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元之隆

永元之隆

永元之隆,是東漢漢和帝劉肇開創的治世,劉肇在誅滅竇氏戚族後勵精圖治,改變外戚擅權時的奢靡貪腐之風,促使東漢國力趨於極盛,時人稱為“永元之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永元之隆
  • 時間東漢
背景,政治,選賢任能,施政以寬,重用賢宦,軍事,經濟,社會,注重德化,愛民為本,外交,評價,

背景

漢和帝劉肇(79年―105年),東漢第四位皇帝,漢章帝劉炟的第四子,生母為梁貴人,過繼給皇后竇氏為繼子章和二年(88年),漢章帝逝世,劉肇即位,養母竇太后臨朝稱制。竇太后倚仗親族,竇氏戚族開始擅權,並圖謀不軌,永元四年(92年),漢和帝劉肇聯合宦官鄭眾誅滅竇氏戚族。
永元之隆
在一舉掃滅了竇氏戚族的勢力後,劉肇開始親理政事,他每日早起臨朝,深夜批閱奏章,從不荒怠政事,故有“勞謙有終”之稱。劉肇親政後,對內整頓吏治、招賢納士、減免賦稅、關心民苦;對外則擊潰北匈奴使其西遷,並任命班超西域都護,徹底平定西域諸國;東漢逐步呈現出國泰民安、四夷賓服的局面,時人李尤稱之為“永元之隆”。

政治

選賢任能

劉肇深感吏制建設對一個政權的重要性,因而非常重視官吏的選拔任用。據統計,他當政時期,曾四次專門下詔納賢。這既反映出東漢吏制的空虛與墮落,也表現出和帝為改變這種現狀而做出的積極努力。

施政以寬

劉肇當政時期,在法制上主張寬刑,他任用的掌管刑獄的廷尉陳寵,便是一個富於同情心的仁愛之人,每次斷案,都依據經典,而“務從寬恕”。
劉肇對有過失之人,也能根據情況,從寬處理。永元九年(97年),竇太后死,由於宮廷緊守秘密,和帝為梁貴人所生的事實始終沒予公開。太后死後,梁家才敢奏明朝廷,為梁貴人討一個說法。這時和帝也才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之謎。但在如何安置竇太后的問題上,三公上奏:“請依光武黜呂太后故事,貶竇太后尊號,不宜合葬先帝。”劉肇和帝卻念及竇太后對自己的養育之恩,認為“恩不忍離,義不忍虧”,不應有所降黜,於是不降尊號,謚為章德皇后,而對梁貴人、宋貴人的問題也都妥善安置。梁貴人被追封皇太后。

重用賢宦

東漢時期,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在宮廷內設定了中常侍、黃門侍郎、大黃門、小黃門等宦官職務。他們負責掌管傳達皇帝的號令和詔書,閱覽尚書進呈的文書。
在劉肇奪回政權的過程中,中常侍鉤盾令鄭眾直接參與了策劃和實施,在論功行賞時,鄭眾自然是首功。於是,鄭眾被升遷為大長秋。“長秋”是漢代皇后的宮名,用以名官,稱其官署為“長秋寺”。這是皇后近侍官首領,一般由皇帝親信充任,負責宣達旨意,管理宮中事務。而在進行策勛班賞的過程中,和帝注意到,鄭眾總是推辭的多,接受的少,這種謙遜仁愛之心,很得劉肇的讚賞。因此,和帝以後便經常同他討論國家大事,國家一些大政方針的決策便較多地摻雜著宦官的力量,故史書稱“宦官用權自此始矣”。
但劉肇重用宦官,還有一些客觀因素,因為這時期他所信任和倚重的一些朝臣和宗侯大多年老體弱或壽短命微,陸續退出了歷史舞台。

軍事

永元五年(93年),匈奴單于於除鞬叛亂,劉肇派遣遣中郎將任尚平定於除鞬。同年,武陵郡兵大破武陵蠻,護羌校尉貫友討伐燒當羌使其遁逃,南單于安國叛亂為骨都侯喜斬殺。
永元六年(94年)七月,西域都護班超大破焉耆尉犁,西域降附者五十餘國。
永元六年(94年),南匈奴逢侯單于率胡兵出塞叛亂,九月,劉肇以光祿勛鄧鴻為主將,統帥越騎校尉馮柱、行度遼將軍朱徽、使匈奴中郎將杜崇征討匈奴叛軍,十一月,護烏桓校尉任尚率烏桓鮮卑大破逢候單于,馮柱遣兵追擊復破之。
永元八年(96年)五月,南匈奴右溫禺犢王叛亂寇邊,七月,行度遼將軍龐奮、越騎校尉馮柱追討叛軍,斬殺右溫禺犢王。
永元八年(96年)五月,車師後王叛亂。永元九年(97年)三月,西域長史王林擊破車師後王並殺之。
永元九年(97年)八月,羌人侵犯隴西殺長史,劉肇派遣征西將軍劉尚、越騎校尉趙世等平定羌亂。
永元十三年(101年)八月,護羌校尉周鮪討伐燒當羌,大破之。
永元十三年(101年)十一月,鮮卑侵犯北平進入漁陽為漁陽太守擊破。
永元十三年(101年)十二月,巫蠻叛亂侵犯南郡,永元十四年(102年)四月,劉肇派遣使者都督荊州兵迫降巫蠻。
永元一朝,武功赫赫,開疆拓土,四夷賓服。

