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國家

民族國家

民族國家是指一個獨立自主的政治實體,乃是歐洲在19及20世紀主導的現代性民族自決自治概念及實踐,與18世紀歐洲的傳統帝國王國不同,民族國家成員效忠的對象乃有共同認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體制,認同感的來源可以是傳統的歷史、文化、語言或新創的政體。因此,從一個民族構成政體,或者由數個民族經同一共享的政體構成的國族,都是民族國家的可能結合形式。

民族國家是政體的一種形式;民族則是共同體的認同概念,其來源可以是共享的體制、文化、或族群。民族國家這個概念因此包括以公民國族主義及種族國族主義等不同的思維,主要取決於認同概念的形成要素。所謂的單一民族國家,所有公民共享一價值、歷史、文化、或語言;不論是繼承前帝國/王國的統治範圍或者是當代全球化的移民現實來說,少有國家符合此類形。因此,當代民族國家常為多民族國家,而多元文化主義常用來形塑及爭取對體制的認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族國家
  • 類別:一個獨立自主的政治實體
  • 概念民族自決的概念及實踐
  • 屬於:是政體的一種形式
  • 開始:各地不同,有的早於歐洲
民族國家簡介,認同概念,理論資料,歷史和來源,國家的性質,基本特徵,概述資料,前提條件,重要影響,缺陷資料,少數民族,民族統一主義,民族文化,民族國家例子,

民族國家簡介

民族國家是指歐洲近代以來通過資產階級革命或民族獨立運動建立起來的,以一個或幾個民族為國民主體的國家。
民族國家是一個獨立自主的政治實體,乃歐洲在19及20世紀主導的現代性民族自決自治概念及實踐。與歐洲在18傳統帝國或王國不同,民族國家成員效忠的對象乃有共同認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體制。認同感的來源可以是傳統的歷史、文化、語言或新創的政治體制,因此,從一個民族構成政府體制,或者由數個民族經同一共享的政府體制構成的國族,都是民族國家的可能結合形式。
就民族國家的定義來看,古代的漢族王朝如唐朝宋朝明朝、蒙古族蒙古帝國、和族日本等古代東亞諸國已具有民族國家的某些特徵,比如“共享單一價值、歷史、文化或語言”。

認同概念

民族國家是政府體制的一種形式。而民族則是共同體的認同概念,其來源可以是共享的體制、文化、或族群。民族國家這個概念應此包括以公民國族主義及種族國族主義等不同的思維,主要取決於認同概念的形成要素。所謂的單一民族國家,所有公民共享一價值、歷史、文化、或語言,不論是繼承前帝國王國的統治範圍或者是當代全球化的移民現實來說,少有國家符合此類型。因此,當代民族國家常為多民族國家而多元文化主義常用來形塑及爭取對體制的認同。

