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江區

武江區

武江區,韶關市市轄區,位於廣東省韶關市區西部,因珠江水系北江上游武江流經境內得名,俗稱“河西”。東以武江、北江為界,南與曲江區接壤,西、北與乳源瑤族自治縣毗鄰。境內可通航為Ⅶ級航道,河段通航能力為300噸級船舶,可直達珠江三角洲及連線西江水道。區域交通便捷,南通廣州,西連瑤山,北上京湘,東至梅汕。隨著韶關市行政中心西移以及芙蓉新城的啟動建設,武江區已成為韶關市發展的新城區,區位優勢日益明顯。

武江區現轄2個街道辦事處、5個鎮,區人民政府駐新華街道惠民南路。2017年末全區常住人口31.63萬人,轄區總面積682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氣候條件,自然資源,氣候資源,熱量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動物資源,植物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文化,語言,民俗,宗教,交通,公路,水運,航空,

建制沿革

武江地區春秋時期,為百越地,稱“揚越”。戰國時期,為楚國屬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統一嶺南,設南海郡,郡治在番禺,武江屬番禺管轄。趙佗立南越國後,又為南越國屬地。
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南越後,本境設曲江縣,屬桂陽郡,郡治在郴州,錄於荊州。西漢末年,桂陽郡改稱南平郡,東漢初復稱桂陽郡。
三國東吳甘露元年(265年),始設始興郡,屬荊州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三月,武帝平吳,始興郡移屬廣州。曲江縣治從蓮花山遷往(安聶邑)西河。
東晉末年(419年),曲江縣治遷往官灘(今韶關市南郊)。
南北朝梁承聖(552~555年)中,於始興郡置東衡州,州治在曲江,州縣治所遷西河
隋開皇九年(589年),改東衡州為韶關州,州縣治所回遷蓮花山。開皇十一年,韶州入廣州
唐武德初年(618年),曲江縣治再遷西河。武德四年析廣州之曲江置番州,不久更名東衡州。
唐貞觀(627~633年)中,改東衡州為韶州。五代時期,
後梁乾化元年(911年),劉岩發兵破韶州,州縣治所遷往中洲(今韶關市區小島),本境仍一直是韶州(今韶關)、曲江縣的城區部分。
建國初期,本境仍為曲江縣管轄。1951年6月,恢復韶關市建制後,歸屬韶關市管轄,設定韶關市郊區和武江區。
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武江區於1984年9月28日正式成立,為韶關市轄縣級行政區之一。
1996年,武江區面積146平方千米,人口約14萬人。轄1個街道、2個鎮:新華街道(武江區街道)、西聯鎮、西河鎮。2000年,武江區轄2個街道、2個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武江區常住總人口191655人,其中:新華街道83628人、惠民街道79114人、西聯鎮17271人、西河鎮11642人。2002年,武江區轄新華、惠民2個街道和西聯、西河2個鎮,22個村委會、38個居委會。
市區夜景市區夜景
2004年5月29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4]40號)調整韶關市部分行政區劃:將原曲江縣的重陽鎮、龍歸鎮、江灣鎮劃歸武江區管轄(8月實施)。調整前,武江區面積137平方千米,人口17萬人。調整後,武江區轄新華、惠民2個街道和西聯、西河、江灣、龍歸、重陽5個鎮。
2008年末,武江區戶籍總人口24741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68386人。2009年末,武江區轄2個街道、5個鎮,28個社區、51個行政村。區政府駐惠民南路128號。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武江區常住總人口294708人,其中:新華街道119737人,惠民街道86514人,西聯鎮30451人,西河鎮12766人,龍歸鎮29883人,江灣鎮4678人,重陽鎮10679人。
2011年末,武江區面積682平方千米。戶籍人口26.19萬人。常住人口29.84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4.12萬人。人口密度437人/平方千米。

