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駒橋鎮(馬駒橋)

馬駒橋鎮

馬駒橋一般指本詞條

北京市通州區馬駒橋鎮,地處北京市東南郊,通州區西南部,全鎮行政區域面積82平方公里,轄50個行政村,共19684戶,43216人,其中農業人口29536人、非農業人口13680人,全年出生人口467人,出生率 10.9‰。2007年全鎮各項經濟指標增長幅度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全年完成稅收5.1億元,同比增長61%,其中國稅完成1.65億元,地稅完成 3.45億元,財政收入實現1.8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0%、50%和1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馬駒橋鎮
  • 外文名稱:Majuqiao Town
  • 別名:馬橋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北京市通州區
  • 下轄地區:馬三街村,小周易村,房辛店村等
  • 政府駐地:西店
  • 電話區號:010
  • 郵政區碼:101102
  • 地理位置:北京南郊平原
  • 面積:82平方公里
  • 人口:12萬(2015年)
  • 方言北京話國語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涼水河
  • 機場:首都國際機場
  • 火車站: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
  • 車牌代碼:京A
概況,沿革,簡介,人口管理,重點工程,教育發展,環境發展,勞動保障,行政區劃,新聞報導,歷史文化,建制沿革,郵編,

概況

通州區轄鎮。位於京東南的涼水河畔,通州區西南部,距區政府18.5千米。2006年末,面積82平方千米,人口4.28萬人。轄3個社區、45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馬駒橋工業區東路2號。京津塘高速公路穿境而過。

沿革

1958年屬通州區,同年設馬駒橋公社。1962年建大杜社公社。1983年改馬駒橋鄉、大杜社鄉,1990年馬駒橋撤鄉建鎮。1996年,馬駒橋鎮面積42平方千米,人口2.4萬人,轄南海、北海、勝利、河北段、壯丁屯、北門口、后街、辛屯、大白村、馬一街、馬二街、馬三街、馬村、小白村、張村、姚村、房辛店、小張灣、周營、楊秀店、郭村、柴務、大周易、小周易、古莊、張各莊、史村、前銀子、後銀子、駙馬莊、南堤、東店、西店、大葛莊34個行政村;大杜社鄉面積45平方千米,人口1.6萬人,轄大杜社、小杜社、六郎莊、西馬莊、大松垡、小松垡、神駒、柏福、東田陽、西田陽、南小營、團瓢莊、陳各莊、姚辛莊、前堰上、後堰上16個行政村。
2000年,撤銷大杜社鄉,設立大杜社鎮。2001年末,撤銷大杜社鎮,併入馬駒橋鎮。2002年末,面積86.63平方千米,人口3.94萬人,轄北海、南海、勝利、河北段、壯丁屯、北門口、馬一街、馬二街、馬三街、西后街、辛屯、大葛莊、東店、西店、小白、大白、馬村、姚村、張村、郭村、史村、張各莊、古莊、房辛店、小張灣、周營、楊秀店、柴務、小周易、大周易、前銀子、後銀子、駙馬莊、南堤、大杜社、小杜社、西馬各莊、六郎營、大松垡、小松垡、神駒、柏福、東田陽、西田陽、南小營、團瓢莊、姚辛莊村、前堰上、後堰上、陳各莊50個行政村。
【郵編】101102【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110112109:~001 121新海南里社區 ~002 121新海北里社區 ~003 121新海祥和社區 ~201 121一街村 ~202 121二街村 ~203 121三街村 ~209 121北門口村 ~210 122大葛莊村 ~211 122東店村 ~212 121西店村 ~213 121西后街村 ~214 121辛屯村 ~215 121大白村 ~216 122馬村村 ~217 121小白村 ~218 121姚村村 ~219 121張各莊村 ~220 121古莊村 ~221 122楊秀店村 ~222 122周營村 ~223 122小張灣村 ~224 122房辛店村 ~225 122張村村 ~226 220郭村村 ~227 220柴務村 ~228 122大周易村 ~229 220小周易村 ~230 220史村村 ~231 220前銀子村 ~232 220後銀子村 ~233 122駙馬莊村 ~234 122南堤村 ~235 220大杜社村 ~236 220團瓢莊村 ~237 220後堰上村 ~238 220前堰上村 ~239 220姚辛莊村 ~240 220陳各莊村 ~241 220南小營村 ~242 220西田陽村 ~243 220東田陽村 ~244 220小杜社村 ~245 220六郎莊村 ~246 220西馬各莊村 ~247 220小松垡村 ~248 220大松垡村 ~249 220神駒村 ~250 220柏福村
【2008年代碼】110112109:~201馬一街村 ~202馬二街村 ~203馬三街村 ~204北海村 ~205南海村 ~206壯丁屯村 ~207河北段村 ~208勝利村 ~209北門口村 ~210大葛莊村 ~211東店村 ~212西店村 ~213西后街村 ~214辛屯村 ~215大白村 ~216馬村 ~217小白村 ~218姚村 ~219張各莊村 ~220古莊村 ~221楊秀店村 ~222周營村 ~223小張灣村 ~224房辛店村 ~225張村 ~226郭村 ~227柴務村 ~228大周易村 ~229小周易村 ~230史村 ~231前銀子村 ~232後銀子村 ~233駙馬莊村 ~234南堤村 ~235大杜社村 ~236團瓢莊村 ~237後堰上村 ~238前堰上村 ~239姚辛莊村 ~240陳各莊村 ~241南小營村 ~242西田陽村 ~243東田陽村 ~244小杜社村 ~245六郎莊村 ~246西馬各莊村 ~247小松垡村 ~248大松垡村 ~249神駒村 ~250柏福村

