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護理

殘疾護理包括殘疾病人軀體缺陷、生理、心理功能障礙,以及殘疾肢體器官軀幹等殘缺分類,對殘疾病人的康復,必須了解殘疾的殘缺狀況及需求與預後,以便有針對性的給予殘疾所遺留的功能障礙以恰當的護理,鼓舞殘疾人員接受康復治療及鍛鍊並使其在感情上、生活上得到重建的信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殘疾護理
  • 內容:殘疾所遺留的功能障礙恰當護理
  • 作用:使殘疾人過正常的生活促進康復
  • 效果:是殘疾人重樹信心
制訂原則,護理知識,精神殘疾康復,

制訂原則

注重患者的能力與需求
康復護理目標制訂的焦點應集中在患者的能力和需求,而不是他們的弱點和殘疾,不管患者的損傷程度如何,他們都具有一定的能力代償其失去的功能,並有可能達到不同程度的生活自理。在制定護理目標時應該特別注意強調能力,制定出符合實際情況的目標,指導並鼓勵患者充分發揮其潛能;強調需求而不是殘疾,則是為了便於康復治療小組在目標制定時能夠確定患者的特殊困難,並幫助患者找到解決困難的方法。
各專業的介入
殘疾患者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日常生活動作,自我護理知識、心理護理、就業安置、家庭的支持及其他社會問題。顯而易見,依靠一個專業不可能滿足患者的諸多要求。康復工作中最突出的特點是護理工作形式,因此在制定康複目標時,要充分發揮各專業優勢,每一位康復小組成員要明確患者在自己這一領域的具體需求和潛力,從不同的角度幫助患者達到預定的目標。
康復護理目標的適度與靈活實施
康復護理目標制定的核心則是目標要明確、適度。這種做法要求在制定遠期總目標時,同時還要確定不同的近期小目標,而這些小目標甚至只需幾天訓練就可達到。制定適度的康復護理目標,可以減少工作中的失敗情緒,避免患者因達不到目標而喪失康復的信心。

護理知識

肢體殘疾是指四肢器質性疾患和損傷引起的殘疾。而肢體殘疾的康復護理除了要做好一般護理工作外,還要康復醫學理論的指導下做好專門的護理技術。康復護理是在康復醫學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門新的護理專業,是整體護理的內容之一。在現實生活中,護理工作的好壞,不僅影響了醫療質量,還直接關係到患者的康復,良好的康復護理是達到預期康複目標的重要保證。康復護理基本治療技術就是維持患者最佳的軀體和精神健康的技術。這些技術是所有護理治療的基本程式,包括提供良好的衛生、清潔的環境,有益於健康的舒適的氣候,適當的休息和睡眠,足夠的營養和娛樂場所。
皮膚的康復護理
癱瘓病人皮膚護理很重要,最易發生的是褥瘡,做好皮膚的護理預防褥瘡是關係到病人恢復健康及延續生命的重要一環,癱瘓病人由於大小便失禁,床鋪的污染以及自身不能變換體位,某些部位因受壓缺血而發生褥瘡,一般以骨突起部位容易發生,以骶尾部最多見,如病人常取側臥位則髂前上棘,股骨粗隆部,股骨內外踝部均易發生,一旦發生輕則增加病人痛苦,重則影響生命,因此對褥瘡首先要注意預防。
