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管理

運用、保護和經營已開發的水源、水域和水利工程設施的工作。水利管理的目標是:保護水源、水域和水利工程,合理使用,確保全全,消除水害,增加水利效益,驗證水利設施的正確性。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在工作中採取各種技術、經濟、行政、法律措施。隨著水利事業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水利管理已逐步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現代化管理手段。

<b>特點</b>,任務,水源管理,水域管理,工程管理,內容,組織管理,技術管理,經濟管理,歷史,展望,

特點" >特點

①在控制、調節、分配天然水以適應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需要時,受自然條件、氣候變化的影響很大,工作的季節性很強,需要有專門的水文測報系統(見水文測驗水文預報)、水利調度系統和相應的水利通信系統及時掌握水情、工程情況變化,進行調度指揮。②水利工程,特別是水閘等壅水、擋水、泄水建築物,一旦失事潰決,會造成嚴重的甚至是毀滅性災害。因此,保證安全十分重要。③水資源可以多目標開發、綜合利用和在一定條件下重複使用。因此,管理運行中有很大潛力可挖。④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對水的需求不同,常有很多矛盾,需要在運行管理中協調,採取必要的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有權威的統一調度指揮。⑤水利管理需要多方面的科學技術知識,是一門交叉學科。它需要技術科學與管理科學的知識,也需要水利科學與其他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如經濟、法律、環境保護等)的知識。⑥水利工程分布面廣,易遭破壞,需要依靠民眾和社會力量進行保護管理。

任務

 可分為三個方面。

水源管理

①防禦洪水、海潮,排除積水,減免洪、澇災害。②合理控制、調節、分配水源,適時適量供水,合理用水,節約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③保護水源,防止過度取用和遭受破壞。④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水質,防止進入水體的污染物含量超過水體的自淨能力。

水域管理

①管理河道,保持河道宣洩能力和河勢穩定,使行洪安全、航運暢通。②保護湖區和水庫庫區調節水量的能力不降低。③保持行洪區、滯洪區、分洪區、蓄洪區的設計能力。組織區內的安全建設和限制在區內任意開發建設,以保證正常使用,保證區內人身安全,減少淹沒損失。④調查研究各類水域的沖刷、淤積動態變化,提出必要的防治措施。⑤綜合利用水域內的水面、土地資源,在不影響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創造財富,增加收入。

工程管理

①通過檢查、觀測,經常掌握工程、設備的技術狀況。②採取有效措施保持工程建築物和設備的安全、完整,並使其處於良好的技術狀態,隨時可以投入正常使用。③合理運用工程設備,充分發揮作用。④正確操作閘門、閥門和各類機械、電機設備,提高效率、防止事故。⑤進行調查研究、科學試驗,不斷更新改造工程設施(見水利工程管理)。

內容

 根據水利管理的任務和特點,需要開展下列各方面的工作。

組織管理

根據法律和有關規章制度,按照統一領導下分部門、分級管理的原則,確定管理體制,劃分管理範圍和職責許可權,組建管理機構,制定管理規則和管理制度,建立正常的管理秩序,保證運行和維護工作的正常進行。關係重大、情況複雜的河流、湖泊和關鍵性水利樞紐工程,由國家主管部門設定流域機構和工程管理機構直接管理;只涉及一個地區的河湖和工程,由所在地方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門設定機構進行管理;集體興辦和民辦公助的小型水利,一般由集體管理,並接受國家主管機關的監督指導。許多受益範圍明顯的防洪排水灌溉系統,往往成立受益戶的代表會或管理委員會作為權力機構,日常工作則交由專職機構辦理。

技術管理

正確實施技術管理,可保持水源、水域和水利工程的正常運行和生產。其主要內容是:①水利調度,包括防洪調度、興利調度和排水管理。②用水管理,包括計畫用水、科學用水、節約用水等項。農業灌溉用水管理包括建立灌溉制度,改進灌水技術。③對水域、水流和水利工程的檢查觀測,包括河道觀測庫區浸沒觀測泄流觀測冰情觀測水工建築物抗震監測等各項水利工程檢查觀測。④水利工程養護修理和設備更新改造。⑤水質監測、水質管理。⑥研究採用新技術和先進手段,包括水利調度最佳化技術、工程養護修理加固的新技術和建立水利管理自動化系統等。

經濟管理

為了提高經濟效益,主要工作有:①挖掘人力、水土資源和工程設備潛力,節約用水,提高設備完好率和利用率,更多更好地供水、供電和提供其他產品及服務項目。②提高工作效率,節約能源和養護修理費用,以降低成本,延長水利工程設備使用年限。③按照國家的政策、法令收水費、電費、排澇費、排污費和開展水利工程綜合經營,提供各類產品和有償服務而增加收入。④改善經營管理,利用成本、 利潤、 工資、價格、信貸、稅收等經濟手段,推動水利經濟管理的發展。