經濟

劉肇十分體恤民眾疾苦,親政後關心民間疾苦,曾多次下詔賑濟災民、減免賦稅、安置流民、勿違農時,並多次詔令理冤獄、恤鰥寡、矜孤弱、薄賦斂,告誡上下官吏認真思考造成天災人禍的自身原因。
到了永興元年(公元105年),東漢墾田面積達732萬多頃,為東漢之最,在籍人口達5325萬多人。

社會

注重德化

漢章帝時,居巢侯劉般逝世,按規定應由長子劉愷襲爵,但為滿足父親的遺願,他堅持讓弟弟劉憲襲封,自己則逃往外地。執政官上奏請示收回劉愷封國,章帝嘉其義,特許等待他。而劉愷始終沒有回來,十多年後,執政官又提起此事。對此,侍中賈逵上書說:“孔子曾說‘能以禮讓,治理國家有什麼難的呢?’有司沒有推究劉愷此舉的樂善之心,而是以平常之法加以處理,這樣做恐怕不能助長禮讓的風氣,成就寬弘的教化啊!劉肇”深以為然,下詔說:“王法崇善,成人之美。”於是不僅同意劉憲襲爵,並還征劉愷為郎。

愛民為本

劉肇十分體恤民眾疾苦,多次詔令理冤獄,恤鰥寡,矜孤弱,薄賦斂,告誡上下官吏認真思考造成天災人禍的自身原因,而他也常常以此自責,如永元八年(96年)京城洛陽地區發生蝗災,他下詔首先說:“蝗蟲之異,殆不虛生,萬方有罪,在予一人。”憂民之心,殷殷可見。
嶺南(今廣東地區)出產生龍眼、荔枝,為了滿足朝廷需要,往往“十里一置,五里一候,晝夜傳送”,經風歷險,勞民傷財。唐羌上書,請求停止,劉肇批示:“遠國珍羞,本以薦奉宗廟,苟有傷害,豈愛民之本?其敕太官勿復受獻!”愛民之意,發自肺腑。

外交

永元九年(97年),甘英奉西域都護班超之命出使大秦(即羅馬帝國。甘英率領使團一行從龜茲(今新疆庫車出發,經條支(今伊拉克安息(即波斯安息王朝諸國,到達了安息西界的西海(今波斯灣沿岸。這次出使雖未到達大秦,但增進了中國人當時對中亞各國的了解。

評價

范曄《後漢書》:“自中興以後,逮於永元,雖頗有弛張,而俱存不擾,是以齊民歲增,闢土世廣。偏師出塞,則漠北地空;都護西指,則通譯四萬。豈其道遠三代,術長前世?將服叛去來,自有數也?”;“孝和沈烈,率由前則。王赫自中,賜命強慝。抑沒祥符,登顯時德。”
《帝王世紀》:“孝和之嗣世,正身履道,以奉大業,賓禮耆艾,動式舊典,宮無嬪嬙鄭衛之燕,囿無般樂游畋之豫,躬履至德,虛靜自損,是以屢獲豐年,遠近承風。”
李尤:“卓矣煌煌,永元之隆。含弘該要,周建大中。蓄純和之優渥兮,化盛溢而茲豐。”
黃香:“惟永元之盛代,聖皇德之茂純,躬烝烝之至孝,崇敬順以奉天。以三載之孟春,建寅月之上旬,皇帝時加玄冕,簡甲子之元辰。皇輿幸夫金根,六玄虬之連蜷,建螭龍以為旗,鳴節路之和鑾。既臻廟以成禮,乃回軫而反宮,正朝服以享燕,撞太蔟之庭鐘。祚蕃屏與鼎輔,暨夷蠻之君王,鹹進爵於金罍,獻萬壽之玉觴。”
崔瑗:“玄景寢曜,雲物見徵,馮相考妖,遂當帝躬,三載四海,遏密八音,如喪考妣,擗踴號吟,大遂既啟,乃徂玄宮,永背神器,升遐皇穹,長夜冥冥,曷雲其窮。”
李賢:“凡瑞應,自和帝以上,政事多美,近於有實,故書見於某處。自安帝以下,王道衰缺,容或虛飾,故書某處上言也。”
杜佑:“明章之後,天下無事,務在養民。至於孝和,人戶滋殖。”
葉適:“東漢至孝和八十年間,上無敗政,天下乂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