簡介

社區服務2007年12月28日,小周易農村社區服務站作為全市首家農村社區服務站舉行揭牌儀式。市民政局社區工作處處長溫慶雲、副區長趙玉影等市區領導參加揭牌儀式。小周易社區服務站設有三大功能區,即行政辦公服務區、生活娛樂服務區及休閒運動區,擁有就業指導、法律諮詢、居民調解、企業服務等十餘項功能。

人口管理

2007年,鎮政府加大外來人口管理工作力度。一是完善機制。在成立馬駒橋鎮流動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委員會的基礎上,又在小周易、新海小區等處建立10個“來京人員和出租房屋服務站”,服務站管理員由鎮政府出資通過嚴格相關知識考試及培訓合格後上崗。二是摸清底數。選派鎮機關相關人員協同各服務站管理員一起,以各行政村和各小區為單位逐戶進行走訪調查。年內,全鎮登記流動人口21734人,出租房屋4625戶,辦理暫住證11757個,簽訂房屋出租治安責任書2854份。三是規範工作。制定《流動人口管理服務實施方案》、《管理員崗位培訓細則》等規章制度,同時建立“暫住流動人口”、“出租房屋登記”等台賬,實行動態管理。四是強化服務。將安全防範宣傳材料以及計生、法律法規知識送上門,以提高外來人員對各種事故的防範意識和遵紀守法意識,免費組織外來人員招聘會,為其就業創造機會。2007年7月26日,通州區流動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現場會在馬駒橋鎮召開,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李玉君及區有關部門領導、全區各鄉鎮鎮長參加了會議。會上,馬駒橋鎮流動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模式向全區推廣,馬駒橋鎮鎮長房亞軍做典型發言。

重點工程

2007年投資5000萬元啟動大白村開閉站和中心區電力管井建設工程;投資4500萬元,對鎮域內通州區第二醫院和大杜社衛生院兩所醫院進行全面升級改造。其中通州區第二醫院投資4200萬元,新建住院樓和綜合服務樓,購置新型醫療設備,改造後的通州區第二醫院成為全區最大的農村社區醫院,擁有床位320張,比改造前增加6倍;投資600萬元,啟動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的社保所辦公大樓建設工程;投資450萬元,完成堰上國小路、姚辛莊路等多項鎮級道路建設工程,道路總長度達2500米;投資400萬元,完成新海市場美食街建設工程。

教育發展

一是教育資源得到最大利用。2007年,撤併東升國小將之合併入小張灣國小;將原馬駒橋中學舊址整合為馬駒橋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彌補資源不足,實現資源共享。二是教學環境明顯改善,教學質量明顯提高。年內,出資173萬元對全鎮各中國小的教育教學環境進行全面改造,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中考取得好成績,馬駒橋中學和大杜社中學突破500分以上的學生達39人,馬駒橋中學第一名以總分554分的好成績名列全區第三,兩所學校均被評為“通州區2007屆初三畢業班工作優秀學校”。2007年馬駒橋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被評為“市級示範性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大杜社中學被評為2007年度“北京市中國小資源建設與套用”先進單位。

