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疝

病名。指因氣鬱而發疝者。其證約有三,一見《諸病源候論》卷二十,該書所論五疝、七疝內均包含有氣疝。其因“皆由臟腑虛弱,飲食不節,氣血不和,寒溫不調之所生也。”“腹中乍滿乍減而痛,名曰氣疝。”治宜理氣為主,內服用荔香散。二指因氣鬱而發作之陰囊墜痛,或兼有少腹結滯不適,大便秘結、小便澀難,遺尿,腹脹滿等症狀。此證治宜疏肝理氣,內服導氣湯,或用天台烏藥散。若氣虛者,可選用補中益氣湯。三者系指小兒偏氣。《儒門事親》:“或小兒亦有此疾,俗名曰偏氣。”其一可能系一般氣鬱所致之腹痛者;其二則含有陰囊、睪丸之疾患所作者;其三或即小兒之腹股溝斜疝者。本文主要以小兒腹股溝斜疝為敘述對象。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兒科
  • 常見發病部位:陰囊
  • 常見病因:氣鬱而發
  • 常見症狀:陰囊基部上方有腫物突出
病因病機,臨床表現,辨證施治,預防護理,

病因病機

本病因氣鬱而發,是腸管通過腹股溝進入陰囊引起的。

臨床表現

在陰囊基部上方有腫物突出,按之柔軟而有彈性,有劇烈哭鬧,便秘努力,長期咳嗽或站立活動時,腫物增大,陰囊墜脹,平臥安靜時腫物即逐漸縮小至完全消失。也可用手指由下而上輕壓腫物,還納入腹腔。

辨證施治

1.處方:母丁香適量。用法:研為極細末,裝瓶密封。取適量藥末填滿臍窩,敷料固定,2天換藥一次。一般4~6次見效。敷藥同時,要積極消除容易引起腹壓增高的致病因素,如咳嗽、便秘、排尿困難等。注意休息,減少活動量。
2.處方:白鬍椒。用法:上藥分2份,分貼於肚臍部及兩足心,上蓋棉花,以膠布固定,每半月換貼1次。
3.處方:活鯽魚60~90克2尾,伴小茴。用法:或蒸或煎湯均可,不放鹽,每日1次,連服5~6次。
4.處方:大小茴香,荔枝核,桔核。用法:共研末,每用紅糖開水調服,每日2次。
5.處方:人參、黨參、黃芪、桂圓肉、升麻、炙甘草。用法:水煎服。
6.處方:黃芪、升麻、大棗。用法:水煎服。
腫物過大,不能回納腹腔,小兒煩躁哭鬧局部腫塊明顯隆起,緊張、壓痛,時間一久,會造成被嵌頓的小腸壞死,應儘快送醫院手術治療。

預防護理

1.應儘量避免和減少哭鬧、咳嗽和便秘。
2.注意休息,墜下時,可用手按摩,推至腹腔。
3.儘量減少奔跑與站立過久,適當注意休息。
4.適當增加營養,平時可吃一些具有補氣作用的食物如山藥、扁豆、雞、魚、肉、蛋等。
5.大一些的兒童適當進行鍛鍊,以強身健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