理論資料

理想民族國家
通過現實存在的民族國家以及民族主義運動的理論可以引導出一個“理想民族國家”。在現實世界中這樣的一個理想模型是無法被實現的,但是這個模型影響現實存在的民族國家,它為現實的民族國家提供了一個理論模型。這個模型也顯示出民族國家與其它國家類型之間的區別。雖然在現實存在的國家中有些國家的民族 認同是從上面強加的、雖然有些國家的民族團結是不存在的,但是這個模型還是能夠用來描寫許多民族國家的特徵。因此在政治學中大多數現存的國家被看作是“民族國家”。
特別的政策
在這個“理想民族國家”中所有的公民僅屬於同一民族,所有該民族的成員均是這個民族國家的永久居民,這個民族沒有任何成員住在這個國家外。在這個國家中沒有原住的族群的或文化的少數民族。在這樣一個民族國家中沒有移民入境和出境,因此這個國家裡也沒有移民少數民族,而在其它國家裡也沒有這個民族的少數民族。這個民族國家裡每代均是該民族100%的後代,因此這個民族國家代代相傳。這個國家不但是這個民族的家鄉,而且是這個民族的保護地和它的民族認同。為了保存這個民族國家的存在它必須施行與其它非民族國家不同的特別的政策。
舉例說明
實際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與這個模型完全一樣,但是一般認為冰島與這個模型很接近。雖然冰島的居民從族群觀點上與其他斯堪的納維亞民族有近緣關係,但是其民族文化和語言僅在冰島上存在。冰島上沒有鄰國少數民族。儘管日本有少數民族,比如南部有土著族群琉球人,本州有朝鮮族、漢族、菲律賓人和巴西人,以及一些西洋系民族。在北部北海道上還有土著阿伊努人,但是日本一般也被看作比較接近理想民族國家(因其他民族比例不到5%)。冰島與日本均是島國。
冰島冰島
與模型的偏差
一個理想民族國家的居民來自同一族群,說同一種語言,擁有同一文化和宗教,其居民是單一的。實際上存在的國家與此遠遠不同。雖然如此在歷史學、政治學和國際法中大多數國家被看作是民族國家。比如瑞士從憲法上是不同州組成的一個聯邦,國內有四種語言,雖然如此瑞士有一個瑞士的民族認同、一個民族歷史,和一個經典的民族英雄威廉-泰爾。
自主運動一般質疑一個國家的民族團結和民族認同,但除非一個國家正在解體,那么使用這些辭彙是一個民族國家的標誌。比如愛爾蘭共和國的居民雖然幾乎全部是愛爾蘭人,但是其民族主義者認為其民族完整沒有實現,因為北愛爾蘭不屬於愛爾蘭共和國。此外通過移民出境今天在愛爾蘭國外生活的愛爾蘭人比在愛爾蘭國內的還要多,雖然如此一般來說愛爾蘭共和國被看作是一個民族國家。實際上一個民族國家的邊界總是不會與其民族的分布一致的。有時這根本不可能,因為其居民民族混合,甚至在同一街道和樓房中有不同民族共同生活。假如兩個鄰近的民族國家中分別有另一個國家的民族,那么這些民族一般被稱為少數民族。有時兩個國家分別有對方的少數民族,比如在匈牙利的斯洛伐克人和在斯洛伐克的匈牙利人
愛爾蘭共和國首都愛爾蘭共和國首都
這樣的邊界少數民族與離散導致的少數民族不同。離散導致一個民族的人到達遠離其民族邊界的地方。大多數現代的離散是經濟移民的結果。愛爾蘭人的離散並不阻礙愛爾蘭共和國民族國家的特徵,也沒有影響到北愛爾蘭問題,因為只有少數人向那裡移民。
一個國家是否有境外領土影響其是否是民族國家。一個有大量殖民地的國家顯然也擁有許多不同的民族,因此與理想的單文化國家不相容。在大多數情況下殖民地不被看作是本土的一部分,而是被分開管理。一些歐洲民族國家在歐洲有境外領。比如丹麥的居民幾乎都是丹麥人,在本土內只有很少的其它民族生活。但是丹麥也擁有法羅群島和格陵蘭的主權。假如將其居民看作是不同民族的話,那么丹麥不是經典的民族國家。
民族主義之間的衝突
冰島不但有一個明確的邊界,而且其居民也自認為是冰島人。但是許多民族國家的部分疆域也被其它民族國家或者民族主義運動看作自己的疆域。這些領土要求的程度不同:有些頂多是一個建議,有些甚至支持武裝的分裂主義組織。比利時是一個典型的有爭議的民族國家的例子。比利時是1830年從荷蘭分裂出來的,其北部的佛拉芒人說荷蘭語。他們有非常強烈的佛拉芒認同,將自己看作一個獨立的民族和文化,當地也有非常強烈的分裂運動。南部的瓦隆人從語言(法語)和區域上與佛拉芒人均有區別。除此之外在比利時還有一個全比利時的民族主義,在荷蘭和佛拉芒有大荷蘭的意識,在西部還有一些說德語的地區,這些地區在1920年前曾經被普魯士占領,在1940年至1944年又被德國吞併。
在一個非常大的國家裡往往有許多互相競爭的要求,往往也有多個分離主義運動。這些運動往往質疑這個大國家是一個真的民族國家,有時甚至會將它指責為一個帝國。事實上不存在客觀的、判決這些要求是否正確的標準。一個大民族國家必須將其民族的定義放在一個廣的基礎上。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使用中華民族來定義其居民。同時它也承認在其境內有一個漢族的主要民族和55個少數民族。
民族國家的特徵
一般情況下這樣的爭論並不影響一個國家民族國家的特徵。但是假如居民中大部分否認其民族認同的話,這樣一個國家的合理性就成問題了,其政府的效應也會受到影響。比利時是這樣一個國家的代表。假如一個國家的合理性完全喪失,其結果在嚴重的情況下會是內戰。其結果可能是重建一個民族認同,或者是產生一或多個新的國家。