當病人還處在昏迷狀態時護理人員就應為病人的康復著想,預防褥瘡首先要注意避免局部長期受壓,對癱瘓的病人要每2h翻身1次,翻身時動作要輕,操作時可由一人或二人進行,若二人操作則一人在病人右側,一人在左側,翻身時先將力量使於臀部,將臀部抬起轉向對側,因為臀部是全身最重的部位,只要臀部側過去,其它部位就較容易翻動了,若病人體型肥胖,可於臀部墊一棉墊,然後抬起棉墊將臀部翻過去,這樣可以較省力的翻動病人,然後轉翻胸背部再輕輕轉翻頭部,背部墊枕頭,再擺好四肢位置,將側位面下肢伸直,另一肢微屈,側臥位面的上肢平放床上,另一肢放靠枕上,翻身時要注意不拖拉身體,同時不要側度太大以免壓迫胸部影響呼吸,為了使受壓部位的受壓時間均等,可以採取左側臥→平臥→右側臥→平臥→左側臥的姿勢,如此反覆循環,凡骨突部位可分別使用氣圈或棉圈以防止受壓,一般臀部置氣圈,氣圈內灌2/3氣,氣圈外用套圈袋,不使氣圈直接接觸皮膚。肩部踝部骨突處可使用棉圈,在翻身的同時要保持病人皮膚乾燥,對大小便失禁的病人要注意及時更換尿濕的衣服被褥,要注意常用溫水擦洗受浸漬部位,同時用50%的酒精按摩受壓部位,保持床面平坦,床面不要有碎屑殘渣以免損傷皮膚。使用的便盆不要有破口處。
為了做好預防工作,護理人員必須進行床頭交接班制度,以便及時發現有無紅腫破皮等,一旦發生褥瘡就要及時治療。癱瘓病人的皮膚護理除預防褥瘡外因癱瘓肢體有感覺障礙,故不宜用熱水袋,否則容易引起燙傷,洗手洗腳時要注意水的溫度不宜過高,因同樣的水溫對健側可安然無恙,而患側可能引起燙傷。
腸道的康復護理
癱瘓病人由於長期臥床,腸蠕動差,再加腹肌無力,排便困難以致大便乾燥,秘結,可影響患者食慾,引起腹脹,增加痛苦,如有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的患者一旦排便用力,會引起腦出血。因此需保持大便通暢。必須保證1~3d大便1次,首先可用潤腸藥物如石蠟油、雙醋酚酊、果導、中藥麻仁滋脾丸等。每晚少量用藥,若用藥量較大可以引起腹瀉。如服藥無效可以用甘油栓由肛門塞入或皂水低壓灌腸。如灌腸仍不能解大便時,可帶橡皮手套後用手指將大便掏出。
膀胱的康復護理
癱瘓病人常因膀胱功能障礙而有尿瀦留或尿失禁。尿瀦留的病人可首先採用按時按摩加壓迫下腹部的方法,此法可以避免由於導尿而引起的泌尿系感染。對女病人更有效,可以每4h壓迫下腹部1次,若壓迫膀胱無效時可進行一次性導尿,拔除尿管後仍不能自排尿者需保留導尿管,為了預防泌尿系感染必需做到每周更換導尿管1次,每日沖洗膀胱2次,膀胱沖洗瓶要保持無菌,每周更換2次,盛尿瓶每周消毒2次,可先刷洗乾淨後用1%來蘇水浸泡消毒12h,沖洗膀胱常用的溶液是2‰過錳酸鉀溶液或2‰呋喃西林溶液,加溫後每次沖200ml。沖洗前先排空膀胱,沖洗後可保留15~20min再排出,以利刺激膀胱,重建排尿功能。直到自行排尿後才拔除尿管,尿失禁男病人可用尿壺或用陰莖套,套口剪一孔下接皮管,尿液由皮管流入盛尿袋內,此法須經常清洗陰莖及套,保持乾燥,否則容易引起陰莖潰瘍。女病人可用尿布。
心理健康康復護理
心理健康康復護理常用方法有說理疏導法;暗示療法;認知療法;疏泄療法;鬆弛療法;藥物療法。對於不可逆轉的殘疾,給病人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嚴重影響病人的精神狀態,喪失信心,看不到前途,病情恢復慢,活動受限。因此,病人往往陷入悲觀、失望、精神抑鬱,護理人員應以高度的同情心鼓勵病人,根據病人心理障礙(認知、情感、意志、行為等方面)首先要從轉變病人的認知方面下功夫,做到曉之以理。行為是歸宿,也是心理結構的核心,要解決病人的心理障礙,要導之以行。情感和意志是中介,只有積極的情和感,才能使認知迅速轉化為行為,因此就要動之以情,煉之以意,使其鼓起生活勇氣,主動配合醫療、體療和自我鍛鍊,並有針對性地告知不同病殘部位的不同功能恢複方法,只要使其了解病情及康復原理就會有利於恢復生機,增強信心。
