壁白如雪,直立浮天根!石紋裂縱橫,疑有蛟龍痕。”
其中涉及現代河漫灘堆積、河流側向侵蝕、岸層產狀、岩性、溶蝕、嵌入曲流與岩石節埋等地質現象
最有意思的是,寶廷在詩中還大膽想像大峽谷是由河流與山石相互爭鬥的產物,這使他成為探討大峽谷成因及形成過程的第一人。儘管他使用的是詩歌語言,可又有誰敢說詩人的描述沒有一點道理呢?舉長詩《桑乾行》為證。此詩寫得酣暢淋漓,可惜過長,僅擇兩段:
“山靈河伯相戰征,岡格巒拒不放行!
濤車潮馬隨奔騰,峰劍嶺戟同支撐。
魑魅魍魎紛相爭,山石遇河河難出。
不能直出河倒折,倒折不回仍旁突。
山勢愈緊河愈疾,急流猛烈虎豹栗”
蒼山中斷重圍開,孤軍突出良快哉。
建瓴直下高崔嵬,疑是將軍天上來!”
詩句所詠,其實暗合地質學原理。地貌學有關峽谷的定義是:“峽谷,是指谷坡陡峻,深度大於寬度的山谷。它通常發育在構造運動抬升和谷坡由堅硬岩石組成的地段。當地面抬升速度與下切作用協調時,最易形成峽谷。”
就是說,水流切開大山堅岩,由此順勢而下,揚長而去。峽者,下也!
不過,峽谷成為通道,水流勢必受兩岸夾束。峽者,轄也。
永定河大峽谷,是大自然創造的山水仙景,是永定河與西山共同演繹的神話傳奇。

地形倒置

拐了個大彎

大峽谷在青白口拐了一個幾乎是360°的大彎,掉頭向東北甩去。由此而下,河面逐漸展寬。經過以當地地名命名的“青白口系”、“下馬嶺組”等等地層山地之後,開始與著名的髫髻山並行。髫髻山所在山脈,是西山最大的一條向斜山系,它也因此擁有“西山之祖”的美名。永定河水浩浩蕩蕩,水面擴大到100餘米,開如呈現在華北除黃河之外,第二大河的丰采。沿途經過太子墓南、芹峪、下馬嶺東。又經黃牛山東麓,東岸是古菩薩崖。夾峽而下,過雁翅之南,河南台之北。河彎之處,留下一道道新月般的凸岸。
永定河峽谷(圖7)永定河峽谷(圖7)

掉了頭又拐向東

突然,大峽谷掉了頭,向南又拐向東,一頭衝進髫髻山的山腹。原來,永定河在這裡劈開了髫髻山的山脈,仿佛從大蛋糕的中心切開,取出長長的一條,使大峽谷進入了“山胡同”。龐大的山體如今被剖開,變成了兩片“半壁山”,隔河呆望。深藏的層層疊疊岩石,如此“開腸破肚”,也只好任人一覽無餘,無可奈何。髫髻山組地層是火
永定河峽谷山沉積岩,形成於中生代侏羅紀中後期,距今大約1.6億年。其間發生過多次火山爆發,產生了許多岩層。
不過,若要細細打量,卻發現了名堂。通常,褶皺山的地層,是拱背在上。從官廳到青白口,上游峽谷地層以巨厚白雲岩為主,構成巨大的岩溶切割高原,都是地層拱背在高處,這稱為“背斜”。然而,從髫髻山開始,到再下游的九龍山--香峪大梁,褶皺卻變成為“向斜”。背斜好象小學生做體操,低頭彎腰;而向斜,卻像做“仰臥起坐”,只不過肚腹高高在上。地層位置如此顛倒,無怪乎被稱之為“地形倒置”。西山地形倒置區只集中在永定河大峽谷下游兩岸,其他地方很難一見。

向斜之中還有花樣

更奇的是,向斜之中還有花樣。換個角度,“橫看成嶺側成峰”。大峽谷迂迴盤旋,還讓人們看見“豬背山”、單面山。髽鬏山山的單面山,又叫單斜。長約20公里,寬達2公里。傾斜面與河流方向相同,都是從上向下走。這樣的河谷叫橫谷,又叫順向谷。
大峽谷劈斷大山,仔細端詳,兩岸峽坡的地層卻並不對稱,不像老老實實被切開的“千層糕”的兩面。褶皺、斷裂、翻轉……更像各自壘起的兩大堆亂書本。這是因為,沿著河道走向,隱藏著一條斷裂帶。它把兩邊的山體加以扭動錯開,掰成兩半。這倒給了永定河“可趁之機”。它老實不客氣地從中間擠過去,硬給自己變出了深峽河谷。
髽鬏山的東部又叫清水尖,有一股性急的溪流趁亂從頂峰清水尖旁涌冒出來。它不向北流入清水河,也不向南流入清水澗,而是“自立門戶”,硬是從峰頭向永定河撲去。一路跌跌絆絆,連摔十幾個“馬趴”,留下一連串珍珠般的小水潭。踉踉蹌蹌,一頭掉入永定河。這串晶瑩的小山潭,便被西山人命名為“京西十八潭”,開闢成大峽谷畔的一處旅遊景區。
伴隨著向斜奇觀,永定河流過了老婆嶺(現名落坡嶺)北麓,又東行安家莊南、兩梁山,經清水澗,到達半沙線落坡嶺車站。
這一段河道,被落坡嶺攔河閘截斷積水。水位抬高,水面也擴大變成一個小小的山間湖泊。左岸的山坡無遮無攔,紛紛扎到水下。湖水深邃幽雅,湖中游魚甚多。假日裡,許多遠道而來的釣客來尋幽垂釣,在湖光山色間度過人生悠閒的一天。