歷史和來源

概述資料
民族國家的起源和早期歷史有爭議。一個重要的理論問題是“先有民族國家,還是先有民族?”民族主義者認為民族首先形成。民族主義是民族要求其合法主權而形成的,而民族國家則符合了這個要求。一些民族主義的“現代理論”也認為民族認同主要是政府政策的一個產品,政府使用這個政策來統一和現代化已經存在的國家。大多數理論認為民族國家是一個19世紀的歐洲現象,它是大眾文學和早期的大眾媒體的結果。但是歷史學家也注意到較早出現的比較統一的、擁有一個共識特徵的國家,比如英國、葡萄牙和荷蘭。而歐洲民族國家的成型,大多認為始自1648年歐洲各國達成《威斯特伐里亞公約》。
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艾瑞克霍布斯鮑姆認為法國作為國家比法國人出現得早。他認為法國國家導致了法蘭西民族的出現,而不是法蘭西民族主義,後者是19世紀末在德雷福斯醜聞的過程中才形成的。霍布斯鮑姆認為在1789年法國大革命時只有約半數的法國人說一些法語,只有12%至13%的法國人說“比較好”的法語。在義大利統一時說義大利語的人的百分比更少。法國國家促進了不同方言的統一成為法語。按照這個理論徵兵制的引入以及1880年代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就公共設施的法律導致了民族認同的產生。
艾瑞克?霍布斯鮑姆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班迪特安德森
班迪特安德森認為民族是一個“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communities,其成員無法全部互相認識),民族主義的主要目的在於製造這樣一個構想的群體來減少接觸特別的書面語言(即拉丁語)所帶來的特權,此外這個運動放棄了君權神授的主義。它促進了資本主義系統中印刷媒體的出現。這些民族國家是“國家製造”的理論強調一些特別的國家的形成如法國和英國。這些國家從一個核心地區出發擴展,產生了一個民族意識和一個民族認同的感覺。它吸收了周邊地區(比如威爾斯、不列顛尼亞、阿基坦等)。在19世紀這些地區文化又獲得了一次復甦,這在20世紀裡導致了這些地區的自主運動。
有些國家如德國和義大利至少是19世紀裡通過民族主義的政治運動產生的。在德國和義大利形成前當地有許多(部分非常小)的國家。其共同認同來源於文化運動,比如在德語國家中很快獲得政治力量的“民族運動”。在這兩個國家裡民族意識和民族運動顯然出現於民族國家之前。
民族國家的主意是通過現代國家系統的產生而誕生的。由於威斯伐倫和約在這個過程中的作用這個現代的國家系統也被稱為“威斯伐倫系統”。這個系統的特徵是“勢力平衡”,其基礎是明確規定的、中央控制的、獨立的國家(不論是帝國還是民族國家)之間對對方的主權和領土的尊重。威斯伐倫系統並沒有創造民族國家,但是民族國家滿足這個系統對國家的要求(前提是民族國家之間沒有領土問題)。
哲學理論基礎
在浪漫主義時期民族國家獲得了其哲學理論基礎。19世紀裡對族群和人種來源的腔調使得國家的定義也開始使用這方面的理論,導致了民族國家的產生。隨著殖民帝國主義和大陸帝國主義的發展種族主義隨之進入,尤其在大德意志和大斯拉夫運動中體現出來。種族主義和民族主義的聯繫的頂峰是20世紀的法西斯主義和納粹主義運動。國家與民族的聯繫尤其在“人民國家”(德語VolkischeStaat)這樣的概念中體現出來。紐倫堡法案這樣的立法是法西斯主義民族國家如納粹德國與非法西斯主義民族國家之間的主要區別。很顯然,少數民族不再是人民的一部分,因此在國家裡沒有合法角色。在德國猶太人和羅姆人均不是人民的一部分,因此受到迫害。德國的國籍法按照德國祖先來定義德國人,將所有非德國人排除在人民之外。在一定程度上德國的國籍法至今依然有這個趨勢。
進入到21世紀初,民族國家對其邊境內絕對主權的要求受到許多批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國際政治系統基於國際法和超國家的政治集團。非國家群體如跨國企業和非政府組織(NGO)越來越磨滅民族國家的經濟和政治力量,也許會導致其最終的消失。