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武江區轄2個
行政區圖行政區圖
街道(新華街道惠民街道)、5個鎮(西聯鎮西河鎮龍歸鎮江灣鎮重陽鎮)區政府駐市區新華街道惠民南路。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武江區地處南嶺山脈南麓的盆地之中,位於韶關市區武江、北江河的西面,俗稱河西,東與湞江區隔河相望,南與曲江區接壤,西與乳源瑤族自治縣毗鄰,北與湞江區的犁市鎮相鄰。地理坐標東經113°06′00″~113°34′00″。北緯24°42′00″~24°48′00″。轄新華、惠民2街道辦事處和西河、西聯、龍歸、重陽、江灣5鎮,共28個居委會、51個行政村;總面積682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積74.6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1.54%,森林蓄積量398.73萬立方米;區政府駐市區惠民南路。
武江區地理位置

地形

區境內的地質屬於沉積岩石地區。以上古生界泥盆~石炭系岩層分布最廣。岩漿侵入活動微弱,受粵北山字型地質構造的影響,區內褶皺和斷裂極其發育,褶皺主要由古生段地層形成緊密式之間背斜核部,以北東向構造為主。
地處南嶺山脈南辳的盆地之中。區境內地勢北高南低,西高東低,最高的黃茂堂山海撥+941米,大崗山海撥+406米,芙蓉山頂海撥+281米。最低武江床處海撥+85米。主要地貌類型為丘陵地帶和沖積小平原。

氣候條件

轄區地處北回歸線以北中亞熱帶中部地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盛行乾冷的偏北風,夏季盛行偏南的暖濕氣候。年平均氣溫20.3℃,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858小時,年太陽總輻射為111.5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雨量為1537.4毫米,無霜凍期305天,年平均最高氣溫是25.4℃,年平均最低氣溫為16.8℃,年積溫平均為7436.0℃。光、熱、水資源較為豐富,四季宜耕,春末夏初多雨,秋多乾旱,能基本滿足喜溫作物和雙季稻生長的需求,作物終年可生長。入汛期平均在每年的四月中旬。

自然資源

氣候資源

武江區處於中國以四川盆地西部為中心的太陽輻射低值區的東南邊緣。區境內氣候資源較為豐富。太陽輻射量大,陽光充足,一年中太陽照射地面角度大,輻射量也較均勻,全年總日照時數平均值在185小時,一年內6~11月日照時數較多,2~4月最少。日照時數長,帶來太陽輻射量大,全年太陽輻射量為111.5千卡/㎝2,平均每天每平方厘米的太陽輻射量約305卡,每年的1~3月陰雨季節太陽輻射量僅為7.14卡/㎝2,平均每天每平方厘米為79卡。

熱量資源

轄區內熱量資源豐富而集中,累年無霜期較長,具有四季宜耕的熱量條件。年平均溫度為20.3℃,每年的1月份最冷,歷年平均溫度為6.3℃,極端最低溫度為負1.2℃。7月份最熱,歷年平均溫度為34.3℃,極端最高溫度為38.4℃。11月份氣溫顯著下降,全年無霜期平均為305天,全區日平均溫度在25℃有355天,總積溫為7366.2℃,溫度穩定通過10℃有290天,總積溫為6647.5℃。

土地資源

武江地區土資源的分布,按自然形態劃分為石灰岩土區和河流沖積土土區。石炭岩土區主分布在西河鎮以北的重陽、西聯鎮以西的龍歸、江灣等地區。河流沖積土土區主要分布在武江河、北江河、南水河(流入龍歸地段)沿岸一帶。按種植習慣及地理位置可劃為沿河沖積土區,主產蔬菜水產品的以西河、西聯兩鎮為主,主產水稻、花生、果等經濟作物的以龍歸、重陽、江灣等地區為多。由於長期的人工耕作而改變了土質,成為水稻土、菜園土等土壤類型。區境內土地面積以荒山荒地面積為多。是我區農、林、牧業、生產用地的主要後備資源。我區的荒山荒地類型,按照地貌特徵,土壤組合利用特點可分為宜農荒地、宜林荒山、宜牧荒山荒地和難利用的荒山。

