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東古鎮

水東古鎮

簡介,文物古蹟,

簡介

水東古鎮位於安徽省宣城市南部,是一座有差1100年歷史的古鎮。古鎮始建於隋唐時代,因鎮邊有一條稱的為黃金水道的水陽江,而盛極一時。現古鎮古街僅存700多米,青石板的街道,兩旁的民居依稀可見當時的繁華。古鎮十八踏有一口古鎮,還有教堂。
一口古鎮,還有教堂。古街上最著名的十八踏和教堂。在這樣的古鎮有這樣一座氣派的教堂實在是一個別樣的衝擊。不同的感官與文化在這不大的古鎮上和諧的相處交融。

文物古蹟

宣城市宣州區水東鎮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古老集鎮,因位於穿境而過的水陽江之東,故得名水東。全鎮面積108平方公里,人口3.3萬,轄9個村,1個社區,2008年財政收入5741萬元。現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安徽省最佳旅遊鎮、安徽省首批特色專業示範鎮。
水東古街始建於唐宋,至宋代集鎮已形成規模,且商貿活動興盛,主街道全為青石板所鋪,房屋青磚黛瓦,古樸典雅,至今仍保存著宋代的風貌,全長1350米。據傳明朝崇禎皇帝曾來此遊玩過,故其下榻的下街頭,又名“崇禎街”。老街正街的汪記棗木梳店是傳統的手工工藝,精選樹齡80年以上的上等棗木,全是手工一個齒一個齒梭出來的,經過刨光、清齒、打磨等20道工序製成木梳,相傳慈禧太后特別鐘愛水東的棗木梳。
“大夫第”是老街上唯一一家做官的人家,始建於萬曆年間,距今已有400餘年歷史,徽派建築,青磚灰瓦,馬頭牆,造型古樸典雅。大夫第坐南朝北,前、中、後共三進,木質結構。整幢房子都採用素色、原木,高大的牆板雖沒有過多的雕飾,但在形廊簡潔的框架間,卻行走著剛柔相濟的回紋線條,高大的門框和八字牆曾為大理石築成,做工極為精細,使整個門樓盡顯高官豪宅風範。相傳,大夫條最初乃朝廷命官,官至四品,曾掌管著城南一帶的鹽務。因當時水東水路暢通,交通便利,商貿繁榮,既便於鹽業的管理、經營,又是一處修身養性的好地方,便決定將府條建於水東當時最為繁華的橫街,題名為“大夫第”。這位官員後來因年歲漸高,心存落葉歸根、衣錦還鄉之念,於是又將“大夫第”賣給一梅氏富商,而後成為梅家祠堂。如今,這座建築整體依然透出官宦人家的恢宏、大氣和巍峨的景象。
水東天主教聖母堂的規模在華東地區都是屈指可數的,僅次於華東地區最大的上海佘山聖母教堂,但佘山教堂的歷史還比水東教堂遲45年。這座教堂始建於公元1870年,為法國傳教士金式玉主持建造的,建築風格為歐洲哥德式,平面十字架,入口處為磚砌鐘塔樓,其建築與老街整體風貌有顯著區別,又比較和諧,為中西文化融合的經典建築。公元1869年,金式玉到水東傳教先是在徐村建了一座若瑟堂,後來因為徐村地方比較偏,影響傳教效果,第二年就開始在水東修建了這座教堂。解放後,教堂成了水東國小。20世紀90年代,落實宗教政策,國小就遷走了,教堂產權歸還了天主教會,經過幾年修復,如今更加富麗堂皇,現仍為宗教活動場所。
從天主教堂出來,必經之路當屬“當鋪街”。人們常常受騙說是“上當”,而上當這詞由來指的就是當鋪:清朝末年,清河地方有一個大戶人家姓王,世代經營當鋪,生意興隆。生活富裕了,各族人民懶得經營,就把資金存入當鋪做入股的股東,日常的當鋪事務全部交給一個年輕人主持。王氏族人知年輕人外行,以為有機可乘,不約而同地從自己家中拿一些東西到當鋪來想要典當。各人估定了高於物品本身的價格,要年輕人照給錢。沒過多久,一家資金充足的當鋪就這樣破產了,後來人們就把被騙叫做“上當”。
如今這條街已經破舊不堪了,但這條街確實是財富的象徵,這裡殘留下來的是石門庫和厚條石砌成的牆,可以想像這些房子的主人都是多么的富有。出入當鋪街的大多數是靠典當過日子的的窮人和落魄戶,但裡面居住的卻是富得流油的百萬富翁,為了防盜,他們將房子造得如此堅固,有點“窮富兩重天”的味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