峽谷回春

大部分乾涸

落坡嶺攔河閘以下,河床大部分乾涸無水。水被左岸的隧洞引向2400米以下的下葦甸電廠用去發電。然而大峽谷卻並沒有抄近路,仍然是不慌不忙,悠閒自得地在山中迴旋。髫髻山與九龍山之間,是王平村復背斜。古永定河曾從王平村拐彎,繞過北嶺,從永定鎮石門營出山。聰明的古人利用這一段平緩的山地,開闢了著名的“西山大路”,使它成為出入西山和峽區的“總路”,即交通樞紐之地。山間有個小村叫白道子,位於古道之畔。天氣晴朗,站在河邊,可以清楚地見到村路岩層間的那條白道。
永定河峽谷(圖8)永定河峽谷(圖8)
永定河流過王平村,繞黑崖根之南,抵色樹墳。又屈曲東南流,經石古岩(又名石穹眼)、菲園,又東迤北,過下葦甸。穿鳳頭山而東,南出牛角嶺,過丁家灘。又東南經攏駕莊(舊名冷各莊)南,水峪嘴北。又東經棗林村北,北望仰嶺十八盤的西北澗。又東,過陳家莊南、愁兒嶺北。又東,經軍莊南,南望龍泉務(古名務里)村。又折南稍東,經琉璃局(現政局為渠),到達出山口三家店。

永定河斷裂

這一大段河道,大多經行在斷裂帶之間,有人稱為“永定河斷裂”。還通過上葦甸穹窿張裂帶。大峽峽谷受河道牽連,被迫東拐西彎,還大彎套小彎,且多是“M”字型連續彎。雖說是當年永定河開闢河道,“欺軟怕硬”,善於審時度勢,但在幾百米寬的河床上橫衝直撞,卻不免說明永定河過於古老,已經進入老年衰亡期了。誰知,第四紀以來,永定河又抖擻精神,加快了下切河床底岩,在三四十米的山坡上留下了階地--舊河道。下切如此之深,使大峽谷也因此增高,這卻是河流返老還童--“回春”的體現。

風貌猶存

原來,西山至今仍處在“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之中”,仍在持續或階段性抬升。這種抬升,還不是整體抬高,而是像波浪一樣,自西向東,波紋一圈一圈移動。升浪所及,依次隆升。這樣,西山不斷地升高,加快了河水的下切,使大峽谷的深峽寬谷風貌猶存。
當初,永定河在丁家灘一帶,已經發生了岔流。幾股流水,把河床分割,造成河中灘地,稱為河洲或心灘。如今,河水已下切66米,使岔流點下移到陳家莊。站在高聳的公路邊,下視河床分而複合,中間形成半月形的心灘--沙洲。自陳家莊而下,心灘時有出現。灘洲上現已綠樹成蔭,芳草萋萋。斜河澗位於陳家莊上游,一度被岔流分割成為河中村。隨著河床的下切改道,斜河澗又回到岸上,恢復了古山村往日的寧靜。

旅行線路

峽谷東南距北京天安門僅80公里,西距塞外名城張家口90公里。沿途豐沙鐵路線的火車站點9個,隨時都可棄舟登車。漂流起點處的官廳大壩,距八達嶺康西草原僅30公里。
永定河峽谷(圖9)永定河峽谷(圖9)
自駕車:由京昌高速康莊出口,駛出高速公路。經小南辛堡、天漠至官廳水庫大壩。過大壩後左轉駛上狹窄土路,穿過一小型道口後,進入永定河峽谷。沿途經舊庄窩、幽州至沿河城,回到柏油公路。沿主路往齋堂方向經109國道返京。

安全提示

永定河大壩到沿河城是僅一輛車寬的碎石路,一般只有當地的農用三輪來往,路面坑窪,路兩側有很多灌木叢,容易劃傷車漆。在此路段行駛需要一定的越野技術,最好是越野車,如果是轎車,更要注意,需小心駕駛,以免拖底,最好是組織車隊集體行動。
永定河上游官廳水庫經常定時開閘放水,不要在河灘上宿營。在河灘上休息時,要注意河水的流速和水位變化,以免發生危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