水資源

轄區內地形複雜,丘陵、平原交錯,山巒疊起,山間多封閉窪地、暗河、溶洞較多。屬亞熱帶、中熱帶季風性氣候,高溫、多雨,水資源較為豐沛。河川徑流主要以降雨形式產生,屬雨洪補給型的地區。據韶關市水文站提供資料顯示,我區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537.4毫米,徑流量為59.42億立方米,豐水年(10%)的總徑流量為91.53億立方米,平水年(50%)為56.44億立方米,枯水年(90%)為31.53億立方米,最枯水年(95%)為26.74億立方米。區內建有中小型水庫及塘壩工程101宗。蓄水總庫容量為2639萬m3;其中,中型水庫(沐溪水庫)1宗,庫容量1086萬m3;小(一)型水庫2宗,庫空量495萬m3;小(二)型水庫25宗,總庫容量2405萬m3;塘壩工程73宗,總庫容量為237萬m3。
西河鎮黃塱村舉行熱身賽積極備戰全市龍舟賽西河鎮黃塱村舉行熱身賽積極備戰全市龍舟賽

礦產資源

轄區內礦產資源較為豐富。2004年前已發現的礦產主要有煤礦、鐵礦、鉛鋅礦、錫礦、鎢礦、金礦、銀礦、石灰石、高嶺土、瑩石礦等20多種。

動物資源

轄區內西北部遠郊山丘密林有較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近郊河湧水網有較豐富的魚類資源。但是,隨著韶關城區城市化建設的發展和周邊環境污染的影響,動物資源已越來越少。2004年,全區主要動物資源有:(一)哺乳類動物 山豬、豪豬、黃猄、狐狸、果子狸,玟琳狸、穿山甲、野兔、芒鼠、赤腹松鼠、紅頰長吻松鼠、陷紋花松鼠、黃胸鼠、黃毛鼠、杜鼠、小家鼠、褐家鼠、田鼠、水鹿、梅花鹿、蝙蝠等。(二)鳥類動物 竹雞、鵪鶉、鷓鴣、麻鷳、班鳩、喜鵲、鷯哥、烏鴉、畫眉、紅嘴相思鳥、白頭翁、黃鸝、麻雀、大雁、大杜鵑、中杜鵑、四聲杜鵑、八聲杜鵑、紅翅杜鵑、綠嘴地鵑、黃雀、燕子、啄木鳥、貓頭鷹、白喉斑秧雞、栗侯斑秧鳥、普通秧鳥、藍胸秧鳥、白胸苦惡鳥、普遍翠鳥、白胸翡鳥、班頭大翠鳥、戴勝、全翅雀、黃雀鵐、黃胸鵐、黃喉鵐等。(三)爬行類動物 盲蛇、蟒蛇、過村蛇、鈍尾兩頭蛇、鉛色水蛇、赤鏈蛇、斑錦蛇、白花錦蛇、銀環蛇、金環蛇、眼鏡蛇、百步蛇、青竹蛇、小頭蛇、消鼠蛇(水律)、蝰蛇、晰蜴、壁虎、巨晰、蹼趾壁虎、黃斑晰虎(鹽蛇仔)、平胸龜(鷹嘴龜、大頭龜、長尾龜)、三線閉殼龜(金錢龜、紅邊龜、金頭龜)、地龜、黃喉水龜、烏龜、四眼龜(石龜)、草龜、牛屎龜、中華蟹(水魚、甲魚、團魚、園魚)等。(四)魚類 草魚、青魚、赤眼鱒、翹嘴紅鮊、大眼紅鮊、團頭魴、三角魴、長青鯿、鯪魚、鯉魚、黃尾鯝、倒刺䰾、䲘魚、南方白甲魚、桂華鯪、卷口魚、長體薄鰍、沙鰍、泥鰍、鰻鱺、鬍子鯰、鯰魚、黃鱔、大眼鱖、石鱖、班鱖、班鱧、月鱧、南鱧、鏈魚等。(五)其他水生動物 據韶關市志記載轄區江河、水庫中已知的浮遊動物有120多種,水生昆蟲類20多種,底棲類動物40多種,甲殼類5種。

植物資源

2004年,全區森林面積為779914.5畝,其中有林地面積613647畝,約占61.4%。主要分布在全區5個鎮的低山丘陵區,以龍歸、江灣兩鎮森林面積為多,約占全區森林面積的78%。林木年生長量7.7萬立方米,年消耗量4.3萬立方米,活力木總蓄積量為225.2萬立米。全區森林資源保持了持續、穩定、健康增長。轄區內自然植被主要有季風常綠闊葉林、針葉林灌草叢等群落群植物品種,主要有松樹,馬尾松、杉樹、桉樹、木荷、台灣相思、樟樹、山茶樹、竹、苦楝樹等品種。在珍稀古樹方面,據區林業部門1997年和2002年兩次對全區範圍的古樹進行普查,核定百年以上的古樹共55株,其中屬國家一級古樹1株,估測樹齡為550年,樹種為小葉榕,位於西河鎮什石園村;屬國家二級的古樹17株;屬國家三級古樹37株,區內古樹主要樹種有樟樹、雅榕(小葉榕樹)楓香樹、朴樹等四種。