環境發展

2007年,全鎮50個行政村、7個物業小區、2個園區全部實施生活垃圾密閉化管理。全年出動5萬人次,3000車次,清理垃圾3700噸,拆除違章建築39處,鎮域環境整體提升。2007年,馬駒橋鎮被評為通州區環境綜合整治先進單位,柴務、古莊2個村被評為通州區環境綜合整治先進村,神駒村被評為市級文明生態村及郊區縣環境衛生先進村,小張灣村和東田陽村被評為市級環境整治優秀村。
2012年,通過規劃拆遷的村民,已經搬到了新蓋得樓房中,冬天再也不用自供暖,減少了污染排放量。搬上樓的村民們普遍環保意識提高了起來,物業小區的環境也比較整潔。較前幾年提升了不少,沒有規劃的村莊的,村支部也組織起來了環保隊,讓新農村也成為了一道靚麗的風景。

勞動保障

在全鎮範圍內推行“廣泛覆蓋、人手一證”的農村勞動力培訓政策,年內舉辦各類培訓班14期,培訓人員1800人,完成區下達任務的185%;舉辦大、中型招聘會14場,實現成功就業2035人,其中農村勞動力就業990人,再就業1045人;為500名失業人員發放失業金142萬元;完成“一老一小”醫保宣傳、實施和基金收繳工作,參保人數達560人,收繳基金13萬元。

行政區劃

馬一街村、馬二街村、馬三街村、北海村、南海村、壯丁屯村、河北段村、勝利村、北門口村、大葛莊村、東店村、西店村、西后街村、辛屯村、大白村、馬村、小白村、姚村、張各莊村古莊村、楊秀店村、周營村、小張灣村、房辛店村、張村、郭村、柴務村、大周易村、小周易村、史村、前銀子村、後銀子村、駙馬莊村、南堤村、大杜社村、團瓢莊村、後堰上村、前堰上村、姚辛莊村、陳各莊村、南小營村、西田陽村、東田陽村、小杜社村、六郎莊村、西馬各莊村、小松垡村、大松垡村、神駒村、柏福村。

新聞報導

2015年,即將開通青雲店垃圾焚燒廠,該廠的開通預示著。。。通州區馬駒橋鎮黨委書記魯新鴻......;馬駒橋商業街路口黑車多;馬駒橋黑車無人管;北京馬駒橋鎮23家“黑職介”被查處,事後黑職介又重新復燃繼續坑騙外來務工者,可見北京某些部門工作力度相當單薄。