心理康復工作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是因人而異,有針對性地進行,但也有一些共同點,就是不論單位、家庭、假肢工作者及社會都應不斷增強他們生活的勇氣和信心,肢體殘缺者的單位和家庭,要更加體貼關心他們,應對他們的心理變異進行開導和鼓勵,幫助解決生活困難,以及節假日陪同外出遊玩等,截肢者提出的有關假肢矯形器結構或其它要求,只要合理就儘量予以滿足,在殘肢訓練和穿戴假肢後功能訓練時,都要不厭其煩地手把手指導、宣傳鼓勵,社會對於殘疾者不允許有歧視及傷害他們自尊心的言詞和行動。這樣,不但使其能接受被動的治療,而且還能提高其主動鍛鍊的積極性,這是康復期不可缺少的能動性部分。
改善肢體殘疾障礙時期的護理
對肢體殘疾的患者進行功能障礙的評價:首先觀察與評價肢體殘疾者失去了哪些機能,尚殘存哪些機能,這是康復護理工作的基礎—資料的收集工作。是康復護理方案的制定和正確指導功能訓練的基礎,功能康復的評價要貫穿康復護理工作的始終,以檢驗功能康復的成效。
手術前後護理對肢體殘疾功能的恢復或機能再建所實施的各種手術,做好手術前後的康復護理。
對肢體殘疾患者預防併發症的護理:對肢體殘疾患者預防併發症是非常重要的環節,要預防褥瘡、泌尿系感染,對於消化系統有疾病的患者要注意飲食,給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飲食增強機體的抵抗能力,還要注意關節攣縮、畸形、肌肉萎縮等併發症的預防及護理。
肢體殘疾功能訓練
對於肢體殘疾的患者,每日在PT室、OT室、ADL室的功能訓練時間是很有限的,為了使肢體殘疾患者早日康復,護士要對機能障礙的患者採取代償措施訓練的護理。 殘存功能的訓練指導:保持關節功能位,護士要指導患者在休息、坐位時,使殘肢處於靜止狀態,靜止時膝關節應儘量處於伸直位,而不應處於屈曲位,仰臥位時,髖關節應儘量處於伸直位,而上肢靜止時,肘關節應維持在屈曲45°位置,這樣可以防止關節攣縮。在康復訓練中,還要注意維持和發揮健全肢體的功能,保持健壯的體魄,以獲得最佳的功能。對於比較軟弱、力量較差的肌肉,要採用有選擇性的肌肉再訓練的方法,對某一塊肌肉或某一肌群進行專門的訓練,護士要對不同的肢體殘疾採取不同的訓練指導方法,對於上肢殘疾的患者,除了要保持好下肢的正常功能訓練外,對上肢的訓練,護士要指導患者做肩胛骨內收、前伸,肩部外展、外旋、內收、內旋,肘屈曲、伸展,前臂旋後、旋前,腕屈曲訓練,增強手指的屈曲、抓握、對掌及拇指的內收的訓練,可用捏皮球的方法來訓練手指的功能,每一項做20次,動作要緩慢、用力,每一動作歷時3~4秒,如果肌力微弱或關節活動度很小,不能有效的抓握,可用海綿塊代替。如果上肢正常,對於下肢的訓練,護士要訓練下肢的屈伸,髖關節屈曲、外展、外旋、內收、內旋,膝關節的屈曲、伸展,踝背伸和內翻,踝跖屈和內翻,足趾背伸,每項做20次,時間、次數要因人而異如果患者自己不能完成訓練,護士要協助患者做被動運動訓練,防止廢用性萎縮。
協助和指導生活自理的護理及ADL的訓練:在進行訓練時,有目的進行,要針對患者的職業和日常生活功能的需要及其它需要來進行,這樣才能增強康復治療的目的性,提高患者康復訓練興趣和信心,加快康復訓練的速度,提高康復訓練的質量。飲食、排泄、清潔、更衣,移動等是生活必要的基礎動作,加強肢體殘疾的機能訓練,護士要將功能訓練實施於日常生活活動中,護士要訓練患者自己坐起,扶助坐起或床頭拉繩坐起,然後訓練站立、床頭站立、原地左右移動重心,練習移動。對不能獨立做的,可藉助平衡木訓練上述動作。教會患者如何利用殘存的機能及自助具學會吃飯、清潔、翻身、起床以及從床移至輪椅,眾輪椅至廁所的移動動作,從而提高和改善生活自理能力。