人口民族

人口

常住人口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區常住人口為294620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的23783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56781人,增長23.87%。年平均增長率為2.16%。
武江區武江區
家庭戶人口
全區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 88035戶,家庭戶人口為270256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07人,相比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22人減少0.15人。
人口密度
全區人口密度為435人/平方公里,相比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51人/平方公里增加84人。

民族

武江境內的有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高山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傣族、黎族、佤族、畲族、水族、納西族、土族、仫佬族、羌族、錫伯族、鄂溫克族、京族等28個民族。比1991年增加11個民族,增加民族種類的原因是機械變動和自然變動。28個民族當中,其中漢族為190238人,占全區總人口的99.26%,27個小數民族為1417人,占全區總人口的0.74%;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時相比,漢族人口增加48072人,所占比重下降0.25個百分點;各小數民族人口增加719人,所占比重增長0.25個百分點。

政治

區委
王德雄(區委書記):主持區委全面工作;
黃建華(區委副書記):協助王德雄同志負責區委全面工作,主持區政府全面工作;
張 雯(區委副書記):協助王德雄同志負責區委日常工作,分管社會建設、維穩、工青婦、關工委、老促會、統戰、對台、創文和創平工作;聯繫區人大、區政協、扶貧開發、衛計工作;
曹 鎇(區委常委):分管紀檢監察、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工作;
曾清蘭(區委常委):協助黃建華同志負責政府日常工作,參與政府分工;
彭 波(區委常委):分管建設、規劃、交通、公路、國土、環保、芙蓉新城建設工作;
曾文輝(區委常委):分管政法、綜治、信訪、司法、民政、殘聯工作,協管社會建設、創平工作;
周小明(區委常委):分管組織、幹部、黨校、直屬工委、老乾工作;
孫理鳴(區委常委):分管區委辦、區政府辦、法制、外事僑務、億兆公司,負責區委綜合協調工作;
鄭偉平(區委常委):分管宣傳、精神文明、文化、新聞出版、旅遊、體育、城管,協管創文工作;
李 剛(區委常委):分管人民武裝工作。
人大
王德雄(區人大常委會主任):主持區人大全面工作;
王敏(區人大常務副主任):協助王德雄同志負責區人大日常工作,分管選聯任工作委員會,聯繫人大代表工作;
戴興輝(區人大副主任):分管工會、內務司法工作委員會,聯繫街道工作;
楊樂華(區人大副主任):分管依法治區辦工作,聯繫公、檢、法、司、民工作;
李學源(區人大副主任):分管教、科、文、衛工作委員會;
陳雪(區人大副主任):分管人大信訪維穩、經濟工作委員會工作;
王韶林(區人大副主任):分管人大辦公室、人大法制宣傳工作,聯繫農業、農村和產業。
政府
黃建華(區長):主持區政府全面工作;
曾清蘭(常務副區長):協助黃建華同志處理政府日常工作,分管編制、審計、財稅、金融、安全生產、監察、發改(糧食、物價)、統計、應急管理、行政服務、重點項目建設,聯繫政協工作;
游加慧(副區長):分管公安、消防、信訪維穩、人民防空工作,聯繫人民武裝工作;
(副區長):分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商、產品質量監督、“三舊”改造、棚戶區改造工作,聯繫工會、共青團、婦聯工作;
鄒有勝(副區長):分管工業信息化、外經貿、產業轉移園區開發建設;
劉擁軍(副區長):分管農業農村、林業、水務、扶貧開發、衛生和計畫生育、愛衛、糧食、生態建設、氣象、老區建設工作;
王敏雯(副區長):分管教育、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科技、智慧財產權、檔案(史志)、民族宗教工作。
政協
陳坤明(區政協主席):主持區政協全面工作,聯繫凱旋華府用地拆遷安置工作;
李松發(區政協副主席):分管統戰、工商聯、民族宗教和港、澳、台專委會,負責港澳台對外聯繫工作;
何嵐(區政協副主席):分管社會事務和法制專委會、組織聯絡科工作,聯繫公、檢、法、司、民、街道工作;
劉素雲(區政協副主席):分管教科文衛體專委會工作;
羅元月(區政協副主席):分管經濟專委會工作;
譚浩托(區政協副主席):分管提案專委會、政協辦公室財務、宣傳教育、提案科工作,協助陳坤明同志抓好政協黨務工作及政協機關的學習教育活動,聯繫芙蓉新城建設及政府有關工作;
吳廣英(區政協副主席):分管農業專委會工作,聯繫農業農村、僑聯工作;
潘來養(區政協黨組成員):聯繫農業專委、政協掛鈎村(居)的“雙聯雙進”工作。
紀委
曹鎇:書記,主持全面工作。
林衛國:副書記,協助書記工作,負責區紀委機關黨支部、工會、扶貧工作。主管黨風政風監督室、宣教室、案審室。
朱冬生:副書記,監察局局長,協助書記工作,主持監察局全面工作。主管辦公室、信訪室、案件監督管理室、第一紀檢監察室、第二紀檢監察室,第一、第二、第三中心紀檢監察組。
黃碧貞:常委、第二中心紀檢監察組組長,分管辦公室、案件監督管理室、第二中心紀檢監察組。
陳國承:常委、第三中心紀檢監察組組長,分管宣教室、審理室、第三中心紀檢監察組。
張耀雄:常委、監察局副局長、第一中心紀檢監察組組長,分管信訪室、第一紀檢監察室、第二紀檢監察室、第一中心紀檢監察組,協助監察局局長工作。
黃韶娟:常委,分管黨風政風監督室,具體負責黨風監督和綜合協調工作。協助副書記做好機關支部、工會、扶貧等工作。
邱韶東:監察局副局長,協助監察局局長工作,協助分管黨風政風監督室,具體負責行政監察、糾風、電子監察、治理公路“三亂”等工作。

