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版版畫

殿版版畫

清代宮廷版畫多見於武英殿課本中的書籍插圖,武英殿的刻本又被稱為“殿版書”,其中的版畫便被稱為“殿版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殿版版畫
  • 朝代:清代
  • 主要作品:《避暑山莊三十六景圖》
  • 名刻手朱圭
歷史背景,主要作品及刻手,

歷史背景

清代特別是清前期版畫十分興盛,套用範圍廣泛,種類繁多。除徽派以外,北京的殿版也很有名。除了傳統的木刻版畫外,此時還出現了借鑑西方銅版和石版技術的版畫作品,豐富了版畫的品種,開拓了版畫藝術的表現力。清代中葉以後,雖然也時有較好的作品問世,但版畫創作已趨衰微。

主要作品及刻手

殿版版畫由於朝廷不惜投入充足的財力,並指派優秀的畫家參與,因此不僅製作精良,而且藝術水平也極為高超。康熙、乾隆時期,宮廷版畫創作十分活躍,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如康熙時刊刻的《耕織圖》《避暑山莊三十六景圖》《萬壽盛典圖》;乾隆時刊刻的《圓明園四十景詩圖》以及《墨法集要》《農桑輯要》等插圖,都是集中了當時的名家高手精工細刻的佳作。
北京的名刻手蘇州人朱圭,鐫刻了大量的殿版版畫作品。他所刊刻的由焦秉貞圖繪的《耕織圖》(1969年)和由冷枚所畫的《萬壽盛典圖》(1717年),是殿版版畫的優秀作品。《耕織圖》是康熙帝為了鞏固統治,表示朝廷對農業經濟的重視,而下令宮廷畫家焦秉貞參照宋代樓鑰本重新繪製並由朱圭、梅裕鳳刻板的一套作品,共46幅,其中“耕圖”和“織圖”各23幅。以類似連環畫的形式,對農家艱辛勞動生產過程進行了理想化的描繪,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恬淡的田園詩意。畫法融合了傳統界畫技法和西洋焦點透視法,顯示出中西合璧的特徵,風格工致細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