輔助用具的使用、訓練及護理:肢全殘疾的患者往往需藉助一些輔助用具來完成日常生活活動,護士要正確指導患者使用輔助具,儘早開始承重訓練,但殘肢人的承重訓練不能超過骨、關節囊和韌帶的耐受能力。肢體殘疾的患者對拐杖的使用應先讓患者在平行槓內進行平衡訓練,再利用拐杖前後、左右移動訓練,然後利用一隻拐杖進行平衡訓練,大彎腰訓練,方向轉換訓練,各種步態、姿態的訓練,從椅子上站起身訓練,跌倒訓練,升降台階訓練等,在使用輔助具時患者要注意安全,正確的使用輔助具是機能康復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
假肢的使用訓練和護理:護士應指導病人像穿夾克衫或套頭衛生衫那樣滑動穿上假肢,再教患者如何控制假肢的每個機構,下肢的訓練:站立位的平衡、前進、側方移動、後退、步行、平行槓的外側,柱拐步行及狡立步行,階梯的上下。此外,也可訓練坡道的上下,過障礙物,倒地後站起,上述有些項目可在平行槓中進行,還可在轉動履帶上步行,進行耐久性訓練或搬運重物的訓練。上肢假肢的訓練比較複雜。如果是前臂的假肢,必須教會前臂的控制,如果是上臂的假肢,必須教會前臂的控制,肘關節的鎖住及肩的迴旋,然後對能動鉤或能動手的動作進行指導,用木塊、海綿、橡膠塊做手握控制的方法,做為套用動作,要指導患者進行衣服的穿脫。吃飯動作、清潔、排泄及家務動作等的訓練。使用假肢的患者,護士要注意觀察假肢與皮膚接觸的部位有無紅腫、出血、破潰的發生,如果護士指導、護理的不當,往往會造成併發症,甚至再次殘疾之可能。
通過各種正確的康復護理,才能使肢體殘疾患者縮短疾病的療程,減輕痛苦,加速肢體殘疾康復,最終獲得儘可能多的生活自理能力,儘快、儘早地回歸家庭、回歸社會

精神殘疾康復

精神殘疾系指病人患精神病兩年以上,仍殘留有不同程度和不同性質的精神症狀,以致影響其工作、學習、家庭生活和社會職能,不能適應社會生活的病人。精神殘疾病人的康復護理是指運用一切可能採取的方法,協助病人儘量糾正其病態的精神活動,最大限度地恢復其適應社區生活的能力。對精神殘疾者的行為矯正與技能訓練是康復護理的主要內容和任務。 康復護理的目的
康復護理的目的是採用現代醫學科學的各種方法,盡最大可能使病人恢復正常精神狀態或最大限度地減輕精神症狀;使其適應社會環境,鍛鍊集體生活,保持或增加腦力和體力活動,恢復精神健康;防止病人孤獨、冷淡、衰退和人格改變;儘可能使其恢復病前的工作能力,基本上能夠自食其力,減輕家庭、社會和國家的經濟負擔。概括起來為減輕或消除精神症狀;回歸社會和適應正常生活;恢復就業能力;減輕經濟負擔。
康復護理模式
精神殘疾康復治療方法有多種,我們主要採用“四結合”(即藥療、工療、娛療、教育療法)療法。該法能控制病人的精神症狀發作,鍛鍊體力以適應環境,激發思維,活潑情緒,啟發病人接受新事物,增強其智力等。
(1)藥療(精神藥物):我們在臨床實踐中強調合理用藥,採用因人因病而異的原則,藥療的目的在於控制症狀,穩定病情,預防復發和便於管理。新入院的病人以藥物治療為主。
(2)工療(勞動治療):工療的內容有:種菜、洗衣、幫廚、清掃院庭、農田勞動、縫紉等。適應於精神殘疾二、三級的病人。對新入院在一個月內的病人、有傳染性疾患與軀體疾病者、精神運動性興奮以及特殊治療者不採用。