國家的性質

在18世紀在歐洲經典的非民族國家包括多民族的帝國如歐洲中部的奧匈帝國、歐洲東部的俄羅斯帝國和歐洲東南部的奧斯曼帝國以及眾多小的、今天被看作亞民族的國家。
多民族帝國全部是君主制的國家,其元首為一國王、皇帝或者蘇丹。在多民族國家裡有許多民族並存,他們分別說許多不同的語言。一般一個民族在這樣的國家裡占支配地位,其語言一般也是公共管理所使用的語言。統治王朝一般也屬於這個民族,但也有些不屬於這個民族。這樣的國家並非歐洲獨特的,在所有的大陸上均有過這樣的帝國存在過。一些小的歐洲國家的民族不這樣多樣化,但它們一般也是君主制國家,有一個統治王朝。通過王朝之間的婚姻這些國家可能與其它國家合併或者擴張。有些歐洲國家(尤其在德國)的小國家非常小,它們被其鄰國承認為獨立國家,擁有自己的政府和法律。有些這些國家由大公或其它形式的世襲統治者統治,有些則由主教或修道院院長統治。因為它們非常小,因此其居民沒有不同的語言和文化,而是與鄰近地區的居民擁有相同的語言。
歐洲在19世紀一些這些國家被民族主義運動推翻。一些老的民族國家如英國和法國似乎是在19世紀前通過結合周邊的小國家形成的。在德國自由主義的貿易自由在其合併過程中起了一個重要的作用,這個主意首先使得德意志關稅同盟的形成。普奧戰爭和德意志聯盟發動的普法戰爭對合併過程起了決定性作用。位於歐洲中部的奧匈帝國和昔日興起於亞洲西部、後向歐洲東南部和非洲北部擴張的奧斯曼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分裂。俄羅斯帝國在漫長的蘇俄內戰後成為蘇聯。
一些小國家倖存了,比如列支敦斯登、安道爾、摩納哥和聖馬利諾。雖然歷史上曾經有過一個教宗國,但是梵蒂岡並非其後繼。今天的梵蒂岡是1929年通過義大利與羅馬天主教會之間簽署的拉特蘭條約產生的。

基本特徵

概述資料

民族國家與民族國家出現前的國家有一系列不同的特徵。首先是它們對於其領域的不同姿態。與民族國家出現前的王朝國家相比,民族國家視其疆域為神聖的和不可分割的。沒有一個國家會因為國王的女兒出嫁就將一部分疆域劃給別的國家。民族國家與此前國家的邊界的性質也不同。雖然民族國家也可能使用自然邊界如河流、山脈作為邊界,但是基本上其邊界定義為其民族所居住的地區。
最重要的特徵是一個國家在經濟、社會和文化生活中以何種程度使用民族團結作為國家的政策。

前提條件

民族國家促進經濟統一,廢棄內部的關稅和路稅。在德國德意志關稅同盟是統一國家的前身。民族國家典型的是擁有製造和維持國家運輸基礎設施的政策,促進貿易和旅行。在19世紀的歐洲擴展鐵路運輸首先是私人鐵路公司的業務,但是逐漸被納入國家政府控制範圍。比如法國從巴黎輻射向其全國各地的鐵路網被看作是法國中央集權的民族國家的反映。民族國家也特別重視建立國家的公路網。跨國的基礎設施比如跨歐洲鐵路和公路網是到了21世紀初才出現的。
較之其前身民族國家一般更加中央化,其公共管理比較一致。地方特徵服從民族特徵。一般地方管理機構服從中央政府。1970年代後這個過程部分被取消,導致了一系列自主地區。