歷史文化

馬駒橋是經歷了由地名到橋名、又由橋名到地名漫長的歷史階段。
公元618年前後即隋末唐初時,大運河北段即水濟渠流經涼水河中段,那時,馬駒橋地區是豐盛的草場,當朝在此放養大量的軍馬。為了便於管理,對公馬、種馬、仔馬(馬駒)分養分牧。馬駒橋地區是仔馬馬場,管理仔馬的軍民建立了村落取名“馬駒里”,“馬駒里”緊挨涼水河南岸。當時河上搭設了一座簡易的木橋(浮橋)賴以南北通行,此橋因“馬駒里”而得名“馬駒橋”。
星移斗轉,到了明朝英宗年間,“馬駒里”已發展成商賈雲集的小鎮,又加上與地處皇家獵場(海子)的出口棗東紅門隔河相望,明英宗朱祁鎮狩獵之餘,出東紅門過馬駒橋到馬駒里逛街看景,十分消遣。
一年夏季,明英宗狩獵後又出東紅門想去馬駒里看看。突然間,烏雲密布,雷電交加,大雨如注。隨行人報:“涼水河水猛漲,衝垮了馬駒橋。英宗十分掃興,轉念又想,馬駒里如此繁盛,應該修一座像樣提橋,方便百姓更方便自己。於是,他對隨行的大臣們說:“馬駒里修橋,國庫無幣銀可撥,我帶頭掏腰包,算作辦點善事吧。”皇帝出資,大臣們哪個敢怠慢,爭相解囊。當時的著名皇家土木巨匠蒯祥願義務設計。由於是皇帝帶頭集資,加之蒯祥的設計,一座九孔石拱橋於天順八年,即公元1465年建成。英宗親賜“宏仁”橋。可老百姓仍習慣稱之“馬駒橋”,一些鄉紳土豪也模稜兩可地叫它“宏仁馬駒橋”,橋出了名,馬駒里也隨之改叫馬駒橋鎮。
公元1774年,即清乾隆38年,重修馬駒橋,改九孔為七孔,橋南側修橋亭兩座,內立乾隆親書御碑修橋記。現殘碑移至通州西海子公園葫蘆湖邊。1964年,馬駒橋拆毀建水泥大橋,碑亭毀於“文革”。
馬駒橋鎮地處北京東南郊,通州衛星城的西南,緊鄰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北京市政府確定的郊區重點建設的33箇中心鎮之一,是北京市總體規劃的城鎮體系布局中亦莊衛星城的組成部分。全鎮行政區域面積88平方公里,轄50個行政村,4萬口人。
始建於明朝順七年的馬駒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京畿古鎮。2001年2月15日經市政府批准為市級中心鎮以來,通過充分發揮得天獨厚的區位交通優勢,制定戰略規劃,明確發展思路,馬駒橋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則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歷史階段。兩個市級開發區--北京國家環保產業園區、北京通州物流產業園區在鎮內全面啟動,更是賦予了馬駒橋無限的發展潛力。未來的馬駒橋將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農村小城鎮,而是首都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近郊和衛星城的組成部分,承擔著市區和衛星城延伸的部分城市功能,成為帶動農村發展、加快農村城市化進程的一個典型視窗。
在規劃中的亦莊新城地區,更值得多說幾句的是其南部的馬駒橋。馬駒橋是北京東南郊的一個大鎮,西北距北京舊城40里。這裡有一條大河,今名涼水河,實為魏晉北朝時期和元明時期的永定河故道。河上原有渡口。歷史上“凡外郡畿內之人自南而來者,東西二途胥出此渡。車之大而駕者,小而挽者,物類之馱者,人之有肩負者、騎者、步者,紛紛絡繹,四時不休。”由此可見,經過這裡而進出北京的路上是十分繁忙的。為了方便行旅,當地有錢有勢的人便在河上架起木橋,稱馬駒橋。為什麼叫馬駒橋,文獻未載,難以說清。但是簡易的木橋往往被夏秋的大水衝垮,所以每年冬春都要架一次木橋,費時費力。為了一勞永逸,明天順七年(1463年)動用國庫銀兩在這裡修建了一座長25丈、寬3丈、下有九孔、上有雕欄的大型石橋,英宗皇帝賜名“宏仁橋”,顯示這是一項宏大的仁政工程。同時在橋東頭建了一座碧霞元君廟。每年的陰曆四月初八日是元君誕辰,屆時京城士女競相前往進香。進香的人皆頭頂一尊元君像,背負著楮錠即紙錢,有的走一步即拜一次,一路上步步叩拜,走三天才能到廟上。有的走五步一拜,或十步二十步一拜,走一天即到了。沿途旗幡飄揚,鑼鼓聲噪,十分熱鬧,足見這座碧霞元君廟的香火之盛。明清時期北京城四郊有五座碧霞元君廟,俗稱“五頂”,即東直門外東頂,德勝門外北頂,藍靛廠西頂,大紅門外南頂,草橋中頂。也有說南頂就是宏仁橋頭的碧霞元君廟。為什麼碧霞元君廟在北京稱“頂”呢?這大概與北京進香的人頭上都頂著一尊碧霞元君像有關係,或者是碧霞元君在北京被尊為“泰山頂上天仙聖母”的緣故。清乾隆年間,對宏仁橋和碧霞元君廟又重新修葺,橋改稱馬駒橋。正是因為馬駒橋是進出北京的大道之一,又有香火極盛的碧霞元君廟,所以在這裡形成一個大型村落,這就是馬駒橋鎮,今屬通州區。
原先馬駒橋是作為亦莊第二生活區提出規劃,後來大興和開發區合併,發展方向轉向西南,開始發展大興區域,由此馬駒橋就邊緣化了。
如果將眼光放得稍遠些,我們則可看到亦莊不僅擁有明清皇家苑囿南苑的地利,而且這裡背依京城、朝陽區,面向青雲店、安定,東瞻通州,西望大興。這些地名都令人浮想聯翩,心懷憧憬。“京”者,高岡也,大也;“朝陽”者,有無限生命力也;“青雲店”,青雲直上也;“安定”,安穩無虞也;“通州”,通順暢達也;“大興”,興旺發達也。這些地名都含蘊吉利之義,寄託人們的美好意願。

建制沿革

通州區轄鎮。1958年屬通州區,同年設馬駒橋公社,1983年置馬駒橋鄉,1990年建鎮。位於京東南的涼水河畔,區境西部,距區府18.5公里。面積42平方公里,人口2.4萬。京津塘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轄南海、北海、勝利、河北段、壯丁屯、北門口、后街、辛屯、大白村、馬一街、馬二街、馬三街、馬村、小白村、張村、姚村、房辛店、小張灣、周營、楊秀店、郭村、柴務、大周易、小周易、古莊、張各莊、史村、前銀子、後銀子、駙馬莊、南堤、東店、西店、大葛莊34個村委會。鄉鎮企業以商業、手工業為主。農業主產小麥、水稻。鎮辦敬老院1995年被評為全國模範敬老院。

郵編

10110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