實施:工療前由醫生向病人講明工療的意義。康復護士講明勞動內容與方法。勞動中間休息1小時,進行文體活動。治療時,康復護士幫助、指導及作示範,並注意安全,細心觀察做好記錄。
(3)娛療(文體治療):娛療主要是學習唱歌,排演文藝節目,看電影、電視,做早操、五禽戲、健身操,打球及閱讀書報等,此項活動適應性廣,除有傳染性疾病的活動期,精神運動性興奮病人以及特殊治療者外均可參加。
實施:醫生開醫囑的同時填寫治療單和卡片。護士將治療單入夾、卡片放入“四結合”療法一覽錶板。由護士長統籌治療項目,並配備護理人員,康復護士填寫觀察量表,醫生書寫治療小結。
(4)教育療法(包括心理治療):教育療法主要內容有:讀報、學習時事、聽廣播、講解精神病的知識,使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正確對待自己等。此療法除對意識不清者,精神運動性興奮者不採用外,適應於各級精神殘疾病人。
實施:醫護人員應掌握精神病學、心理學、哲學等方面知識。熟悉病人的一般情況、發病誘因、診斷、病程與治療經過,發病規律以及社會關係和家庭狀況。首先,護士和病人做一般性交談,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然後,依據病情進行心理治療及預防復發的教育。根據病情不同採取個別和集體治療。
實施分級護理
根據精神殘疾等級,及其精神症狀輕重、體質強弱,自理生活能力高低,實施三級護理。精神殘疾一級者,實行一級護理。由護理人員照顧他們的日常生活。在康復醫療中,以藥療為主。精殘二級者給予二級護理。由護理人員協助搞好日常生活,以工、娛療為主。精神殘疾三、四級者,實行三級護理,由護理人員引導他們料理自己的生活,以心理治療為主。 實行開放護理管理
開放管理的含義是指平時不把病人禁錮起來,讓他們參加各項活動,允許他們在病區內(有組織地擴大到院內甚至院外)自由行動,相互接觸交往,使醫院社會化。我們對病情穩定的住院病人實行三級開放管理,逐漸增加他們活動的自由度。
一級開放適合於精神殘疾一級者、自傷、他傷、逃跑企圖基本消失,自智力有所恢復。在醫護人員帶領下,可在院內參加娛樂活動、散步、勞動。二級開放適合於精神殘疾二級,病人精神症狀基本消失,無逃跑自殺企圖,自智力大部恢復。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由病員組長帶領在院內參加文體活動。在康復護士帶領下,可到院外郊遊和購物。三級開放適合精神殘疾三四級的病人。其精神症狀消失,無衝動傷人、自殺、外跑企圖、自智力完全恢復,經治醫生和護士長批准,可在院外活動或辦理假出院手續。
開放措施:由經治醫生和護士長根據精神殘疾級別共同研究確定開放級別,由康復護士及病人休養委員會執行。到院外活動的病人原則上應著便裝,可自帶一定的零用錢。採取分組活動,每組3或5人。醫護人員在病人外出前講清,不準飲酒、不準買危險物品、不準危害公共秩序並要求按時返回醫院,對不遵守開放規則者,給予批評或降低開放的自由度。
實行開放管理後,未出現意外事故和擾亂公共秩序的事。其優點是:①改變病人的心理狀態,對治療疾病起著一定作用。②提高了病人的身體素質。③病人接受了新事物,開闊眼界。民眾反映說:“精神病院真有招,開放管理辦法高”。病人反映說:“我這病也真怪,一時好一時壞,集體上街精神爽,解除苦悶心痛快”。
綜上所述,對精神殘疾病人按照其殘疾級別實行開放管理,可擴大精神殘疾病人的自由度,使他們過正常人的生活以促進康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