重要影響

民族國家最重要的影響在於通過國家政策製造了一個統一的民族文化。民族國家的模型表示其居民由一個民族組成,通過同一祖先、同一語言和許多分享的文化統一在一起。假如一個國家缺乏這樣的一個統一性,它一般趨向於製造一個統一性。通過語言政策它促進民族語言的統一。建立一個國家性的統一得之見基礎教育和一個比較統一的中等教育是普及民族語言的最有效的方法。這些學校也教育民族歷史,往往摻入宣傳性的和傳說性的內容。尤其在危機時期有些國家至今依然進行這樣的教育。
有時這些語言和文化政策也會導致負作用,比如鎮壓非民族元素。語言壓迫加速民族語言的普及,降低少數民族語言。

缺陷資料

在一些情況下這些政策導致了非常頑強的抵抗和分裂運動。在其成功的地方文化一致性和單一性提高。同時在邊界地區文化的差別加強。按照理論法國文化從大西洋直到萊茵河,在萊茵河的對岸德國文化開始。通過語言政策和教育系統在德國內語言邊界基本上消失,而從1870年至1945年阿爾薩斯四度易手。
萊茵河萊茵河

少數民族

與“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理論最明顯的差別就是少數民族的存在,尤其是明顯不是主體民族成員的少數民族。民族主義者對民族的定義總是排外的,沒有一個民族的成員是開放的。在大多數情況下其定義總是與周邊民族的差異,包括與住在自己邊界內的其他民族的差異。
民族國家內對少數民族的負反應可以從文化吸收、排除、迫害、暴力一直到種族滅絕。吸收一般是國家強迫的,但是暴力有時不是國家促使了:有時它是動亂的一種形式。
但是許多民族國家接受少數民族為其一部分。比如索布人生活在德國境內,在歷史上沒有自己的疆域。今天他們被看作是德國人的一部分,被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接受,他們的文化權利受到憲法的保護。在世界上上千少數民族僅有少數獲得這個級別的接受和保護。

民族統一主義

理想民族國家的邊界包括所有該民族成員的居住地。實際上總是會有住在境外的成員。有時部分民族的本土也在境外,被“外族”居住。對這個現象的反應可能會導致民族統一主義,即要求占領應該的領土,將它併入自己的民族國家。一般在一個民族的部分成員住在鄰國時會出現民族統一主義的呼籲。有時這個呼籲也會包括當前沒有本族居住的、但是本族過去曾經居住過的或者在那裡說同一民族語言的、受到本族文化影響的、與本族國家地理上形成一個整體的區域。此外還可能有許多其它的理由。過去的仇恨也可能介入這樣的領土要求(復仇主義)。有時民族統一主義與大民族主義的區分很小。兩者均要求一個族群和文化的民族被包含在同一個國家裡。但是大民族主義往往不僅限於一個特別的民族。比如大德意志主義的要求是建立一個大德意志國家,而這個國家裡也包括奧匈帝國內的許多斯拉夫人
一般來說民族統一主義要求首先由非國家的民族主義運動成員提出,然後被國家採納。這些要求總會導致關係緊張,占據領地的行動幾乎總是戰爭原因。往往這樣的要求是在兩國交惡已久時提出的。民族統一運動一般總是繪製地圖,要求民族領地,建立一個大民族國家。這個領地要求在其宣傳中總是起一個中心作用。
民族統一主義與對遠洋殖民地的要求不同。這些殖民地一般不被看作是民族的本土。

民族文化

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出來的帶有該民族特點、反映該民族歷史和社會生活的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通常是指精神文化方面,主要包括語言、文學、科學、藝術、哲學、宗教、風俗、節日等。當民族共同體在人類歷史上形成並區別於其它各種人們共同體的類型以來,文化總是表現為各不相同的乃至千差萬別的民族文化。任何文化與文化創造都是以民族與民族社會為根基的,沒有民族社會生活的沃土,文化便無由生根。文化使民族與民族社會得以形成,為它提供最廣泛的物質和精神以及其它方面的基礎,並以其整體的內部結構和完整的外部面貌執行民族區分功能。在民族文化的內部結構中,存在著多種多樣的背景,階段、階層、等級、各種利益集團以及語言、宗教等等,都可能導致文化的存在與發展,但只要一個民族或民族社會仍然存在,它就總會具有某種共同的民族文化。

民族國家例子

近代
中華民國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