歷史

水利管理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8世紀。當時巴比倫古國頒布的《漢穆拉比》法典中,已有關於堤防失修、沖毀土地,責任者要賠償損失的規定。中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即已建設具有相當規模的防洪、灌溉和水運工程,在此時期已形成修守堤防等屬於水利管理範疇的初始概念。著名的都江堰工程創建於公元前256~前251年,由於歷代重視維修管理而相沿使用至今。漢代在建成一些灌溉工程後,曾有“定水令”和作均水約束等屬於建立單項工程灌溉管理制度的記載。隋唐是航運灌溉等水利工程普遍發展時期。自唐代起相繼出現了由中央政府制定的水利管理法規,如唐《水部式》,宋初關於建立黃河修守制度的詔書和金代的《河防令》等。元、明、清各代也有不少水利管理成就。元代開通京杭運河全線後,由於重視維修管理,設定專職官員,統一指揮閘門啟閉,解決航運、灌溉之間用水矛盾,曾維持全線通航500多年;明代為了解決浙江紹興旱澇潮災而興建的三江閘,已專門設立水尺,根據水位漲落尺寸進行水利調度。以上工程效益都很顯著,充分說明了中國歷史上水利管理的成就。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水利建設發展很快,大批工程投入運行,水利管理也從憑經驗管理、靠手工勞動為主的年代,開始進入科學管理的新時期。50年代中期,把水利工程技術管理概括為:檢查觀測、養護修理、控制運用(即水利調度)三個方面。制定頒發了水庫、水閘、河道堤防等管理通則和水利工程檢查觀測、養護修理等技術規範,管理規章制度逐漸完備起來。60年代加強了經營管理,開始制定徵收水費辦法,80年代採用了電子計算機等先進技術。40年來的水利管理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戰勝了歷次出現的超標準洪水,保持了黃河連續40年伏秋大汛未決口。1988年通過運行管理向全國供水總量為4986億m3,其中:為農業供水4465億m3,為工業供水428億m3,為城市生活供水93億m3。水力發電用水總量為4936億m3,絕大部分得到綜合利用。1985年水庫漁業產量達295萬t。
20世紀70年代,北美、西歐和亞洲太平洋地區的一些技術先進國家,在水利管理中已經採用了不少新技術、新措施。①在水情測報方面:自動化程度較高。如美國的自動測報站點約占站點總數的50%。日本的專用微波通信網,可使一級河川的情報資料,在10分鐘內全部匯集到主管河川治理和防洪的建設省。②在水利調度方面:先進國家對治理開發程度較高的河流,實行了按水系集中統一調度或水庫群聯合調度,調度系統自動化水平很高,可在中央控制站內,對同一水系的水庫、水電站進行集中統一調度和自動控制,把上、下游有關雨量、水位、流量等數據自動傳輸到中央控制站的電子計算機中,進行實時運算,提出洪水預報和最佳化調度方案,並可自動開關閘門,開停水力發電機組和用無線電向下游地區發出泄洪警報。如法國羅訥河安裝了大型電子計算機,可使12個梯級工程實行統一調度。③在大壩安全管理方面:許多國家都有專門法規,要求主管機關隨時掌握工程安全情況並定期進行全面檢查和鑑定。如美國1972年通過的國家大壩安全法即為一例。大壩安全監測儀器設備已有很多改進。監測方法的總趨勢是在完善單項工程監測的基礎上逐步聯網,走向集中監控和自動化。如西班牙1972年建成的阿塔扎爾壩和義大利1982年建成的里多拉克利壩等許多大壩的監測系統,都可在控制室內,對設在大壩廊道內的觀測儀器進行遙測,有的還可以自動分析處理,印出報表或發出警報。④在工程維修加固方面:各國都採用了諸如振沖加固鬆散壩體、壩基,高壓噴射灌漿加固堤壩防滲,預應力錨索加固工程,用土工織物做反濾墊層或搶險材料,用金屬噴鍍技術保護金屬結構等,效果都很好。

展望

根據經濟發展戰略目標對水利的需求,在已有成就的基礎上,針對某些工程遭受破壞、失修老化、效益衰減、用水浪費、水質污染以及管理技術手段落後等情況,中國水利管理的發展趨勢是:①加強法制管理,保護水源、 水域、 水利工程,鞏固防洪能力、徑流調節能力和供水能力。維護生態平衡,防止任意侵占水域、設定行洪障礙、破壞工程、污染水質等行為。②提高技術管理水平,推行系統分析方法,最佳化水利調度;採用以電子計算機為中心的先進設備,建立及時可靠的水利管理信息系統和大壩安全監測系統;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挖掘設備潛力,擴大效益。③加強用水管理,採用各種技術經濟措施節約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和重複使用率。④研究推廣各種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改進工程檢查觀測、養護修理、設備更新改造工作,延長工程使用年限。⑤研究採用更經濟有效的技術措施,減輕中國較突出的河、湖、水庫、海口的泥沙淤積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