經濟

綜述

2014年全年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4.8億元,突破200億元大關,同比(下同)增長9.9%;完成區級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億元,增長18.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 %以上。重點項目穩步推進。全年實施重點項目55項,完成投資53.1億元,占全區固定資產投資的60.6%。全年完成固定資產總投資87.6億元,增長44.5%,增速位居全市首位。
稅收保持平穩增長,完成國稅收入5466萬元,增長13.7 %;地稅收入2.4億元,增長29.9%;非稅收入占財政收入比重下降4.5 %。加大稅收征管工作清理整頓,重點加強了房屋租賃稅和耕地占用稅征管工作,全年實現房屋租賃稅收1476萬元,增長41.9%,完成新增耕地占用稅3420萬元。堅持依法理財,規範國有資產經營和監管,提高了資產使用和經營效益。在保運轉、保工資、保民生的基礎上,強化財政預算編制,最佳化支出結構,加大公共服務保障力度,全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完成7.9億元,增長3.2%。
2017年全區生產總值248.84億元;完成區級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96億元;全區城鄉居民人均收入30866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929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79元。城鄉居民收入比1.99:1。

第一產業

2014年全年農業實現產值5.8億元,增長3.9%。現代農業發展取得新成效,養牛、石斛、食用菌等特色種養初具規模。全區專業合作社達55家,新建科技示範生產基地1個,新增農業生產基地3個,新培育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市級龍頭企業2家,新培育家庭農場5家。
觀光農業觀光農業
2017年,全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97億元。全區糧食播種面積76650畝;蔬菜播種面積64153畝。糧食總產量28103噸;蔬菜總產量135593噸;水果總產量13147噸;生豬出欄量85477頭;家禽出欄量766623隻;水產品起水量3853噸。

第二產業

2014年全年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86.7億元,增長8.6%。五大支柱產業完成工業增加值76.8億元,增長8.6%。加大民營企業服務力度,全年民營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1.9億元,增長9.2%。積極打造園區工業經濟,武江科技園完成工業增加值7.6億元,增長26.1%;甘棠園區建設加速推進,將為我區工業提供新的支撐。全區規上工業企業已達50家,其中億元以上企業3家。全年建安企業完成增加值12億元,增長13%。
2017年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92.28億元,五大支柱產業完成工業增加值70.04億元。積極打造園區工業經濟,武江科技園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0.58億元;甘棠園區建設加速推進,將為區工業發展提供新的支撐。全區規上工業企業已達50家,其中億元以上企業3家。擁有旭日玩具、韶瑞重工、韶關市菸草機械配件廠、海力德、鐵友機械、全力發電、天工電氣等一批實力型的工業企業。

第三產業

2014年全年實現增加值100.3億元,增長11.2%。房地產業穩步發展,商品房銷售額累計完成41.8億元。全區新增限上商貿企業10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89.5億元,增長11.1%。重點抓了專業市場和星級酒店的培育。光華五金機電城順利開業,前進建材城等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新建成匯展酒店、碧桂園太陽城酒店。“西河商圈”呈現專業市場、酒店商務、商貿金融、大型商場集聚發展態勢。
2014年各類民生支出達5億多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64.3%。區政府承諾為民辦的10件實事基本完成。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全年共發放低保資金1065萬元,支出五保供養金73.4萬元。狠抓社保擴面征繳,順利完成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參保任務。全區就業形勢穩定,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8%。科技工作繼續走在全市前列,新成立2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成功申報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區)工程示範試點區。“普九”成果得到鞏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和小升初入讀率均達到100%。文化惠民工程有序推進,“三下鄉”和文物普查活動深入開展。大力推進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龍歸全民健身廣場建成使用,龍歸和江灣衛生院業務大樓順利完工,農村家庭醫生服務試點工作全面啟動。嚴格落實各項計生獎扶政策,計畫生育率達91.0%。

文化

語言

武江區方言複雜,有粵語客家話虱婆聲、連灘話、船民話、瑤族勉語等方言。還有潮汕、清遠、河源、梅州、湖南、四川、河南等地方言。粵語區域面積、人口均占全區的絕大部分,城鄉流行。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龍歸等5個鎮的大部分地區。虱婆聲主要分布在重陽、西聯鎮大部分農村、龍歸鎮後坪村和西河鎮向陽、村頭、大村等。連灘話主要分布在西河鎮什石園下壩村、黃塱中壩村。江灣鎮瑤族村村民講瑤族勉語

民俗

有春節、元宵節、端午節等歲時節令。民眾婚姻禮儀形式多樣化。本區殯葬改革制度自1990年始在全區城鎮和近郊全面推行,至2004年,全區城鄉基本實行火葬。民眾服飾習俗以漢族服飾、瑤族服飾、宗教服飾為主;飲食上有日常飲食、節日飲食、禮儀飲食、宗教飲食等習俗;在住宅上主要有農村的姓族大屋、圍龍屋、“四點金”住宅、騎樓式住宅、單家獨院式樓房、圍樓、船民居室和城鎮居民框架式樓房等居住習俗。

宗教

武江區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其中,佛教主要有座落在西河芙蓉山上的蓉山古剎,及境內的居士林等佛教活動場所,區內有佛教信徒100多人。道教在建國後,道士已遠離區內或還修從韋其他職業。但改革開放以後,一些俗家道士(師爺)又重操舊業,為一些農民主持喪葬儀式,一些地方還出現了一些新建的土地廟、伯公廟。至2004年,本區有基督教徒約100人,區內已無禮拜堂,禮拜活動均在韶關市基督教禮拜堂舉行。

交通

公路

武江區地處韶關市西出口交通樞紐,是韶關市正在開發建設的芙蓉新城所在地。京珠高速公路323國道和在建的武漢廣州的鐵路客運快速列車專線縱橫貫穿轄區。京珠高速公路韶關出入口(韶關北站)設在轄區的龍歸社主村,在建的武漢至廣州的鐵路客運快速列車韶關站設在轄區的西聯赤水村。
武江區航拍武江區航拍

水運

境內東面的武江河、北江河水路運輸直達佛山市三水區匯入西江流入珠江,水陸交通方便。

航空

韶關丹霞機場(建設中)韶關丹霞機將是廣東省第9個民用機場,計畫2017年10月底前開工建設,2019年年底建成投入運營使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